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300000037

第37章 叙述形式的意义(9)

在中国哲学传统中,元意识由来已久,尤其是在释道这两家非主流思想中,《道德经》强调区分君临于“可道”、“可名”世界之上的“常道”与“常名”;例如禅宗谕“至佛非佛”和论“迷”与“悟”(《传灯录》卷二十八“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清晰地指出层次控制关系)。

奇书《西游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元小说。翻转《西游记》,固然已是戏仿,而书中论及层次观念,妙趣横生,发人深省。例如第四回孙行者入小月王万镜楼,镜中见故人刘伯钦,慌忙长揖,问:“为何同在这里?”伯钦道:“如何说个‘同’字?你在别人世界里,我在你的世界里,不同,不同。”

可以不无骄傲地说,中国先贤对元意识比西方古人敏感得多。然而西方现代元意识发源于希腊哲学与数学的推理逻辑之中。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体系之严密,固然难逃导致千年机械论统治之咎,但一旦发现触动公理,即可创立整个新体系,它就直接引向了元数学。中国当代知识界的元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无法借释道而生,虽然艺术家们常可求助于释道之敏悟。

80年代初开始的“方法论”热,与1985年起关于中国文化的热烈讨论,为先锋小说的元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精神土壤。方法论即元方法。西方有些论者认为现代元意识的产生是信息爆炸的结果,是掌握过于庞杂的信息之需要。可以说,中国当代知识界的元意识,是掌握过于庞杂而模糊的中国文化和历史信息之需要。读余华和格非的作品,这种庞杂和模糊造成的焦虑感十分清楚。

然而,这种文化界的气氛要进入小说,还得靠小说自身的发展。80年代,中国小说对释读指导渐渐增长的不安最后导致了元意识的产生。

80年代上半期的伤痕文学与改革文学正是靠强力的注释性指导而适应社会需要的。80年代中期,对已有释读体系的不信任导致了信码的崩溃,新潮小说实际上是释读规范危机的产物。

这种危机首先表现在“失落者”文学中,刘索拉、徐星、陈建功、多多、吴滨、洪峰等作品生动地体现了当代城市青年一切价值的失落,甚至前几年知青文学中的个人主义和存在主义价值都被丢弃。可能到这时候中国文学才成功地越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水平。但是,虚无主义的自伤自悼、自暴自弃依然是一种价值的追求,虽然是负向的。王朔等人已证明这种自恋情结可以成功地作为大众消费商品行销市场。

新潮小说的另一价值取向是热闹了好一阵的寻根文学。但无论是寻根寻到少数民族;还是到山区穷乡;还是到朴实乡村;还是到“靠本能生活”的前辈;或者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主流体系,都是信码规范体系危机中病笃乱投医式的寻找,而寻找当然是在追求价值,追求可行的信码规范体系。哪怕追溯的结果是对中国文化伤感而厌恶的否定(韩少功《爸爸爸》),其救治之心殷切可见。

诚然,离心运动是20世纪全世界文学总的趋向,但是如果离心的方向依然是追求对世界的诠解方式,那么这是同水平的运动。欲超越当代文学传统,需要对更根本的东西——表现形式与释读方式——进行破坏和再建。先锋小说元意识的产生符合了这个需要。

元意识,是对叙述创造一个小说世界来反映现实世界的可能性的根本怀疑,是放弃叙述世界的真理价值;相反,它肯定叙述的人造性和假设性,从而把控制叙述的诸种深层规律——叙述程式、前文本、互文性价值体系与释读体系——拉到表层来,暴露之,利用之,把傀儡戏的全套牵线班子都推到前台,对叙述机制来个彻底的露迹。

这样的小说不再描写经验,叙述本身创造经验。读者面对的不再是对已形成的经验的释读,读者必须自己形成释读。当一切元语言——历史的、伦理的、理性的、意识形态的——都被证伪后,释读无法再依靠现成的信码,歧解就不再受文本排斥,甚至不必再受文本鼓励,歧解成为文本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每个读者必须成为批评家。

元小说实际上是一种performative criticism (批评演出),是批评家作为叙述者或人物,从故事内部批评叙述规则,颠覆叙述创造真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叙述者是在批评任何能够暂时立足的隐含作者。元小说暴露叙述策略,从而解构现实主义的“真实”,消解利用小说的逼真性以制造意识形态神话的可能。

元小说揭示小说虚构性,从而导向对小说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元小说表明符号虚构叙述中,意义很大程度上只是叙述的产物。这样,我们所面对的 “现实”世界也并不比虚构更真实,它也是符号的构筑:世界不过是一个大文本。符号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正如罗伯·格里耶所说:

读者的任务不再是接受一个已完成的充分自我封闭的世界,相反,他必须参与创造,自行发现作品与世界——从而学会创造自己的世界。

由于把深层推到表面,先锋小说就滞留于表象。因此它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形式主义化”的小说流派。内容被化解于形式之中,只是形式的添加剂。对这样的小说,主题深化,结构统一,有机整体,立体人物等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完全不能适用,我们能见到的只是拒绝主题,结构瓦解,片断零散,平面人物,性格单一。指出这最后一点或许会使人惊奇,但先锋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单向度的,没有复杂性格。马原的《拉萨河女神》与余华的《世事如烟》中的人物甚至没有名字,只有号码(虽然这念起来挺别扭)。

由于叙述世界的自足性取消了,先锋小说中的直接转述语(不管引语式还是自由式)大量减少,因为人物性格已不再是叙述目的。在绝大多数先锋派作品中,人物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如何,说话的口吻不同程度上消失了个性,渐渐融入了叙述背景,也就是说,重新取消了“质地分析”。直接引语的绝对地位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中国传统小说最明显的风格标志之一,看一下延安时期的小说,或邓友梅、贾平凹等风土小说就可明白直接引语程式的重要性。

随着先锋小说的兴起,中国当代小说不仅成功地恢复了五四精神,回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而且开始超越,走向对中国文化史彻底批判和更有效继承。

不错,五四小说的立足点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总体批判,但五四小说对旧的元语言体系的攻击却是以拥护新的体系为后盾的,以新易旧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药。这样的方向似乎正好与寻根小说相反(寻根始祖沈从文的确是五四精神的反动),实际上是没有脱离元语言迷信。具有元意识的当代先锋小说暴露一切构筑和释读意义的深层批判,否定任何信码体系的必然合理性,似乎有“只破不立”之嫌,却是一种本体性的自觉,正是这种自觉使先锋小说保持批判的彻底性,而不至于落入又一个意识陷阱中去。

那么,完全不要释读体系,不就是符号的无政府,意义的空白吗?当然是。但新的意义体系的构成不是文学所能完成的。文化的转型和再生机制很复杂,不会受文学的纯批判所左右,但它需要文学纯批判的帮助。严肃的文学,尤其是先锋文学能做的只是刺激转型的机制,使之活跃起来。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之所以过早地结束了总体批判的方向,正是因为过于匆忙地寻找新的价值体系。

如果先锋小说的作者和批评者都认识到这个问题,明白露迹的作用,从无意识地写出元意识,到有意识地写元小说,那么我们有理由期盼当代中国先锋小说——中国第一个先锋小说派别——创造出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成绩。

这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先锋小说派别。从五四小说到新潮小说,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可以说都是强调诠释指导,也就是说,是“评注性”的。这些作品用各种手段来说服读者,要他们相信对叙述世界只有某一种释读才是正确的,从而对现实世界只有采取某一种态度才是正确的。自然,指导强度在不同作品中甚为悬殊。宣传文学或者歌颂文学有一种“过量编码”(overcoded)倾向,不给读者任何释读自由度。固然,能保持足够批评警惕的读者或批评家依然能超越文本,析辨文本后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但这类释读不是本意,而是歧读。有40年之久,当时,凡是放松元语言控制而可能导致歧读的作品,哪怕文中并无“错误观点”,(如方纪的《来访者》)一律必须批判。五四小说与新潮小说,某些作品的“评注”性相当隐蔽,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鼓励歧读,但文本的期待释读还是看得出来的。

先锋小说则完全不同。先锋小说故意模糊其意图语境,撤除释读压力,因此它的任何释读都是歧读。如果其他小说取得歧读需要超越文本的批评(甚至大部分批评家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歧读就是先锋小说唯一可能的阅读方式。斯柯尔斯曾攻击先锋小说,称之为“手淫式的自我审视狂”:

读者需要作者想象力的帮助。如果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一声咕哝:走开,我自己麻烦够多了,他们真会走开。

诚然,读者需要评注式指导,但先锋小说的读者不能依靠这种指导。如果他们真的走开了(大部分消费性读者真的走开了),那也是先锋小说原本准备付出的代价。

同类推荐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空山

    空山

    《空山》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主要人物有近三十个。本书由《随风飘散》和《天火》两部分组成,《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热门推荐
  • 国王的人马 海顿斯坦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国王的人马 海顿斯坦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流光溢彩,各具特色,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死于青春

    死于青春

    这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小说以“我”的回忆,讲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被派往清水河劳改农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那里她结训了陆小祥,两小萌发了炽热的初恋。由于社会不幸的不正常,陆小祥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情感,他的一切作为,都成了他破坏抗震救灾、同情反革命的罪证,他被关押,最终顽强于他的至亲好友的枪弹下。
  • 养脾食谱

    养脾食谱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
  • 总裁的丑妻

    总裁的丑妻

    她只是全身全意的去爱他而已,为何老天却要如此对她?一次事故中,把她仅仅骄傲的容貌无情的夺去了。失去了容貌,他更不会正眼瞧她一眼。甚至厌恶她的一切。好吧,老天既然要如此对她,疯一次又何防?该死的,竟然把他当作亲哥了?“滚开,臭女人”他对她绝不宽恕“哥”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那声声敲人心窝。这声音简直要人命,声声叫得他心烦意乱,恨不得一掌拍死这个聒躁的苍蝇。要不是看在她还是他的丑妻,他早就甩她几耳光然后赶出家门管她生或死。不爱她也罢,没了容貌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她已经无所谓了。你再娶一个女人回家,她没意见。在她面前恩爱,她当没看见。只要满过十个月,她就能彻底的离开他,然后永远不相见。为了这个念头,她什么都能忍。——————————我是丑陋的分割线——————————————奈子最近在填此坑,有兴趣可移驾至:折翼蝶之涵妃传送门:本文女主灵魂穿越,而且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奈子:只是为了掩饰你的历史没学好吧!)好吧!真相了!属性:慢热!但耐心看下去定有不少惊喜!女主:外冷内狂不喜勿入!——————————她莫小玲是黑道上闪闪耀眼的才女,继承父亲的心狠手辣却也为他动了少女之情。一场阴谋,一场捕猎游戏。到底是她莫小玲输得彻底。未婚夫是狗日的条子派来的卧底,她的婚姻、她的幸福如同她那颗刚要敞开的心碰的一声碎了!他杀了父亲,带着血红的星眸,低凝…眸里没有闪过片刻犹豫,朝着莫小玲的脑袋开出一枪…莫小玲说过,她会让他死无全尸!前世恩怨还是情仇未报,轮回相遇还是老天助她…总之,她就这样穿了!——————————————穿了就穿了,为何当今圣上竟然长着一副与未婚夫同样的容貌?莫非他也穿了?那正好,她拔刀刀刃向他刺去!管他是什么国君,她要他死!——————————————宣传至此,多谢捧场!祝君愉快!满腹而归!
  •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从古至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交际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层面的心计活动。《受益一生的心计学》分别从职场、处世、办事、生活、恋爱、家庭、销售、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中不同心计学的使用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用实例佐证“心计学”,内容丰富,语言轻松,相信你可以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首席,吻你不上瘾

    首席,吻你不上瘾

    原书名《恋上酷酷小丈夫》与《执行总监的逃妻》初次见面,她差点死在他的车轮下;于是,她气呼呼的扒走了酒醉不醒的他的高级T恤,岂料她从此惹祸上了身;她只想做他的姐姐,但他却任性的不允许;他越是追,她越是逃,所以他疯狂的追逐,她却始终在逃…六年后,精疲力竭的她终于被如同来自地狱的他抓住;他的嘴角,挂着一抹嗜血的冷笑,他绝情的掐着她的脖颈,面无表情的对她说“我会折断你的手脚,让你永远都不能再逃……”※※※※※推荐静茗的新书,请大家继续支持:《魔君,请你温柔一点》http://m.pgsk.com/a/197213/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仙夫仙妻

    仙夫仙妻

    始终横下了一个她,他深深的爱着童年的玩伴少女乌鸦,命运的漩涡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撞开、挤拢……在那黑暗的空间里,一生都在与她纠缠不清,他那个人称“烂货”的婶娘,然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婚前婚后总是想方设法来诱惑他,渴望双宿双飞,让他背负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
  • 危险性学生

    危险性学生

    圣亚当斯高中高三癸班是有名的问题班,即便是校长也拿他们无可奈何。直到他们班上来了一个奇怪的转校生,一切似乎都因他而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