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全人发展”(Whole Person Developing)是香港各大学普遍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是基于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一种新的认识而提出的,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思想。学生辅导是落实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香港各高校的学生辅导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教育理念开展。全人发展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至高理想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处世成熟,关心社会,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全人”的理想,香港高校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一般而言,“全人发展”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德(Spiritual),即德性的发展。它包括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建立、人生观的形成等。这样一个价值体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能够使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批判性地检验他们的思考和决定,最终成为社会中有责任感的公民。
智(Intellectual),即智能的发展。它包括知识、技巧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获得,也包括理解、思考、推理能力的发展,创造力、新思想和新观点的形成。注重的不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理解,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新思想、新观点的敏锐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不断进步。
体(Physical),即身体的成长。它包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体能的发展、注重个人仪表等。健康泛指人的身体、精神和心理的良好状态。教育学生注重体育锻炼、良好饮食、个人卫生、健康娱乐,这些对身体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体能也能促进生产力和创作力,减少工作失误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良好的仪表和礼仪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启发个人潜能。
群(Social),即社群的发展,也叫社交的发展。指的是有效地、从容地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往,达至融洽相处和彼此满意的关系。社交的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沟通技巧、理解能力、潜能发挥及领袖才能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是个人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之间所建立的一种支持系统,当你有需要时,他们会伸出援助之手。
美(Aesthetic),即美艺的发展。它指的是提高学生对美、艺术、大自然乃至人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各种艺术、文化修养活动的积极参与能力,以达到学生自身审美素质的发展。他们认为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能够提高个人的魅力和道德修养,更好地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人际交往的发展,达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康盛。
事(Career),即事业的发展,或者叫职业的发展。在香港,竞争非常激烈,求职的成功与否、职业的好坏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求职择业方面的教育和就业辅导是香港高校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个人对自己兴趣、价值、能力和天赋的认识,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计划,做好从大学校园到工作岗位转变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心理准备,以及各种职业领域信息的获得等。他们认为,开始谋生是人生的一个崭新阶段,良好的开端将为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情(Emotional),即情绪的发展。它包括如何认识和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感受他人的情绪,如何把情绪引导到积极的方向让社会接受等。它还包括自信心的建立,人际关系的管理,压力的处理等。这方面的发展对精神的健康、问题的解决和冲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并且通过经常察觉自己的心情,明了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达到更大的成就。
以上七个方面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每一个主体的人得到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出他在各方面应有的潜能和素质,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3.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
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正确认识与对待所从事的职业,从而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以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将工作重心由个别学生拓展至整个校园,在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生活环境,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通过对自身角色的不同定位来履行其职责,并通过独特的工作机制开展学生事务工作,为学生提供身心发展的机会,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充当不同的角色,香港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第一,服务角色。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角色定位是服务而不是管理,使他们多年来对学生事务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学生事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周到地照顾学生在校期间的包括宿舍、膳食、交通、医疗、奖学金、经济援助、学生活动及运动设施的管理等。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事务工作队伍,决定了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既提供入学服务、学习辅导、生活服务和健康服务,还能够在学生事务工作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决策力、掌握时间能力、人际沟通技巧、野外应变力、创造性思维、控制情绪等。
第二,辅导角色。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非常重视学生辅导工作,可以说,辅导是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工作,面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发展、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咨询与辅导对学生进行预防性和发展性成长教育,引导他们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辅导的理念是认为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思考能力,他们的意见和感受都应受到充分重视;辅导员的职责是就学生在生活、学业、经济、情绪、就业或组织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协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处境,引导他们做理智的抉择,从而实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辅导目的。
第三,教育角色。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质量俱佳的毕业生,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在非正规的课堂上发挥其教育角色。非正式教育课程是学生事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去适应学业、情绪及行为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辅助学生成长,促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因此,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可以举办一些教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理性思维、学习技巧、人际技巧、美育发展、领袖训练和职业导向等的培训课程。
第四,桥梁角色。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发挥着沟通学生与学校其他教学单元的桥梁作用。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是学校职能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在校园生活中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作用。他们保持着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搜集和转达同学们的意见,解释和落实学校的各项政策,调节各种矛盾和冲突。为了保持有效的沟通,他们强调要与学生维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与各部门、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校园生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鼓励教学人员参与学生指导或辅导,通过个人或小组面谈,在学生事务工作实践中促进学生智慧和情感的成长,引导学生参与学生事务工作及校内政策和机制的制定和形成过程,在沟通与协调中迈向“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理想。
第五,危机处理角色。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是校园危机问题处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与学生接触面广、相处时间长、对学生情况也最为了解,也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对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与香港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他们的危机处理角色越来越重要。当校园有危机发生时,学生事务工作人员要积极加以援手,如发生学生自杀、实验室意外、校园静坐等情况时,就必须和校方高层人员紧密合作,除解决当前紧急事项外,亦需寻求长远办法避免同类危机再度发生。
总之,香港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素质要求很高,从事专业辅导服务的学生事务工作者专业背景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学等方面,绝大多数是双学士、硕士、双硕士或博士,具有丰富的工作阅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相关的专业背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学生事务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人员流动性不大,职业本身有充分的晋升和发展空间。学生事务工作者在身份界定上既是行政人员,又是教育工作者。
三、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及其专业化发展
台湾地区的学生事务管理受西方尤其是欧美教育模式的影响。自1987年戒严令废除以后,台湾社会迅速走向民主化与自由化,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革,“通识教育”等一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模式被广泛地引入到教育中来。
1.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概况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实行戒严体制,大学均设立“训导处”,配备教官,教官是具有军阶的现役军人,由学校(公立学校教官)或教育部(私立学校教官)编列预算,学生与教官的人数配置一般为240∶1。台湾实施戒严令期间,训导处主要扮演管理者和保护者的角色,教官对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学生品行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事党务工作。1987年全岛解除戒严,1994年高校的训导处更名为“学生事务处”,但教官体制仍被保留了下来,隶属于“学生事务处”,其功能定位于负责学生的生活辅导及校园安全维护等。如台湾清华大学的学生事务处下设的生活辅导组中,军训教官身份的职员就有7人,其中上校军官1人,中校军官5人,少校军官1人,他们除了在生活辅导组分工负责校园安全、住宿赁居等业务外,还分别对口不同的系所,承担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课程的讲授工作。
“学生事务处”在台湾地区高校中设在校级层面,与教务处、总务处等并列,负责学生除学业和课堂以外的全部事务。在学生事务处内部,根据工作内容,又分为生活辅导组、卫生保健组、就业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心理辅导组、学生住宿组等若干部门,这些分支机构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的工作是除学生课堂以外的事,工作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学生生活辅导、课外活动指导、毕业生就业辅导、侨生及外籍生辅导、学生心理辅导、学生活动中心管理、学生住宿服务、卫生保健与医疗、奖助学金评定、工读活动组织、意外伤害处理、宿舍管理维修、规章制度修订、校园网管理、军事训练等。
2.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的工作理念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至20世纪90年代全面铺开,并使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的量化过程深入为质化阶段。
从教育的目的看,台湾地区通识教育以培育完整的人格为主要目标,通过在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广泛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力图补救知识过于专精化所导致的学生片面发展问题,希望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襟、具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智能、道德、审美等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人。
从教育的内容看,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是系统地开设通识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并驾齐驱,课程按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科学分类,一般由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组织运作。通识教育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被划分为3~7个领域,采用“套餐制”,注重文理交叉,通过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教育,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从实现通识教育的途径看,包含有三部分: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正式课程为课堂教学的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潜在课程是指建设校园景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台湾地区高校普遍强调通识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使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建立通识教育的推动机制,建立定期评价制度,定期召开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通识教育成果研讨会等,以保证通识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增进对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了解,帮助学生通达不同领域、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协调合作的能力、关怀的能力、负责的能力、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
高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的形态与特点是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相契合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事务具有的先进性,对任何一个勇于挑战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来说,都是有借鉴价值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事务管理的完善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地从本国及其他国家的高校吸取经验,才能不断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