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00000047

第47章 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3)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陈伯达作为毛主席政治秘书的特殊地位,为了便于为毛泽东工作,陈伯达举家入住中南海,所居勤政殿的两间房子,与毛泽东所居的丰泽园相距不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伯达同江青产生矛盾,江青说他干涉毛泽东的工作。恰巧陈伯达第三次娶的夫人刘叔晏在钓鱼台住处做了一件不适合她身份的事,江青下了逐客令,1966年底陈伯达举家搬出中南海。有人说陈伯达“嗜书如命”,1949年之前就注意购买收藏各种书籍。新中国成立之后,条件逐渐改善,陈伯达的大部分工资和稿费都花在购书上。据记载,陈伯达倒台被抄家时,个人藏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各有3万多册,线装古书另放一室。这是陈伯达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伯达在***领导下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其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矛盾论》的修改,获得毛泽东的首肯。毛泽东看了这两篇修改稿,曾给陈伯达写信,说“想不到你修改得这样快,这样好”。通过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陈伯达系统地阅读了毛泽东的著作。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陈伯达发表了著名的《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相结合》一文,随后又发表《毛泽东论中国革命》、《斯大林和中国革命》等政论文章。以上述诸文为标志,陈伯达的工作重心由反蒋讨蒋转到草拟中共党内文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上来,以至于到“文化大革命”时被誉为“最善于发挥、阐明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的理论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政事繁多,毛泽东的秘书班子任务自然更重了。当时,党和国家的很多社论、重要文章,有的是秘书谈想法,草拟初稿,再经毛泽东过目,修改定稿;有的毛泽东出思想、出路子,由秘书草拟初稿,再由毛泽东修改定稿;也有的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然后征求秘书意见,共同研究后定稿。作为毛泽东主要政治秘书、又深得毛泽东信任的陈伯达,自然参与了很多重要文件、文章的起草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陈伯达几乎参与起草了所有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如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八大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二十五条》)、中苏论战若干社论、“七千人大会”上的***报告、1965年的《农业二十三条》等。另外,毛泽东两次访苏,一次是1949年底到1950年初,一次是1957年,陈伯达都跟随去了。

最近的一些资料表明,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表述是陈伯达提出来的。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陈伯达和胡乔木这两大“秀才”各有分工,陈伯达负责起草政治报告及其决议,胡乔木负责起草修改党章的报告和新党章。***主管前者,邓小平主管后者。八大政治报告是预先准备好的,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是在会议即将结束时由陈伯达执笔起草的。1956年9月27日下午将要表决政治报告,陈伯达还在推敲内容。八大政治报告中没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但陈伯达在起草政治报告决议草案时却想加上主要矛盾的内容。他先是写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这样表述不够精练,到了27日上午,陈伯达想到了列宁的一段话,于是把主要矛盾概括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修改好的稿子已经来不及请毛泽东审阅,下午就直接在大会上宣读,并获得通过。坐在毛泽东旁边的叶飞后来告诉陈伯达说:宣读决议的时候,当念到“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毛主席说了一句“这句话不好”。不过毛主席当时也没有说应该怎样表述才好,可能是来不及想,也就举了手。三天以后,195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说,八大决议中对主要矛盾的提法是错误的,主要矛盾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后,毛泽东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当前主要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共八大上,陈伯达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由中共七大时第47位的排名次序“前进”到第21位。

这时的陈伯达,随着政治地位的上升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秘书班子,遇有重大政治任务,秘书班子有的搜集材料,有的起草初稿,再也不是陈伯达自己单枪匹马地爬格子了。

六、疯狂的年代,罪恶的人

1966年上半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暴风骤雨的前夜。政治嗅觉敏锐的陈伯达,通过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预感到一场剧烈的政治斗争即将来临,于是加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政治批判的队伍,参与了戚本禹《“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一文的修改。此文于1966年4月2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同月9日到12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会上,陈伯达与康生一起发难,揭发批判所谓彭真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政治路线方面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指令陈伯达和康生负责起草一个“通知”。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5月16日,正式通过了陈伯达和康生起草、毛泽东修改定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杀气腾腾地宣布: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等文化领域的领导权都不在无产阶级手里,在中央和中央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这些人物,有些已经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正睡在我们的身旁。”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撤销了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确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为顾问,第一副组长江青,副组长张春桥,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为组员。如此一来,因协助毛泽东推动“文化大革命”有功,陈伯达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

作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在那疯狂的动乱年代,利用他特殊的职务,起到了别人没有起到的极其恶劣的作用,成为那一时期的人民的罪人。

1966年5月31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陈伯达率领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同时陈伯达负责指导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宣传,控制了全国舆论阵地。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由陈伯达参与撰写,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号召群众起来进行“文化大革命”,打倒所谓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祖师爷”。2日,陈伯达掌控的《人民日报》在全文刊登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写的诬陷和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的大字报的同时,发表了他参与炮制的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宣称当时坚持正确领导的北京大学领导班子是“反党集团”,号召人们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一切“牛鬼蛇神”造反。自此,各地青年学生首先响应号召起来造反,全国动乱轰然而起。

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经***主持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 向各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力图稳定混乱局势。但7月上旬,陈伯达派人去清华大学探望被关押的造反派头头蒯大富,表示对他反工作组的支持。以后又与江青一起,以调查“文化大革命”运动情况为名,多次去北大、北师大等校,煽动学生“甩掉保姆,自己解放自己,踢开党委闹革命”。

7月18日,陈伯达、江青等向毛泽东告***、邓小平等人的黑状,污蔑工作组镇压学生运动。随后,7月25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的决定》。此后,各大中学校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停课闹革命”的新高潮,形势更加混乱。

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会议期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贴出,并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会议随即转入对***、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揭发批判。陈伯达和林彪等一起,对***、邓小平进行污蔑陷害。第二日,即8月8日,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明确规定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求人们“要敢字当头”、“不要怕出乱子”,从而把运动推上了盲目的大规模混淆敌我和是非的错误道路。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陈伯达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从中共八大时的第21位,一跃而至第5位,位居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之后。不久陶铸被打倒,陈伯达自然晋升为第4位。

8月18日,陈伯达主持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在开幕词中,他给毛泽东冠以“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三个头衔。林彪讲话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从此以后,“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这一说法风靡全国,造神运动和个人崇拜很快达于极点。

从以上基本事实看,陈伯达“对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在随后的打到彭真、***、邓小平、陆定一,以及迫害陈毅、刘伯承和诬陷朱德、李先念、叶剑英、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中,陈伯达都有着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另一项罪恶是一手制造了“冀东惨案”。

进入1967年,“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和全面内战阶段。经过几个月的全面动乱,到1968年9月,除台湾之外,全国各省市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8月,继隔离审查王力、关锋、戚本禹之后,毛泽东又指示进行革命的大联合,各地形势稍有好转,河北的形势也稍稍稳定下来。但是,1967年12月26日,陈伯达来到唐山,在一次大会上发表演说。他说:中共冀东地区组织(指解放前期)“可能是国共合作党,实际上可能是国民党在那里起作用,叛徒在那里起作用”。事实上,在抗日战争中,冀东是我著名敌后抗日根据地,当地党组织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干部,他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骨干。作为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别有用心的这一番讲话,把几十年间冀东的党组织、冀东的党员全部抹黑,致使包括唐山在内的整个冀东地区的新老党员,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村中的普通党员,许多人被戴上了叛徒、特务、内奸、假党员的帽子,84000余人惨遭批斗,2955人被迫害致死,株连到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一时冀东大地一片黑暗。这就是陈伯达制造的“冀东惨案”。

1980年审判陈伯达时,陈伯达承认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三项大罪:批判***这个问题我负有大罪;对陆定一同志,在专案组上我写了那个三条,也是有罪的;第三,冀东的问题,我说了那些话是有罪的……。

实际上,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罪行远不止于此。但即使就这他承认的三条,说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人民的罪人,也已经足够了。

晚年的陈伯达在回顾上述往事时,承认“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我是一个发疯的人”,承认自己那时“愚蠢至极,负罪很多”。

七、起草中共九大政治报告风波,陈伯达开始失宠

1967年8月26日,王力、关锋、戚本禹被隔离审查后,中央文革小组只剩下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还有顾问康生五个人。随着陈伯达与江青、张春桥的矛盾日益尖锐,陈伯达在中央文革小组越来越孤立。位居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和张春桥勾结在一起,反倒成了当家人。江青在钓鱼台的住所17号楼,成了“中央文革”的代名词。江青、康生、张春桥联合起来决定事情,有时根本不和陈伯达打招呼。同时,江青还到毛泽东那里打陈伯达的“小报告”。毛泽东逐渐对陈伯达不满,几次批评陈伯达,陈伯达的政治地位开始摇晃起来。受到孤立的陈伯达,从内心里看不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干脆经常躲在自己的家里米粮胡同,不去钓鱼台办公。

1969年1月,毛泽东决定筹备召开中共九大,并指定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负责起草九大政治报告,陈伯达为起草小组组长,林彪挂帅。陈伯达把张、姚甩在一边,利用自己的秘书班子,独自搞起了起草工作。张春桥、姚文元几次要求陈伯达到钓鱼台去,一起研究起草九大政治报告问题,陈伯达干脆说:你们可以搞你们的,我自己搞我自己的。

不久,陈伯达把所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第一部分和全文提纲送给毛泽东审阅。陈伯达的这个稿子反映了林彪的意见。据吴法宪回忆,陈伯达起草这个报告时,曾经几次和林彪交换意见。在林彪看来,“文化大革命”运动过去之后,要接着搞经济建设,要搞国富民强,主张九大报告可以从人民、国家的角度去讲。因此,陈伯达把题目定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并在报告中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强调团结大多数,强调安定,还提到了“刘邓路线”。毛泽东看过后,认为陈交出的稿子没有把“文化大革命”的作用突出出来,对经济方面讲得太多,本末倒置,在政治上的分量不够。同时,毛泽东也不同意“刘邓路线”的提法,说邓小平过去打过仗,同***不一样,不要提他。陈伯达按照毛泽东的意见继续起早贪黑地起草和修改。这时,在钓鱼台的张春桥和姚文元也起草出了九大报告。

在有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参加的中央政治局讨论陈伯达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稿子时,张春桥、姚文元先后发言,指责陈伯达的稿子鼓吹“唯生产力论”,是搞“调和主义”。江青、康生则指责陈伯达没有把毛泽东关于不要提“刘邓路线”的意见传达给起草小组,是“封锁毛主席的声音”。讨论会实际上成了对陈伯达的批判会,江青、康生还逼迫陈伯达当场作检讨。

同类推荐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热门推荐
  •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男人对女人一见钟情的是什么?身材?脸蛋?NO!是声音!一场爱情,就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萌生了……爱的很顺利,但是守护爱情的路很艰辛,只要蛋无缝,再多的苍蝇她也不怕!片段一:夏雪后怕的往下面看看,幸好没摔下去,那么长的楼梯,这一脚踏空,可就一滚到底了,还是在机场,这么多人看着,从此怎么面对人生啊!夏天听着动静,看到是自家的妹子,跟章鱼一样巴在一个男人的怀里,真是……夏雪回头,看着自己抱着一个男人,吓了一跳:“啊,对,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片段二:齐浩然不甘心的抓住夏雪“那男人有什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回头呢!”夏雪不耐烦的挥开齐浩然的手:“他哪都比你好,他是你比不了的男人,我这辈子就认定他了,我的男人用的着你评论吗,你刚还骂我,KAO,你竟然敢骂我……”夏雪生气的拖着齐浩然,一顿拳打脚踢,最后还不解恨的一脚将他踹到了喷泉池子里……”
  • 茅台故事365天

    茅台故事365天

    本书艺术地记录了茅台酒的千年史,从不同的侧面,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全维呈现了茅台酒的成长和发展。所收故事成稿以三种方式构成:一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二是从公开征集的茅台酒故事中择优选取的别人的故事,三是从茅台酒集团公司获取和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与茅台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外交轶闻等历史的故事。
  • 农家弃妇

    农家弃妇

    上一刻颁奖台上意气风发,下一刻古代砖瓦房外凄风苦雨。沈月还没有感慨完,就被周围蜂拥而来的人群给吓傻了。“就是这个女人,真是丢脸啊,昨天才嫁过来,今天就听到诊断说是怀了两个月的身孕了。”“天哪,这是什么情况,两个月的身孕。这沈家父亲沈三好歹曾经也是一个教书先生,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品德败坏的女儿啊。”“哎呀,媳妇啊,你刚嫁过来,你是不知道啊,这个沈清的父亲虽然说以前是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你可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教书先生,那可是曾经偷盗过的教书先生啊。你说,这样的父亲能教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呀,真真是作孽啊,父亲偷东西,女儿偷人啊。”丫丫的,真是姑奶奶不发威,你还当我是林黛玉。沈清愤怒了,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是一场倒霉催的穿越,结果意外发现竟然也是自己理想发挥的一个好地方。从此之后,上山,下田,做生意,做美食,开创荷花村。沈清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一派滋润。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无小三,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放心跳坑吧,坑品有保证。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凤舞九天:穿越公主不易做

    凤舞九天:穿越公主不易做

    睁开眼看到身边躺着一个美男不可怕,可怕的是睁开眼,看到身边躺着七个光秃秃的和尚,那才叫噩梦。睁开眼后,她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公主。美貌,金钱,美男一样也不缺,只是这公主声名狼藉,美男多成灾,让她苦不堪言……
  • 宫主,娶我可好

    宫主,娶我可好

    彼时……她是身世最好的大家闺秀,父亲手握重兵,母亲名盛帝都,外祖父三朝丞相;他是破落小镇平淡无奇的一名过客,一次重伤,为她所救。她将他藏在自己深闺,又为他一曲倾城,竞下上古玉簪,亲手为他簪发;他遇险、她以身相护、他以身相许……然而,他向她提亲当日,她却举家失踪,留下一言:我已有爱人,此行回家,便嫁他。再见……他是大胤国最尊崇的未来天子,经天纬地之才,空前绝后之纶;她是宫中小小琴师,籍籍无名,如履薄冰。他选妃当日,她暴露身份,不顾廉耻求嫁。他冷笑奚落,“好个攀龙附凤的沈意!若是沈相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含恨。”她含笑回应,“你若不娶我,我便将你不为人知的身份告诉皇上,让你的筹谋夭折在当下。”她说:“宫主,娶我可好?”他娶了她。世人都道,他宠她爱她刻骨,她中毒,他以身为她过毒,替她伤痛;她坠崖,他毫不迟疑追下,死生相随。却不想,他终是怨她恨她至极,他登基为帝前夕,亲自带人诛杀她和她的母亲,母女二人,血溅城门。彼时,她……已有身孕。都道新帝杀伐果决,必将成千古一帝;却不想,新帝登基只一年,便因疾驾崩,死于壮年。有宫中近身伺候之人道,新帝日夜思念亡妻,乃相思成疾……多年后。夜华宫宫主爱妻生辰,当朝天子亲自前往祝贺。有随行宫人却见,那夜华宫宫主竟是像极……先帝,而那宫主夫人却俨然是当日先帝那位……亡妻。---更多发嗲卖萌小剧场请关注微博:m.pgsk.com/u/3989894577我每更新一章就会即时在微博上闹一下你们造么?
  • 腹黑大叔别偷心

    腹黑大叔别偷心

    初次相见,他便被她那独特的白色睫毛吸引,不顾一切的想看看那双白睫下是一双怎样的眼睛,他堵截她,一掷千金的甩给她一张金卡,笑的傲慢又潇洒:“女人,我看上你了。”初夏面对花少,只是眼睫轻抬,眼里有他,也似无他,声音冷漠:“可惜,我看不上你。”他的卡,最后拍的还是他自己的脸。她说他是空气,总是冷漠的无视,然而有一天却发现,这世上无处不在的便是空气,他将她包围了,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给她……【初夏寻风】
  • 倒霉穿越:王爷,别挡道

    倒霉穿越:王爷,别挡道

    【腾讯写手社团蓬莱岛出品】她穿越成了钦犯,被重金悬赏,躲在青楼,靠着现代的才能将自己改头换面,名动轩辕,本想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后就追寻自己的幸福。偏偏冒出两个对自己很有兴趣的王爷,常常破坏自己的好事,这让她很是苦恼。第N次看到他挡路的时候,她忍无可忍的冲上前揪住他的衣领,“臭王爷,别挡道!”
  • 重生之锦绣嫡女

    重生之锦绣嫡女

    当表姐出现在眼前,巧笑嫣然的告诉她:“你不是说绝不为妾么,现在跪在这里,不是还得叫我一声主母!”——宁为寒门妻,不做高门妾!云卿怎么都没有想到,只为这一句话,引来表姐处心积虑的谋害,联合他人灭她满门,夺她正室之位。当父母被斩,家门被灭之时,她才知道,这世人眼中美好的姻缘,不过是一片假象,他们心心念念的都是她沈家巨富的家产。再次睁眼,却回到父母皆在的十三岁,她还是沈府千金嫡女,一切都还没有发生。护父母,保家业。为了不重蹈覆辙,她开始步步算计。为了家人的安危,她开始狠下心肠。这一世她一定要不枉此生,斗姨娘,斗姐妹,斗舅母,誓将一切牛鬼蛇神全部打倒,活出一个锦绣人生。【推荐本人完结文】《浴火王妃》女强,一对一P:本文,一对一,宅斗,重生,宠文
  •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