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800000021

第21章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2)

所送新诗,皆兴寄高远,但语生硬,不谐律吕,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此病亦只是读书未精博耳。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虚语也。南朝刘勰尝论文章之难云:“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工。”此语亦是。沈(约)、谢(灵运)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生立论如此,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往岁尝请问东坡先生作文章之法,东坡云但熟读《礼记·檀弓》当得之。既而取《檀弓》二篇读数百过,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观日月也。文章盖自建安以来,好作奇语,故其气象衰薾,其病至今犹在。唯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少游乃无此病耳。

此是论诗,亦兼论文。黄庭坚指出友人之诗虽然兴寄高远,但辞语生硬,声韵音节不谐和,气脉不畅。他提出作诗文应“以理为主”,“理”即文理,主体之意得以合理地表现,文理贯通,则辞语和顺自然。苏轼作诗作文皆很重视“理”与“意”的通贯。黄庭坚引述了苏轼谈文章之法,令人熟读《礼记·檀弓》。檀弓乃春秋时人所作,《礼记》此篇记载春秋时关于礼之言论及一些小事,文笔简洁流畅,是古文的典范,为历来古文家所崇尚。苏轼教导学子学习文法要从《檀弓》悟得。作诗虽不同于作文,但它们在立意与文理方面是存在一种规律的,即无论作诗或作文,都得表达主体之“理”——“意”,它在作品中应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黄庭坚赞同苏轼的意见,特概括为“以理为主”之说,而且认为唐代以来以至北宋的诗文大家皆是“以理为主”的。我们若具体分析黄庭坚的《杂言答曹子方》、《武昌松风阁》、《书磨崖碑后》、《读方言》、《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老杜浣花溪图引》、《观秘阁苏子美题壁》诸长篇,它们均在文理方面存在一种内在的合理的逻辑结构。山谷诗的律诗或绝句等小诗,同样有一种文理存在,所以作诗若求文理贯通、结构谨严、善于结束,使全篇诗意完满,这确应如作杂剧一样地对待。诗人只要创作态度谨严,是可以克服自身某些缺陷的。

关于创作的泉源,黄庭坚非常强调它应从学问中来。他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后来学诗者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处可能体得一处,非不即似,要且不是,若开眼处则全体见之,合古人处不待取证也。”他同时又说:“作诗句要须详略,用事精切,更无虚字也。如老杜诗,字字有出处,熟读三五十遍,寻其用意处,则所得多矣。”这里“学问”是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中国典籍的熟悉。黄庭坚以杜甫诗为例,认为杜诗字字皆有出处,即每字的使用皆有典籍的依据,并非妄自生造。我们现在考察杜诗,其用字下语确有出处,但并非字字皆有出处,有的是创新的意象,而其创作的泉源则主要是诗人对于安史之乱前后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感受。宋人作诗之强调学问自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已形成一种倾向,只是黄庭坚将此倾向特别提出而已,由此在中国诗史上出现了学者之诗。黄庭坚以学为诗之论容易遭到误解,他在《跋柳子厚诗》中云:“予友生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音,左准绝、右规矩尔。意有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其规摹及所总览笼络,但知玩其黻黼成章耶?”他指出友人的未臻于艺术成熟的境地是因为读书甚少,尤其是学习古人文章仅知欣赏词藻文采的皮毛,没有学习古人文章的规模与整体的结构。这样,作诗之讲究学问,一方面是要求广泛阅读传统文化典籍,另一面是要从前人作品中学习创作经验及艺术表现方法。我们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必须具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并懂得此种艺术形式的规范,这些皆离不开学问。所以黄庭坚的理论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片面地去误解。任渊曾说:“山谷诗律妙一世,用意高远,未易窥测,然置字下语,皆有所从来。孙莘老云:‘老杜诗无两字无来历。’刘梦得论诗亦云:‘无来历字,前辈未尝用。’山谷屡拈此语,盖益白表见也。”可见以学为诗之论是有渊源的。

自《离骚》以来,中国诗歌存在托物喻意的传统,每在咏物或叙事时暗作政治寄托或讽喻,似乎在发挥诗之“意内言外”之作用。黄庭坚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只取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诗委地矣。”这是黄庭坚表示反对以穿凿附会的方法作诗,从其否定面可见出他是注重作诗之“大旨”的。王直方记述:“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如果主体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也没有诗的内容,这属于凿空强作。当主体有了感受又有诗的内容,由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出现一种艺术境界,然后立意创作出诗篇,这才是诗的创作规律。诗人的感受,诗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关于诗歌创作的泉源问题,如果没有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主体不可能有所感受;如果没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愿望,诗不可能有坚实的内容。由此可见黄庭坚反对“凿空强作”正在于他主张诗歌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在探讨黄庭坚诗歌理论时只论及他主张诗的创作“要从学问中来”,而忽视其关于诗歌的另一泉源之说,这显然是片面的。

三 以俗为雅与以故为新

宋代诗人为了与唐诗争胜,皆努力创新。黄庭坚的创新意识尤其强烈,而且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方法。王直方记述:“宋景文(祁)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图,准矩作方,终为人主臣仆。’故山谷诗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又云:‘自成一家始逼真。’诚不易之论。”关于怎样创新,黄庭坚晚年总结自己的经验说:

庭坚老懒衰惰,多年不作诗,已忘其体律,因(杨)明叔有意于斯文,试举一纲而张万目。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用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此诗人之奇也,明叔当自得之。

战国时孙武和吴起皆是军事家,用兵百战百胜。“甘蝇、飞卫”见《列子·汤问》:“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黄庭坚认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诗人之奇技,如古代军事家之战略,如善射者之技艺,是作诗的纲领;懂得此纲,其余的方法皆能领会。此说实出自苏轼。在《题柳子厚诗》里,苏轼说:“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此说是指于事中用事用典而言,但黄庭坚却将它作为诗艺的方法论,由此对诗坛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山谷诗中偶尔使用俗语,如“一丝不挂似太俗”(《题也足轩》),“一钱不值程卫尉”(《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饱吃惠州饭”(《跋子瞻和陶诗》),“顾我今成丧家狗”(《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山谷诗中偶见的“打诨出场”的结句如“已戒应门老走马,客来问字莫载酒”(《谢送碾壑拣芽》)。这些例子均属于“以俗为雅”,它穿插于整体诗作中,会有新奇的艺术效果。

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全”与“夺胎换骨”应是对“以故为新”的具体说明。他在《答洪驹父书》中云:“古之能为文章者,能陶治万物,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是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据说它可以使铁成金。黄庭坚借用此术语以指在诗中将古人诗句略加改变以成为自己的诗句。例如山谷诗中用杜诗句子之例:

《戏赠彦深》“未尝一饭能留客”出自杜诗“一饭未尝留俗客”。

《寄李子先》“墨淡字疏行”出自杜诗“墨淡字欹倾”。

《再和答为之》“一丘藏曲折”出自杜诗“一丘藏曲折”。

《大雷口阻风》“谁家江上船”出自杜诗“百丈谁家江上船”。

关于“夺胎换骨”,这是修道之士功成而骨换,遂登仙界。黄庭坚借用此术语以指在诗中暗用前人诗句之意。惠洪记述黄庭坚之语云: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天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可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关于“换骨法”的举例:“如(唐人)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两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固长也。曾子固(巩)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所以荆公(王安石)《菊》诗曰:‘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是不易其意而另造新语。关于“夺胎法”,惠洪举例:“(唐人)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拔,而立意精确。舒王(王安石)作与故人诗云:‘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在尘埃。不知乌石江边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白居易)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皃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这是用其意而加以形容。南宋诗人杨万里将“换骨”与“夺胎”两法合并,以指暗用前人诗句之意。他说:

有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者。庾信月诗云:“渡河光不湿。”杜(甫)云:“入河蟾不没。”唐人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东)坡云:“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杜(甫)梦李白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山谷簟诗云:“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退之(韩愈)云:“如何连晓语,祇是说家乡。”吕居仁(本中)云:“如何今夜雨,祇是滴芭蕉。”此皆以故为新,夺胎换骨。

不仅“夺胎换骨”是“以故为新”,而且“点铁成金”也属“以故为新”,它们都是对前人句意或诗意的借用。这种“以故为新”的情况在古代诗歌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属于“窥陈编以盗窍。”唐代释皎然在《诗式》里论及“三不同语意势”云:

不同可知矣。此则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必书,不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访。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劫掠。若评质以道,片言可抑,此辈无处逃刑。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一例平反,诗教何设?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于阃域中之手。吾示俊赏,从其漏网。

晈然指责诗作中的偷窃行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偷语,即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金”,属于公开的偷窃;第二种是偷意,即黄庭坚所说的“换骨”;第三种是偷势,即黄庭坚所说的“夺胎”,属于情有可原。皎然所指这三种“盗窃”行为,黄庭坚则用之为“以故为新”。我们应特别注意,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里谈到“点铁成金”之后,他接着说: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沦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他将诗文视为儒者之小技末事。他又认为如果要真正懂得其艺术,则又须进行认真的探究。因而欲要使诗文的创作达到崇高与雄壮的境界,则必须突破范式以求创新,不可为绳墨所束缚,也不能满足于浅薄简陋。其意实以为“点铁成金”之类,仅是作诗的细微的末技,诗至高境当有新的独创。片面理解黄庭坚的“以故为新”,易于仅就“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而给予否定与批判,例如认为在宋人偷窃变成师徒公开传授的专门方法,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籍砌成了一座象牙塔。这不仅是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作为黄庭坚诗的艺术特点而予以批判,更将它作为宋诗的一个弊端而批判了。

宋人钱文子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作序,谈到诗人作诗的情形时说:“夫读古人之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固非区区采之简册,而后用之也。”诗人杨万里谈到作诗的经验时说:“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硬。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可见学习前人之诗,对初学作诗者是很必要的准备,但真正的诗人却是从生活实践中找到创作源泉的。在古代诗歌中存在某一作品与前人句子暗合的现象,或者是使用了前人的句子。这样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此首诗,我们评价它时还得具体分析。某些诗既无情感,又无真实内容,只是罗列事典,旧句翻新,词藻华丽,虽然做到字字有来处,但不是好诗。在一首好诗中某一两句是点化了前人语句,它成为全诗的一个有机部分,而它被点化后甚至胜过旧的语句,青出于蓝,表现了新的意义,这样我们更应佩服作者艺术技巧的高明了。关于黄庭坚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应当从其《答洪驹父书》的整体论述来理解,不宜将它夸大为山谷诗的基本艺术方法,更不宜视之为黄庭坚诗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它仅是一种很次要的技法而已。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是存在一个粗略的系统的,它之所以对宋诗及后世诗歌发生深远的影响,表明它是包含有许多合理因素的。然而自南宋初年以来,即对它作了片面的指责或误解,从而导致了诗史上的唐宋诗之争的公案。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先生别太腹黑

    先生别太腹黑

    你有没有过那样的时期?有没有过那样的一个人?他可以让你在人声鼎沸中,心悄然安静,眼里只看得见他。在他面前,世界似乎有了颜色,一草一木都变得鲜活,心跳也变得有力;而看不见他,良辰美景亦被辜负。此文讲述一个暗恋的故事。他是受众多女生爱慕的帅气与气质兼备的年轻老师;她是众多爱慕他的女生中平凡的一个。多年后,她再次遇到他。好汉不提当年勇,当年对人心怀不轨,现在想来,仍是无颜以对。但有意无意中,两人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交集,该来的总躲不过.
  • 帝妃三怒

    帝妃三怒

    “你不怕我杀了你?”男子剑眉斜挑,薄如刀锋的唇一勾,语气邪魅,含着戏谑以及让人窒息的威严。“给我三年时间,我保证,没人敢说能杀的了我。”五岁女娃小小的身子挺直,语气笃定,目光里有一种光芒闪烁,那种光芒,叫自信,抑或叫做——狂妄。男子抿唇一笑,刹那风华,颠倒众生,淡漠的话语如风:“好,我就给你三年时间。”五岁的女娃天真而笑,笑靥如花,只是谁都没有发现,女娃垂下脑袋的刹那,微微挑起的唇角,以及眼底那一抹森然肃杀。她,方轻画,莫名穿越而来的一道异世幽魂,现代特种兵战士中不败的神话,方家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岂是别人说杀,就能杀的?!三年,只要三年,她有信心重新屹立在这个世界的至高点!三年隐忍、三年磨砺、三年韬光养晦,年仅八岁的女娃,成了八王爷最为倚重的新宠,丰烟国最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袭男装,一匹宝马,一柄龙吟剑,一身狂傲骨,征战天下,战功赫赫,一时间风华万丈,无人敢挡其锋芒,成为异界妖孽般的存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让人仰视的光芒之下,暗流汹涌,一场场阴谋接踵而至。当明枪暗箭触怒了她的底线,且看来自现代的特种兵如何以她铁血的手腕,征服这个世界,以及那些各怀鬼胎的男人……◆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1、女强,男也强。2、美男多,炮灰多,过程np,结局待定。3、爽文,YY无限,偶尔纠结。4、偶有玄幻。5、有白、有虐、有雷,精彩纷呈。◆推荐自己完结文:【末世凤狂】【风云初落】◎推荐一红楼文【红楼之玉秀于林】◎推荐好友玄幻好文:【紫邪】【上—邪】【大邪主】【随身药田修修仙】◎推荐好友现代美文:【霸妻】【蜜爱傻妻】【皇裔巨星】【狂情霸宠】【豪门总裁妻】【豪门懒夫人】【老公六个半】【黑道总裁猫咪妻】【黑道总裁伪善妻】◎推荐好友穿越女强文:【弃—妾】【邪帝冷妻】【无心皇后】【魅世倾狂】◎推荐好友古言文:【魅莲】【弃后太拽】【懒女怕缠郎】【霸上恶魔】【妃心如月】
  • 今生不后悔

    今生不后悔

    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半百,从青春萌动到人过中年,几十年的人生,有高低起伏,有悲欢离合,他们始终剪不断理还乱,年少时的意气,初恋时的甜美,背叛时的迷局,重逢时的针锋,相处时的复杂……谁说爱情不能设局?
  •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她是人生里无事业,无背景,无美貌的三无女人。她又是婚姻里不会家务,没生孩子,不会巴结婆婆的三无老婆。面对丈夫的突然出轨她一下子陷入绝境,总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以为只要她用心就可以挽救。只是面对婆婆的冷言冷语,小三的肆意挑衅,丈夫的冷眼旁观,她还能撑多久?三无女人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吗?人常说婚姻就像是一场投资,只要你好好的经营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可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回报,也许其中的谁也会输的一败涂地……
  • 霸天神尊

    霸天神尊

    混沌神珠,久蒙尘埃,今世显现,漫天惊变。黄泉道统,可造轮回,可改天命,与众生为敌。开天神体,欲改天换日,涤清世间污垢。沈锋寒本是一名乡野孤儿,于梦中学得绝世奇功,成就绝世神体,纵横于天地。有兄弟佳人,陪我逍遥于天地,我愿与诸天为敌,霸天为尊。
  • 两个人的寂寞

    两个人的寂寞

    只需要彼此祝福吧,再也不要见面,再也不要联系,再也不要去介入对方的幸福。不伤害你,不伤害自己,更不要再去伤害其他人。两颗心,就那么一直凉下去凉下去,彼此相依,再也感觉不到温暖。谁曾想像过到最后能给与对方的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两副柔弱的肩膀,加在一起仍然承受不住现实的爱情,爱就如此不堪承受生命之重。
  •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前世,活得逍遥自在一身医术让鬼都发愁。睁眼醒来,被世人唾弃糟蹋。玄离霜冷眼相看,手中一针一剑红衣妖娆,她只求逆天改命,,让今日陷她于不仁不义之人万劫不复!他是冷夜君王战场杀神,冷绝对上霸道,风云变换,星象紊乱,她要的很简单,来去自如的世界,俯首称臣的众生,恩爱无双的男人。“女人,乖乖贴在我身边,包你一世无忧。”“男人,想泡我,先看看你的本事”“我的本事好的很,不信你来床上我给你证明!”某女微微一笑饿狼扑食。狂妄医妃对上逆天邪王,是凤鸣九天还是飞龙在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