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900000006

第6章 【静笃安久】静动合一的生活状态

在老子眼里,静与躁是相对的。老子认为,一个人必须遵循“道”的准则坚守虚静,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欲望和意图。而重要的是顺乎自然、恪守天道、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指出,为什么历史上身为大国的君主,却以轻率躁动的行为来治理天下呢?这是因为轻率就失去了根基,躁动就必然丧失主宰。因此,要求我们要学会包容一切,保持清静深厚状态,真正做到虚静寂寥、虚怀若谷。反之,气躁心浮必定会使人一无所成。

当于静处品人生

原典:

致虚极,守静笃。

解读:

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极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讲的就是要我们以一种虚空的心态,去守静与守笃。“守静”就是守住安静的心情,“守笃”就是守住实在。

外表看似安静的人,实则他的内心不一定平静;真正的安静是实在的、踏实的,所以很舒服,而不是一静下来心里就空得慌。

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那么紧张?能不能不紧张呢?今天的生活太紧张,把自己逼迫得太厉害,疯狂地赚钱、工作,结果得不偿失,所得到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弥补失去的精神财富。那么,我们何不学学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品味生活的乐趣呢?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虽然赚了几百万美元,但他似乎从来不曾轻松过。一天,他下班回到家里,走进餐厅。

餐厅中的家具都是胡桃木做的,十分华丽,有一张大餐桌和六张椅子,但他根本没去注意它们。

他在餐桌前坐下来,但心情十分烦躁不安,于是他又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他心不在焉地敲敲桌面,差点被椅子绊倒。

他的妻子这时候走了进来,在餐桌前坐下。他说声你好,一面用手敲桌面,直到一个仆人把晚餐端上来为止。

他很快地把东西一一吞下。他的两只手就像两把铲子,不断地把眼前的晚餐一一“铲”进口中。

吃完晚餐后,他立刻起身走进起居室去。起居室装饰得富丽堂皇,意大利真皮大沙发,地板铺着土耳其的手织地毯,墙上挂着名画。他把自己投进一张椅子中,几乎在同一时刻拿起一份报纸。他匆忙地翻了几页,急急瞄了瞄大字标题,然后把报纸丢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他一口咬掉雪茄的头部,点燃后吸了两口,便把它放到烟灰缸里去。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突然跳了起来,走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机。等到画面出现时,又很不耐烦地把它关掉。他大步走到客厅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散步。

他这样子已有好几百次了。他在事业上虽然十分成功,但却一直未学会如何放松自己。他是位紧张的生意人,并且把职场上的紧张气氛从办公室带回家里。

这个商人没有经济上的问题,他的家是室内装饰师的梦想,他拥有四部汽车。可以说,这个商人已经拥有了一切所需,然而他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这些生活、享受这些快乐。因此他是不快乐的。

在这个日益繁忙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变得如同这个商人一般焦躁不安、迷失了快乐。唯一可以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便是保持心灵的宁静,在静处细心体味生活的点滴,让生活重归宁静。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栓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只半导体,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1995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60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5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用这把壶喝水。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5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有点想不通。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挤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来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3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肯定有人会说老铁匠的举动是个地道的傻子。然而人的生活观念各有不同,老铁匠非常懂得宁静的宝贵,他实在不愿借钱的人、要钱的人乃至于想偷钱的人把缠绕的焦点放在他身上而扰乱他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他惹上更严重的麻烦。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都具有高贵的品格修养。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己心理上的抗干扰能力,才能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人生如茶,唯有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它,才能品尝出这杯茶中的芬芳。如果一通牛饮,尝到的只有苦涩或无味。

“止”是内心的修养

原典: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解读:

什么能让浑浊动荡的水变清?只要能静下来,水自然会清。什么能使安静变动进而慢慢显出生机?只要灵活地运作自然会有生机。

人的内心就像流水一样,如果一直动荡不安,就永远不能悟道,也就不能认识自己。想要看清自己的内心,要发现自己内心所潜藏的真正的力量,就必须让心中的杂念、妄想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

“唯止能止众止”,只有真的安静下来,平稳下来,到达止的境界,才能够使心像止水一样澄清,然后才能开启智慧之门。

止,就是静心,是定,是专一,不仅道家讲究,佛家、儒家也都讲究。比如佛家的禅坐入定,儒家的“止于一”,都与道家的“唯止能止众止”是相通的。因为人一切思想的混乱、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心的乱,心若不能止,烦恼接踵而来,永无宁日。

止是内在的修养,也是对外在行为的一种认定,或许是一个目标,或许是一个方向,或许是一个途径。就好像射线起始的那个点,只不过我们是从射线发散的那一端逆转回来,寻找能让我们止住的那一个点。

由于社会环境的压力,生活得愈久愈会给人带来一种恐惧,人们往往对于自己的人生旅途有着莫名的恐慌。就像古人诗中所讲的“世事茫茫难自量”,前途如何,后果怎样,谁也预见不了,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不安、很多的恐惧。

如果能将心止住,观照内在,以自己内心的力量去顺应外在的变化,那么这种恐惧和不安是可以消除的。

在陈丹燕所著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一书中,主人公是一个美丽柔婉的女子——郭婉莹(戴西),她是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都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然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自己的自尊和骄傲。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让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一个柔弱如水的女子怎会坚强如斯?

戴西的一生从容、淡定、安详和尊严。她在悉尼长到6岁,进当地的幼儿园,在离开悉尼之前,她从来不会说中文。1915年底,郭父为了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到上海开办百货公司——也就是后来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永安百货公司。1918年,戴西和母亲及兄弟姐妹们一起离开了悉尼,那时候,她以为她要去一个叫“上海”的餐馆吃饭。回到上海后,戴西被送入中西女塾学习,那是一个西化的女子贵族学校,宋庆龄、宋美龄都是在那里毕业的,那里要教导学生怎么样做沙龙和晚会中出色的女主人,培养学生秀外慧中和坚强的性格。在那里,戴西坚定了一生都要独立的信念。

在那个年代,她是一个秀丽的追求完美的富家小姐,没有参加过什么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她眼中的一切都是明亮而美好的。从那个时候起,她的着装完全中国化,第一次穿上了旗袍,然后就一直只穿中式服装——虽然英语仍然是她最常用的语言。她从中西女塾毕业后,成为燕京大学儿童心理系的学生。

心理学让她受益匪浅,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各种各样对她心怀恶意的人的折磨,她利用心理学,总能机智地应付。儿子中正回忆起她的时候,常常眼含泪水,但又由衷地笑着说:“我妈妈懂得如何分析利用人的心理来保护自己。她一直说我父亲聪明,其实他只会玩,她才是真正的聪明。”亲戚们回忆起她,总说她是个脸上常常有活泼笑容的女子,总是让人感觉愉快。跟她在一起,空气都好像是经过蜂蜜的熏染一样。

这样的戴西,谁能想象她能经受住后来时代和命运带给她的种种折磨?然而她真的做到了,真正如庄子所说,唯止能止众止。

在1963年以后,戴西和儿子住在上海市区一个狭小的亭子间里,两个人一个月只有24元钱。冬天的时候,从农场干完活回家,她常常要在隔壁的小面馆要一碗清汤素面——8分钱。在农场,她住在鸭棚里,在烂泥地上铺上一层稻草,然后就睡在上面。农场里的人分配给这个“资本家大小姐”的工作是倒粪桶,这不止是劳动,还有侮辱的意思。或许那些人是想看看这个曾经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富家女是怎样在最肮脏的劳动中流泪的吧。可是戴西表情平静地接受了。

她在农场里倒粪桶、盖房子、烧锅炉,这种种艰苦的工作是她过去连做梦都不曾想象过的,可是她总是愉快地告诉儿子:“你妈妈都能做,没有什么做不来的。”那个时候,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开始从她如水的内心里散发出惊人的力量。农场里开批斗会,让别人揭发她的罪行,让她承认莫须有的事情,让她跪在台上,用扫帚打她的脸。面对这一切侮辱,她并没有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也没有变得畏缩和懦弱,她一直都很平静,让自己心如止水。

后来,当外国记者问起戴西在文革期间的生活时,她笑笑回答说:“劳动让我保持了苗条的身材。”她不把自己受的苦给别人看,她让别人看到的是她一直到老都挺直的背。和其他那些谈起文革时受到的迫害就显得无比悲愤的人们不同,戴西不爱说起这些往事,偶尔说起也总是一脸平静:“如果没有那一段生活,如果我和别的姐妹一样到了国外,继续做郭家小姐,我永远不会知道,我的心还可以这样大。我的生活因为这些更加丰富了。”

戴西就像一颗包裹着异香的琥珀,在变故和惊涛骇浪中静止着芬芳,以她如水的宁静和柔婉,淡淡地散发着钻石般明亮的光芒。她是水,她不跌倒于生活加给她的种种磨难,所以那些艰苦和磨难也就微不足道了,不能够影响到她内心的平静。这样的戴西,让人看到一个智慧而理性的女子,虽然温婉柔弱,沉着安然,但却无法击倒。

时至今日,我们的一生或许不会像戴西那样大起大落,或许也不会像她那样经历众多痛苦和侮辱,可是为什么我们面对生活时的恐惧却比她更多更深?反观自己就会明白,我们的心太过动荡,不能静止。如果我们可以像戴西一样心静如水,就会像她一样平静地面对生活,在磨难中坚强起来。

活在当下,以求心安

原典: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解读:

天地的自然现象尚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老子的这句话应该是针对那些“杞人忧天”的人说的,他们总是感叹活得太累,殊不知这都是自己造成的。每天胡思乱想,为以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操心,能不累吗?

过去的早已过去,未来的又遥不可及,所以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一旦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生活,我们所能做的也是珍惜现在所有的生活,无论清闲还是忙碌,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只要用心,你就能生活得无比快乐!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做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做无谓的思虑与算计得失,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就不会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因此活在当下的人,是愉悦而充实的!

梦想是一碰即碎的泡沫,未来是遥不可及的念想,我们所能把握、所能真实感受的只有现在而已!

在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喜欢追寻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为此忽视了周围的一切,结果,失去了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珍惜现在也就无法拥有未来了。

有一个小伙子,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梦想中而忽略当下的存在。有一天,他又在想:“我要在20岁时找个漂亮的女朋友;30岁成家立业;40岁成为亿万富翁!”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神仙出现在他眼前,给了他一只表,说:“当你想要时间变快的时候,只要拨动这只表,就可以如愿以偿了!”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想快点到20岁,于是就把表向前拨动了一格,一个漂亮的女孩突然出现了,并成了他的女朋友。他想:“如果现在就能结婚就更好了。”于是他又转动了表,婚礼上,他与漂亮的女孩并肩而坐,悠扬的音乐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现了。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于是不停地拨动着表,得到了宽敞的房子、大把的钞票、吵闹的孩子……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他的梦想都实现了,但生命也很快地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前没有认真享受生活,从不珍惜当下,转眼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会认真地活在每一天,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那个神仙告诉他,那块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调。他躺在床上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突然间,他醒了。原来只是一场梦。小伙子欣喜地发现自己又可以享受生活的鸟语花香、蓝天白云了,这一切是多么可爱呀!

一场梦让小伙子懂得了“当下”的意义。活在当下,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现在的生活,这样才不会让过去扰乱精神,阻挡着前进的步伐,也不会被未来强拉着盲目地狂奔。

处乱不惊,变弱为强

原典: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解读:

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趋势。处于柔弱的状态,是“道”的运用或功用。

在老子看来,“强弱”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因为自己表面上的差距就战战兢兢,一有风吹草动就慌了手脚,如果能善于运用“道”的智慧,那么就能遇事不乱,处乱不惊,从而找到制敌良策,变弱为强。

沉着和冷静是办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也是老子这一智慧的现代诠释。所谓沉着,就是镇静、不慌不忙;冷静,就是遇见事情不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而是能够认真地思考,缜密地分析,最终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一群年轻人,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现在他们正面临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15分钟的考试。谁通过了这次考试,谁就有机会进入这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试卷上共有40道题,题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么多题,一刻钟的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许多人一拿到试卷,连半秒钟也不想浪费,立刻做起题来,全然不顾监考官“请大家先将试卷浏览一遍,看清要求再答题”的忠告。

虽然许多考生因为没有答完而显得非常不甘心,但试卷在一刻钟之后还是被全部收完。总经理来到考场,当场亲自批阅试卷。他很快地翻遍所有的试卷,然后从中挑出了5份。这5份试卷的卷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第1至37题全都没做,仅回答了最后3个问题。而其他试卷上的答题情况看上去则好得多,做了前面的不少题目,最多的一个人做到了第29题。

总经理当场宣布,公司将录用那5个只答了最后3道题的年轻人。在众人的一片惊讶、责问声中,监考官道出了秘密——原来秘密就藏在第37题中,它的内容是:前面各题都可以不回答,只要答好最后3道题即可。

这次测试是很成功的。那5个人后来表现得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在风云变幻如战场的商场上,他们遇事从来不慌张,总是能举重若轻,冷静地分析问题,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由于具备这种素质,他们不久都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3年后,有一位还被破格提拔为副总经理。

做事固然需要迅速,却不能一味求快,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不经思量,武断从事,只会导致不良后果。无论做什么,保持一分慎重,才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稳扎稳打获得成功,否则难免吃苦头。

王某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意很红火。一天,朋友来吃饭,看完王某的菜谱说:“你的菜太普通了,没什么特色,应该多加点有特色的东西。”

王某觉得有道理,问朋友:“你认为该搞些什么特色?”

朋友说:“米粉,很多人都喜欢吃。”

王某没经过市场调查,便购买了大量的米粉,这期间又有人建议王某做魔芋,他又买来了很多魔芋,还特地请来两个专门做魔芋的师傅。

然而,王某把重点转移到了米粉和魔芋的经营之后,顾客反而少了。很快,餐馆的营业额下降,储存的食品过期的过期,发霉的发霉,而员工工资也有减无增,餐馆濒临倒闭。

王某遇到事情太不谨慎,不做缜密的市场调查,仅凭朋友一言就匆匆投入新的项目,使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人的一生中经常要遇到许多不曾预料到的情况,面对一些非常情况,我们时常无法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事情的始末、利弊,就匆匆忙忙作出结论,采取行动。结果,由于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方向,只能默默承受失败的结局。处事不乱、冷静分析问题,才是处理事情的最佳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原典:

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常(恒)也。

解读:

因此有与无互相促生,难与易互相成立,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下互相冲突,沉静与喧声互相随和,先与后互相随从,这就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因为有了困难,才显出容易,同样的,也正因为有了容易才显出困难;因为有了长的比较才显出短来,也正因为有了短的存在才显出长来;因为有了沉静的衬托才显出喧闹,也正因为有了喧闹才显出沉静来……可以说,这些相对的概念都是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认识中的。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它的哲学意义,只是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看,显然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正是因为有了名利的衬托,才有了淡泊的可贵;也正因为有了淡泊的衬托,才让人看出名利的虚浮不实。万物之间的联系,正如我们必然要存在于人群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而人群与社会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一个个独立的人才会产生。所以即使是道家,也并没有将人完全地从这个社会上提取出来,也仍然要与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联系到生活,有些事情在甲地是大事,到了乙地就是小事;有事情在甲地不能办,到了乙地就容易办。

以刘备三顾茅庐为例。

刘备以皇叔之尊,为了请诸葛孔明出山,不辞劳苦,前后三次上门拜访,以诚心感动诸葛孔明,最后终于得见,请他出山,拜为军师。后来诸葛亮随刘备征战天下,出谋划策,建立蜀国,与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局面。

那么,诸葛亮明明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民之术,克敌制胜之法,为什么却要隐于田野呢?他正值壮年,天下时局又是治乱交替之时,群雄逐鹿之势,为什么他不谋求建功立业,空把满腹才华消磨在山林之间呢?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不仅是诸葛亮一个人的行为,事实上,很多有才志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采取这样一个隐居的状态,而不是贸贸然地就冲出来投奔明主的。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自动跑出来投靠某一个有权势的人,是因为他不想只当一个职业谋士,他要做的是吕尚、管仲那样的丞辅将佐。而如果自动送上门去,不一定主公就会重视他,就能发现他的才能,也不太可能让他一来就担任重要的职务,或许反而会湮没在碌碌群儒之中。

而当他的美名触动了某一个主公的神经,像刘备这样来主动来拜访他的时候,那诸葛亮就已经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了。

另外,让刘备三顾茅庐,一方面是为了考察一下刘备对自己的诚意和他对自己的需求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如何说动刘备,让他对自己的谋划一闻倾心。

刘备能三顾茅庐,显示出他对诸葛亮的迫切需求,肯定会重用这个得来不易的人才。而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让刘备深深相信自己找对了人。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画出了一个未来国家的蓝图,其“建国大纲”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建基西川,联吴抗曹”。

这八个字绝非心血来潮、信口胡诌,而是来源于诸葛亮对当时天下大势、力量对比、生克关系和地理条件的深刻分析。当时三大力量曹操、孙权、刘备各占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劣势。

曹操占天时——挟天子可令诸侯,但“国险”,也就是地利,不如东吴,人和不如刘备;孙权占地利——有长江天险以为屏障,但天时不如曹操,人和不如刘备;刘备占人和,手下有关羽、张飞等大将,而且皇叔的身份也深得人心,但是天时不如曹操,地利不如孙权。

这是三国鼎立的基本根据,没有这个根据,就没有刘备的前途,也就没有诸葛亮的出山。

天时、地利、人和,各得其一则三国分立,三者齐聚则统一天下。那么曹、孙、刘三家谁能占尽三者?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是刘备。以事物相联系、互相促生的关系来看,没有天时可以等待,没有地利可以争取,但人和通常不是靠等待和争取就能得到的,这关系到一个道德问题和人心向背问题,不是说有就有的。

所以,从这点来看,诸葛亮对刘备还是信心十足的,并由此才制定出逐鹿天下的大计。他建议刘备取西川以占地利,其“岩阻”可比长江之险;“跨荆、益”以“待天下有变”,这个“变”指的就是等曹操灭汉称帝,倒行逆施,失去民心,这样天时就会到了有皇叔身份的刘备这边。但是这个分析可能曹操也考虑过,或许这就是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称帝的原因;因为他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怕一旦失去了汉室的装饰,就会丧失天时之利。

诸葛亮的分析,与老子的“故有无之相生也”等句联系、对照着来看,不正是一个事物之间联系、生克的分析吗?可见老子的学说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事实上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指导意义的,抛去其中出世的内核,便是入世大道的精华。

当然,若不是对入世有了深刻的了解,又怎么能做得到真正的出世呢?

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

原典: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读:

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我们尽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馈赐,可以用人类的聪明才智去创造一些东西,但却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道”而驰,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什么是自然?老子所讲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现在来理解,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可是,自然既然是至大无外的,又有什么能成为“外力”而使之“不自然”呢?

我们常说的自然不自然的概念其实是针对人类自身来说的,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人,自有文明以来,也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能够影响“自然”的外力。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么?

我们以前会说“人定胜天”,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可是事实证明,这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果树嫁接,但是我们不能让一头牛的角上长出苹果来;我们可以人工降雨,可是我们不能控制一场海啸的发生。

有的人认为,人类无需敬畏自然,更不必顺天。

于是我们看到,树木被滥乱砍滥伐,野生动物被屠杀,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的确,许多天灾实为人祸,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为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无可逆转的伤害。

我们提倡敬畏自然,是要顺“道”而行,因为“道”是万物之所由。我们说敬畏,重点在敬,而不是畏,是要以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趋利避害,明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摒弃自以为能够对自然为所欲为的科技迷信,以及对人自身的盲目崇拜,只有这样才会“得之者生,顺之者成”。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因此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而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所以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由庖丁娴熟的解牛手法可以得知,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并“顺之而行”,办事才能得心应手。

正如《易经》所云:“在天成事,在地成形,变化足矣。”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变是“天道”的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个人的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顺守天道,顺其自然,以变应变更是关键。

大道无术,若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地一味偏激和固执,明知其不可为而强为,只能为自己增添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带来无穷的失败和灾难。即使是神机妙算、被国人誉为智慧之神的诸葛亮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不仰天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不难见到有些人或愚昧无知、意气用事,或逞匹夫之勇、不自量力,或骄妄轻狂、倒行逆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功不成名不就,落得个身败名裂,有的更为自然带来破坏,为社会带来损失,为他人带来灾难。

于无形处发掘“有形物”

原典: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读:

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无名”)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有名”)的归宿。

无论是在经常看不见之处体察“道”,还是在经常显露指出体察万物,老子认为在事情有形的外部表现与无形的内在联系上都能够找到做事的方法。

历史上有不少的人能够如老子所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于无形处入手发现事物潜伏的解决之道,达到了成功的目的。

聪明人不仅聪明在脑子中,而且聪明在眼神中。我们知道,做人办事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运作力,以便力戒难以办成的事。这两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智慧。毫无疑问,善于观察,就会灵活出击,于无形处发掘“有形物”。对于那些善于谋事者而言,他们均善为此——精于观察,把功夫用在灵活变化上。古今能成大事之人,手笔自然恢弘,行事自然开阔。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点化王有龄“水涨船高,人抬人高”之道。胡雪岩的好朋友王有龄受到抚台黄宗汉的赞赏,并把催运漕粮的任务交给他去办。

运送漕米本来是一项肥差,只是浙江的情况却有自己的特殊性。浙江上年闹旱灾,钱粮征收不上来,且河道水浅,不利行船,直至九月漕米还没有启运。同时,浙江负责运送漕米的前任藩司由于与抚台黄宗汉不和,被黄宗汉抓住漕米问题狠整了一道,以致自杀身亡。到王有龄做海运局时,漕米由河运改海运,也就是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用沙船运往京城。现任藩司因有前任的前车之鉴,不想管漕运的事,便以改海运为由,将这档子事全部推给了王有龄。漕米是上交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足额运到京城,哪里阻梗哪里的官员便要倒霉,所以,能不能完成这桩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的前途,而且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但如果按常规办,王有龄的这桩公事几乎没有能够完成的希望:一是浙江漕米欠账太多,达三十多万石之巨;二是运力不足,本来漕米可以交由漕帮运到上海,可是由于河运改成了海运,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他们巴不得漕米运不出去,哪里还肯下力?到时你急他不急,慢慢给你拖过期限,这些人也该丢饭碗了。

然而这桩在王有龄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麻烦事,被胡雪岩一个就地买米之计一下子就给化解了。以胡雪岩之见,反正是米,不管哪里的都一样,只要能按时在上海将漕米交兑足额,也就算完成了任务。既然如此,浙江可以就在上海买米交兑,差多少就买多少,这样省去了漕运的麻烦,问题也就解决了。

就地买米,解决漕运麻烦,严格说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做生意,但从这里我们却看出来胡雪岩遇事思路开阔、头脑灵活,于无形处发掘“有形物”的本事。比如黄宗汉、王有龄以及浙江藩司等人,想到的只是漕米欠账太大,一时难以筹足,想到的只是漕米由河运改海运之后漕帮会作梗,即使筹足米数,要按时运达上海也难,就是想不到漕米改海运之后实际上为同时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提供了契机。由于没有想到这一层,因而只能在那里一筹莫展干着急。究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拘于漕米必需是由征收地直接上运的成法,而没有想到情势不同还可以有新的运作方式。

在无形处的细心分析与把握,挖掘出处理事情的“办法”,才是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毫无夸张地说,这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人们能够联系事情的各方各面,甚至一些被人们遗忘的方面也要想到,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些看似毫无头绪、错综复杂的事情中理出头绪。

人们常说:“精彩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的确是这样的,生活中人们一旦静下心来,便能发现许多原本察觉不到的美;做事只要能够善于观察,也能够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找出头绪并顺利完成。开动我们的大脑,有时候答案就藏匿于有形与无形之间。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热门推荐
  • 骑马与砍杀之战争之风

    骑马与砍杀之战争之风

    新书《带着骷髅军团闯末世》已火热连载200多章!一个大二学生穿越到经典游戏《骑马与砍杀》中的争霸路程。一个库吉特人张思勉从小兵到将军的路程。
  • 权倾后宫

    权倾后宫

    一块会说话的绿水晶吊坠,一个依付在水晶里面的冤魂一个要求一个风云后宫的人物一个后宫中争宠夺权的故事由此而起~~~~~~~~~~~~~~~~~~~~~~~~~~~~~~~~~~~~~~~~~~~~~~~~~~敛心顺便为其他的文做做广告:《情倾后宫》网址:这文则是《权倾后宫》的系列文,是讲述送水晶链给德妃的那个女孩的故事。大家对另一条水晶链引发的事感到好奇吗?想知的请收藏着看吧!````````````````````````````````````````权倾后宫1群是:38035951权倾后宫2群是:48043205
  •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拥有好习惯是成才的重要因素。《方洲新概念·优秀小学生必读:成才习惯大全集》用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告诉小学生如何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它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堪称照亮成长之路的指明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的下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都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上至国家、企业,本书上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的现实,系统地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理财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下至社团、部门,“富二代”接班的话题正在社会上讨论的如火如茶。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不仅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年轻一代培养的问题,都是如此
  • 方圆

    方圆

    从而引来无数的责难和阻挠,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与委曲求全,一对希望得到自由和爱情而又“不相般配”的男女梁世云和林霞“不合时宜”地走在了一起,而是选择了“大逆不道”的私奔之路
  •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永远不要表现得“像一名推销员”!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营销的成败: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客户的拒绝将带来销售,只要你处理得当!60秒成为营销之王!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