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时候,很可能条件还不成熟,这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中国古代先哲就早已明白这个道理,指出做事情应该厚积而薄发,切勿轻举妄动。凶悍的猛兽在袭击猎物之前总是匍匐在周围的草丛中隐藏自己,在猎物放松警惕时才开始进攻。适时地掩饰自己,不要锋芒毕露才能为自己争取作战前的时机,才能让对手放松警惕,增加胜利的把握,切勿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魏明帝去世时,即位的太子曹芳只有8岁,魏明帝临终前为防止日后有人权倾朝野,威胁曹芳的政权,命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年少的曹芳,使他们两股势力相互抗衡。但曹爽的势力不断扩大,他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曹爽兄弟权倾朝野共同掌管禁军,又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至永宁宫加以控制,形成专权的局面。又在朝中多树党羽,屡改旧制,处处排挤司马懿的势力。司马懿不能阻止曹爽的行为,与其产生深深的矛盾。由于曹爽兄弟在朝野中的地位过于强大,其篡权的野心显而易见。
正始九年三月,司马懿开始装病,以使曹爽对其放松警惕。曹爽不知司马懿是真病还是装病,派河南尹李胜去试探司马懿。司马懿给他演了一出好戏。他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卿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几天,他又说:“(司马)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晋书·宣帝纪》)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装病,实际上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终于等到嘉平元年,曹爽兄弟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司马懿乘机接管曹爽的军营,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又上奏皇帝,列举曹爽篡权之罪行,司马懿终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封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为避免锋芒太露,司马懿辞丞相之职,但是暗中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司马氏窃取曹魏政权做了充分的准备,死后被晋武帝追封为宣皇帝。
司马懿的装病故事,让我们知道:当我们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采取一些变通的策略,以退为进地保全自己,才能为自己保存实力,赢得机遇。
16.十年面壁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沉下心来,充实自己才能在以后的路途上走得更长远。
成大事者,必有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急躁的人永远不能静下心来参透生活的真谛,永远也不可能有大的智慧。生活的真谛就在你急于奔命的时候,被你忽视了。
少林寺五乳峰中峰上,有一处著名的景点“达摩洞”。据传,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在此参悟佛法十年不曾出洞。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菩提达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途经广州、南京,然后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来到这里,达摩并没有急于传授他的佛法,而是四处看了看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少林寺的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三米,长约两丈。方方的洞门,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小块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很适合做参悟佛法的地方。于是达摩开始在此处参悟佛法,使得自己的佛法认知不断提升。
达摩在这个石洞中,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参悟佛法,双眼紧闭,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肩膀上筑起巢来了。入定就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恶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缓解疲倦后仍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规律是“上班坐禅,困倦打禅,饥饿吃饭。”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十年。达摩大师对佛法的认知有了长足的进步,终于成为一代佛学大师。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达摩面壁的传说。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十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的形象,衣裳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达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并于北魏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创建了不同于传统通过辩论来提高佛法认知的独特参禅的方法,开创了佛教禅宗的新局面,使得少林寺闻名于世。厚积而薄发,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沉下心来,充实自己才能在以后的路途上走得更长远。
17.等待的玉米
一时的失意只是我们成功之前必须经历的一段等待与磨炼的过程,相信自己是那个最好的玉米!
人的一生中做什么事情也不会是简简单单一帆风顺的,命运之神会在你成功之前给你安排很多考验。不要为自己的一时失意而跌入绝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也许再等等你就会发现,这一时的失意只是更大的成功之前必须经历的一段等待与磨炼的过程。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在自家的房子周围种了一些玉米。收获的季节临近,一个个玉米开始变得越来越饱满。其中一个最为突出,隔着它那翠绿的外衣,都可以看到里面已经颗粒饱满。
“我一定是被老奶奶第一个摘走的,因为我是这里长得最好的玉米……”那个最好的玉米满怀信心地说道,其他玉米也附和着夸赞它。
终于到收获的季节了,老奶奶来摘玉米。最好的玉米十分激动地等着老奶奶把它摘走,可是老奶奶只是看了看它,就去摘别的玉米了。
“老奶奶今天肯定是没看好,明天我一定会被她摘走的……”最好的玉米这样安慰着自己。
第二天,老奶奶又来到了玉米地,这次连看也没看那个最好的玉米,而是把其他的玉米全都收走了。“明天老奶奶还会来的,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一定就在明天……”最好的玉米依然这样安慰着自己。
第三天老奶奶没有来,第四天、第五天……老奶奶依旧没有来,最好的玉米渐渐地感到了一丝绝望。它很伤心,一直在不停地追问自己,我是这里长得最大最好的,为什么,为什么老奶奶就不把我摘走呢?还是我真的就是那么倒霉注定会被遗忘在这片玉米地里呢?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最好的玉米发现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原来颗颗饱满的玉米粒,由于每天烈日暴晒已经变得干瘪坚硬,让它觉得自己的身体很涨,有种快要炸开的感觉。它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最好的玉米,甚至还不如一般的玉米。它越想越难过,甚至都要哭了。当早晨第一缕阳光刺痛它已经肿胀的眼睛时,老奶奶的身影映入了它的眼帘。
老奶奶轻轻地抚摩着这个已经变得坚硬的玉米,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呀,用它作种子,明年一定会长出更多更好的玉米。”然后轻轻地把这颗玉米摘了下来抱回家里。
这时那个被老奶奶抱在怀里的玉米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久一直不被摘走,原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它去完成,它要成为种子,将孕育更多饱满的果实。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个玉米一样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很有才,是最好最棒的,但是却总得不到应有的重用,于是就耐不住等待的寂寞了。其实很多时候,这是命运之神对我们的考验。千万不能妄自菲薄,要始终坚信,自己就是最好的,失意只是一时的,踏踏实实地成长,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早晚会被人发现和重用的。
18.卧薪尝胆
投降并不只是懦弱的表现,
有时候,更是一种保全自己实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时候人们会搞不清自己的处境,从而犯了冒失的过错,有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有的人却始终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当然最好是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行动。当自己的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不如暂时退让,保全自己以做日后的打算。
春秋时期,一直称霸南方的吴王阖闾,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因为轻敌,不仅输掉了那场战争,而且自己中箭身亡。临终前,阖闾留下遗言,要儿子夫差一定要报杀父之仇。
夫差自此时时不忘越国的杀父之仇,在伍子胥和伯的协助下,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但是勾践不同意,他低估了夫差在仇恨的驱使下磨砺出的吴国军队。他认为连驰骋沙场、大败楚国的阖闾都败在了越国军队的手里,区区一个夫差又何足惧。战争打响,勾践亲率大军前往,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展开大战,结果越军大败。
最后越王勾践只剩下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被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还好他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了弥补的措施,找到了当初劝他的大夫范蠡。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为今之计只能去求和了。”
这次,勾践聪明地听从了范蠡的谋略,他派文种到吴王那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和伍子胥一起操练兵马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对夫差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请求,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此时,勾践已经完全认清了摆在自己眼前的局势,知道此时保全越国的实力,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了。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只让他们睡在柴草上,范蠡也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勾践一直照夫差所说的办,受尽各种屈辱,但是他心中怀着重回越国,东山再起的决心,一直没有表现出来。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被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饭前,都先尝一尝苦味,还自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席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越国上下齐心协力终于再度强大起来,最终打败了称霸南方的吴国,成了南方新的霸主。
就这样,越王勾践从一个败国的君主变成了称霸南方的霸主。倘若勾践在会稽山上,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与吴国硬拼到底,恐怕早已葬身会稽山,就不会留下卧薪尝胆的佳话了。投降并不一定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候也是保全自己实力的权宜之计。
19.让我进去烤烤衣服吧
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要求是一种攻心之术。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事情会变得容易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得到别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帮助,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呢?有这么一个发人深思的小故事。
在一个狂风肆虐、雷雨交加的的傍晚,有一个几天都没吃饭的乞丐无处藏身,浑身衣服都被雨水淋透了,又冷又饿的他,到了一个富人家的大门口,想进去讨一碗饭吃。
他用劲敲了敲富人家的门,这个时候,出来富人家的一个仆人。
“快点滚开!”这个仆人看到敲门的是一个穿戴破烂的乞丐,就冷冰冰地说:“烦人,不要来打搅我们,这里没什么好施舍给你的。”
乞丐可怜兮兮地说:“行行好吧,我不敢向您讨吃的,只要您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边烤烤衣服,暖和暖和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