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体制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适应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将是突出的特征,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三是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但管理服务问题突出;五是互联网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六是外部势力插手干预,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等。
(三)对策措施和答题思路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形势下,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做到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消极因素,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要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特别要整合政府资源,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合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要强化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服务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基层自治组织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各级执法机关要严格公正执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要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不断提高,必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切实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关键是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能,集中力量组织和提供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公益基础服务,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同时,要实现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最紧迫的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标准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城乡统筹而不是城乡有别,坚持区域协调而不是区域分割,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老少边穷等困难地区和城乡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公共财政投入、援助帮扶力度,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间均衡配置,争取到2015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城乡区域间基本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要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改善有制度、机制保障。
◆要加快完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发挥好社会协同作用奠定组织基础。一是不断完善群团组织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创新,完善其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应赋予群团组织更多的工作资源和条件,确保他们既能够直接服务群众,又能够发挥对本领域社会组织在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的龙头聚合作用、管理上的集约服务作用,为社会组织生长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二是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转型。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强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转型,真正激发其生机与活力,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三是要努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和完善对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法规政策,坚持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能够由社会组织做的事情,通过政府委托、公助民办、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给社会组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四是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落实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要求,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政府不包办代办;理顺社区内部治理关系,健全社区自治相关制度,规范决策办事程序,形成新的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组织体系。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社区经费来源,结合城区改造、征地拆迁、股权改革等增加社区服务实力,使之切实承担起服务“社会人”的责任。
◆要加快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推进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加快推进居住证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消除社会歧视,健全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建设好专门机构,帮助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就医和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四是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和各类应急预案。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与加强舆论引导结合起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城乡防控体系,实现人防、技防、物防的科学结合,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公民道德和社会诚信规范,加强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积极构建企业和个人信息平台,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统一代码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完善诉讼诚信系统,树立法治权威,解决“执行难”等问题。健全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惩戒机制,形成全社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