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24

第24章 小说作者在中国的命运(2)

一是政治反对派活跃分子,不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当时写小说的政治人物很多: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陈天华(《狮子吼》)、秋瑾(《作若干弹词》)、黄小配(《廿年繁华梦》)等等,曾被目为同盟会宣传部的南社,集合了大批反满诗人,其中多人在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写白话小说。实际上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南社中人。辛亥后上海主要小说刊物编者与重要撰稿人,如主持《小说月报》与《妇女杂志》多年的王蕴章,先后主持《申报·自由谈》的姚鹓雏与陈蝶仙,为《小说海》撰稿的方瘦坡,创办《香艳小品》的胡寄尘等等,均为南社人士,有的是南社核心人物,多年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南社的“民权出版社”,后来成为消闲白话小说的出版中心。

正在兴起的新的买办—技术官僚社会集团,也有人进入白话小说创作。刘鹗就是一个好例。刘鹗生前常被人目为洋人鹰犬:倡议借款建天津—镇江铁路,担任德商山西煤矿督办,最后在庚子事变中办赈济,都遭时人物议。《老残游记》中提到过不少使刘鹗感兴趣的东西——铁路、西药、专利、报纸、弹簧椅垫等等。吴趼人曾在江南制造局任职,“尝自运机心,制一小轮船,仅二尺许,能往还数十里,见者称为奇器。”而曾朴是丝绸工业家,辛亥革命后曾一度任江苏省督。

第三批人,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是职业小说作家。中国以前没有这样一个完全靠为杂志写作为生的作家群(只有明清的职业书坊编纂靠改写旧籍重印为生,大都自己就是书坊业主,他们大都并非重要作家)。中国历史上小说写作第一次成为一种经济上有利可图的职业。有时,这种赢利的目的太直接了一些,例如吴趼人作《还我灵魂记》,“应药商所托,收三百元酬金,大受时人訾议。”也只有在20世纪初的上海,才有卖文为生机会。李伯元和吴趼人之辈对未中举走上仕途终生惋惜,但不至于沦落至赤贫如吴敬梓、曹雪芹。辛亥革命前一年,1910年,清廷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版权法。

晚清作家大部分属于上面说的第三批,决定了晚清小说的商业味。但经济上的独立使他们比起他们的前辈来,在价值观上离主流文化更远。《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作者指责科举,可是他们似乎念念不忘此事,偏执狂似的不断地说如何鄙视科举功名。在晚清小说中,科举已不再是中心主题,中科者不一定可鄙,落第者也不一定可怜。《孽海花》第三回,新科状元金雯青到上海:

席间众人议论风生,多是说着西国政治艺学,雯青在旁默听,茫无把握,暗暗惭愧,想道:“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哪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梦想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够有出息哩。”

晚清作家依然只用笔名发表,但是笔名起得极怪,好像是有意吸引读者来追寻真名。《孽海花》作者自命“东亚病夫”尚有可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为“我佛山人”,张扬籍贯。他们实际上并不想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署假名只是对白话小说写作惯例的尊重。实际上,早在19世纪末,掩盖身份的社会压力已经减轻。《品花宝鉴》作者署名为“石函氏”,作者另有一部传奇剧《梅花梦》,作者署真名陈森。这个做法完全是惯例,传奇剧因为大量主流文人的参与,早在明代中叶就不再是亚文化文类。作者在《品花宝鉴》自序中说:“余曾为《梅花梦》一部。”他并不非常想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署名问题,并不是一件文本之外的小事,它是作者和文类的社会地位之标志。当白话小说这个文类的所有文本都不能署真名时(与之正相反的是,文言小说作者几乎从不隐名),这个文类的意义权力就有了问题。

到五四时期,这情况完全改变了。小说作者大都署真名,而且即使他们署笔名,笔名迅速取代了他们的真名,成为叙述文本个人性的确切标记。

作者的名字不仅出现在标题下,作为强大的类文本(paratextual)压力标记,而且出现于文本之中,叙述者或主角常取得作者的名字,或名字的变形。郭沫若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常叫“M”,陈翔鹤小说的主人公常是“C先生”,周全平写了一系列小说,其主人公名字叫“C”(“周”字的韦德翟理斯英文拼法的首字);郁达夫小说的主人公常名为“Y”、“达”或“于质夫”;陶景孙小说的主人公常是“景孙”;而刘大杰小说的主人公干脆称“刘大杰”。最极端的例子可能是“弥洒社”的主将胡山源,他的长篇小说《三年》,写男女主人公三年的恋爱,而这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竟然就是胡山源和他妻子的名字。

这种强烈的,几乎是强迫性的自我表现,不仅局限于喜从自传经验取材的作家,惯于冷静客观地观察社会的作家也是如此。鲁迅的小说《祝福》《在酒楼上》《故乡》等,其参与式叙述者(叙述者兼人物)耽于自我审视,在人物的不幸前有种强烈的负疚感,以至于鲁迅小说的评论家一直直接地从小说中的“我”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而鲁迅小说的插图者一向把人物“我”画成鲁迅的模样。

而且,五四小说作家还出版了大量书信、日记这样个性化更强的文类,并且把虚构的与真实的书信或日记互相混杂。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是真实的书信,而他的《马上日记》却不是真实的日记;冯沅君的《春痕》是一个年轻姑娘写给其未婚夫的五十封信,读来实在好像是冯沅君写给陆侃如的信。

这个署名问题,似乎无关宏旨。但我们对照一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况,就可发现,只有主流文化文类的作者才署真名,而且让自己的名字进入文本(例如唐人小说的叙述者总是用作者名字),从而给小说文本以足够的个性标记。日记书信等,也一向是作为主流文类之一(文言散文)出现的。作者名=叙述者名这公式已如此可靠,文学史家理直气壮地作考证依据。《东城父老记》原署名陈鸿,但文中有“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下马觐昌干塔下,听其言,忘日之暮”等字样,《唐人小说》的编者汪辟疆就指出:“疑此传为陈鸿祖作者。”《古镜记》作者名王度,也是从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名字推论出来的。

而白话小说情形完全相反,这点上文已说明了。有个有趣的对照例子。上文已经引过刘鹗的儿子刘大绅谈到他的父亲对《老残游记》的态度:“随意笔墨,不虞得誉,殊非所愿,故雅不欲人知真姓名。”实际上白话小说是惯例不署真名。《老残游记》每章尾都附有一段“刘鹗评”,这是《史记》以来史家惯例,当署真名。这是两种文类不同文化地位的标记。如果刘鹗真“不欲人知真姓名”,他不会这么明显地暗示作者很可能就是刘鹗。

因此,五四小说的署名方式,标明一个文化变异:小说脱离了亚文化地位,意义权力增大,从而作者个体性成为文类需要。

当然,作者个体性的增强,并不一定就是作家社会地位的上升,作品成为这个文化中受尊敬的文类,并不意味着作者成为文化主流。这中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仔细讨论。

五四作家的确不是出身于亚文化层的书坊文人,也不是科场失意沦入亚文化层的“边缘人”。他们属于社会上层,而且迅速地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核心人物。然而,五四运动内在的悖论是:对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而言,这些知识分子是偏逸者、背离者、叛逆者。他们实际上是带着西方新的文化观念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的一种“边缘人”。大部分五四作家都是归国留学生。郑伯奇——他本人是归国留学生——描写他们这一代作家:

他们在国外住得很久,对于祖国便长生起一种怀乡病;而回国以后的种种失望,更使他们感到空虚,未回国以前,他们是悲哀怀念;既回国以后,他们又变得悲愤激越,便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他又说,这些人的作品(五四小说)“有移民文学色彩”。

无独有偶,鲁迅描述那些从外省进入新文学的中心北京和上海的人时,用的是类似语言,说他们“是侨寓文学作者”。

“移民”和“侨寓”,说明这些人感到这个文化环境是异己的,是与他们的文化观念相对立的,这种情绪,不一定来自异国教育,或异乡背景,同时也可以来自他们异样的价值观。郁达夫说他自己在中学里,看不惯锦衣肉食的宦家子弟,和他们“仿佛是两个国家的国民。”这是新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表现。

因此,五四文学的作者与其小说主人公,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定感,时常从一个地方移居另一个地方,似乎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家园。

五四作家脱离了亚文化阶层,五四小说也摆脱了亚文化文类的种种标记,取得了主流文化文类的意义权力。但是,他们又不属于主流文化,五四小说与主流文化相对立。五四小说,至少在初期,是一种反文化潮流。

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文本范型的角度加以讨论。

同类推荐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热门推荐
  •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短篇小说集《篁君日记》《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及其他》。该集子小说发表于1928年9月至1929年3月,这一时期是作者创作力爆发时期,各类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都能看出作家的笔触趋于成熟。
  • 富人的理财习惯(大全集)

    富人的理财习惯(大全集)

    如果你想成为富人,便要研究富人,探寻他们之所以成为富人的原因,因此你需要放眼看天下的富人,去获悉他们成功致富的秘密。《富人的理财习惯大全集》一书集结了众多富人的理财宝典,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诠释理财的妙处,全面解析富人由穷到富或者由富到更富的秘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难耐狂兽总裁

    难耐狂兽总裁

    穆易尘撑起身子来,居高临下的俯视她,嘴角又是她熟悉的轻蔑的笑。“真他妈贱!”他狠狠地从薄唇中突出这几个字,猛地将她推开。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穆易尘已经翻身下床开始穿衣服。苏晴依旧不反驳,他今晚有点失常,跟他呛起来,无疑是找死。再说了,顾客是上帝,她哪能得罪上帝?她跟那些小姐唯一的差别,可能只是伺候的人固定。她默默地闭着眼睛,不断地听到间断的开门,关门声;直到外面传来汽车发动的……
  • 冷少的追妻日常

    冷少的追妻日常

    她咆哮:“你TM是不是没有见过女人啊!”他淡定:“女人无数,心却只为你而跳动,”她是来自黑暗的天使,眼角邪肆,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角力赛,笑容纯粹。她颜色姝丽,聪明绝顶凌驾于芸芸众生。她躲得辛苦,他却追得开心。她如天域雪山,神圣不可侵犯。在她自己眼里:擦,这说的是她么?他是无人不晓的冷少,是一场你追我跑的追逐赛,权倾天下让各色女人趋之若狂。在他自己眼里:追老婆好辛苦,老婆,求宠啊!
  • 重生之八零年代

    重生之八零年代

    一个万众瞩目的歌坛新天王,意外重生到25年前的一个普通家庭,自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校园、社会,生活、情感,少男、少女,赚钱,手段……展示80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大呼过瘾的YY情结,让你缅怀过去的淡淡味道……让你在心潮澎湃之余找到那份逝去的感动……一部旧式题材的重生小说,一曲新颖情节的重生小调……
  • 亲梅煮马

    亲梅煮马

    某年,话剧表演。她演祝英台,他演马文才!他愣是让马文才逆袭!她指责他胡闹!祝英台该和梁山伯化蝶归去,才算完美!而他说:只有没用的男人,才会让心爱的女人陪着自己死!于是,那年,他们的表演成了全校最大的笑话,她气了他一夏,任他怎样哄骗都不搭理他!……多年后,他学成归国,继承家族企业;而她,混迹商场,成为都市白领一枚。某夜,公司宴会,她是公司职员,他是神秘宾客。他们佯装互不相识。他英俊潇洒,谈笑自若;她插科打诨,应付自如。他说:梅小姐,我们可是在哪儿见过?看着眼熟。她暗想:可不是吗?二十多年前便见过了。彼时,她不是他的青梅,他不是她的竹马,他们只是宾客之谊。后来,大雪漫天,他们被困荒野。他背着她寻找出路。她问:我们是不是要死了?他说:哪能啊,我还没将心爱的女人娶回家,死不了!她问:谁啊?我见过没?他说:见过。她说:那行,如果我们能活着出去,我帮你娶她。他说:不用,你答应就好……
  • 傻女在古代

    傻女在古代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br/><br/>一女穿越,先是装傻,再携鸟走天涯!<br/><br/>美男必不可少,看女主玩转后宫!腾讯独家全版傻女续篇《九世鸳梦》增添部分!<br/><br/><br/>此外《男人是祸水》《京城四少》《穿越好事近》鬼恋完结文!&nbsp;&nbsp;&nbsp;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