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戒毒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寻找到戒毒的规律,并遵循戒毒的规律,才能取得戒毒的成功。那么,戒毒的规律是什么?戒毒的规律有哪些?作者试图查阅有关的文章,但尚未见到。因此,本章仅对戒毒的规律、正确认识戒毒的规律、必须遵循戒毒的规律、必须按戒毒的规律做好戒毒工作进行讨论。
(第一节) 正确认识戒毒的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是现象相对统一,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的方向。规律支配着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反复起作用的内在力量。戒毒规律就是戒毒的方法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决定着戒毒发展的方向。
一、戒毒的规律是什么
查阅资料、上网查询,比较一致的就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由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全国普法办公室,中宣部宣传教育局、中国禁毒基金会联合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教育读本是这样表述的:“‘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戒毒规律。因此,仅仅进行戒毒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戒毒康复,继续巩固戒毒成果,才能彻底戒断毒瘾”。
二、为什么戒毒的规律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国际公认的戒毒规律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毒品的药理学上理解。毒品的种类从作用于人体的功能来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麻醉类毒品,即传统毒品。一类是精神类毒品,即合成毒品。麻醉类毒品多为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如鸦片、大麻等。再提纯鸦片与化学物质合成的半合成海洛因、可卡因都属此类。其实麻醉毒品作用于人体,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放松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如海洛因就是通过兴奋中枢、阿片受体,促进脑奖赏通路多巴胺递质的释放,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即使用毒品后机体感受到一种“极度舒服”的特殊感受和体验。当然,对“欣快感”的体验,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早期的呕吐现象,在海洛因的作用下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这种“欣快感”是导致用药者产生“渴求感”和促使其反复使用毒品后,用药者可体验到奖赏性质的“欣快感”和“舒服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也可得到充分缓解。这就形成毒品的正强化作用,这是用药者继续用药的一个原因。海洛因成瘾者突然中断用药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和痛苦的戒断症状,这是负强化作用。因此,正强化作用和负强化作用,都是他们维持继续用药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精神类毒品即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等,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品,能使人达到强烈刺激的感觉,最终导致吸毒者心理上对这种兴奋、激情、刺激的依赖而成瘾。所以,吸食精神类毒品比吸食麻醉类毒品反应快,情绪激动而狂躁。精神类毒品,因为是依靠毒品的化学性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的,所以其毒性要比植物提纯的生物碱的毒性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化学性毒品除了有激烈、兴奋、致幻的作用外,还会与肌体组织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肌体组织坏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结垢,阻塞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以及造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坏死后,思维、记忆功能明显下降、受损。所以吸食精神类毒品除产生心理依赖外,还会导致损坏心脏、大脑组织坏死、精神分裂、精神障碍、记忆和思维能力严重损害等。同时,也会造成社会行为的失范,如精神类毒品导致人兴奋,产生幻觉,发生性冲动,集体淫乱,好斗暴力,自残与攻击行为等,导致社会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从吸毒人员的心理角度来理解。毒品对于大脑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尤其是对吸毒人员的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的影响尤为严重。在吸毒成瘾期间,吸毒人员为满足毒瘾不断加大毒品的摄入量和次数,毒品副作用对心理的影响也随之而加剧,导致吸毒人员产生一系列失调、紊乱和变异,大多数吸毒人员兴趣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恐惧、烦躁、焦虑、孤独、空虚状态,思维混乱、疑心重,易发怒、敌对性和攻击性增加。吸毒人员对于毒品的依赖包括生理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但是吸毒人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心理依赖的驱使,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反过来又会在生理上产生焦虑不安,甚至痛苦的感觉。这种症状即所谓的“心瘾”,心瘾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变态,而且是一种慢性的病态,使吸毒人员难以摆脱毒品。导致吸毒人员产生心理依赖的原因主要有:1.条件反射。因为吸毒人员从吸毒中体会到欣快、愉悦、兴奋等舒服感受,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如果产生强化效果的药物与某些中性刺激反复同时呈现,这些中性刺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与药物产生条件性联系,具有药物类似的效应而影响用药行为。就是人们所说的“吸毒人员听不得、见不得毒品”。2.强化效应。使用成瘾药物会产生正强化效应,停药后又会产生副强化效应,在双重效应的驱使下,而不断使用成瘾药物。3.动机敏化。在反复使用毒品后,大脑对毒品的犒赏行为不断增加与固化,对毒品相关的刺激敏感化。因此,吸毒人员在有毒品线索时,就有吸食毒品的冲动和渴求。
(三)从吸毒人群的社会学角度来理解。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吸毒现象,吸毒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吸毒危害性也有扩大的趋势,研究吸毒人群的社会学原因,有助于戒毒研究工作的开展,从目前收集的情况看,吸毒的社会学原因有以下:
与历史、环境相关,如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毒品的重灾区,这与当地历史上就种植鸦片有关。因为吸毒,有的死亡,有的判刑,一个村子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景象十分凄惨。
与职业、文化相连。文化高的,或是白领,他们一般吸食合成毒品,认为是时髦的表现、有钱的象征;文化低的,一般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
与精神、好奇相关。城市白领、文体明星,因为缓解工作压力而染上毒品,有的因为好奇而吸上毒品,他们有的是主动索要,如笔者曾了解到一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他说:“我看见朋友在那里烫吸,就让他给我试试。朋友对我说:‘你不能试,试了戒不脱。’第一次,他拒绝了我。第二次、第三次,在我多次要求下,他让我试了……”
与家庭、生活变故有关。有的因家庭破裂而无助,有的因父母离婚被抛弃,有的受家庭成员吸毒的诱惑,还有的因生活失意、失恋而染上毒品。
这些吸毒人群并非无知,也并非不懂。他们知道毒品是什么,他们也知道吸毒可能产生的后果,他们抱着“吃药不过量、吸粉把握度”的侥幸心理,甚至认为“现在朋友相聚,不吸又能做什么?但我不可能上瘾,因为我就是学药剂的。”
三、怎样认识戒毒的规律
(一)由于毒品及吸毒的药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原因,从医学角度来讲,它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同时,心理依赖极为强烈,即在短时间摆脱生理依赖、心理依赖是不可能的,甚至伴随终身。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重复着吸毒——戒毒——吸毒的恶性循环。因此,毒瘾戒断难、巩固难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这是必须首先认识到的。
(二)戒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多年来,世界各国在戒毒的方法上做了多种探索,包括药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但效果都不是很好,短期的复吸率也很高。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攻克毒品的努力,就像人类征服癌症一样,不能因为难而放弃。
(三)戒毒难不等于没有办法。戒毒要找到它的规律,并对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戒毒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问,它为一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总的、普遍的方法,这就是方法论。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用这个观点看戒毒,我们就能明白,戒毒也有自己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主观上想怎样就怎么样。由于戒毒规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但不等于就认识不到。只有用哲学的发展观,认真总结,研究戒毒的规律,特别要研究戒毒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提炼,同时也必须努力吸收现代科学戒毒的新成就,从而发现许多戒毒新的现象和规律,并从哲学上加以概括和总结,运用到戒毒工作中。
质量互变规律,即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无限反复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种规定性,质和量。戒毒也一样,一方面,戒毒有其内在的逻辑,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客观过程。另一方面,人类将最终攻克戒毒难关,这就是质变。因此,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既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又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把求实的精神同远大的志向结合起来,自觉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才能取得戒毒工作的新突破。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在戒毒工作中,要充分认识戒治在戒毒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特点,运用解决矛盾的方法,做到个别分析戒毒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解决好戒毒这一问题。
(第二节) 必须遵循戒毒的规律
无数的事实表明,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社会就发展、社会就前进。如果违背规律办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戒毒也如此,只有遵循戒毒的规律,并从中找到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才能取得戒毒工作的突破,才能取得戒毒工作的成效。因此,在遵循戒毒规律时,努力做到“三个转变”:
一、从注重戒毒人员的研究转变到注重解决个体问题
由于吸毒问题既是一个医学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吸毒人员集病人、违法者、受害者属性于一体,从而增加了戒毒工作的难度。如何认识吸毒行为,是正确把握戒毒规律重要的一环。
(一)要改变惩罚观念。不能用惩罚的手段来对待戒毒人员。我国的《禁毒法》作了明确的规定,社区戒毒如此,社区康复如此,强制隔离戒毒也应如此。强制、隔离是戒毒的一种必需的措施和手段,但决非惩罚。既然是“病人”,就要像医生一样为他们治病疗伤,按照《禁毒法》的要求,落实戒治措施,不歧视、劳动付薪酬,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戒毒人员一味的采取歧视惩罚等负面手段和态度,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二)要落实戒治的措施。要帮助他们度过个体危机,要给予脱毒的治疗、戒毒的指导、康复的帮助。用专业的技术和真诚的爱心使他们度过危险期,为他们戒毒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戒毒场所的一切工作,要着眼于帮助和有效。不应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探索戒毒的模式上,而是应放在探索戒毒的具体方法上和帮助戒毒人员度过复吸危机的方法上。
(三)要改变他们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吸毒人员的复吸与原来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改变这些环境,让他们离开或断绝与这些环境的联系。有一个戒断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明。亲人将其送到远离城镇的乡下2年多。据本人讲:在乡下,没事就去湖边钓鱼,忍受蚊叮虫咬和寂寞。但坚持了下来,回来后开上了出租车,现已有10年未复吸。
(四)要加强社会的配合,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戒毒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并重视戒毒人员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后顾之忧,才能收到效果。
二、正确评价戒毒效果
不再把复吸率作为戒毒的唯一指标,评价戒毒工作还要考虑延长戒毒人员再次滥用药物时间。这是因为:
(一)戒毒的规律,“一朝吸毒,终身戒毒”,是人们不断认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得出的结论。因此,再用戒断率和操守率来评价戒毒工作显然是不合理和不可取的。
(二)戒毒的实践告诉我们:戒毒难,并不意味着戒毒没有办法。如何延长戒毒人员再次滥用的时间周期上,国际、国内做了很多工作,如药物维持疗法、阳光戒毒工程、环境戒毒等。国内有的省也对评价戒毒指标的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和改变。如江苏省在考核戒毒工作时,戒毒人员的就业率就是评价指标之一。
(三)戒毒的要求告诉我们:评价戒毒指标的核心在于延长再次滥用的时间周期和指导戒毒人员的合理用药。延长一个月、一年,对戒毒人员来说,意味着拯救了他们的生命、延长了他们的生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调动社会、家庭的力量,施加法律的、亲情的影响,让他们做到尊重生命。同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美沙酮、丁丙诺啡等药物,达到维持治疗的目的。
三、把封闭式戒毒转变为开放式戒毒
(一)封闭式戒毒,最终将会导致戒毒工作的失败,这是由戒毒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戒毒人员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亲情的支持。就是在强制隔离戒毒的环境里,也是相对的封闭,暂时的隔离,同样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二)戒毒的社会性体现在全社会广泛参与戒毒工作,戒毒场所也应对社会开放。主动邀请社会各界来场所视察,获得重视和支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广泛开展戒毒的科研和戒毒工作,特别是医学戒毒工作。热情欢迎家属来场所关心、帮助戒毒人员。同时,也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戒毒人员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工作。
(三)戒毒工作的社会化,绝不能理解为社会化就是让社会来管理,而取消戒毒场所。正确做法是在这些必要的戒毒措施条件下,让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社会,更加社会化,让戒毒人员有尊严地戒毒。在戒毒的形式上,戒毒场所要尽量减少监禁的痕迹,作为戒毒工作者,要力求谈化监管者的形象;在戒毒的内容上,强化戒治、淡化教育,在戒毒的手段上,少一些监管措施,多一些社会化手段;在对戒毒人员上,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不断提高戒毒工作的社会化手段。
(第三节) 必须按戒毒规律做好戒毒工作
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对戒毒人员实施戒毒的过程中,找出其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戒毒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戒毒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先治行为,后攻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