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地位(2)

无论小说的范畴如何混乱,有一点是绝对明确的:无论哪一种“小说”列名分类都不包括白话小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分“小说”为六类,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小说”为三类,都不提及明清二代已十分繁荣的白话小说。直到20世纪初年,“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包括白话小说,但大部分文人还是另用“说部”一词来称呼白话小说。甚至在这时候,小说的定义依然十分混乱。梁启超的《小说零简》包括对三部传奇剧的评论;天寥生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讨论了唐宋笔记散文、元杂剧和清弹词。“小说”概念之混乱,要到五四时才得到彻底的澄清,决非偶然。

历代正史从不提及白话小说,似乎白话小说是中华文化的耻辱。连对民间风俗比较注意的方志也不提小说。多数方志有“风志”专章,奇风异俗多被采录,小说的写作与出版却很少提及。例如《安徽志》,民国前的版本有吴敬梓条,仅四十字,完全不提其一生最光辉的成就《儒林外史》;民国初年修订本吴敬梓条,字数多了一些,说到他一些早散逸的诗文集,最后才用半行字提及《儒林外史》这标题。明《淮安府志》有吴承恩条,提到他几种诗文集,不提《西游记》。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类阶梯等级上,白话小说的生产和消费,几乎与“优娼”等最低贱文化活动与巫术等最异端文化活动相比。以小说比娼,看起来不伦不类,却有案可据。14世纪明朝建立之后,曾发起一场消灭亚文化的运动。一系列朝廷颁发的禁令,把小说,演剧与方术、巫灵、娼妓并列。康熙也是一个文化纯正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禁民会及方术巫人”,“查……扶鸾书符招摇夤缘之辈,及淫词小说等书,均应……永行严禁。”

这些禁令大多不起作用,也不是所有的当政者都愿采取这种文化纯正政策,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这不仅是因为传统中国政权组织一般不够及社会“草根”基层,而且主流文化规范在中国向来只是对社会的上层文本活动实行有效控制。除了短时期的、局部性的镇压肃清,各种亚文化文本,包括白话小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是被容忍的。容忍的条件是这些文本安分地留于亚文化地位中。儒家伦理哲学之有效性在于区分君子小人。“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等等,都强调对于大众百姓,只要一定程度地尊崇规范即可,不必与“君子”即社会上层同样服从规范。

一旦这种亚文化文本活动被上抬,干扰主流文化的文类等级结构,这种容忍就立即取消。混淆文类等级是不可赦的大罪。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有“禁以小说俚语入奏议”。清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郎坤“将三国志小说之言,援引陈奏”,被革职并枷号三个月。

不仅政府对此过分敏感,文人的私人著述对混淆文类等级更为戒惧。被史家认为“思想开放”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好几段文人逸事说及此事:

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衍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某孝廉作关庙对联,竟有用秉灯达旦者,俚俗乃尔,人可不解学耶?

一旦混淆文类,竟然必须“终身惭悔”。文类等级是“解学”的文人起码的知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甚至认为小说家之虚构过甚可处死刑:“夫诗中用事,本不论虚实,然此事特诳而不情。造言至此,亦横议可诛者也。”

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从来就是对这文类等级绝对尊重。晚明清初有一大批文人,整整几代人,重新评价白话小说,仔细地编纂整理,并且创造了“评注”这种独特的批评形式。他们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中国小说理论发展的光荣的先驱者。

但是,他们强调白话小说的价值,却并没有直接试图重排文类等级。

到晚清,批评家突然反其道而行之,吹捧抬高白话小说,他们强调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的最高级文类,原因是小说对群众的影响力最大。梁启超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因为,“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莫小说若。”于是,他作出中国先前闻所未闻的夸张声明: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每次对小说文类地位的重新评价,都导致了中国小说的丰收: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在18世纪登上其最高峰;晚清的重估,直接引向了晚清小说的繁荣。

尽管有这些努力,中国小说依然没有摆脱其亚文化地位。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运动局限于一部分离经叛道的文人之中,其成果没有被知识界主流认可;而晚清的重估运动,则失诸过分追求实效,其主要发动者均为政治人物,希望以小说作社会改良工具,甚至政治宣传工具。其结果是反而贬低了小说的文化地位。梁启超在同一文中就自我否定了小说是文学最高等级的断言:

善夫南海先生之言也!曰: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传统文类等级竟依然一清二楚,小说只是高级文类的普及替代,小说的地位实际上没有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消失后,梁启超反过来指责小说:

近十年来,社会风习,一落千丈,何一非所谓新小说者阶之厉?循此横流,更阅数年,中国殆不陆沉焉不止也。

而后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完全排斥小说,“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小说的地位在他的心目中依然不入中国文化主流(“国学”)。

晚清小说重估运动为中国小说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还是使传统文类等级松散:同一杂志,既刊登白话小说,也刊登文言小说;同一部外国小说,既可译成文言,也可译成白话;同一作者,有时写文言小说,有时写白话小说。这种文类混杂,从客观上帮助了白话小说提高文化地位。

五四运动使白话取代了文言的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推翻了传统的文类等级。各种文言文类实际上成为非现存文类,文言成为非现用语(非现代文化语言),从而为白话小说摆脱亚文化地位消除了根本性的社会语言学障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代文言,看起来缺乏激情和彻底性,却首次击中了传统文类等级这个文化结构的要害。有论者认为首先提出以白话取代文言的不是胡适,而是裘廷亮,他于1898年发表于《苏报》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提出“崇白话废文言”,但他的文章,以及整个《苏报》,无不在用文言。晚清所有的白话小说辩护士,都用文言写他们的辩护文,他们没有取消文言的意义霸权,提高白话的辩护地位的辩护也就落了空。这种自我矛盾在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戏剧化了。小说主人公孔博士在公元2050年庆祝中国现代化胜利一百周年的庆典上讲演,其中虚构了20世纪初两个改革者的辩论,此时有一段叙述者干预:

却是黄李两君发这段议论的时候,孔老先生并不在旁,他怎么会知道呢?又如何能够全文背诵一字不遗呢?原来毅伯先生游学时,也曾著得一部笔记叫作《乘风记行》。这段议论全载在那笔记第四卷里头。那日孔老先生演说,就拿着这部笔记朗读,不过将他的文言变成俗话。这是我执笔人亲眼看见的。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文字。梁启超自命为白话小说的拥护者,竟然相信一百多年后白话依然是对老百姓说话用的,而一本“笔记”只可能用文言写成。

不错,在胡适正式提倡之前,已经有仅用白话的杂志,那是1914年上海的鸳蝴派杂志《小说画报》。包天笑与钱病鹤编的这份杂志,其“创刊例言”说:“小说以白话为正宗,本杂志全用白话体,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能“雅俗共赏”的小说本来就是用白话写的,这份杂志宣布全用白话,无非只是说这是份只刊通俗小说的杂志。

因此,胡适表面上温和的“刍议”,实际上击中了传统中国文化结构的要害——文类等级。他建议的,实际上是使白话成为主流文化的唯一语言,从而也使白话文类成为主流文化文类。

要做到这一点,理论只是铺路,主要得依靠创作实践,依靠有足够文化意义强度的白话小说、戏剧、诗歌。而白话本身的改进,也依靠于创作实绩,当然也依靠钱玄同等语言学家发明新词,引进标点符号和分段方式等以扩展丰富表意能力。

鲁迅为中国新文学作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极富于象征和实际意义。这篇小说有一个用文言写的超叙述引子,而主叙述,即狂人的日记体自白,是用白话写的。文言的引子在格式上完全符合传统笔记散文体例,而白话的正文却完全不遵守任何文类程式;文言的引子语调清醒、实际、条理分明,而白话的正文狂乱、错杂,“记中语误颇多”;在文言引子中,主人公回到文化主流中,“到某地候补”去了,而在自话的正文中他被逐出于社会之外,他的语言活动也被隔绝于文化之外,不被人们理解,只能作为医家病案。而正是在用白话表达的方式中,小说象征式地宣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罪状:“几千年人吃人的历史”,只有还没有进入这种文化的孩子才可能是清白的。这样,白话就被赋予了优于文言文类的道德力量和文化意义。

从这意义上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重新构造中国文化的文类等级的宣言:白话小说不再是一个亚文化文类,而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充分意义权力的文类。

同类推荐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浮尘

    浮尘

    有一段日子了,秋妹每次背着割给羊吃的青草从山上下来回家时,都要站在路过的河埂上,望着沁河对岸镇上新建的那栋教学楼出神:那撩拨人心“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用洁白瓷面贴墙耀人眼晕的五层教学楼,以及操场上高高矗立着的旗杆上随风飘扬发出“啪啪”声响的鲜红国旗……望着望着她的眼睛就模糊了,于是,她赶紧用手背擦擦眼角快要落下的泪水,低下头匆匆朝家里赶去。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陶冶性情的熔炉,是带走寂寞的使者。音乐有着很多的形式,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带来的音乐感受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走入音乐的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去了解和感受它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医品天下

    医品天下

    她是现代的高材生,却因一场意外穿至贵府庶女身上。自幼中毒命不久矣?内外阴谋扑朔迷离?离开深府,习医练武,七载后解毒归来,解疫情,破阴谋,寻真相,绽放风华,名动天下。他是皇帝的宠儿,灼灼年华之际,丧天机,军谋乱,民生怨,徒留一声叹息,流转于自此相伴的轮椅之上。当年的意气风发,换作如今的温和淡漠。昨日陷他人之阱,今日伪装不知,但待来日奉还。“不管何人,乱我局者,杀。”他是皇帝的弃儿,自小如同工具。鲜血染满双手,他的眼里冷酷如冰。当身份得到承认,却是去异国当质子,仍是执行杀手的任务。“这个世上,是否还有值得我在乎的东西?”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缘分的大门逐渐开启。烽烟四起,黄沙漫漫,残酷战场,谁是谁的情劫?破碎君权,皇天浩浩,风涌云起,谁是谁的真命?【独白版】蓝以陌:——我不相信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所谓的传说绑定,如果真有传说,那就由我来成为传说。——我穷尽所有努力,却一路与真爱擦肩而过。命中注定也罢,天意弄人也罢,即使最终结局无法改变,即使违背天意,我也要赌上一切做最后一次尝试。因为,我爱他。端木弈:——她若想要天下,我夺来给她。她若祸水覆国,我陪她。宁叫我负天下人,也绝不让任何人负她。——和你在一起的未来一片黑暗吗?那么,握紧我的手,我来带你创造光明。顾琰:——我以为我已经不在乎,所谓权力富贵,生死病痛。但现在我知道,我在乎了。因为她,我想要权力在握,为她开辟一方安全的天地;因为她,我想要好好活下去,与她生老相随。——我想,更早认识你的是我,我还是有机会吧?所以即便知道已经错得离谱,我仍自欺欺人。可是现在,我决定放手了。以陌,去吧,不用顾虑,不要回头。自此以后,你的背后,留给我。不管是拒绝,还是噩梦,只要能触及你的身影,就好。【逗B版】(纯属恶搞)一朝穿越,命不久矣?所幸,有个神医外公。回到深府,一群女人轮番上演“宫心计”?没事,有娘亲兜着。可是,最可怕的是笑里藏刀的老爹?蓝以陌怒了,我不要求你是李刚,你倒好,拿我当工具做交易?这年头拼爹不可靠,拼队友才是王道!“队友”端木弈挑眉,笑得莫测:“队友可不可信也不好说,但夫妻同心倒是真的。”且看穿越女和腹黑男掀起腥风血雨最后携手天下的故事。脸皮厚如木的某木:1、结局不会悲,绝对1V1。
  • 狐狸王爷戏甜妃

    狐狸王爷戏甜妃

    东临大陆,三国争锋。她一朝穿越成了逍遥侯府万人宠爱的小郡主,机缘巧合,拜了隐族族长为师,无意中开启了传说中的宝藏,从此江湖传闻,得此女者得天下!天子的算计、皇子的争夺、更有腹黑公主的阴谋诡计,从此鸡飞狗跳,身陷险境。半路出逃竟然撞见妖孽王爷,误把狐狸当白兔,一路死缠烂打硬是逼上妃位。殊不知,狐狸不好惹,更引来一众花痴女的怨怼。且看俏皮郡主怎么翻转局势成为拽翻天下的霸道王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入土不安

    入土不安

    悬疑小说家陈子言灵感爆发,自认构思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终审判者”连环杀人事件,却没想到刚刚写好第一章,警察就在他的负责编辑冯舒的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具血淋淋的骨架,竟然与他小说里所描述的古代酷刑“梳洗”一模一样!自此地狱之门大开,好友三皮和小雯也在同一天内接连死于非命,一个被“腰斩”,一个被“剥皮”,且都与陈子言的小说情节相同。难道这是一场“互动式连环凶杀案”?可凶手为何选择了陈子言的小说为蓝本?陈子言是幕后黑手还是下一个受害者?
  • 滴血一剑

    滴血一剑

    一个是品学兼优的乖乖牌,他有一个把他的成绩当成股票分析的专职陪读母亲,可是他突然失踪了;一个是家徒四壁的留守少年,他只有相依为命的奶奶,可他举起刀杀了自己的老师;一个是家境优渥的富二代,他一直是一个花花公子,原来他从小被一个已婚妇女性侵过……他们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都和“滴血一剑”脱不了关系……“滴血一剑”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