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000000002

第2章 不做“长安十大高僧”,反生西行取经之心(1)

鸿胪寺卿郑元璹一行离开大觉寺后,几乎所有的僧人都在为玄奘放弃入皇宫为帝后主法的机会而惋惜,他自己却淡淡一笑,飘然而去。玄

奘步出大觉寺,转向长安城最西南角的永阳坊。永阳坊没有一户民居,却在长安一百零八坊中名声显赫,路人皆知。因为这里坐落着两座皇家寺院:大庄严寺与大总持寺。玄奘频频光临大庄严寺,是为了向法常、僧辩两位大德请教。他们两人解究大小二乘(① 即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行穷戒、定、慧(②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证真。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三学,精通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学说,被誉为“上京法匠”。尤其是对《摄大乘论》,他们两人都曾下过几十年的工夫,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摄论师(③ 指研习和弘扬《摄大乘论》的义学僧人。)。这半年多时间以来,玄奘向法常学《摄论》,随僧辩研习《俱舍》,尽得其精髓。两位法师对玄奘一闻千悟、触类旁通的超常智慧大为惊奇,更为他广参博学、遍访名师的求法精神所感动,说他是世不二出的俊杰,将来必将会光大佛门,弘传圣教。正是因了这两位高僧的称扬赞叹,玄奘在长安佛教界的声誉一天盛似一天。玄奘走进规模宏伟的大庄严寺。这里,密竹翠松,径曲路折,形同迷宫。幸好玄奘来往多次,轻车熟路,直接走入了法常法师的寮房。宛若心有灵犀,法常法师的侍者刚刚冲好茶汤,僧辩法师便不期而至。于是,三人落座品茶的同时,再次开始了佛学研讨。玄奘从行囊中拿出了一部厚厚的十二卷《十地经论》。这部论著是印度世亲菩萨所造。说起世亲造这一释论,还有一个故事:

公元4世纪,北印度健驮逻国诞生了两位大菩萨——无著、世亲。他们俩是国师婆罗门憍尸迦的儿子,原来信仰婆罗门教,后来幡然顿悟,双双皈依佛教并出家。兄长无著直入大乘,而聪明绝伦、识见深广的弟弟世亲却笃信小乘,精通十八部经义,善于妙解小乘学说。世亲认为,大乘经典不是当年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因而撰著了大量文论抨击、批驳大乘佛教。无著看了世亲才华横溢的作品,很是为他将无碍辩才用错方向而惋惜,更对其不信大乘佛教而遗憾。于是,为了挽救这个思想偏激的弟弟,无著以病危为由,派人去请世亲火速来见自己最后一面。世亲虽然与无著宗派不同,观点相悖,但两人的手足之情十分深厚。因而,世亲闻知兄长病危,便日夜兼程赶了回来。他到达兄长所在的精舍时,已是初夜(① 古印度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夜三时)。初夜,相当于现在的20时左右。)时分。出乎他的预料,兄长无著并没有卧床不起,正在堂上为大众讲经说法。他红光满面,中气充足,声音洪亮,十分富有感染力。世亲从来没有认真研读过大乘经典,于是他就站在窗外好奇地听了起来。无著正在讲授的,正是大乘菩萨修业的《十地经》。世亲专心谛听,经文中所阐释的般若妙义,是他过去从未听说过的,不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言教的精神,而且其境界、品味远远高于小乘学说。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闻千悟,不等兄长讲完,他已经完全领悟了《十地经》的要义。此时此刻,他也忽然省悟到:原来是自己对大乘佛教心存偏见,所以一翳在目,空花乱坠(② 这两句是用来点明修行禅法的人,心中要如一点毛病也没有的眼睛才好。)。无著讲座完毕,兄弟两人相见。无著直截了当地说:“刚才你在窗外听了我讲的《十地经》,如果现在你仍然觉得大乘学说没有道理,不符合佛教教义,请你立论批驳好了。”

世亲惭愧地说:“我过去太固执了,在没有认真研究大乘学说的情况下,便以偏概全,多次毁谤大乘佛法。而今看来,我的罪业十分深重,难以赦免!我过去的口业都是由舌头所造的,因而我愿意割下舌头,以赎罪业。”

无著说:“你错了。你过去已经造成的罪业,即使割掉一千个舌头也无法消除。你既然知道毁谤大乘的罪孽是由舌头所造成的,为什么不用你的舌头去赎回?若你从今往后努力宣扬大乘学说,不但能彻底消弭旧业,而且功德无量,可以圆满成佛。”

从此,世亲开始弘传大乘学说,成为了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世亲精通大小二乘,著作比兄长无著更加丰富,有“千部论主”的美称。因而,他是佛教史上不可多得的圣者,被后人喻为“第二佛陀”。

《十地经论》,是世亲所撰著的重要释论,是后来大乘教义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经文中“三界唯心”的论点,世亲做了极为精妙的发挥。因此,此论在南北朝时期翻译成汉文之后,便产生了极大反响,专门研修的高僧数不胜数,并因此蔚然而形成一大学派——地论学派。

今天,玄奘既然携《十地经论》而来,自然而然,他们的话题便围绕着这部大论展开。玄奘说:“世亲菩萨这部释论讲述的义理,上与‘般若’相贯,下为‘瑜伽’开宗,可以说是最具权威的佛学著作。可是传入中国之后,佛法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这是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

法常法师想了想说:“中国地论学派之所以分化为南北二道,与《十地经论》最初的翻译有直接的关系。早在翻译之时,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之间便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其后,在弘扬这部释论的过程中,两人观点有异,所以他们的弟子因此分为南道、北道二派。”

僧辩法师接着说道:“南北两道相互争论的焦点,则集中于‘当常’、‘现常’的主张。地论师所说的‘常’,也就是涅槃或佛性的异名。当常与现常之争,即佛性是‘始有’,还是‘本有’。北道派地论师认为,众生的佛性必须成佛后始得,当果而现,后天所有,即佛性后有,必须长期修行,才能成佛。这就是当常之说。南道派地论师反对这种说法,主张众生的佛性与生俱生,先天而有;同时,佛性虽本有,仍需精勤修习,离染显净,方可成佛。这就是现常之说。”

玄奘不解地问:“南道、北道都是以《十地经论》为根本依持,为什么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就像两人同时品尝同一眼泉水,却得出不同的滋味,实在难以让人理解。”

法常法师说道:“甘泉虽为一味,但因为每一个人的觉知不同,其结论也就因人而异了。”"

玄奘 突发奇想:“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请南道派地论师讲一讲?”

法常、僧辩这两位摄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很是为他的大胆提议吃了一惊:多年来,摄论学派与地论学派(南道)的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都是隔空交火——各自著文阐释自己的学说,几乎没有过正面交锋、当场激辩。曾经

师从多人的玄奘,博学旁通,很少有门户之见,所以他继续提议说:“大总持寺住持慧迁大师,乃地论学派的一代宗师。我们可以直接去向他老人家请教。”

二楚、明明白白?既然如此,玄奘也就不再犹豫,一股脑地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通通倒了出来:众生的佛性是始有还是本有?第八识阿赖耶识(① 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意为“我”。)是妄是净?地论师与摄论师纷争百年,究竟谁是谁非……没想到,慧迁大师总是笑而不答,一个劲儿请他们喝茶。等三碗茶汤进肚,老人家说道:“老僧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登塔了。三位是不是有雅兴陪我登高一望?”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知识、智慧和韬略,而是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辩论需要辩论者妙语如珠。逻辑严谨,同时,辩论也需要辩论者具有奇谋妙计。在辩论中,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怎样能够神机妙算,以弱胜强?当我们面对骄横的对手时,又怎样诱敌上钩,给对手一个下马威?当己方陷入困境时,又怎样能够巧施妙计,化险为夷?这一切,都需要辩论者有制胜之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刁徒难养:仙师,快到碗里来

    刁徒难养:仙师,快到碗里来

    ”,人人欺辱。却成了他唯一的徒弟。而她。“师傅,他是神界至高无上的幻莲神尊,一日为师,万人仰慕;她是天生孤煞之星,弱小卑微,终生为夫,冷俊强大,徒儿铭记在心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一代炼器宗师陨落,穿越成异世一名身种奇毒,经脉阻塞的小小弃婴,沉睡之时和一可爱小萌兽签下契约,迷糊之时被一腹黑美男拐为养女,于是神秘的万兽山脉禁地多了一个温柔绝美的少女,回眸微笑间,万兽退避……当一身白衣,温柔如水懒散的绝美少女走出山脉,走进大陆之后,那一身白衣的绝美身姿会引来多少追逐的目光?那温柔如水懒散的外表下隐藏的腹黑会有多少人遭殃?那卓绝的天赋又会让多少人惊艳?且看一代炼器宗师在这以武为尊,权势翻天的异世,如何踏上武道巅峰,翻云覆雨!
  • 爱你真要命

    爱你真要命

    一次明码标价,她落入豪门,本该是掉进地狱,永无救赎,只可惜,她并非纯纯兔,恶少来袭,她怎能乖乖就范!so,上房揭瓦的“美妙人生”就此开启,催她造人为贤妻?没问题!but,不遗余力给老公添堵什么的,可得随着她的性子来……
  •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庶女传奇之翻手江山

    穿越到深山老林,遇到一贫如洗体弱多病烂好心的废柴男,顺手又捡一个骗吃骗喝小乞丐。莫名其妙被追杀,逃难漂泊也不可怕。黑衣刺客,异族王子,狠毒女侠,对我不利的统统拿下!
  • 醉花阴

    醉花阴

    打黑除恶这种事,本就困难重重,褚未染竟然还能趁机发展出一段恋情?难怪褚凤歌要说:这小子,长本事了!
  • 天纵娇颜

    天纵娇颜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死于雨天路滑。她是世家千金,是胆小懦弱的呆小姐,爹不疼没娘爱,一桩婚嫁,一场阴谋她香消玉殒。当她成为她,杀气冲天,辣手无情。欺了她的,讨回来,欠了她的,还回来,宁愿她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他,帝国无敌将军,冷血自大,一桩一石二鸟之计,让他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对上她,谁输谁赢?他,王府世子,风流纨绔,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唯独她一个背影进了他的眼,入了他的心。让他化身为魔,为她逆行天下,斗转乾坤。她说:“我无心无情,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他说:“付出的感情又怎能收回,不愿看你孤傲清绝的背影。我宁愿化身为魔也要陪在你的身边,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我愿与你一起披荆斩棘,黄泉碧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