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000000008

第8章 对!西行取经(2)

三人在客厅坐定。静藏法师在鸿胪寺授业多年,经常接触那些东来传法的番僧,会一些简单的梵文不足为奇。没想到,当静藏用梵语同波颇交谈时,玄奘居然也能听懂,并且也用梵语加入他俩的谈话。这个玄奘,何时学了梵文?静藏惊诧不已,而波颇则惊喜不已。虽然这两位中国僧人的梵文不太熟练,只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在异国骤然听到乡音,足以令他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三人之间的距离。波颇吩咐侍者,说今日不再接待其他来访者,要与静藏、玄奘畅谈竟日。

静藏说起了地论师与摄论师在教义上的见解不同,甚至在同一问题上意见也是极端相反,因此使得一般僧众迷惑不解。

波颇很是不解,说道:“《摄大乘论》与《十地经论》,都是瑜伽行派的重要论著,分别是无著与世亲菩萨所造,二者基本宗旨是一致的呀。就像一棵树上的两条枝杈,相互矛盾对立,实在不可思议。”

“可是,这就是中国佛教的现实。”玄奘颇为无奈地一摊双手。

波颇又说:“还有,地论与摄论同根同源,都是瑜伽行派所依持的佛典,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形成不同的学派。”

玄奘点点头:“的确如此。可是,因为翻译过来的瑜伽派的著作有限,东土学者无法系统学习,全面领会。只能从一经一论探索,宛若管中窥豹,难免偏颇。”

波颇叹了一口气:“唉,若是如此,产生分歧就可以理解了。这恰恰说明中国僧人不甘人云亦云,敢于探索。”

“可是,”静藏说,“这个中国佛教界争论百年的老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阿赖耶识是染,是净?佛性当常,还是现常?至今没有定论。不瞒法师说,贫僧这些年来一直探讨这个难题,却是进退维谷。就像鲤鱼吞了倒须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又像是狗舔热油锅,吃又吃不得,舍又舍不得。”

静藏自嘲地笑着,神情很苦、很苦。

原来,静藏主修的课业也是《地论》与《摄论》,所以这个让玄奘坐卧不宁、食寐不甘的巨大疑惑,也一直困扰着他。这种思想上的困惑,的的确确能让人生不如死。如同几十年生活在昏天黑地之中,恰似一直摸索于迷雾之中,从来没有重现天日,从来不曾豁然开朗。其苦闷、其彷徨、其悲怆、其苍凉,可想而知!

静藏最后说:“唐朝统一大江南北之后,这个重大分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首先,不能再因为我们内部的纷争而成为他人攻击佛教的口实。其二,从个人修学的角度来说,我感到心存疑惑,就无法得以解脱。人命无常,生死事大。或许是贫僧年岁老了,越来越感受到了脱生死的迫切。幸好现今波颇三藏航海来到华夏,请三藏法师为我决疑解惑。”说完,眼含热泪的静藏站立起来,神情庄严肃穆地向波颇顶礼三拜。波颇见状赶紧也跪下,将他搀扶起来。重新落座之后,波颇说:“你们的探索精神、求法意志,很是让我感动。地论师与摄论师所争论的、困扰你们的那些问题,《瑜伽师地论》中都有完整系统的阐述。”然后,波颇有些遗憾地说:“可惜,我虽然出家、修学于那烂陀寺,师从于瑜伽行派的法脉传人戒贤大师,但我的主要修持课业并非《瑜伽师地论》,并不知道论著之中究竟是怎样诠释的,所以我很惭愧,无法满足你们的询问。”

虽然有些失望,但静藏并不死心,他依然热切地追问道:“法师既然从那烂陀寺来,一定带来了《瑜伽师地论》的经本。我们可以组织人尽快将之翻译过来,然后参学。”波颇摇摇头:“您有所不知,《瑜伽师地论》篇幅浩瀚,长达百卷,抄写经文的贝叶(① 纸张未发明以前,古印度多以贝多罗树的叶片作为纸类的代用品,简称贝叶。因而,最早的佛教经典也是书写在贝叶上的,称为“贝叶经”。)能装一车。贫僧孤身一人,没有专门的工具,所以难以将之运输到中国来。”

波颇又说:“再说,《瑜伽师地论》意境高远,是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论书之一。没有高明的师父讲授,没有三五年工夫,很难明白其深奥宗旨,更谈不上翻译了。”

最后的希望破灭之后,静藏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在了禅凳上。他的神态很落寞,表情很怪异,那失魂落魄的模样,就像得了绝症一样。

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像冰坨子一样置于三人中间。为了消融冷下来的气氛,玄奘改变话题,向波颇询问天竺目前的佛学情况。波颇说:“现在五天竺大小乘佛教并行,佛法最兴盛的,依然是中天竺。其中的那烂陀寺,是整个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住有数千名学有专长的僧众。那烂陀寺最盛行的是瑜伽行派的教法,方丈戒贤大师正是这一大乘宗派的嫡传祖师。”

玄奘眸子里氤氲着无限的向往之情,喃喃自语着:“那烂陀……戒贤大师……”

波颇道:“戒贤大师已经一百多岁了。他老人家集百年修为,不但对瑜伽行派的法典烂熟于心,卓有建树,而且学识极其广博。经律论三藏、大小乘佛法、古今各种流派,可以说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更重要的是,他乃是当今最精通《瑜伽师地论》的大宗师,可以融贯各家异议,去妄存真,解疑除惑。若是能得到他老人家的教导,一定能解决困扰你们的难题。”

他的这番话,不但更加坚定了玄奘西行的决心,而且还明确了取经的目标——前往那烂陀寺,向戒贤大师求教,研修《瑜伽师地论》。因而,他颇为兴奋地说:“太好了,我本来就在准备到佛教的发源地去取经,现在找到了具体参学方向。谢谢波颇三藏,谢谢。”

谁知,静藏却有气无力地说:“可惜,天竺距长安遥遥数万余里,流沙横亘,雪山阻隔,还有那神出鬼没的盗匪,杀人不眨眼的西突厥……难,太难了。古来,前往天竺求法的人十去九不还。”

玄奘坚定地说:“波颇大师能从天竺来,我们也就能到西天去。”

波颇也鼓励他说:“玄奘法师有西行求法之志,太好了。从你的谈话中,我知道你涉猎甚广,且没有门户之见,能兼收并蓄,非那些专攻一经一论的学者所能比。”

“那当然,”静藏法师插话说,“玄奘法师虽然年轻,却已经游学了大半个中国,海内的最顶尖的义学高僧他几乎都拜谒过。因而,他现在已经是大唐国内数一数二的高僧了。”

玄奘被夸赞得很是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摇手制止他说:“静藏法师,您愧煞学僧了!与你们这些前辈相比,玄奘从学识到修为,都不过是刚刚入门。”

波颇正色道:“玄奘法师,你不必太过谦虚。修学佛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敢于担当。如来家业,就是要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僧人承担起来!”

玄奘再次想起了慧迁老和尚的话,郑重地点点头。

波颇面向西方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道:“贫僧虽然也曾师从戒贤大师,但生性愚钝,不能领会大师所授之万一。玄奘法师有着扎实的佛学基础,且慧根天成,一闻千悟。你若能拜在戒贤大师座下,定能将他老人家的法脉、学识发扬光大。因而,你将来的西行取经,不仅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也是天竺佛教的大幸。”三人在大兴善寺用过午斋之后,波颇提议,共同到室外经行(① 佛门特有的一种调剂身心的修行方法,近似于散步。)。大兴善寺后有清池,泉涌汩汩,曲流脉脉。因有活水注入,故而水清见底,寒冬不冻。更神奇的是,寺里居然有几株来自佛陀故乡的贝多罗树!菩提树、娑罗树与贝多罗树,为佛教三大圣树。贝多罗树本应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兴善寺能引种成功,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玄奘看到这些来自温暖的天竺的棕榈树,能在寒冷的长安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心中无限感慨。他情不自禁地跑到树下,轻轻抚摸着树干,吟诵道:

灵枝带雪鲜,真经贝叶传。根远穿古井,顶高刺云天。

寂寥松竹老,静清冰霜寒。永共终南在,绿荫满长安。

波颇笑道:“玄奘法师不但学富五车,横洞百家,而且文采斐然,能够出口成章。”

静藏也道:“古人云,诗言志。贝叶花已发,波涛心中涌。看来玄奘法师西行之志更加坚定了。”

玄奘仰视着其干弥高、其叶如掌、其气如神的贝多罗树,说道:“既然天竺圣树能够战胜严寒,在长安生根发芽,给世人一片绿荫,我也应该能克服艰难险阻,去往西天,取回真经!”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热门推荐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每天懂一人情世故》做事之前先“做人”!处世之前先“懂事”!在迷茫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的力量;在无力无助时,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圆通之道。一言一行修炼做人基本功,一一滴积累处世大智慧。
  • 天赐恶皇后小小恶魔帝王

    天赐恶皇后小小恶魔帝王

    深幽的老宅中,一男一女衣衫不整的被推到在鹅暖石铺砌而成的地面上。“老爷饶命啊,老爷饶命啊,是三夫人勾引小的,是三夫人……”长相轻浮的男子,此刻脸色煞白,痛哭流涕的看着冷冷的看着这一幕的男子,这宅院的主人,司马无情。而一旁的女子,似乎还没有从迷蒙中清醒过来,闻言,只是缓缓的跪直身子,茫然的看了一眼说话的男子,在转头看向冷眼看她的男子,她的丈夫。净白的脸颊上还有着异样的潮红。……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如何纪

    如何纪

    农村出身的一介书生张向北,阴差阳错地娶了副市长苏剑的女儿苏书慧,此后一路青云直上。妻子的“优雅、端凝、雍容”在他看来只“适于堂皇的客厅”,缺少他要的“闺帷中的旖旎情致”。苏剑的妻子,这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市长夫人”趁着每月到郊外圆月寺上香,奔赴与情人的约会,她渴望的是激情,是“疯狂的,惊艳的,生命的华彩章节”。作者将笔触深入个体家庭“幽暗的内核”,从副市长苏剑父女两代人表面光鲜的婚姻中探幽发微,直击暗疾丛生的人性。
  • 六九年

    六九年

    当克华和一家人坐在南下的火车上将永久地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才知道年初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已经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
  • 穿越成神棍:我只骗财不骗色

    穿越成神棍:我只骗财不骗色

    假枪当真枪,别人的头没爆着反被人爆了头,一朝穿越,杀手成了神棍,画起了花妆跳大绳。神秘的白衣少年,邪恶的痞子将军,是他的阴谋,又或是他的诡计,她都不在乎,她只想陪着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血雨江湖,天涯海角……
  •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重生之盛世医女

    重生之盛世医女

    玉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混得风生水起。她到底也是个技术工种,怎么只能混个温饱?穿越后做医女的小日子:拉扯弟弟,挣点小钱,再找个合适的男人嫁了。这是玉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丁克婚姻

    丁克婚姻

    只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为的是享受自由的二人生活。可是传统的婆婆却总是催促着想抱孙子的愿望,战争爆发了一次又一次,以为风平浪静了,可是却发现结婚八年的丈夫肆意猖狂的在外面搞外遇。被自己捉奸在床了却只扔下一句话,“我可以出轨但你还是我的女人”。撇下五十元钱给那个第三者,“不用找了”企图拉着丈夫回家,不料被丈夫当中羞辱。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将残缺的婚姻搬上离婚的路,一波又一波的事情接踵而至,真相却令人瞠目结舌:一切只因孩子两个字。婆婆为了抱孙子可以唆使儿子在外面乱搞来刺激果果想让她生个孩子企图留住丈夫的心,丈夫为了孩子甘愿伤害这个深爱了八年的妻子。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