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00000050

第50章 《毛主席语录》的编辑 出版 修订与传播(1)

一、毛泽东论个人崇拜,林彪布置学习毛主席著作

毛泽东在成为党的主要领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过分颂扬个人,反对个人崇拜的。1943年4月22日,毛泽东致信中央宣传部部长凯丰,针对党内同志要给他做寿,并提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事情,指示说:生日决心不做,做生日太多,会生出不良影响。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1945年4月,在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毛泽东一再表示:“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还说道:我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学而知之,是人而不是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5月20日,沈阳市决定在市中心区修建开国纪念塔,塔上铸毛泽东铜像。毛泽东批示:“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同年9月20日,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要修理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去信说:“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同年10月27日,北京市要在天安门前铸造毛泽东铜像,毛泽东也立即批示:“不要这样。”

1956年4月,针对赫鲁晓夫揭露出来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党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集体领导的政治制度,防止突出个人、个人崇拜的现象在中国党内出现。同年9月,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没有再提“毛泽东思想”,这是毛泽东自己作出的决定。

但是,在1956年和1957年经济工作中冒进与反冒进的过程中,周恩来、***、陈云、薄一波等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指标。为了遏制冒进,在毛泽东不在北京期间,中共中央曾召开由***主持的中央工作会议,以中央集体决定的形式通过经济建设反冒进方针。对此,坚持“跃进”的毛泽东很有意见,认为党内的一些高层领导人之所以敢于向他提异议,反对他的“跃进”主张,就是因为反对个人崇拜而损害了他的个人权威。

或许,彭德怀提出的关于唱《东方红》问题的建议,也使毛泽东产生了某些想法。原来,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前来我国访问时,在欢迎会上演出节目,总是先唱“斯大林颂”,接着再唱《东方红》,再唱来访国家的有关领袖颂歌。赫鲁晓夫上台后,1956年大批斯大林个人崇拜,为了照顾中苏关系,不再唱“斯大林颂”,彭德怀考虑到《东方红》歌词中“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与《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有矛盾,所以在毛泽东主持的会议上和***主持的会议上,建议在欢迎兄弟国家来访演出中,各国领袖的颂歌都不唱了,干脆连《东方红》也不唱了。这样,不但维护了我党对斯大林的估价,也表示了毛泽东谦虚朴素作风,与不送礼、不做寿、不以人名做地名,有同样的意义。

1958年3月,毛泽东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有各省和中央有关各部负责人出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批评反冒进的同时,也谈了个人崇拜问题。毛泽东说:1956年斯大林受批判,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有些人对反对个人崇拜很感兴趣。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正确的东西,我们必须崇拜,永远崇拜,不崇拜不得了,真理在他们手里,为什么不崇拜呢?……另一种是不正确的崇拜,不加分析,盲目服从,这就不对了。反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不是真理就是集体领导也不成。……打死斯大林,有些人有共鸣,有个人目的,就是为了想让别人崇拜自己。有人反对列宁,说列宁独裁。列宁回答很干脆:与其让你独裁,不如我独裁好。

很显然,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放弃反对个人崇拜的初衷,甚至欣赏起个人崇拜了。

1961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进一步否定斯大林,再次强调反对个人崇拜。这使毛泽东担心中国会出现赫鲁晓夫,担心中国会重演苏共二十大的事变。1963年6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就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阐述道:近几年以来,有些人提出所谓“反对个人迷信”,是错误的,有害的。……提出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实际上是把领袖同群众对立起来,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统一领导,涣散党的战斗力,瓦解党的队伍。

1964年秋,赫鲁晓夫遭遇“克里姆林宫政变”,被迫下台,毛泽东老友、美国记者斯诺曾经问毛泽东:苏联人说中国正在搞个人崇拜,是否属实?毛泽东回答斯诺说:赫鲁晓夫之所以下台,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个人崇拜。中国确有个人崇拜,也需要有点个人崇拜。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开始欣赏个人崇拜和主张搞一些个人崇拜。《毛主席语录》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林彪的推动下,编辑出版和风行全国的。

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取代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林彪接替彭德怀的工作以后,首先在全军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

庐山会议之后不久,1959年9月份,刚刚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在全军高级干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捷径论”。林彪讲道:“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那么多,里面有许多人名地名你都搞不清。最好先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1960年3月,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你们要把它背下来……我主张就是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1961年1月,林彪在关于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方法。他说:学习毛泽东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学习毛泽东思想,一定要立竿见影,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之‘矢’,来射部队实际之‘的’”。在林彪的倡导下,从部队开始,全国逐渐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林彪在军队大权在握,频繁地对《解放军报》发出指示,利用军报为个人崇拜大造舆论。1961年4月,林彪在北京部队某部视察时指示:为了使战士学得更好,要从毛主席著作中选择一些适合战士学习的文章印成选本,让战士们学习。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有关语录。

在林彪的大力推动下,《毛主席语录》已经呼之欲出了。

二、《毛主席语录》应运而生

有了林彪的明确指示,从1961年5月1日起,《解放军报》在报眼位置开始天天刊登从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摘编的“毛主席语录”。

在全军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中,“毛主席语录”的刊发,受到部队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当时军队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直接学习毛主席的原著很困难。《解放军报》摘编刊登的毛主席语录,都是一条一条的,战士们一看就懂,一讲就明白,即容易背诵,也容易引用,免去了学习长篇大论原著之苦。

林彪对《解放军报》的语录登报做法很满意。1961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说:“《解放军报》上天天有毛主席的语录,编必要的基本教材,免得指导员难解决问题,不过不要多,而要好。”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林彪又讲:《解放军报》经常按照当时的需要,把毛主席的语言摘出一部分登出来,底下也表示欢迎。

在林彪的鼓励下,《解放军报》在为报纸选登毛主席语录的基础上,又时常结合有关任务,汇编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大篇幅地在报纸上集中发表。如1961年的《毛泽东论调查研究》、《毛泽东论政策》和《毛泽东同志论理论联系实际》等的专题语录汇编,后来又发表了《毛泽东同志论领导作用和工作方法》等等。

1962年2月3日,当时的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解放军报》毛主席语录宣传小结上曾批示:大型辑录形式好,以后还可以用。

在这种情况下,1963年12月20日,在总政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解放军报》向总政治部提出编辑一本《毛主席语录》下发全军学习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批准,并要求《解放军报》立即将《毛主席语录》编出,作为会议文件下发,在会议结束前征求各位代表对《毛主席语录》的意见。

《解放军报》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苦干。编辑人员住在报社里,采取编一个专题,发排一个专题,排一个专题,校一个专题的办法,争时间,抢速度。最后,编辑人员干脆搬到印刷厂里办公,一边编,一边排,一边校,一边印。

经过编辑人员和印刷人员的紧张抢编抢印,1964年1月5日,《毛主席语录》征求意见本出版,及时发到了正在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代表手中。

这个《毛主席语录》,16开本,23个专题,选编语录200条,题名为“毛主席语录200条”。

经过讨论,与会代表们除了提出增补意见外,还建议迅速印发部队。

随即,《解放军报》社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花了5天时间对《毛主席语录200条》进行了增补题名改为“毛主席语录”,仍为16开本,设25个专题,收语录267条。1月10日,增补后的《毛主席语录》重新印发给与会代表,并同时下发给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和先进单位征求意见。不久,经过修订,增加到30个专题。

当时,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放军报》的《毛主席语录》编辑组认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不好的,因此,决定《毛主席语录》再版时增设一个“学习”专题。同时,编辑组采纳邓颖超同志提出设“妇女”专题的意见,增设了“妇女”专题。另外,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有关内容,增加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专题。这样,准备再版的《毛主席语录》,由30个专题增加到33个专题,所收语录也由原来的355条增到433条。

1965年5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开会,集体讨论审议《毛主席语录》再版本。经讨论,会议对“前言”和全书的33个专题的设立一致通过,内容仅删去了6条语录,定为427条,共8800字。

之后,总政领导决定将这本修改后的《毛主席语录》在部队内部发行,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军报为此还发了消息。

同时,为了部队指战员携带方便,还决定将《毛主席语录》改为52开本,这也是最早的小开本《毛主席语录》。

三、林彪的“题词”和林彪的“前言”

1964年版《毛主席语录》出版前,编辑组建议请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为《毛主席语录》题词,并且提出最好写**自勉用的几句话:“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军报领导接受了建议,并把这四句话抄转给林彪。林彪很快写好,转了下来。但当编辑组拿到题词后,发现林彪只写了前三句,最后一句“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没写。编辑组当即找到军报办公室秘书,请他给林办打电话询问。电话是叶群接的,叶群回答说:“林总写的时候,有人提醒他少了一句,他没吭气,想必他有他的考虑,不必再问他了,就用三句话好了。”

于是,编辑组就把这少了一句话的林彪题词发送工厂制版。

林彪题词除了少写了一句话外,“听”字还多了一点儿,写成了“口斥”。《毛主席语录》发到部队以后,群众多次来信提意见,在1965年《毛主席语录》再版时才作了技术处理,把那个点去掉了。

按出版惯例,《毛主席语录》还应该有个前言。前言由编辑组起草,经过报社领导审定,署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1964年下半年,《毛主席语录》决定再版后,为了进一步改进《毛主席语录》选编内容,切合部队的需要,编辑组下部队征求意见。

在征求意见中,有的部队基层干部提出:《毛主席语录》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前言”应该有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如感到不好把握,可以把军委扩大会议上的一段论述加进去。

于是,经报社领导同意,再版前言把军委扩大会议决议中的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加在了“前言”的开头: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创造性地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针,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不但规定了我军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而且规定了我军建设唯一正确的路线。毛泽东思想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经验,我们党的理论,都概括地集中到了毛泽东思想里。……

这个“前言”经过总政和罗瑞卿的修改定稿,便成了1965年8月1日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的“前言”。署名仍是“总政治部”。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毛主席语录》编辑组又陆续收到许多不同意见,认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应该根据1966年8月1日—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提法重新改写。

为此,在语录内容不动的情况下,依据当时文件和报刊上反复宣扬的林彪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言论及提法,对“前言”进行了修改,并由罗瑞卿召集报社领导集体修改定稿,经上报总政和军委同意,修改后的前言署名由原来的“总政治部”改为署名“林彪”。

1966年12月16日,署名“林彪”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刊登在全国各个报纸上。

四、全国变成“红海洋”

1964年5月1日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印成52开本下发部队,开始发放范围是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但很快下面反映上来,强烈要求发到每一个战士。

1964年12月29日,林彪明确指示:“毛主席语录本在部队很受欢迎,现在每班一本太少,大家抢着看不够用,要多印一些,一定要发给每人一本。毛主席著作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著作选读本和语录本,要像发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有了这个明确指示,军内大批印制《毛主席语录》,很快达到了全军人手一册。

《毛主席语录》下发部队以后,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各地、各部门纷纷通过电话、电报、书信来要,有的来人联系购买,最后干脆要求代印。

同类推荐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热门推荐
  • 一纸婚书:老公大人,别找我

    一纸婚书:老公大人,别找我

    她惨遭男友劈腿,夜店买醉却被人强了。她听见他轻声唤道:“以宁。”满面震惊之下,她苍莽逃出,只因那人口中的以宁不是别人正是她姐姐。“娶你,不过是因为等待你姐姐的归来。”他高傲的俯视低头的女子。一场A市从来就没有过的盛大婚礼,新郎一脸幸福满足的搂着怀中的娇妻,她知道那微笑的背后不过是凄凉,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逼迫姐姐的归来。“你放心,我不会碰你的。”他讥笑着看着地上紧抱着自己的女人。一场交易,她丢失了自己的心。一份离婚协议,她毅然签上自己的大名,从今以后,他们相逢陌路?如果你知道自己最爱的人马上就要遗忘掉自己,那么你会怎么做?”我不会让你忘记我,因为我会时时刻刻守在你身边,让你没有机会遗忘掉我。“他轻轻的搂着身边面色苍白的女子。Ps:本文虐,入者慎重。本文宠,入者无需多想。夏秋沫qq:709435093
  • 老公,我们离婚吧

    老公,我们离婚吧

    张小易觉得,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嫁给了自己喜欢的男人易修远;当然,这是张小易一年前的想法,天真的想法;一年后,如果有人再问张小易最幸福的事情,张小易的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然后,摇头;一年后,她还有最幸福的事情吗?不,只有最伤心,最难过,最绝望,最不幸的事情。那是什么呢?当然是------嫁给易修远。于是,在伤心绝望后,张小易终于将一张离婚协议书,送了出去......
  •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我还在读,前世诀别的一纸书;手握传世的信物,而你此刻身在何处;可你转世的脸谱,究竟轮回在哪一户……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 最强升级

    最强升级

    一名少年没有武魂没有天赋,不料打架竟然能升级,从此一飞冲天战神系统,战斗升级,杀敌升级,不修炼,不吃丹,不吸收灵气,最强升级非我莫属天元大陆,强者为尊弱者受欺,少年誓要超越一切强者!睥睨亿万世界。..............
  • 阳光照进现实

    阳光照进现实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十七芳龄的少女竟然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什么妃子不妃子的,她才不想老死宫中,光是看望不到尽头的宫墙,就可想象以后自己的生活会多么辛苦,什么被毒杀拉,被下计迫害拉,或者直接被匕首插入胸中拉,无论是哪种死法,她都不要,所以,她决定出墙……三岁之时:只是,这个奶娃是谁家的?干嘛紧拽自己的裤子不放?“壹,壹……”小奶娃的手逐渐上升,借着力道他开始攀爬,“悉悉”,然后用力地吸着口水。恩?裤子竟然被他扯掉了?没关系,没关系,她也才三岁,被个吸奶的娃看下没关系。“唔唔……”奶娃的唇直接吸在了她可爱的屁屁之上。“我,要,出,墙!”她大声呐喊。十岁之时:“去哪?”他冷眼望着偷偷摸摸的鬼祟身影。“茅厕。”将包袱往墙外一丢,她开始搬梯子,利落的速度便是她七年中不断累积的经验。“去宫外的茅厕?”额头上青筋浮现。“不对,是去妓院的茅厕看看。”一身男装的她兴奋地开始攀爬。“回去睡觉。”一剑砍断梯子,抱住跌落的娇小身影,直接消逝……十七岁之时:“爱妃,梦游发作了?”他坐在软轿之上,缓缓地扇风。“啊,是这个不知道名字的王爷说要带我出墙。”她倒很干脆的推卸了责任,事不关己,还是高高挂起的好。“王爷拉去砍了,爱妃,下次可别这么明显,浓妆艳抹,谁都知道你是皇妃,本来就丑,可别出来吓人。”侧过脸,她阴狠地笑了笑。她,还是,要,出,墙!
  • 名门艳女

    名门艳女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根本是讲故事,只有故事讲得好,才是优秀的小说。因为我生活在狭窄的文学圈子之外,每天接触的都是与我相同,或不相同,但大多都是在为生存进行着艰苦的,甚至是残忍的苦拼苦斗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扩张网络版改编,我完全没有理睬当今的写作时尚,也不打算走追风媚俗之路。作品的全部叙述,都是围绕着彝族人家,阿诺家族的没落史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子女众多的阿诺家族,也是一个正与新彝汉文化交织得理还乱的家族。我动情地描绘这一家人,写他们在最近十几年中有过的种种经历。我完全是从另一种视角——这个曾经的土司贵族到贫穷平凡的彝族视角,从阿诺黑骨史的视角和几个个性不同的现代兄妹的视角,来展开分类叙述。是由内而外、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讲述,让大家跟着几个各有个性的人东走西闯,细品他们心灵的震颤,领略彝族人的生存体验,特别是彝家少女——汉艳。本小说为《超级画师》的改编和扩编版,内容不同,但线索是一样,人物出现了很大变化。
  • 罪倾国

    罪倾国

    本文公众章节十五万。十年前的一场叛乱,轩辕一族的鲜血染红了天启的宫门。她却站在纷飞的大雪之外,冷眼看着她的父亲,倨傲的踩着皇族尊贵的鲜血,一步一步邻近那众人垂涎的帝王之位。当他为了权势,抛下病危的母亲,踏上最疼爱她的大哥用鲜血所铺就的道路时候…一切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倾覆!伸手,将染红的雪地中那最后一点帝王的血脉握紧在掌心,男孩求生的目光从此就与她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紧紧相扣。【救你,但你要服从我的命令,还有,一生一世…绝不背叛。】那字字的誓言,深刻在少年的心头,一如那日纷扬的大雪中——迷卷的夜眸所倒映出的那一张如花美眷。但,当敌人的敌人的肮脏血液弄脏了他轩辕一族的高贵双手,当他的存在只沦为了最最低贱的武器,那他是否还能遵从最初的誓言——是否…还能与那个女子,一生一世,绝不背叛?(一)畏生卷——危机四伏的天启皇城,阴霾弥补的九黎王府,邪心勃勃的七族叛党,却没有一个人的算计深过藏身宫闱中的九黎明惜。用十年的时间,足够看穿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也足够织就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将所有人的性命网在其中。可是,当这一切终于要走到尽头——当少年的剑终于刺穿了她的心扉,当她终于洗尽了一身的罪孽,当那个少年决然的转身离去,当她的鲜血绽放在尸横遍野的京都大地,一切已没有挽回的余地时候,这个战火纵横的乱世,是否还留得下她存在过的证据?(二)倾国卷——再醒来,已忘记了一切的纠葛。包围她的是血色的红,无法摆脱。她不想杀人,为什么身边血流成河?她不想伤害,为什么所有人都因为她心碎成殇?是谁用自己的性命换的她的重生?是谁,设下了温柔陷阱,等待她沦陷?是谁,在忘记了爱之后,要将她毁灭?又是谁,不顾一切的要将妖冶的她,拥入胸怀?(三)妖冶卷——修罗现世。那命定的轩辕杀星,终将一步一步走上正轨。那桀骜的帝星,却沦入黄泉,淹没不闻。可为什么,血红的命星升上正空,映照的却不是那红莲之火转世的男子,反而是尚在睡梦之中的红颜?不妨。不放。她不放。那冰冷的记忆一步一步吞噬,当她终于回想起一切,当前世今生一一映照。死去的又是谁的温柔?存活的又是谁的眷恋?还是一切又要重归轮回?重新回到那最初与最终的誓言?最后一卷,一切谜团都将揭晓,一切真相即将拉开!**又**惜**的**话**
  • 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

    白晶晶和紫霞仙子将会花落谁家?女儿国中。犯桃花运的又仅仅是唐僧一人吗?,猪八戒原本是嫦娥的私人杀手?小白龙是太上老君的卧底?因为蟠桃不够用,所以才杀了金蝉子给神仙们增寿?同样的西天取经,不一样的爱恨情仇。这是《西游记》的野史,这也是《西游记》的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