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00000025

第25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进程(5)

为了加快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进程,教育部及时出台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计划在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培训目标为: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与学习考查、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据此,2006年,教育部委托34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的高校招收了首批1000余名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有关辅导员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作已于2008年正式开始。同时,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要选派30名左右辅导员骨干赴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专题研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为适应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需要,教育部已在全国建立了21个辅导员培训基地。同时,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性、社会性团体也相继成立。2006年8月,复旦大学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高校辅导员协会,复旦大学的120名本科生、研究生辅导员成为该协会的首批会员。在部分高校自行组织成立高校辅导员协会的同时,跨高校的市、区一级的高校辅导员协会也不断出现。2007年12月7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准备,厦门市高校辅导员协会正式成立,600多名高校辅导员成为该协会的会员。

2.阶段主要特点

进入21世纪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各高校也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探索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办法和新思路,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正在逐步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崭新时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完善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期间,辅导员有了自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基本的依据,明确了角色定位、工作职责、考核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岗位要求,这对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设十分有利。

第二,规范并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人员范围和任期。各高校都要设立学生工作处,统筹全校学生工作,下设团委;每个院系也要设立专职学生工作机构,一般为院系团总支。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学校专职从事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学校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党总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政治辅导员等。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4~5年;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2~4年。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和要求。对高校辅导员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职责和功能有了新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上,而且发展到了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生涯设计与规划、学习咨询与辅导、就业咨询与指导和日常事务服务等专业领域,少数地方政府和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发展上积极进行了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做法。明确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管理班级,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开拓工作新途径。

第四,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初步的职业化建设要求。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成功实践。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从最初孕育,到如今规范建设,走过了非同寻常的道路,有成功经验,也有挫折教训。从全局上看,辅导员制度为我国高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反思

辅导员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其发展进程中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在不断完善和规范化,形成了由少数专职、多数兼职人员组成的政治工作队伍。同时各学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此制度进行了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了包括岗位责任制和例会制等在内的制度化的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把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从在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巨大进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校辅导员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接班人,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干部,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的发展历程中,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取得了如下主要成绩。

1.高校辅导员地位不断提升,待遇不断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身份,也没有规定明确的福利和待遇;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开始明确辅导员的身份,“高校辅导员既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也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既可以兼职上课,参加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定,也可以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获取相同职称级别的工资福利。到80年代后期再次强调高校辅导员应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同时待遇规定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在进行职称评聘时规定辅导员必须占一定比例,确保了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应与其他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持平。

2.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以政治为本”;到20世纪80年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强调“硬实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淡化,辅导员强调专业业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主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重视起来,这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目前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下,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基本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我国高校辅导员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充分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加强

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和工作内容的发展变化,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强,其素质不断提高。在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大多数是采取“双肩挑”的辅导员模式,其素质和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培养辅导员的模式有所转变,采取了学科专业化的模式。目前,各高校正为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的队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一些相关政策的激励下,辅导员队伍数量在增大,学历层次有所提高。高校辅导员大部分为党员,思想政治素质逐渐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年龄逐渐年轻化,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缩小,容易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

纵观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它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表明,要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之一,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已多次证明:什么时候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有成效,高校稳定团结、充满活力的工作局面就有保证;反之,高校的稳定就会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就会偏离,其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着惨痛的经历和教训的。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高校政治工作队伍被工宣队、军宣队取代,大批政工干部被诬蔑为“叛徒”、“特务”、“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等,许多辅导员被批斗、游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89年的“政治风波”也同样使人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放松,而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辅导员工作更是不能代替。

实践证明,辅导员队伍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下大力气切实抓紧抓好。因此,要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准确定位,精心谋划,提出明确建设目标。要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断强化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引导他们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本质工作中去,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在稳定队伍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快辅导员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时调整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在我国高校具有多重价值,政治上的价值体现为通过营造舆论氛围,进行社会动员,造就一代新人,促进政治发展;经济上的价值体现为激发师生的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上的价值则表现为文化选择、传播和创新功能。当然,作为社会主义高校,作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地位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要确保党在高校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服从服务于政治大局,这是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反观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历程,不难看出辅导员队伍从创建到成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同当时的政治大气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较好地服务了当时的政治大气候。它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从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第一批政治辅导员到今天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普遍成为全国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无论是时代背景、形势任务、教育对象,还是辅导员自身的队伍结构、人员数量、工作职能发生怎样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能这一点却始终不曾动摇。可以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3.坚持辅导员制度发展的与时俱进

高校辅导员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关于人的发展的制度,既要规范人的职业行为,也要规范人的政治、道德行为;既要促进人的能力提高,也要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辅导员制度从创建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党都会及时地出台新的文件,制定新的措施,从而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走向成熟,可以说创新一直是辅导员队伍建立以来从未停止过的,是这项工作发展和前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热门推荐
  • 吸血鬼宝宝:爹地要磨牙

    吸血鬼宝宝:爹地要磨牙

    神一般的高富帅空降到她身边,留下一个种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给她一笔巨款,说是什么养子费。妹的,这么自信就一定是个儿子,姐就生生看。宝宝出生了,爱不释手怎么办?竟然才几个月就会叫妈妈,还会泡阿姨,而且还在家里养宠物。可是什么不好养,偏养吸血的蝙蝠。好吧这蝙蝠可爱又超能,不计较了,但是你为什么要出卖老妈?突然有一天,睡在一起儿子半夜突然不见,换来那个可恶的臭男人,将她吃了一夜。儿子竟然说:爹地需要妈咪帮他磨牙,所以宝宝得自己睡。磨牙?什么意思?可恶,她才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回来可以,吃她也可以,得付费。多少?哼,全部身家!!
  •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李思博:妇幼健康顾问,养生专栏作家。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著作。近年专心于妇幼保健研究,对于育儿、早教有丰富临床经验。作品遍布《健康向导》、《闺房》、《尤物》、《女人花》、《爱人坊》等杂志。
  •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

    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
  • 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

    为什么李咏的身价那么贵,高达四亿人民币?为什么“唱的不是最好”、“长得不是最靓”的刘德华是演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为什么新新人类的李宇春在年轻人中有那么大的号召力?……那是因为——他们都能成就个人品牌。如何成就个人品牌?答案尽在本书。
  • 龙王纯纯爱

    龙王纯纯爱

    ”“龙王是谁,龙氏集团总裁,请勿模仿,雍容华贵。而我只想做你的王子,你做我的公主,不认识。”开什么国际玩笑!男人们吃完就想走,成全你们!才貌双全的我还有后备力量——龙正,你是我的女主角。“我是王子。”完了!心跳加速,玉树临风,呼吸急促!--情节虚构,“我是龙王
  • 家常汤煲精选128例

    家常汤煲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汤煲精选128例》精选了128道家常汤煲,并且按照所选食材分为农校畜肉汤、美味禽蛋汤、鲜香水产汤、营养菌豆汤、清新蔬果,详细的介绍了煲汤的技巧,,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您也可以煲出一碗好汤。每款菜品的食材简单易得,做法说明文字非常详细,让读者一看就懂。
  • 神曲

    神曲

    大荒少年误入佛祖洞穴,得其法宝,纵横天下。身为佛祖转世的他,在大荒与神农为友,打败蚩尤。在空桑平复水火之争。为了复活佛祖,又不惜以性命为赌注,最终统一宇宙。本书高潮迭起,精彩纷纷,讲述不一样的神曲故事。
  • 倾城狂妃太逆天

    倾城狂妃太逆天

    凌薇雪倩,东云国凌薇世家直系血脉,与上面六位哥哥同样鼎鼎有名,却是因为“废物七公子”这个响亮的称号。因为有着废物的著称,所以走到哪里都受到众人的唾弃,却偏偏让东云国有名的七殿下一眼就挑中,从此成为七王府最高地位的护卫。他用自己的实力在这片大陆上站稳脚步,从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是到最后当所有人知道原来那个惊世天下的人是‘她’后全是唏嘘不已。东方倾城说: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多久,只要一眼便定终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