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00000006

第6章 关于井冈山时期的“朱毛之争”问题(1)

一、朱毛红军的组成和“朱毛之争”的缘起

朱毛红军即是工农红军第四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所以,根据地的群众亲切地称呼红四军为“朱毛红军”。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也都称红四军为“朱毛红军”。

朱毛红军共有六个团,即28团、29团、30团、31团、32团、33团。这六个团由以下三部分队伍组成:一部分是毛泽东率领的1927年10月上井冈山的秋收起义及上井冈山过程中沿路收集的各地农军部队,这部分队伍中的湘南起义农军编为30团和33团,湖南宜章农军编为29团,直接参加秋收起义的农军编为31团;一部分是原来就占据井冈山的两个“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率领的当地农民自卫军,被编为32团;另一部分是1928年4月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的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被编为28团。1928年5月下旬,因井冈山给养困难,枪支不足,由湘南起义农军编成的30团和33团返回湘南,其余28团、29团、31团、32团继续留在井冈山。1928年12月1日,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部队同朱毛红军会合,这又是一部分队伍。

朱毛红军组建之初,几支队伍组成不同,各支队伍经济状况、战斗力不同,难免产生摩擦。

朱德、陈毅带上山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其中有**独立团的老底子,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正规部队,武器好,战斗力强,上井冈山之前,部队每月每人发饷12块大洋。而毛泽东的井冈山部队,每月每人只有3块大洋。经济待遇差距如此之大,不好管理是显而易见的。毛泽东采取了釜底抽薪之策:废除发饷,改为供给制,全军官兵平等,每人每日发菜金5分钱,每月共1.5元,每月每人另发零用钱2元。

从战斗力来说,朱德、陈毅的28团自然战斗力最强,湖南宜章农军组成的29团次之。一般作战模式,袁文才、王佐的32团总是担负守山任务,28团、29团则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秋收起义的31团作为助攻部队随时堵漏。这样一来,28团、29团战果大,俘虏缴获也是全军最多,但损失也大。但在分配战利品上,毛泽东坚持的却是平均分配,这又引起28团和29团官兵的不满。当时这两个团普遍看不起31团和32团的人,认为他们不会打仗只会捡洋落。毛泽东则严厉批评28团和29团是本位主义,朱德、陈毅夹在中间,相当为难。据老同志回忆:“朱德到三十一团讲话不大受欢迎,毛泽东也轻易不到二十八团讲话”,都是事实。南昌起义的“铁军”瞧不起秋收起义的农军的“土气”,秋收起义的农军看不惯南昌起义“铁军”的“流气”;“铁军”打胜仗多,人多枪好,不愿意拿出来武装“农军”;“农军”占乡据村,筹款筹粮有优势,也不喜欢“共”出来资助“铁军”。那个由湖南宜章农军组建的29团,乡土意识很浓,老琢磨着要“打回老家去”,不愿意在井冈山“饿饭”──“饿饭也回家里饿去”。

1928年6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带着两封信来到井冈山,要求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当时,井冈山前委是受湖南省委直接领导的。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弄不好连家也回不了了,要求湖南省委重新讨论,慎重决定。不久,湘军两个师向井冈山发起进攻,朱德、陈毅率28团和29团下山主动出击,击溃了敌人。湘军打退了,但29团官兵不愿回井冈山了。朱德强令29团回返,但杜修经坚持执行湖南省委命令向湘南进军,29团党代表龚楚附和杜的主张。杜、龚提出表决决定,朱德同意。表决结果,大多数主张进军湘南。无奈之下,朱德只好服从。毛泽东接到朱德关于28、29两团向湘南进军的报告,大为吃惊。此时国民党军乘井冈山空虚,已合兵攻来。毛泽东急忙再写一信,要求28团和29团立即返回。但此时已晚,29团在攻占郴州抢了大批国民党物资后,一哄而散,除副营长萧克带回来200多官兵外,其他多在回乡途中被国民党军截杀。与此同时,28团2营营长袁崇全叛变,拉走了6个连部队,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在追叛军时被袁崇全枪杀。所幸林彪率28团第1营官兵包围叛军,虽然袁崇全逃脱,但叛军大部被林彪追回,大大减少了28团的损失。因此之故,林彪升任28团这个主力团团长。这就是著名的1928年的井冈山“八月失败”。“八月失败”不久,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

1929年2月10日大柏地战斗之前,曾经酝酿由朱毛各带一支队伍的“分兵”计划,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镇住了场面,坚持不立即分兵,从而取得了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巩固了局面,也巩固了红四军内部各支部队之间的团结。

由上所述,朱毛红军的组成其实是很复杂的,内部也是有“山头”的。要把这样一支近乎于“乌合之众”的队伍,整合成为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其复杂程度远非今人所能想象,有相当一段的磨合期,在磨合期中产生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

在磨合期中产生的矛盾,主要是在军队建设上。毛泽东坚持党对军队和地方的绝对领导,在规定军队必须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外,还制定了军队必须遵守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增加到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特别强调实行“从上而下的民主”,即军队决策权归党的一把手。在地方上,不但在各地建立了县委、区委党组织,县区之下也成立了党支部,其行政工作也主要是由党的组织去推动。

当时,直接领导红四军的有三个党的组织机构:一个是1928年5月20日至21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这个特委负责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和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组织;一个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时成立的红四军军委,军委书记初由毛泽东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产生后改由陈毅接任书记;再一个是1928年6月恢复的中共湖南省委前委,也是毛泽东为书记。这个前委受湖南省委的直接领导,即是湘赣边界特委的上级,也是红四军军委的上级。

毛泽东一人而身兼中共湖南省委前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两个都是红四军军委的上级。按照毛泽东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实行“从上而下的民主”方式,实际上红四军的决策权集中在毛泽东那里。同时,30多岁的毛泽东在贯彻自己的主张时难免“专断”,也“喜欢发火,教训人”。

总的来说,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军事首长对毛泽东的上述主张并无抵触,也是积极拥护的,但对这种“一人集权,‘前委领导’变成了个人领导”的安排是有意见有想法的。另外,在一些党和军队的关系和军队任务方面,双方也有分歧。比如,“党的绝对领导”是不是就是“党管理一切”?“从上而下的民主”不是等同于“家长制”了吗?军队是打仗为主,还是建设根据地为主?党内军内的民主以什么方式去实现?等等。

随着这些分歧的积累,“朱毛之争”发生了。

二、中央来信又来人,引发“朱毛之争”

如前所述,直接领导红四军的有三个党的组织机构,实在是叠床架屋。所以,在1929年2月3日的罗福嶂会议上,根据前委随军行动,又无大量地方工作需要领导,前委、军委机构“叠床架屋”的情况,以及尖锐复杂的敌情,经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减少指挥层次,红四军军委机关“暂停办公”,改为军政治部,军队行动由前委直接指挥。军政治部的职权与军部相平衡而不相隶属,共同受前委领导,“对内担任军队政治训练,指导士兵委员会,对外作群众运动,在一个区域群众政权机关未建立前,政治部得代行其任务。”此外,部队的筹款及分配也由政治部指挥各级党委负责实施。这就是说,部队的财权也主要由政治部掌握。

这个“精兵简政”的举措,大家是赞成的。但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前委书记兼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再兼任之。这样一来,毛泽东是集党、政、军、地、财权于一身。陈毅后来在给军委写报告时,有毛泽东“喜欢揽权”一句。朱德和下边干部的意见说得更严重,说毛泽东实行“家长制”。

1929年4月3日,毛泽东离开长汀到瑞金与彭德怀的红五军会合时,收到了中央常委、军事部长、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代表中共中央于2月7日发出的“二月来信”。信中对在农村割据中红四军的前程较为悲观,要求红四军在大敌当前时分散成小股游击队,转入民间,毛泽东和朱德要“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瞎搞,不切实际的指挥。这是要把这支部队葬送掉。”毛泽东气呼呼地说,“我不离开!拿轿子抬我也不走!”朱德看完“二月来信”,也深感不满。对这封信,朱毛意见一致:抵制。4月5日,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复信中共中央,批评中央的“二月来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计“都太悲观”,“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朱、毛在复信中说明不能分兵的理由的同时,均对个人职务问题及去留问题比较克制,表示可以“服从组织分配”的态度,但同时建议如果朱、毛离队,宜派刘伯承和恽代英前来接替。

作为下级党组织如此毫不客气地批评中央的做法是不多见的。朱德对中央“二月来信”确实也不满意,但可能是出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能,他对毛泽东对待中央来信的这种态度也很不满意。许多红四军官兵是不愿意朱、毛离队的,其中红五军军长兼红四军副军长的彭德怀,是表态反对“朱毛离队”中最激烈的一位。

这件事情很快在红四军中引起了议论。为明辨是非,毛泽东把中央“二月来信”和红四军前委的复信一起交各个支部讨论。一讨论起来,自然就要谈到:朱、毛该不该走?是两人一起走还是一位走一位不走?哪一位走?谁该走谁不该走?要走了谁来接替?等等。

恰在此时,1929年5月初,刘安恭从苏联回国,携带中共六大文件,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到红四军。

刘安恭是朱德、陈毅的四川老乡,留德学生,川军行伍,南昌起义后到苏联学过军事,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也很勇敢。他是中央派来的,又从革命中心苏联归来,讲起国际国内形势口若悬河,一时间大家十分钦佩他。

因为四川老乡及留欧经历,刘安恭与朱德、陈毅更为接近。但朱、陈二人对刘的看法又有所不同。因为刘从苏联带来的“一长制”(军事首长负责制)和侧重军事工作的观点与朱德更为接近,朱、刘关系更为密切。而陈毅则认为刘下车伊始就对红四军内部的一些分歧问题哇里哇拉,乱发意见,有欠妥当,且影响领导人之间和党内团结,曾提醒他应该作一番调查研究再说话。但刘安恭听不进去。

毛泽东感到了大家对他身兼三职有意见,自己也觉得忙不过来误事,在前委扩大会上主动提出更换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由刘安恭接任,刘位于朱、毛之下、陈毅之上。这个意见在前委扩大会上获得了通过。但是陈毅、林彪二人不赞成,会上投了反对票。

刘安恭刚就任政治部主任,就赶上蒋桂战争结束,局势于红军有利。前委决定入闽作战,大家同心协力,“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取得入闽作战的巨大胜利。

入闽作战期间,朱德、刘安恭提出要成立“红四军的最高党部”,即恢复“红四军军委”。毛泽东不便反对,虽然陈毅和林彪反对,此议仍然得以通过,于是成立了红四军临时军委,刘安恭任书记。5月23日,朱德、刘安恭二人联署给中央发去《红军第四军报告》。这个报告,没有军党代表毛泽东的署名。

三、林彪站在毛泽东一边

本来,毛泽东是准备在成立军委问题上继续让步和妥协的,多一层机构就多一层机构,前委不还是领导军委么?

但是,刘安恭主持临时军委作出决定:前委只讨论红四军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其他事,并声称“苏联红军就是这样的”。且要求变临时军委为正式军委,实际上是把军委排除在前委的领导之外。刘安恭的做法,是下级党委擅自作出决定要限制上级党委的职权,是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的。同时,刘安恭还武断地散布这样一种观点:红四军中有派别,朱德是拥护和执行中央指示的,毛泽东是自创原则不服从中央指示的。

刘安恭把军委排除前委领导之外的做法,使毛泽东顿时产生“枪要指挥党”的危机感。于是,毛泽东决定起而抗争──“共产党不要争个人的兵权,要争党的兵权”。

5月底,在永定县湖雷镇召开的前委会议上,就党对军队领导的问题发生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红四军军内是否仍要设立军委。毛泽东提出:“军队指挥需要集中而敏捷”,由于战斗频繁和部队经常转移,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立重叠的机构。并批评在前委之下、特委之上硬要成立军委,实际上是“分权主义”。朱德等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并指责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是“书记专政”,有“家长制”倾向。双方互不相让,意见不能统一。形势演变至此,毛泽东的前委书记已经难以继续工作。为此,毛泽东要求辞去前委书记职务。毛泽东认为:临时军委对前委的意见是“攻击前委”,前委、军委分权,“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担负”,前委“陷于不生不死的状态”。

此次会议没有结论,决定6月初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6月8日,红四军在白砂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召开三小时前,红四军主力团28团团长林彪送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这封信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劝阻毛泽东不要辞去前委书记职务。听说毛泽东要辞去前委书记,表示“非常不赞成”,认为“党里要有错误的思想发生,你就毅然决心去纠正,不要以不管了事。在中央未派人来代理你之前,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二是指责朱德和刘安恭。“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比较在群众中是有地位的。”这是指责朱德。“利用各种封建形式成一无形结合派,专门吹牛屁的攻击别的同志”。这是指责刘安恭。信中严厉指责朱德、刘安恭用“政客的手段”“拉拢部下”,“希图成立军委以摆脱前委羁绊”是“卑污的行为”。信中还指出:“但是许多党员远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蒙蔽阴谋,附和这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的意见,这是一个可叹息的现象。”

同类推荐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热门推荐
  • 青春支离破碎

    青春支离破碎

    紫滢是个孤儿,从小被吟风的爸爸捡回来说是养女,可是却没有养女的待遇,只是把她当玩具一样陪着吟风。一直以为,紫滢都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自己所谓的哥哥。长大后,吟风继承公司,长得帅气,是每个女孩子心中的理想对像,可是他花心,私生活放荡。紫滢却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深受男孩子的喜欢。在学校里有关心体贴她的男生,出了学校,吟风的好朋友凌鸿然对她也是倍加关心。吟风心中的那个港湾是谁?紫滢心中的那个依靠是是哪个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运程学

    运程学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运里求。“命”是不变的种子,而“运”却是可变的土壤;只有被淘汰的车,没有被淘汰的路,让命中注定的你因选择而发生改变。
  • 清秋谋

    清秋谋

    侯门之中杀机重重!谁在夜间筹谋?谁在暗中刺探?幕后黑手到底是何人?且看侯门之女顾清秋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步步为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子爱上小魔女(全)

    王子爱上小魔女(全)

    『第一部☆简介』一个是失散多年的哥哥一个是集孩子气和霸气于一身的王子一个是对小魔女一见钟情的仇人家的富公子三个完全不同的男孩长相却是同样的英俊帅气又是同样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小魔女王子爱上小魔女是没有错啦,可也要看看王子是谁啊!失散多年的哥哥?“龙社”的老大霸王龙?这个可以考虑一下!虽然从一开始就对小魔女很霸道,但霸道的同时又可爱又像个孩子,而且对小魔女又是疼又是爱的,(*^__^*)这个王子我喜欢!仇人家的富公子?那怎么能行?!虽然他肆无忌惮的闯进了小魔女的生活,但那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啊!他恨我,他恨不得要杀了我。他更爱我,他爱我爱的即使地球毁灭了以后,仍然爱我爱的不知天高地厚!这下怎么得了?!他的杀父仇人可是我那"黑社会老大"的爸爸呀!我可是他杀父仇人的女儿啊!他说→“地球可以不转了、时间可以不走了、河水可以不流淌了、乾坤可以被扭转了、山也可以无棱角了、天地也可以合并了、我也是真的爱你了!我爱你爱的再也不愿失去你了!为了爱你我的心都死了一次了!可即使心脏死了又算得了什么!用别人的心脏我一样可以爱你!”看着他泪流满面的脸,小魔女的心都软了……糟糕了,这下子,可是真的不好办了~#(*__*)#~→☆→☆→第一部文风:活泼可爱,青春浪漫←☆←☆←『第二部☆简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台世南→小魔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江玮熙→小魔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假装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小魔女→皇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假装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挖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小魔女→尹雪龙)→☆→☆→第二部文风:凄美的爱情故事,华丽的青春疼痛←☆←☆←★★★★★推荐《王子爱上小魔女》的后续故事→→→→→★★★★★《欲乱情迷:囚爱情人》http://m.pgsk.com/a/84639/◇◇◇解释一下VIP阅读◇◇◇☆关于红袖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我们就是黄金族最后流下来的人,虽然被打败了,虽然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但是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是否能挽救整个黄金族,是否能斗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