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200000001

第1章 联合回纥,克服两京(1)

太原保卫战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唐肃宗李亨将临时朝廷迁到凤翔,正式打响了收复长安的帝国反击战。

二月十一日深夜,郭子仪率部进抵河东城下。

此时,驻守该城的是燕军骁将崔乾祐。他做梦也没想到唐军会这么快摸到他的眼皮底下。而更让他没料到的是,郭子仪早就在河东城中找好了内应。

唐军内应名叫韩旻,时任燕朝的河东司户。他一见唐军兵至,立刻率众击杀了守卫城门的一千名燕军,并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崔乾祐猝然从梦中惊醒,来不及组织防御,只好从北门翻城而逃。随后,崔乾祐逃进了驻扎在城北的燕军大营,即刻组织兵力对唐军发起反扑。郭子仪率部迎战,大败燕军,斩首四千级,俘虏五千人。崔乾祐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逃奔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

安邑没有驻军,当地百姓见燕军败逃至此,便打开城门接纳他们。

正当崔乾祐庆幸自己命不该绝时,城门突然关闭,燕军顿时被截为两段,已进入城门的燕军全部被百姓活活打死。

崔乾祐走在队伍后面,尚未进城,侥幸又逃过一劫。他带着剩下的数百残兵拼命逃窜,最后从白径岭(今运城市西南)方向渡过黄河,一口气逃回了洛阳。

肃宗抵达凤翔十日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兵马也先后抵达。与此同时,江淮的钱粮、物资也陆续运抵。长安士民听说肃宗驻跸凤翔,更是络绎不绝地前来投奔。

一时间,肃宗朝廷群情振奋。

李泌乘势向肃宗重申了他此前提出的战略,要求集结重兵,直捣燕军老巢范阳。

然而,李泌的提议却遭到了肃宗的否决。

肃宗说:“如今各路大军云集,钱粮物资也都有了,应该趁士气高涨之际克复两京,岂能长途跋涉数千里去取范阳,这不是绕远了吗?”

李泌一怔。他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肃宗听到这项战略时,还连连称善,为何现在又出尔反尔了呢?

李泌坚持说:“以现在的兵力,克复两京自然没有问题。可这么做的话,叛军势力迟早会转弱为强,我们也会再次陷入困境。总之,此非长治久安之策。”

肃宗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凭什么这么说?”

李泌说:“我军现在主要依靠的是西北边塞与诸胡之兵,他们生性耐寒而畏暑,若趁他们士气正盛时攻击叛军,固然可以战胜。但是,眼下时节已近暮春,克复两京后,气候也已转热,我军中的西北将士必定难以适应,到时候归心一动,恐怕难以挽留。而叛军逃回范阳之后,必然会厉兵秣马,等到我西北军撤离中原,他们必将卷土重来,如此,这场战争便永无休止了。臣认为,应把兵力投入燕赵的寒冷之地,扫荡叛军巢穴,令其无路可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祸乱。”

肃宗闭目不语。良久,他才缓缓地睁开眼睛,说:“朕急于迎回太上皇,所以不能听从你的策略。”

李泌闻言,只好在心里一声叹息。

这是深谋远虑的一声叹息,也是历史性的一声叹息。

不久之后,虽然两京顺利光复,但是终肃宗一朝,唐军一直未能克复河北诸镇,甚至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年里,终有唐一代,河北诸镇始终强藩割据,长期脱离中央,几成化外之邦……所有这一切,追根溯源,皆肇始于河北诸镇的首开叛乱与长期割据,也与肃宗李亨拒绝采纳李泌之策不无相关。

纵然李泌之策睿智且富于远见,但天子的决定没有人可以更改。

数日后,肃宗命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率部进驻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兵马使郭英乂进驻武功东郊,白水军使王难得进驻西郊,随时准备对长安发起进攻。

二月十九日,驻守长安的燕将安守忠主动出击。郭英乂率先迎战,结果在激战中被一箭射穿脸颊,兵败而逃。王难得眼见郭英乂败退,不敢发兵救援,即刻率部西逃。王思礼见左右翼皆走,只好退守扶风。安守忠乘胜西进,兵锋直抵太和关(今陕西岐山县北)。此地距凤翔仅五十里。肃宗朝廷闻报,大为震恐,即日宣布全城戒严。

就在关中唐军初战失利、肃宗朝廷人心惶惶的时候,一则捷报从太原传到了凤翔,顿时让肃宗李亨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自从扫平河北后,史思明的目光就死死地盯住了太原。

他之所以盯住太原,其因有三:首先,这里的守将是李光弼,是史思明最恐惧也最憎恨的天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想消灭李光弼;其次,河北燕军连战连捷、士气正盛,如果能一举拿下太原,就能长驱直入朔方、河陇,与关东燕军遥相呼应,对肃宗朝廷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史思明得到情报,说李光弼麾下的精兵都留在朔方,他带到太原的士兵不满万人,而且大都是团练和义勇,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如此天赐良机,史思明岂能错过?

至德二载正月,史思明自博陵出兵,蔡希德自太行出兵,高秀岩自大同出兵,牛廷介自范阳出兵,共计十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朝太原猛扑了过去。

战报传来,太原诸将大惊失色,纷纷提议将城墙加高加厚,以此抵御史思明的十万大军。李光弼却摆了摆手,说:“太原城的周长足足四十里,叛军转眼即到,我们现在筑墙不但来不及,而且还没和敌人交手,就会先把自己累个半死。”

随后,李光弼率领部众和百姓在城墙四周深挖壕沟,同时又命人制造了数十万个土砖。没有人知道这些土砖是干什么用的。

直到燕军开始四面围攻、城墙屡屡坍塌之时,众人才发现这些土砖的妙用——燕军每攻破一处,李光弼就命人用土砖把缺口堵上,令燕军无计可施。

为了加大攻城力度,史思明派了三千人回河北搬运攻城器械。当这支运输队带着器械行至广阳(今山西平定县)时,用兵如神的李光弼早就在此设置了一支伏兵。结果,三千燕军被悉数歼灭,所有攻城器械也都被付之一炬。

史思明的十万大军围着太原日夜猛攻,一直打了一个多月,可太原城却依旧岿然不动。

这实在大大出乎史思明的预料。

根据战前得到的情报,太原守军不但人少,而且没什么战斗力,史思明本以为一战便可拿下太原,没想到啃了四十多天硬是啃不下来。

随后,史思明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组成了一支游骑兵,叮嘱他们说:“我军主力攻北门,你们就去南门;攻东门,你们就去西门。一旦发现薄弱环节,马上给我攻进去。”

可是,史思明的如意算盘很快又落空了。因为李光弼的军令异常严明,不管有没有敌人来进攻,也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每个守城士兵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每一段城墙上都布满岗哨,巡逻队也是到处巡逻,所以史思明的游骑兵根本无机可乘。

史思明无计可施,只好一边继续强攻,一边派人天天到城下叫骂,企图激怒李光弼,逼他出城决战。然而,让史思明十分纳闷的是,他派去打口水仗的那些士兵不但没把李光弼引出来,反而一个个都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史思明带着满腹困惑亲自到第一线去查看,只见那些骂仗的士兵刚刚还仰着脖子破口大骂,可眨眼间身子一陷,整个人就掉进土里去了。

史思明恍然大悟。

原来李光弼在跟老子玩地道战!

是的,李光弼就是在打地道战。

早在燕军刚刚围城之时,李光弼就在军中重金悬赏有特殊技能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且对守城有帮助,李光弼立刻予以重用。后来有三个人自告奋勇,说他们会挖地道。李光弼如获至宝,马上命令他们开挖,从城内一直挖到了城墙外。每当燕军士兵前来叫骂,躲藏在地道中的唐兵就突然掀开覆盖物,把敌兵一下拽进了地道。

来一个,拽一个;来两个,拽一双!让燕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后来,燕军士兵攻城的时候,眼睛都不敢朝上看,而是死死盯着自己的脚下,生怕一不留神又做了“土行孙”。随着地道越挖越多,燕军的云梯也都靠不上城墙,因为一接近,地面随即塌陷,云梯上的人也顷刻间全被活埋。

除了地道,李光弼还让人制作了大型的投石机,每一颗巨石抛出去都可以砸死二三十人,让燕军吃尽了苦头。

最后,史思明只好命大军退后,直退到投石机的射程之外,才敢安营扎寨。

燕军虽然减缓了攻城力度,后撤了一段距离,但仍然四面环绕,把太原围得密不透风,显然是想把唐军困住,一直困到粮草耗尽的那天。

让史思明喜出望外的是,没过几天,李光弼果然就撑不住了,派人出城请降,并约定了日期出城缴械。

约定的日子一到,唐军果然大开城门,列队进入燕军营寨,乖乖地缴械投降。燕军士兵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围观。正当他们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营地中间轰然发出一声巨响,大片土地塌陷,当场就有一千多名燕军官兵被活埋。

史思明登时傻眼。

原来李光弼已经把地道挖到了他的大营下面。

顷刻间,燕军营寨大乱,李光弼乘势出击,斩杀并俘虏了一万多名燕军。

史思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李光弼会以诈降的方式主动出击。

他此时的心情就跟当初在河北屡战屡败的时候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他现在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既生明,何生弼?

是安庆绪的一纸诏令把史思明从痛彻骨髓的羞愤中拯救了出来。

这一年二月初,燕朝新皇帝安庆绪的诏书送抵太原,命史思明率部回镇范阳,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围攻太原。

直到这一刻,史思明才知道安禄山死了。

作为一个和安禄山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安胖子之死固然令史思明生出了些许伤感;然而,作为一个拥兵一方的大将,安禄山的暴毙却让史思明的内心忽然生出了某种蠢蠢欲动的东西。

说白了,那就是野心——就是图谋天下、位居九五的野心!

在史思明眼里,那个庸懦无能的安庆绪根本不配做大燕朝的皇帝!

史思明回到范阳不久,安庆绪为了笼络父亲最得力的这个旧部,连忙下诏任命他为范阳节度使,封妫川王。

然而,史思明并不买安庆绪的账。

因为,他现在已经是范阳的主人,就算没有安庆绪的任命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主人!而且,他手中又握有燕军最精锐的铁骑,他凭什么要遵奉安庆绪的号令呢?更何况,自从安禄山起兵后,从长安、洛阳两京掳掠的所有财富全都运回了范阳,此刻的史思明俨然坐在了一座金山上,俨然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军阀,他为什么不能藐视安庆绪呢?

“思明拥强兵,据富资,益骄横,浸不用庆绪之命;庆绪不能制。”(《资治通鉴》卷二一九)

安禄山之死,无疑为刚刚建立的燕朝埋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即便安庆绪凭借“父死子继”的规则继承了大位,可这并不等于他就能拥有号令百官的大权。换句话说,纯粹依靠权谋和暴力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不可能依赖“父死子继”的宗法制度完成权力更迭的。决定其权力归属的最终方式,仍然只能是权谋和暴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燕朝皇帝的大位注定是史思明的。

安庆绪的败亡,只是或迟或早的事而已。

史思明撤回范阳后,留在太原的蔡希德等人就更不是李光弼的对手了。这一年二月下旬,燕军因久攻太原不下,锐气尽丧,军心动摇。李光弼瞅准时机,亲率敢死队出城攻击,大破燕军,“斩首七万余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显而易见,李光弼这则“斩首七万余级”的捷报是掺了不少水分的。但不可否认,当这则捷报送到凤翔的时候,却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因为,在肃宗决意大举反攻长安的前夕,且在唐军初战失利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这则捷报更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了。

只要能达到振奋人心的目的,捷报掺水又何妨呢?

就算李光弼不掺,肃宗李亨也会掺。

长安光复,李泌归山

为了斩断长安与洛阳的联系,对长安形成合围之势,郭子仪决定先行克复潼关。

至德二载二月下旬,他派遣其子郭旰、兵马使仆固怀恩、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率部从河东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守关燕军抵挡不住,扔下五百多具尸首仓皇退却。

安庆绪闻报,急命安守忠火速援救潼关。

燕军的反扑非常有力。结果唐军战败,一万多人阵亡,李韶光和王祚战死,郭旰和仆固怀恩渡过渭水,退守河东。三月下旬,安守忠趁胜进击河东。郭子仪亲自指挥战斗,击退了安守忠,斩获首级八千、俘虏五千。

§§§第一回合,双方互有胜负。

四月,求胜心切的肃宗李亨决定集中兵力,一举克复长安,遂擢升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命其移师凤翔。四月底,郭子仪部与王思礼部在咸阳西南的西渭桥会合,而后进驻潏水(渭水支流)西岸。燕将安守忠、李归仁立刻率兵屯驻长安西郊的清渠。两军对峙七天七夜,唐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装后撤,郭子仪命令全军出击。燕军以九千精锐骑兵组成长蛇阵,待唐军攻其腹部,首尾瞬间变成两翼,将唐军合围。此战唐军大败,伤亡惨重。将领韩液、监军宦官孙知古被俘。唐军抛弃所有军资器械,退回武功。肃宗的驻跸之地凤翔不得不再度戒严。

§§§第二回合,唐军惨败。

经此一役,郭子仪深感燕军的战斗力仍然十分强大,便劝肃宗再次向回纥求援,请他们发精兵相助。这一年九月,回纥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叶护、将军帝德率四千余名精兵抵达凤翔。肃宗大喜过望,当即设宴犒劳,并赏赐大量财帛。广平王李俶还和叶护结成了兄弟。

至德二载九月十二日,肃宗发布了总攻的命令,由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率朔方、西域、回纥等部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从凤翔浩浩荡荡向东挺进。

九月二十七日,唐军进抵长安西郊的香积寺,以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领前军,郭子仪领中军,关中节度使王思礼领后军。同日,燕将安守忠、李归仁也率十万大军在香积寺以北摆开了阵势。

这是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唐、燕两军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这场战役将决定长安的命运,也将决定帝国的命运。

燕将李归仁率先出阵挑战,唐军的前锋部队迎击,将其击退,旋即挺进燕军阵地。燕军全军出动,很快逼退了唐军,并直扑唐军的辎重部队。唐军阵脚大乱,纷纷向后溃退。前锋主将李嗣业对左右时:“今日若不以身挡贼,我们就全完了!”随即脱掉铠甲,赤裸上身,跃马横刀立于阵前,厉声命令士兵们不许撤退。可在燕军凌厉的攻势之下,士卒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后跑。李嗣业大怒,挥舞长刀左砍右劈,将那些逃兵连人带马砍得血肉横飞,一连砍翻了数十人,总算稳住了阵脚。

随后,李嗣业重新集合前军部众,命他们结成长刀阵,横向排开,如墙而进。而且,李嗣业还带着前军的所有将领冲在士卒前面,率先杀进了燕军军阵。

在主将身先士卒的激励之下,唐军士气大振,战场上的形势随之逆转,燕军开始节节后退。

在这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战役中,不仅是李嗣业这种勇冠三军的猛将表现出了一贯的英勇,就连半年前在武功不战而逃的唐将王难得也拿出了难得的勇气。混战中,他为了救一个身陷重围的副将,被燕军一箭射中眉骨。王难得狠狠把箭拔掉,结果皮开肉绽,额头上的一块皮还垂下来遮住了眼睛。王难得大怒,干脆把皮也撕了,带着满脸鲜血,仍旧奋勇拼杀,一直往前突进。

同类推荐
  •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一朝穿越,武术教练变农家女,爹残娘瞎大哥瘸,每天靠野菜树皮过日子。爷惧内,后奶毒,叔伯滑,姑可怜,还有地主逼做通房。好在夏木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摸鱼,随手抓把柴还能当药使。斗后奶,烧地主,打叔伯,护爷姑,养的一家呵呵笑,斗得渣渣呱呱叫。偶遇极品受伤男,赖吃赖喝赖不走,夏木槿小脸一寒,小手一挥,极品男手里多了把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先挖田还是先翻土,自己看着办。”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王莽改制》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热门推荐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发音的准确,语义表达明确等。提高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
  • 请勿动心

    请勿动心

    在落千雪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对她说:落岛上的女孩是泉水做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们就像是没有沾染过世俗气息的净土,温柔善良。也只有像这样善良美丽的灵魂才能播种出奇迹,能在万恶之中开出圣洁的鲜花,将万丈光芒照亮在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在落岛上的每一个女孩,天生拥有着这种神奇的力量。只是妈妈没有告诉我,落岛是什么地方,谁又是落岛上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在妈妈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轻轻地告诉我:“现在,整个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落岛上的女孩,那个人就是你……”
  • 爱上弃妇

    爱上弃妇

    门开了,于青雅满脸愠色站在门口。“新明,这么大早还不起床?”她开口问,涂抹了精致眼影的眼睛锐利地在屋子里扫了一遍。何田田立刻满脸通红,昨夜太狂热了,衣服裤子扔了一地。她赶紧蹲下身去捡,脸上红得像煮熟的虾子,心里真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不像话!”于青雅冷冷地说。赵新明的脸也红了。“还有,大清早的乐什么乐?知道你们新婚燕尔,可是要高兴也要注意场合嘛,这……
  • 代嫁宠妃不下堂

    代嫁宠妃不下堂

    她,是现代闻风丧胆的军区第一杀手,一枪夺人生死。他,是祁朝名震江湖的轩夜国将军,一战名扬天下。她,亦是现代的肚皮舞老师,魅人心神,夺人心魄。他,亦是祁朝腹黑的摄政王,冷静睿智,杀伐果断。当她以邻国公主的身份嫁到他的身边,他们的命运成了一个谜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4)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过于规矩死板,而应懂得张弛有度,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根据形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事风格,才有可能在人际博弈中胜出。本书主要向人们阐释了在为人处世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心理策略洞察他人内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他人的软肋、借助他人的优势……从而帮助人们应对各个场合的人际博弈,建立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从而得以瞬间掌控人心、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帝女风华

    重生之帝女风华

    一夕之间,宫倾玉碎,驸马于禁宫之中勒死帝后,黄袍加身。公主南宫霓肢残容毁,葬身火海。一霎移魂,梦回十年,帝女归来,涅槃重生!恶奴?杀之,让她们也尝尝什么叫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滋味。硕妃?斗之,让她也尝尝什么叫寒夜凄苦,冷宫xiao魂的滋味。太后?驱之,让她也尝尝什么叫永世禁足,立地成佛的滋味。宫廷诡谲,朝堂险恶,阴谋阳谋,道不清的暗藏杀机,数不尽的牛鬼蛇神。母后不受宠?公主如庶生?笑话,那又怎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报之。前世她太软弱,这一世,她要大开杀戮之门,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本文一对一女强斗文,男主霸道腹黑,女主成长型,遇强更强,狂妄嚣张!*◇*◇*◇*◇*◇*◇*◇*◇*扮猪吃虎,玩转后宫。本是无心,却不想招惹烂桃花一朵又一朵。他,湘国十一皇子,游戏人间,风流纨绔,怜天下女子而不染,博天下红颜而不尝,却独独对她痴心暗付。“公主,我觉得你爱上我了。”他,辽国小王爷,随和温雅,玉树临风,实则心机深沉,腹黑无情,却陷入她的情网无法自拨。“霓霓,你我成亲可好?”他,将门虎子,前世仇敌,今生对手,明知不该,却无力抗拒,爱到身死亦无憾。“霓儿,你对我可曾有爱?”*◇*◇*◇*◇*◇*◇*◇*◇*燕礼:她说:“我不可以做你的小媳妇儿。”他说:“我可以。”她说:“我要亲手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他说:“我帮你”她说:“待你君临天下,我必以江山为聘。”他说:“我等你。”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是一物降一物。重生两世,机关算尽,由始至终,他都是她的命中注定,从前世到今生。*◇*◇*◇*◇*◇*◇*◇*◇*玄明煜:前世,他是她的劫,今生,她是他的恶。“我不会杀你,我要你生不如死。”“江蝶月是你最爱的人?那我算什么?”“你?不过是块踏脚石。”“玄明煜,你真可怕啊!你的心,难道是石头做的吗?”“错!我的心不是石头,而是一块冰。”“…”冰啊!原来是块冰,可是冰不也有被捂化的时候?可他的那颗为什么就捂不化?*◇*◇*◇*◇*◇*◇*◇*◇*花千树:“霓霓,你可还好?”自儿时起,他便一直唤她霓霓,他说柔阳公主是别人对她的尊称,他说霓儿是皇上和皇后对她的昵称,他不要和任何人叫的一样,是以,他只唤她霓霓,只属于他叫的,唯一的呢称。曾几何时,每当他唤她一声霓霓时她便会手舞足蹈;
  • 毕业留念

    毕业留念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