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绪德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劲旅。嘉陵江流域文化经济资源丰足,只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创新经济发展举措,就能在当今文化与经济不断叠加、融合的发展趋势中,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县域文化经济增长新模式。
一、嘉陵江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经济的坚实基础
滚滚嘉陵,蜿蜒千里。泱泱流域,纵贯万顷。四大古国的文明证实,人类文明的基胚寄生于江河流域,流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天然温床。纵观千年嘉陵江历史,巡视十六万平方公里的流域沃土,嘉陵江流域文化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巴蜀文化的胚胎和现代文化经济的摇篮。
——神秘的风水文化资源。发源于三江之源的嘉陵江,曾被称之为中华第一风水河流。风水学者杨道元认为:中国风水的核心理念是把地球看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有机体,江河的曲流形同生命的脉络。在大地为母的风水情怀中,曲流形成的山水环抱之地往往成为风水的吉地。嘉陵江曲流众多,在中国风水史上,这条连接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的水系,形成了丰富的风水资源。著名代表有甘肃天水——伏羲化卦传说地,奠定了中国风水的源头;剑门昭化古镇——见证了风水择吉的奇迹;广元皇泽寺——孕育中国唯一女皇的圣土;阆中古城——中国最典型的风水古城,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归葬地;仪陇朱德故居——琳琅山形呈五角星状,轿顶山酷似顶戴花翎的官帽,朱德祖父墓前水塘形同中国地图,自然天成的锤镰石恰似党旗上的镰刀斧头;中国内河四大离堆之一——新政嘉陵江离堆,承载着颜鲁公、吴道子、元稹千年墨宝;青居359°曲流——中国第一风水奇观,天地四象的典藏吉地;还有南充鲤鱼跃龙门、高坪凌云仙山、南部升钟湖、蓬安周子古镇……这些风水史话,经历千载验证,其诸多莫解之谜,成就了风水嘉陵江的神奇美名。
——独有的名人文化资源。在泱泱华夏的发源史中,嘉陵江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上溯千年,古老的华夏祖先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最终走入了伟大中华。千年嘉水朝福地,水朝地灵人则杰。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1998年的抗洪精神到2008年“5·12”抗震救灾的神奇壮举,这条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嘉陵江,域内英才辈出,名人众多——从开启文明之窗的伏羲到书写《三国志》的陈寿,从播种人类火种的华胥到泼墨《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画圣吴道子,从开启春节文化的落下闳到镇守古阆州的名将张飞,从捍卫忠义之邦的汉大将军纪信到开办乡武馆的民间人士饶盖元,从史上唯一的则天女皇到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总司令,从川北行署第一书记胡耀邦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还有秦帝先祖、三国豪杰、杨家兄妹、鲜于家族、司马相如、张澜、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张思德、双枪老太婆及众多红岩英烈……无数伟岸,形成了嘉陵江流域独有的名人资源,堪称华夏一绝。
——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嘉陵江中游上部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下游曾被川军和国民党军阀控制。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九军曾转战嘉陵江流域,进行战斗百余场,击溃国民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多路围攻,建立了多处苏维埃政府,取得了强渡嘉陵江的伟大胜利,纠正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成功地实现了西进北上。而今,在嘉陵江流域的山山水水,留下有很多支援红军和与红军并肩战斗的壮美故事,传唱着出自当年的许多红军歌谣,保存有多处红军作战的指挥所及战场遗址。英雄的鲜血和先辈的伟绩,凝结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成为嘉陵江流域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
——源远的三国文化资源。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南充,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和文化活动的拓展,关帝庙、张飞楼遍布这里沿江城乡,许多地域名称皆缘于三国中的人名、地名。在川北农村,没有多少人读过或读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有很多人崇拜说不清历史上到底有或没有过的关云长。人们过春节贴门神,家家户户都贴关公像。画像中的关公脸红胡子黑,眉毛竖立,鼻冒龙须,身背大刀,寓意能除灾灭祸大吉大利。而今,嘉陵江流域发现有多处建于唐宋年代的关帝庙、张飞庙遗址,个别庙宇还保存完好。在朱德故里仪陇县,有一个以张公命名的乡镇叫张公镇,据说是因张飞过此地去阆中而得名,至今还有张公桥、上马墩遗迹。川北大地上众多的关公、张飞等三国文化遗迹和经久不绝的民间信仰,是开发三国文化经济弥足珍贵的稀缺资源。
——传统的农耕文化资源。嘉陵江流域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农业生产难于实行机械化,顽强的沿江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丰厚的农耕文化。传承至今的农耕用具如犁、耙、水车、石磙、石夯、石磨、碾子、碓窝、纺车、木柜、簦子、戽篷、蓑衣等,仍然是沿江劳动人民生产和改造自然的传统工具。还有手工作坊,如酿酒坊、酿醋坊、榨油坊、铁匠铺、裁缝铺、磨坊、碾坊等传统加工业,以及劳动号子、生产歌谣等精神产物,无不印证这里的农耕文明。人们在打夯、拖碾、凿石、抬杠等劳动中喊着押韵的号子,薅秧除草时唱着优雅的歌谣,一边协调体力活动,一边解除心身疲劳……这些资源成为嘉陵江流域土著居民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化石般的历史价值。
——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嘉陵江流域民俗文化集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娱乐性于一体,极具个性特色。这里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乐器、民间舞蹈、传统戏曲、音乐曲艺、民间美术、杂耍竞技等传统文化五彩缤纷。民间文学多以神话传说、故事(龙门阵)、诗词歌赋、顺口溜、寨宅楹联为主;民间音乐中民歌丰富,有山歌、嫁歌、丧歌和红军歌谣等;民间乐器有锣、鼓、铍、箫、笛、唢呐、二胡、川胡、板胡、渔鼓筒等;民间舞蹈有秧歌、龙舞、狮舞、连宵、高跷、社火、火流星、车幺妹等;传统戏曲以川剧为主,还有变脸、吐火、皮影、灯戏、木脑壳、高腔等;民间曲艺有快板、花鼓、清音、金钱板、连花落、评书、竹琴、相声、口技、车灯、盘子等;民间美术有绘画、剪纸、刺绣、石木雕塑、泥塑、纸扎等;民间古建筑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如奎星阁、文塔、库塔、石塔、文庙、报恩寺、观音阁、古山寨、古城镇、古村落等,具有很高的工艺鉴赏价值。在民风民俗方面,以过节、婚嫁、丧葬习俗为突出。被称为川北客家第一县的仪陇,客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凝结着这个迁徙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顽强、深沉和凝重的“东方犹太人”精神。还有巴渝舞、傩戏、拉旱船等地方文化精华……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来自土生土长的沿江人民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彰显出流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发源于朱德故里的四川大木偶就是嘉陵江流域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走红国际舞台。
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犹如宝贵的珍珠散落在嘉陵江流域,可谓流域文化的天赐宝藏。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之说“嘉陵江文化是巴人王都文化、巴渠文化、巴涪文化和巴渝文化的集合”。这个集合之大成,内容之丰富,涵盖之宽泛,足以支撑起嘉陵江流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大平台,为发展嘉陵江流域特色文化经济奠定起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嘉陵江流域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经济
优势具有可行的路径依据
资源禀赋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经济资源禀赋极好,但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观念更新不够等种种原因,我们的这条母亲河却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能够让更多世人亲近她的尊容。究其原因,乃长期的思想认识桎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