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与政治信仰。作为高校辅导员,其本职工作就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和引导,从事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因此,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是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核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政治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好坏。高校辅导员必须保证自身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能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育人者先育己”,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做到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理论同改革开放实践及发展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复杂的环境中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只有不断用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才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信任。高校辅导员只有在政治立场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深入地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为谁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实际问题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此,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了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觉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及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辅导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发挥得更为出色。
第二,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塑造、培育人的灵魂是一项充满希望而又异常艰辛的事业,它要求育人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工作信念。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克己奉公,光明磊落,成为广大学生的榜样。辅导员只有自身具备了崇高的品性修养和思想道德,同时能在日常的行为习惯及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榜样模范作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否则就会使辅导员老师失去威信,无法更好地管理、教育学生。辅导员工作是细微琐碎、艰巨繁杂的,它需要辅导员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格,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学生工作的投入,表现在其工作中呈现出来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职业群体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否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职业是否具有支配和控制其从业人员的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勇敢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才能正确地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辅导员也同样应该有属于自己本职业的道德规范和素质要求,诸如包括要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奉公、公平公正等,特别应该强调一种服务理念,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应努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服务。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道德涵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奉献敬业、公正无私、洁身自律,做好青年学生的榜样,为学生施行正面的言传身教。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辅导员应有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应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北京师范大学谢维和教授认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大类: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辛涛、林崇德、申继亮等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四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课堂情景性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为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据此,专业知识是专业化的辅导员必备的内在理论储备,而职业技能则是辅导员外在实践水平的体现。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情况,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够胜任的辅导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进修,掌握新知识,把握新动态,获取新信息,处理新情况,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才能顺利地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权威型向对话型、由知识的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换,实现由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转换。
第四,形成专业团体,在专业领域内实现专业自治。辅导员应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而且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自主性,外行人不能轻易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自治基本上成为可能。辅导员组织现在已经建立,2005年1月复旦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高校辅导员协会。随后,许多高校和高校间也纷纷建立了辅导员组织,如山东大学的“辅导员成长之家”,南京大学的辅导员俱乐部等。
辅导员的专业化标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它倡导的理念引导着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和整个行业发展,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的制定为该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4.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从我国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看,尽管整体上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尚停留在较低层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已经成为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准专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应符合一些基本的要求,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业务专业化。并非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辅导员,就如同律师、医生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一样,高校辅导员应是一个以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如成长心理、学习心理、职业心理、组织行为、社会职业、道德、法律、政治等专业以及人际交往、演讲、社团组织、宣传、心理咨询等技艺)为基础而又自成专业体系的一种社会职业,上岗者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掌握专门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对高校学生遇到的事情的理解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深刻,对困扰学生的问题的了解比学生本人更加透彻,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能为学生所接受。
第二,队伍专门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需要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不仅负责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还负责辅导员的培训、管理、评聘、晋升、考核、激励、监督、科研等工作。以此来保障有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来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他们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在职期间是主要从事,甚至是唯一从事的职业。辅导员专业化要求辅导员队伍必须具备稳定和专门的特征,不允许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大量兼职人员,其构成必须是专职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第三,岗位专职化。在目前多数高校管理体制中,辅导员处于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处在被多重管理的状态。学校的各党政管理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武装部、学生处、团委、后勤都可以向辅导员分派任务,而大多数院校辅导员因人事上归院系管理,而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辅导员可谓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这不符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事实上,应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心的不同,进行岗位专职化设置,可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日常学习与生活导师等岗位。
第四,建设制度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有许多高校采用留校毕业生担任专职辅导员。这些人员未参加过专门训练,甚至没有学过任何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缺少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很多学校的兼职辅导员是在本学校研究生或者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干部中挑选的,这些学生学业本身就很繁重,几乎没有过多的精力。而作风踏实,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为保证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它应该包括辅导员选拔标准、辅导员选拔程序和辅导员选拔途径等方面。二是培训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制定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根据这一精神,为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保证辅导员培训的顺利进行。三是评价及考核制度。外界对辅导员工作的非认同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因此,建立合理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制度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的组成要素有:评价尺度、评价标准和数据收集。在努力做到考核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同时,需要按季度、学期年度做好工作总结。考核成绩与职称、薪酬挂钩,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要及时调离岗位,从而优化整个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取向是专家化,而专家化又和专业化联系在一起的。三者的发展途径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使人们认同辅导员的职业规范,有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打算,为专业化和专家化提供了稳定的载体。专业化是普通职业到专家职业的发展过程。在专业化过程中,辅导员接受专门教育,培养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为辅导员队伍实现专家化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