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02

第2章 引言(2)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但既然都有道理,就都不是决定性的。在此,我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我认为白话短篇小说在文类上过于从属于中国传统小说的“改编模式”。明代的短篇小说集几乎全是对先存话本、唱本、剧本或历史故事的改写。有的研究者认为《三言》《二拍》中某些篇什是晚明人的创作,但这不能证明它们是编者冯梦龙或凌濛初的创作。晚明短篇小说的成功,或许就是短篇小说改编模式的成功。此后,短篇白话小说的读者的阅读程式,规定了他们拿起短篇小说集时,期待读到不一定是新鲜故事,而是故事新编。这样,无怪乎清人创作的短篇读者很少。

在20世纪初,作家也写短篇小说,例如吴趼人的《趼人十三种》、刘冷铁的《冷铁碎墨》。《小说大观》等刊物几乎每期都有短篇小说。但是这些短篇小说与其说是中国古典白话短篇小说的后裔,不如说是从西方输入的新式样新文类的尝试。“短篇小说”这名称就是在这时发明的,用来指这些散篇的创作。而且,这些短篇小说当时(以及今日)都没有吸引读者或批评家的注意,以至于当时有批评家认为中西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西方小说太短,可读性差,中国小说长,因而可读性强。

许多五四作家表示他们对两种传统感兴趣:西方短篇小说,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而几乎没有人提到中国短篇小说(无论文言还是白话)。

实际上五四作家很少写长篇,仅有的十来部,大部分读来很像传统小说,而不像五四新小说。其中较优秀者,如杨振声《玉君》、叶鼎洛《前梦》、张资平《冲积期化石》等,叙述方式与鸳蝴派小说相当接近。甚至一些中篇小说,如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读来也像白话写的苏曼殊式小说。可以说,1927年前无成功的长篇。

如果晚清几乎无可读之短篇,而五四几乎无有价值的长篇,那么小说从长到短本身就不是文类的演变,而是文学演变的一部分。如果在1917年到1927年十年中,“新派”作家致力于短篇,而“旧派”作家致力于长篇,那么短长之分就不是文类的区别,而是两种文学的区别。

这给本书提供了方便:我们没有必要将晚清与五四的长篇短篇分别作比较。当然,由此也可以形成一个陷阱,即把短篇与长篇的文类区别扩大成为两种文学的根本区别。为避开这陷阱,我将在本书中选择某些晚清短篇与五四中长篇进行讨论,虽然它们很难说是这两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三、分期尝试

上一节讨论本书文类范围已经涉及中国白话小说的分期问题。

中国白话小说的前历史时期——口述文学时期——从现有历史记载来看,长达六个世纪,从中唐一直延展到元末。当白话小说的书面文本开始出现后,口述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就变得很复杂。

中国白话小说的第一阶段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明末,虽然其起端很难确定。我们现在找不到宋版的白话小说,某些元末明初版的小说,据现有资料估猜,可能接近宋版原本。这第一阶段的特征是不断改写,文本很不固定,哪怕郭勋这样的权威编辑出版者,都无法固定《水浒》文本。不断改写的直接原因自然是作品的著作权不明,不断兴替的改编权代替了一次性的著作权。

改编阶段大致结束于《西游记》和《金瓶梅》出现之时。《西游记》的素材在中唐后600年的历史之中以各种形式进入文学。仅就长篇小说而言,根据能找到的记载,至少有两个剧本和两本小说可以说是《西游记》的前身——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西游记平话》(此即《永乐大典》所存片断之原本,很可能也是朝鲜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所存章之原本),元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由于这些作品大都散佚,我们无法证明《西游记》从这四本书中取了多少材料,但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吴承恩《西游记》是这一系列改编的最后一步。这个文本的某些特征使唐僧取经故事系列无法再被进一步改写。《西游记》成了中国白话小说改写期结束的标志。

然后,紧接着,在16世纪末,出现了《金瓶梅》这部有明确著作权的长篇小说。说它有明确著作权,并不是说作者身份明确,而是说它在文本性质上开始具有非改写性。与《西游记》不同,《金瓶梅》定本前的改写史紧凑而简略。崇祯本《金瓶梅》与比它早20年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相当不同,词话本的错字与情节脱落之多,似乎是作为未定本而出现的。二者的区别不是不同写本之间的区别,而是两种小说的区别。

《金瓶梅》之后,冯梦龙改写《平妖传》和《隋史遗文》,它们都具有吴承恩《西游记》和崇祯本《金瓶梅》那样的最后写定本品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以《金瓶梅》崇祯本为标志,开始了中国白话小说的崭新阶段——创作期。这个时期在18世纪中叶产生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巨作,使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了它的极盛期。

整个19世纪中国白话小说进入了衰落期。作家们自己也感到他们无法企及前人达到的高峰。从流通方式和叙述模式上说,19世纪中国白话小说多多少少回到改写期,这时期的几部代表作品,例如《施公案》(1824年)、《三侠五义》(1879年)、《彭公案》(1892年)均有改写本。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似乎走入末路。

清末最后十年,即20世纪初年,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突然繁荣,这个繁荣期迅速在1905年左右达到最高点,在辛亥革命前后逐渐演变成为民初的鸳鸯蝴蝶派,余风流韵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之后。到30年代,它拥有的读者还比五四新文学作品为多。

因此,本书中所说的晚清小说既包括清朝覆亡之前的十年(1902—1911年),又包括民国初年的五六年。把传统小说的最后阶段称作“晚清期”显然是有年代错误,有的学者建议的名称“新小说”——借用梁启超的刊物名称——更不适用,每处都得打上引号以免误会。幸好,民初的传统小说只是晚清小说高潮的余波,几乎无重要作品产生,所以“晚清小说”这个通用的名称大致上还用得。

晚清与五四小说有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理论先行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意识推动的潮流。1902年梁启超为他主办的《新小说》写的发刊词《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发动了晚清小说运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一般被认为是五四文学运动的起始点。

五四文学时期应当在什么时候结束?这个问题,大部分研究者结论相同:即1927年,距胡适文章十年。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很自然地以这十年作为新文学的第一阶段。一直到今天,文学史家一般都这样分期。其原因倒不一定是由于1927年政治大变动年代造成的震撼。如果1927年之后,五四作家领袖鲁迅搁下小说之笔,而主要的五四理论家沈雁冰变成了小说家茅盾,推出了他的第一批小说,那么,以1927年作为五四时期的结束就有文学史本身的根据。

胡适,《大系》第一卷《建设理论》卷的编者,在他的序言中自我解嘲说:“十几年来,当日我们一班朋友郑重提倡的新文学内容渐渐受一班新的批评家的指摘,而我们一班朋友也渐渐被人唤作落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代表者了。”

他的感觉是对的,一个新的时代已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这个时代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这个五四后时期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本书集中讨论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正如本书第一章将回顾中国传统小说诸特征,本书最后一章将尝试用我们从讨论中得出的研究范型,分析20世纪中、后期小说的发展进程。

划分四个时期,也就使本书基本的讨论建立在四个时期的比较之上。

除了这纵的对比之外,本书还得纳入一些横的对比——不同类型小说的共时比较。鲁迅首先提出了中国传统小说按题材划分的四个类别:讲史、英雄传奇、神魔、世情。这四种题材类型在中国小说改写期中逐次出现,而且轮番占领舞台中心。最后世情小说的出现,使改写期结束,并把中国传统小说推向高潮。或许并非偶然,在晚清,这个类型次序基本上又重演了一次——只是快速得多——最后以世情小说的商业性成功给中国传统小说送了葬。

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期(17—18世纪),与西方现代初期——史家称为新古典时期,或启蒙运动时期——小说兴起,时间大致上相当。除了塞万提斯(1547—1616年)稍早外,笛福(1660—1731年)、斯威夫特(1667—1745年)、伏尔泰(1694—1778年)、理查森(1689—1761年)、菲尔丁(1707—1754年)、卢梭(1712—1778年)、狄德罗(1713—1784年)、斯特恩(1713—1768年),正是吴敬梓(1701—1754年)与曹雪芹(1715—1763年)的年代。捷克汉学家普实克首先建议这个课题:对比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初期,尤其是17、18世纪的英国小说”。他自己做了一点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同时期中国小说“更为透彻,至少更为深刻”。法国比较文学家埃梯安伯尔说吴敬梓和刘鹗的小说说明“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小说比欧洲落后,有必要接受西方蛮人的小说形式”。

他们没有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深刻透彻的小说没有发展,而终于不得不引进西方小说形式来开创中国小说的新世纪。本书也将做类似的对比研究,但把讨论集中在叙述形式上,结论与普实克和埃梯安伯尔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本书将证明,“深刻”之类暂且不谈,就叙述形式而言,中国传统小说到20世纪初已不得不变。

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直接与西方现代文学(主要是西方19世纪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思潮)相接触。因此,本书又涉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影响研究。20世纪初影响了中国作家的西方作家,其名字组成一张惊人的长单子,包括了19世纪欧美几乎全部重要的作家。

这些作家形成了现代主义来临前西方小说的高峰,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但对于20世纪初中国作家而言,他们的作品形成了现代小说写作的一些基本规范。在本书中,我常会提到某个时期中国小说的某个形式特征“多于正常”或“少于正常”,所谓“正常”,就是指这个西方19世纪下半期与中国五四小说所形成的基本叙述特征。

这里,就会出现“影响陷阱”,也就是把发生在中国文学中的一切现象都说成是“模仿西方”。尤其是对晚清或五四文学评价较低的论者,总把“盲目西化”作为万恶之源。本书试图用独特的分析方式证明20世纪初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自有其内在原因,决不是西方影响所能决定的。

同类推荐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热门推荐
  • 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

    一朝醒来,潇洒决绝的她居然穿越到了一个温柔娴淑,绝色却懦弱的乔府四小姐身上!什么?这个四小姐是因为争风吃醋而被害死的?并且是当着她们争风吃醋的男子的面!再什么?那个动手害死她的贱人还活的好好的?而那个男子居然还在微笑,如此无情!可惜,再次睁开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皇帝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而她,又岂是当初那唯命是从、深居简出的单纯女子?在这繁华的乱世,她要的只是一家安定,但若触碰到她的逆鳞,她还会无动于衷吗?新文推荐:《皇女》(穿越、女强)她,身体羸弱,性格怯懦,最后为心爱之人利用死于非命。她,性格张扬、强势,催眠、暗示、杀人,无所不能。爱情于她,只是游戏一场。当这样强势的她穿越到软弱的她身上……片段一:“朕后悔了,当初让你嫁给他,唯有你,才配与朕笑傲天下。月儿,跟朕走,朕许你皇后之位!”昔日连正眼都不愿看她一眼的男子,此时眼中看到的只有那淡雅如尘的女子,放下身段。女子抬眸,嘴角弯起一抹妩媚的弧度,淡然笑道:“你是看上了我哪一点?告诉我如何,我会改过来。”轻蔑不屑的话语,顿时让那龙袍加身的男子全身僵硬。片段二:望着那慵懒的躺在贵妃椅上的女子,他扬眉,一步上前,扣住她的下巴,强势道:“这一生,你永远也别想摆脱我。我生,你生;我死,你死。”美艳女子缓缓抬眸,一笑倾城,道:“可以。前提是……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网游--盗情》(蓝飒的番外)网游世界:女人对初次见面的男人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她问:“兄台,不介意的话我当你和xx之间的小三吧?”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两个性格扭曲心理变态的人——钟情于数字“三”!变态遇变态,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网络游戏+现实生活,黑骑士+腹黑公主的完美集合风格:温馨、诙谐搞笑推荐区:桂圆的《凰权》,超级好看的文:好友皇焱儿的大作《哥哥太坏谁之过》亲亲师父落随心大作《枭女》宝宝超级好文《绝色锋芒》《七夜宠姬》(此文已入半价书库)醉舞狂歌《难耐兽性暴君》迷糊蛋《王妃十岁》紫颖枫《绝色妖瞳》翼妖《绝色逃妾》爱心果冻《第一庶女》清甜水果糖《相公你好“野”》鈅玄《狂女食夫》鈅玄《兽妻》寇沐木《御养九妖》【占地三天推荐《独占新宠》】————————————————————————————————————
  • 飞来横货

    飞来横货

    这个世上总有一货,不经意间一头撞入你的世界……“我们结婚吧”“……貌似跟你不熟……”“抱都抱了,差不多熟了。”“谁跟你熟!放我下来!”“不好意思,货已售出,概不退货,你要对我负责。”“娃啊,你这样忒不厚道了,其实咱是男的……”“我不介意。”“……我招你了吗?”“没。”“我吗?”“没。”“那你老是揪着我不放作甚!!!(发怒)”“你没结婚。”七年的感情终究逃不过一个痒,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等的是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逼婚总裁:傲妻难伺候

    逼婚总裁:傲妻难伺候

    他林立锋是林立集团的总裁,有谁见了他,敢不礼让三分?这个该死的女人!几乎让他身败名裂。如果他放过她,他就不叫“林立锋”!他要娶她回家,再把她抛弃!贺子晴很无辜!他给人算计,她却成了代罪羔羊。他竟然要她一辈子的幸福来换取他名誉!她不要嫁他,她有自己爱的人。可是,为了爸爸,她被逼嫁了给他……婚后他处处为难与威逼,让她心生厌恶!一次意外,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当她爱上他,他却把她忘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废物钓上仙:傲世魔妃

    废物钓上仙:傲世魔妃

    当第一杀手穿越成众人欺凌的废物嫡女在险境中再次醒来!灭魔兽,采灵药,睥睨地将杀她之人逼进地狱。破禁地,夺灵兽,傲然地将地狱之火纳入怀中。当惊天的身世被公布而出,四面八方的势力倾巢而出。“我本自魔。“凤凰清啸,响彻九霄。当世人取笑的废物大放异彩,这乱世动荡中,谁主沉浮!这天下之巅,为谁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一刹花火

    一刹花火

    他是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别扭、暴躁,我行我素,在开学第一天就跟她结下大梁子。 他是温暖干净的优等生,体贴、温柔,暗含伤痛,如天使般屡伸援手令她情愫暗生。当人如其名的简单无意间闯入他们的世界,一切便不再简单。 胞弟的意外身亡让简单无法释怀,誓要找出凶手封沉的过往折磨着已沉眠和苟活的人们 神秘的背影、陌生的校徽、封沉的记忆,当真相层层揭开…… 那个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天使,却深陷其中 那个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却倾尽全力守护 在爱与恨间浮沉,简单该如何面对?这个夏天,一场名为青春的盛宴,唯有我们才懂得如何纪念。
  • 豪门男神追妻难

    豪门男神追妻难

    她,为了成全他的学业,宁愿忍痛割爱,失去本应得到的爱情;他,勤学奋斗,为的就是有一天让她看到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五年后再次相遇,她已不是她,而他还是他,他带着怨恨,她带着迷茫。五年前的事,五年之间的空白,当一切事情都浮出水面时……片段一她黑着脸看着他:“把照片撕了!”他玩着手中的照片,淡然的道:“这照片我收下当珍藏了,以后拿出来可以用来教育我的孩子。”“……”当她再遇上他,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冤家路窄,前缘再续)喜欢这本书的亲可加书友QQ群:7380056
  • 九曲子母结

    九曲子母结

    本书精选38个故事,里面有民间探案,有百业奇人,更有历史传奇,作者还对故事的安排进行了巧妙的穿插与搭配,相信更能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胃口。这38个故事,恰似一桌丰盛的酒席,至力满足于众多读者的不同口味。笔者在这本自选的民间故事集中,不仅兼顾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阅读群体,更是照顾了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只要您打开了这本书,您就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伴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悲伤,一起欢乐,真正体会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之旅。
  • 隐雪洞异能人

    隐雪洞异能人

    有那么一个终年积雪,寒冷无比的山洞,在那里大到能装下一个民族,里面住着异能人。这个山洞,它就是隐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