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000000003

第3章 叶文玲(2)

来到豫西这个叫海资的小村子后,我忍受着心灵被磨成齑粉的痛苦,唯一的慰藉是给文玲写信和盼望收到她的回信。因为,在我上大学的四年中,家信总是由她执笔,她的信写得总是那样喜气洋洋。在复旦的四年中,她的每封快乐小鸟似的回信,不光令我,也令与我同宿舍的三名伙伴开怀不已。

终于,她的回信来了。

“……大哥,我被退学回家了。前天是周末,我突然被叫到教导处……我们同宿舍的五名学生,有三人同此命运。我被‘退’的原因,当然是由于你……

“大哥,我现在心老像被什么啃着似的疼。回家已有一周,每天夜里都失眠,每天清晨我都心惊肉跳,最怕听见学校的钟声……我再也不能上学了,大哥,我多想多想读书啊!我难过得真想自杀……”

我的心沉下去了,眼前一阵发黑。我分明感觉到,那日宣布划为“右派”时,我都没有这么沉重过。

并非我过分杞忧,在这样的时候,如此严酷的失落和剥夺,对一个如嫩苞初绽的女孩子,将意味着什么?

文玲并非诞生在文学之巢的孩子。算上异母所生,我们这个大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十一个。文玲在七姐妹中排行老六。从哪方面讲,都不会在家中最受宠。偏因她幼时聪颖活泼,连我那平素对孩子甚为严厉的父亲也很喜爱她,姐姐和我们几个大孩子出门,也最愿意带着她。童年嬉戏的笑声和梦幻,一一沉落在后院的花荫鱼池下。多少年后,文玲以《摇出一叶荷露》为题,记叙了童年时的稚趣。的确,文玲首先深深印在我脑子中的形象,便是一个扎着双丫角活泼调皮的女孩,她常常像只小猫似的,爬过窗台,溜到我的房中看我所写的诗和日记,在她混沌初开的时日里,这是最能进入她心扉的事。

正因为与文学的亲缘,我们最相爱。如今,一切甜美的迷恋和向往,都被生活这沉重的一击粉碎了,从此,浓重的阴影将伴随着文玲的芳年,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不过,我不相信文玲会从此一蹶不振。我一向认定,她比我更多文学天赋,她幼时的痴迷书籍,上小学便显露的作文才气,以及上中学后,她不断给我寄来的一篇篇习作,特别是她十三岁那年在县报上接连发表的小小说,都使我加强了这种“认定”。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她那秉承母亲遗传基因的那颗敏感而极富同情的心。

我在如火的焦灼中给她写回信,一封又一封,勉励、劝慰,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谈诗说词,我知道无法帮她找到司天的巨杖叩开文学的大门,但我想首先要燃起她心灵的火焰,鼓起她生活的勇气。所幸的是,那时我尚有通信的自由,这种自由使我能够把全部的爱心都煎成浓浓的汁液,倾倒在给文玲的长信中。

文玲终于振作起来,她愈来愈在感情上依附我,她给我回的信也是长长的,一封又一封,倾诉着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忧喜苦乐。终于,她告诉我心情已渐渐轻松,现在和生产队的乡亲们一起下田劳动,很累也很充实,实际上乡亲们无需她做什么重活,最愉快最派得上用场的是晚上让她给大家记工分……“我很可自慰了,哥哥,不消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内行的种田人呢!”

终于,又有了一个“特大喜讯”——1958年6月,她在《东海》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和雪梅》。

我忘了收到信那时是中午还是黄昏,只记得读信的当儿,眼中一片湿润,窗外的土坡黄得耀眼,而我那眼窑洞外唯一的一棵枣树,强烈地飘散着枣花的芬芳。在风风雨雨黄黄绿绿的年华代谢中,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能使我感到新的生机和春的消息。

我是深夜三点回到故里的。

汽车行到离家乡五十多里的小站时抛锚了,司机声言明天再走。我不想等了,从大学二年级后,我就没回过家,现在,已经过去五年半了,再也不能等了。这是1960年。1960年的这场“摘了帽子”后的第一次探亲假,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提着那个用破被单扎成的包袱,一口气走完了五十里崎岖山道。快到老家楚门时,我的脚步却放慢了,“近乡情更怯”,没有人比我更深地体会到这句诗的意味了。

我的敲门声使母亲怆怀不已,母亲的喜泪冲去了我一路风尘。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她给我做的两大碗米饭时,我才发现妹妹不在家。但我随即记起:文玲在农场,她为响应“大办农业”的号召,到海边的荒滩干江农场劳动已经半年多了。这些年,她在创作上出现了晨曦,生活却一无转机,青春而柔软的额头,接二连三地碰壁。

不知为什么,我是那么急于想见到文玲,这些年,频频的通信似乎远远没有倾吐完我想对她说的一切。在邙山的这几年,我仿佛已经度完了人生的全部岁月,我还想告诉她我所体验、感受的一切……母亲自然知道我的心情,天没亮,就让弟弟去三十里外的干江报信了。

她回来了,啊,文玲!

文玲提着小包,倚着门框,红扑扑的脸颊挂着一串亮晶晶的热汗,她望着我,惊喜而羞赧地笑着,那完全是一个成熟而沉静的姑娘的笑容。

我几乎立刻垂下了双臂,呆呆地望着这个十八岁的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妹妹,哦,是的,从此以后,我不好意思再抱她,她也不会再小鸟似的像以前一样扑到我怀里来了。一刹那间,伴随着异常的欢喜,一丝莫名的惋惜和惆怅也涌上心头。

但我并没有长久地惋惜和惆怅——文玲交给我两大本厚厚的日记:“除了我给你写的信外,大哥,这几年,我所做所想的一切,全在里边了……”她说,眼里分明闪着晶莹的泪花,“我记下这一切,好像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给你看……”

我心头怦然,眼眶不由得也热辣辣起来,因为我看到那第一本日记,原是我在复旦参加“科学时论会”得的奖品,扉页上还有我当时的题签:“送给文玲妹妹——六一的礼物。”第二页上,是文玲上中学时的班主任也是我当年的中学老师为她画的一株蜡梅。

“我现在才明白了老师画这蜡梅的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哥,你说是吗?”

读完这两本娓娓述来的日记,就如自己的灵魂也受了一番涓涓清流的淘洗。我没有了半点惆怅,而且还非常欣慰——文玲长大了,成熟了。从她日记中所显露的才情,所透示的对生活的沉思,我又一次加强了这种认定:是的,毋庸忧虑,毋庸急躁,她早晚会驾驶生活之舟,驶向文学的广阔海洋的。

我并没有虚盼妄想。她在日记中所记载、所描述的生活,二十年后,一一被她写在了长长短短的作品中。从这个角度看,苦难,正是人生的老师;不幸,正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值得庆幸的是,噩梦般的日子终成过去。

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着文玲自1977年后陆续写的十五本书,加上在各地报刊发表的,共计二百多万字。从1977年她再度恢复创作至今,不过十年。

我的眼前再次涌现出那些年的情景:

背着孩子,她骑车几十里去工厂上班。十年中风雨来去,我记得她说过的一个数字,“大哥,我在这条路上摔过不下二十次跤……”

背着孩子,五口之家,她付出了加倍的辛劳。背着孩子,她照样读书写作,她1982年以前的十万字的作品,就是在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在烟熏火燎的间隙,趴在缝纫机上写下的。也许正由于这一切,她才有了《藤椅》《卧铺》《篱下》和《第六个成员》,有了这这那那的作品,有了这这那那的吟诵和感慨,在用自己血汗浇灌的领地中,她精心着意地描摹她的《长塘镇风情》,唱出了一首首“独特的歌”。

她在条件极差的生活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可贵的热情。多年的超负荷运转,使她的肌体大伤,病痛频频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她也不想把已经升起的生命帆篷轻易降落。我总觉得,我的这个妹妹,既同于又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家,她是真正从底层,靠自己的无畏和奋勇,靠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拼搏出来的。正因为是顶着石头生长的小草,她才有更多的冲力,这种冲力伴随着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而今,我好像再难有那种心情,从头道及她自从1962年来到河南以后的经历。对此,文玲在自叙、小传中写过不少。的确,如果不是我这做哥哥的牵线作伐,文玲也不可能与中原大地相亲二十余年。实在说,我当时的动机,除了想报答我的诚挚的朋友同班同学王克起外,也不能排除文中开头忆及的感情。血缘使我们兄妹相亲,而磨难更把我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业的不倦追求,正是我对文玲不是作为妹妹而是作为作家的钦佩之处。这十年,她奔波各地,硝烟刚熄的前线,路途遥远的边陲,深山孤村,海角小岛……足迹所至,步步留痕。1981年和1987年出访菲律宾和联邦德国,她都以众多的散文篇章记叙了所见所闻。这些年,她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四处飞翔,婉转啼唱,报刊上每隔不多时,总会出现她的名字。

1986年夏,文玲带着一腔蓦然翩飞的乡思,携家带小地回到了浙江。7月中旬,《河南日报》刊登了她给中原父老的告别信:《极目中原情丝长》。读着这封信,多年不曾汹涌过的热泪,潸然流过我的心田。是的,她是应该回去的,为了她所思念的那片绿土,她是应该回去的,她对得起那片绿土。这十年,对这片绿土的吟咏,几乎成了文玲创作的主旋律。

还在文玲的那本包括了十三个中短篇的《长塘镇风情》1983年结集出版时,我曾应出版社之约,写过一篇序言。我说过,表现生活和灵感的温情的摇篮,是每个作家终究要偿还的一笔相思债:岁月的筛子,不仅不能隔断童年记忆的阳光,反而使它化为诗意的彩蝶,翩跹入梦。的确如此,故乡,陶冶了文玲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她丰富的创作灵感。

当她痴迷执着握管如恒地倾诉着故乡的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的普通人的不同命运时,作为她的哥哥,我自然比旁人更深刻地察知她的笔下人物和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比之当下许多创作气势磅礴的作家,她现在还显得柔弱,但她善于避己所短,悄悄地开掘着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心灵的世界,默然而有韧性。从她1980年发表后获奖的作品《心香》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她在认真进行着那个“说出人的灵魂的真理”的实践。也是从《心香》开始,她渐渐坚定了艺术探索中的那项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

我清楚记得文玲写作《心香》的起始。那是1980年早春,我应邀去三门峡进行为期三天的讲课,正在洛阳采访的文玲也被同邀。于是,在我讲课完毕回到住处时,我发现了《心香》的最初文字,这是一个美被毁灭的故事。当时,我分明觉得家乡潺潺溪水也已注入了她的心田……从此,文玲紧紧地抓住了“美”这根进入人的心灵的引线。在《心香》以后,《井旁的柚子树》带着浓郁的芬芳,《青灯》闪着幽微而又烛照人心底处的光亮,《小溪九道弯》流淌着一河水上漂来的欢歌。这些一一呈现着我们那个明媚的江南小镇的风情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组成了一种令人迷恋的意境,她总是在轻轻地深沉地奏出生活的诗情时,传递了自己的美学理想。她的大多数作品的人物、画面、语言、旋律都好像经水洗涤,清净明朗,一尘不染,在完成美的创造的同时,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痛苦也是美的,眼泪也是甜的……

说实在的,我对文玲作品的研读,远不如很多专门研究并评论过她的评论家。但有一点却是我比他们更知底蕴,那便是文玲笔下的人物的“来处”。许多时候,我为她笔下跳出了尼姑墨莲、卖菜舅公、担水佬新福、瞎子金涛和他的母亲、画家邬龙、教授古森等人物而惊异,因为他们生存活动时,她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小丫头。那种种故事,那种种画面,是如何印到她的心屏上去而后又触遇成形的呢?

看来,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她聪颖好学,刻苦勤奋。因为,“当手在挥笔疾书时,是心在熔化”(缪塞语)。对一个作家来讲,也许更重要的是天赋和气质。文玲的艺术气质是清净明朗的。有时候我更喜欢读她的散文。那些情真意切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总有一种清秀淳朴的抒情气氛,它们抒发着对美的欢欣的亲昵,对苦的温存的抚慰,对生活的不倦的热情。无怪她的一些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篇章,曾被收入中学生的课本和“课外阅读”中,像《西行拾趣》《楚门杂咏》《溯水走黄龙》《洛阳诗韵》《道不尽的杭州》等,都能充分体现她的艺术才华。而她为我的两位或故去或健在的同学所写的两篇报告文学《美的探索者》《假如生活从头开始》,都可说是她作品的上乘。

文玲生肖属马,她特别喜欢马,她在许多文章中都抒发了自己爱马的感喟。河南文坛的诗翁苏金伞,是文玲的热心扶持者之一,苏老曾亲书咏马诗的条幅勉励文玲,诗曰:

嘶发月欲晓

蹄翻草色新

驰驱不厌远

千里闻铃音

不光是文玲自己,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它不但意境清奇洒脱,又巧妙地把文玲的名字与生肖融合在一起。现在,对我来说,这首诗仿佛也是种预(喻)示。不是吗?和我同在中原二十余年的妹妹终于远去,以后,我唯愿她年年驰驱不厌远,常常“千里闻铃音”!

3.直击老妈

王海靖

我大舅有一句四字名言:“男人难人。”这句话想必是从他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有感而发的,和我妈妈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而我在成为一个大男人之前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小“难人”,则大部分是拜我妈所赐。

我作为一个名女人的儿子,从读小学开始就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时老妈——确切地说那时还不老——已经越来越有名气,这倒还不要紧;要紧的是班主任(照例是语文老师)也知道了;这也还不要紧,要紧的是她(小学班主任照例是女人)开始把我的成绩和我妈的名气联系在一起。大小考试中偶有失手,便会招致某种程度的疑问:“你怎么会考不好的……”潜台词是你妈怎么会让你考不好的?而考得好便被视为理所当然。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许是家教渊源,我的作文尚属通顺,时不时地被老师拿去做一两回范文;老师在台上读,台下的同学们则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碰上有一两次发挥特别好的时候,连老师都会把我拉到一边,很委婉地问我:“是不是你妈帮你修改过了?”天知道就为了怕这样的误解成为现实,我从小到大一篇文章都不曾拿给我妈看过!

同类推荐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逆天修仙传

    逆天修仙传

    年华不虚度,岁月不等闲!且看葛晨如何把握机遇,在魔界与正道间游刃有余,面对巨枭毫不畏惧,在修仙界闯出一片天地!
  • 贪吃王妃(全本)

    贪吃王妃(全本)

    奚家结巴九小姐落水醒来后忽然性情大变,让众人大跌眼镜。昏迷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捂着肚子找什么‘大不了塞’(WC)。生气时爱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喊‘你这只配个’(PIG)。她揍公主,挟天子,差点要了他丞相老爹的命。这还不算,太后为她指婚时,她竟敢当众拒绝:‘他不是我的菜,我好的是金发碧眼的阳光肌肉男。”天下阳光肌肉男,我都爱。某女心中腹诽。这话不久便传遍了整个北襄国,人们纷纷猜测这个九小姐是不是患了什么失心疯,居然连太后的指婚都不放在眼里。不久,丞相府门口一顶大红花轿落定,某男身穿红衣红靴,斜眼一笑:“娘子,娶你虽非我本意,但是圣意难却,跟本王走吧~”擦干口水,某女色笑:“啥,原来这就是那个被我一板砖拍飞誓死不嫁的病秧子?”某女看着身着大红袍一脸邪笑看着她的某男,全身细胞都在沸腾。噢买糕的(ohmygod),真帅啊。某男满脸黑线,暴怒,敢骂他是病秧子,她是不是活的不痛快了,若不是为了大业,他一定一掌解决了她。等下,传闻不是说那个男人是个病秧子吗,那现在站在她眼前强势拉着自己要进屋做那啥的这个是个谁?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本书分为5章,包括了“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等章节。
  •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征服不了女人心的拿破仑,为情陨落的普希金,逃婚未成累此生的林肯,多少痴情多少恨的托尔斯泰,风流总统克林顿……本书无意于去翻他们的风流账,谱他们的艳情史,只是从这些或饱含辛酸或饱含遗憾的婚恋当中,让读者领略到他们的真实、凄美、感伤……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现在本书已入五折书库。第一卷:动情篇他,炎国国君,出门到人家府上去做个客,到口美食竟为一女子所夺。他令皇弟去惩罚她,谁知道,他却把她带回王府!做客王府,竟然她再度夺他美食。见不得她简单的快乐,将她带回宫里,谁曾想,被这个女人因为吃,又半路逃脱。还顺便将他的侍卫身上银两洗劫一空!她,失去味觉,却总是喜欢用吃来证明,她跟常人的无异!遇上了残暴的他竟不分青红的惩罚她!动心,就在一瞬间。于是,她日日跟人争峰吃醋。死心踏地的跟着他三年。第二卷:伤心篇不料,他因为弟弟喜欢,便下令将她赐给了他!此时,她正怀有身孕,他竟然亲手喂她喝下了红花水!再送她入他弟弟的房!恨欲狂,她刺伤他弟弟,逃离皇宫!他亲自带人追捕至绝漠边缘!她无法,只得死在他的面前!失去她,他方才知道,他,竟是如此的爱她!爱发狂!伊人却已芳魂杳然!多年之后,再度遇见,她竟未死,居然还身为炽国国后!一怒为红颜,两国开战!谁曾想,真相,远不是他所见所想!第三卷:轮转篇她已不是当年的她,她再不好欺,也再不软弱,更加,再不爱他!她要他伤心,伤情,伤身,对他极尽伤害.绝不原谅他!本文搞笑。不喜勿入。自备胃药,自备手帕。保证肚子不会笑到痛,手帕不会哭太湿。下面的视频是新制作的,亲们可以看一下。某多还是喜欢这个哦。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下面介绍颠覆古代的其他作品:之一:冷月飞雪,赌色倾城:之二:知月掠爱修罗:之四:色女无痕之五:红颜祸水另推荐好友的文:下堂妇饿魔郎君《绝代凤华》作者:初晨
  • 重生之黑道冷妃

    重生之黑道冷妃

    桃月宴,做事雷厉风行,杀伐果决,却遭门人背叛,命绝身亡。桃月宴,沥粤丞相嫡亲女儿,头脑弱智疯癫,任人欺凌,却被庶妹毒打,香消玉殒。当命运的齿轮转动,强大的灵魂依附在丞相府痴傻嫡女的身上,风云变幻,光芒万丈。丞相嫡女,痴傻弱智?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精明强干!二娘绵里藏针?无所谓,她的行为准则是锋芒毕露!庶妹拳打脚踢?以暴制暴,是她桃月宴的风格!她冷漠、冷冽、冷傲、对敌人毫不手软,斩草除根,一双冷眸风华绝代,惊动天下!剧透NO.1宫宴月弦太子一身红袍,长相俊美绝伦,身后数十名护卫,整齐划一。桃月宴一双美眸定定的看着月流觞一眨不眨,两人目光交汇,一个饱含激动和泪花,一个带着疑惑和探视,“夜离,是你吗?”剧透NO.3桃月宴正百无聊赖的喝着茶,身边一众属下叽叽喳喳闹个不停,须臾间,门外走进的两人,让桃月宴手中摩挲着茶杯玩味的看着。“怎么,听说你在找我?”沥楚痕半天没有回过神,呆愣的神色看着桃月宴呢喃:“怎么可能,你竟然是。。。!”桃月宴慵懒的吹了一下沾了水珠的指甲:“怎么不可能?”“桃月宴,你让朕找的好辛苦!”剧透NO.4一对可爱双胞胎,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连城战线,逼婚!凌瑄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的娘亲,煞有介事的道:“娘亲,你会答应爹爹的对吧,你看爹爹这么可怜,明明这么英俊,却没人爱,娘亲你要是再不爱他,爹爹就活不起了!”凌傲一脸老成的摇头:“哎,妹妹算了,咱们都做了这么多年没爹的孩子了,你就别为难娘亲了!”紧接着,“宴儿,我不为难你!”帝王龙凌说话带着颤音,那姿态委屈死了,但是天知道他忍着笑快要抽筋发抖。随后某皇帝给双胞胎打了个眼色,左右手分别拉着两个小家伙,背影出奇一致,低着头迈着看似艰难的步伐,肩膀下垂,毫无生气的落寞感觉向外走去。“你们三个给我站住!”某女磨牙声响起。女强,一对一!
  • 女保镖穿越:朕的皇后很大牌

    女保镖穿越:朕的皇后很大牌

    皇后?没兴趣。圣宠?不稀罕。侍寝?不好意思,本宫很忙。本宫千辛万苦地穿过来,可不是为了跟一帮女人争宠的。本宫可有着远大的目标:建立天下最大的保镖组织,赚很多银子,努力扩张势力,最终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