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000000029

第29章 1919~1936年:鼎盛(6)

孙中山(1866~1925),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三民主义倡导者,中国国民党创始人,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原名孙文,广东香山(中山)翠亨村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逝世于北京,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当时,广东大学还先后合并了国立广东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分设文、理、法、农4个本科(后增医科);文、理、法、农、工5个预科。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创立的两广速成师范馆,继办初级师范简易科,旋改为两广师范学堂,王舟瑶为监督。翌年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分设文学、史舆、数理化、博物4科,4年毕业。1912年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黄锡干为监督,唐萱等继任校长。1915年增设图工体乐专修科,1921年附设国语传习所,并于文史、英语、数理化、博物4部外增设社会科学部。后邹鲁任校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礼堂举行改组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代。

广东公立法科大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广东课吏馆的创立,未几改为广东法政学堂。宣统元年建立新校舍,1912年改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分设法律、政治、经济等科。1923年8月改为法科大学,1924年2月归并为国立广东大学法科。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溯源于宣统元年广东农林试验场的创立。翌年附设农业讲习所及林业讲习所。至1917年8月,始改为此名。1924年9月归并为国立广东大学农科。

广东公立医科大学,溯源于宣统元年公立医学校的创立,由达保罗、钟宰荃等医生所办。1915年冬立案,改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8月改为此名。该学校原处在帝国主义奴化统治下,经过师生的英勇斗争,于1925年7月归并为国立广东大学医科。

1926年3月,大学者、文豪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县人),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

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内分文科(分中国语言文学及历史学两部)、农科(分农林植物学及土壤学)、教育(分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两部)三研究所,开始招研究生。1937年推行导师制度。1938年接收国立广东法学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各学院研究所进行改编工作,所属文科、师范、农科及医科各研究所,分由文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兼办。同时,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学系及语言学系;理学院数学天文系改为数学系、天文学系;文学院文科研究所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暨历史学研究所;师范学院研究所改为教育学研究所;农学院农林植物研究所改为土壤学研究所;原有农林植物学部,分拨隶理学院,改称植物研究所;医学院研究所改为病理学研究所。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横渡长江,向华南挺进。9月间,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迫近广州,校当局想把中山大学迁到海南岛。校内师生员工绝大多数是反对的,为保护校产,进步的员生作了护校斗争。10月初,将校本部公物运进广州文明路中山大学,封锁于大钟楼上下,严加保卫。而石牌各院系公物则秘密贮藏封存,轮班守护,使别人无法运出。因此,获得护校斗争的绝大胜利。

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大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建国前的领导:邹鲁、陈公博、戴季陶、经亨颐、朱家骅、许崇清、张云、金曾澄、王星拱与陈可忠等。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广州市,坐落于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尽南国风光之妩媚;珠海校区,端庄大方,竭规划方案之成果。梁求琚堂、邵逸夫馆,中大是全国高校获馈赠最早最多者。”成为“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一。

中大校园里的重要建筑和景观:马丁堂(1906年落成,纪念曾向岭南学院捐款的美国人亨利·马丁)、黑石屋(1914年动工,原为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钟荣光博士修建)、小礼堂(1916年建成,原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馆)、惺亭(1928年捐建,为史坚加、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孙中山纪念铜像(1933年冬奉置)、乙丑进士牌坊(建于1635年,20世纪40年代迁至此)、陈寅恪故居、永芳堂及十八先贤铜像(1990年兴建,孙中山、蔡元培、章炳麟、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等)、北门广场。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211工程”与“985工程”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综合实力居华南内地高校之林首位,故被美誉为“独步岭南”、“华南第一学府”。中大又与同处一城的华南理工大学合称为“中国大学的双子星座”之一。

2001年10月,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大,成为高等教育的又一“航空母舰”。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866年创建于广东广州的博济医学堂,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的校庆日原为11月11日,1951年后则改为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日)。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中国大学校训中比较好的一个。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中庸》。《中庸》第20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5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提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解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1923年到1924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其建校初期,由中大首任校长邹鲁作词。根据时代的变化,今略有修改:“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附文1]中大精神

中大精神:民主、务实、爱校。

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它沉积着某个区域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高校的发展,可视为这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中山大学地处岭南,与我国其他的重点大学相比,它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

中大精神是潜在的、无形的,它是由一代代中大人的共同价值观、共有的品格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在中大教师及校友们身上,人们得到更深的印象是:民主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爱校的情结。中大的民主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包容性、创造性,教师教学上的自主性,及学生学习上的选择性。在中大的历史上,学阀学霸作风鲜见,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行政干预也不多。另外,从中大校友浓得化不开的爱校情结中,可以看出凝结着一种团结的精神,一种由对学校深厚的爱而形成的内聚力。中山大学属于每一个中大人,包括历史上的中大人或未来的中大人。

中大8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中最突出的是革命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而创办的。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大人。在中大的教育传统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强调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80年风风雨雨,中大人以中山先生为楷模,以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为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已任的优良传统。

中大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铸就了中山大学讲求“科学性”的优良传统。在中大的办学宗旨中,始终坚持以现代大学的理念指导办学,把发展教学和科研、办成名校作为目标。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已成为中山大学的教学传统。教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大这座科学殿堂留下许多精神财富。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教授,精通十多国文字和梵文,在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考据学、文化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取得卓越成果,其《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名著就是在中大完成的。陈先生致力于做真正的学问,不图虚名,坚持学术研究中“三个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所讲内容必是在学术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广州历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内地联系海外的桥梁。这是中山大学“开放性”传统的地缘背景。从筹办广东大学起,在35名筹备委员中,就有31人是从海外留学归来、通晓国际先进教育的专家。中山先生要求大学以“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实行开放性办学,向全国招聘名师来校任教,并在国外建立大学海外部。

[附文2]鲁迅郭沫若在中大

据当时在中大工作的周鼎培教授回忆:

1925至1926年间,在北伐之前,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东掀起。中山大学聘请大学者、文豪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郭于1926年春间南来,实行文科改革。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云常湄等有名学者先后到校任教。当时办了不少革命文艺刊物,如《学艺》期刊、《五一》特刊等。浓郁的革命文艺气氛,对社会进步青年起了很大影响和鼓舞。

中山大学由于郭沫若的介绍,聘请周树人(鲁迅)为文科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处主任,在1927年1月19日到校,住在校内大钟楼,把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州重新燃起,得到当时广大进步青年极度欢迎和仰慕,认为他是思想的权威、时代的先驱和文艺的革命者。

毕磊和周鼎培等经得校方同意,在中山大学发起欢迎会。鲁迅先生在会上曾说:我到这里所看见的广东,比起旧的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许多着手做的事还未着手,许多运动还未展开,特别感到文艺更是沉静得很。并说:我要问广州许多青年哪里去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了,有声的发声,有力的出力,现在可以动了,是活动的时候了。在文艺方面他说,他愿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愿意从旁尽力协助。他认为开展文艺运动,不论对中国,对广东,对青年影响都是很大的。

那时,周鼎培在校是负责编辑和出版工作,由鲁迅指导,特征稿编刊《中山大学改革问题专号》,以建立革命教育的基础。在鲁迅先生鼓舞下,中山大学员生对研究文学的热望甚为炽盛。周鼎培和林长卿等多人组织了一个南中国文学会,出版定期刊物,名为《南中国》,作为对抗当时反动派在文化领域上的斗争武器,并获得鲁迅的热烈支持和指导。3月14日假座惠东楼太白厅开茶会,出席人数甚众。由鲁迅将研究文学经过、运动、研究方法及国内文坛近况,详为叙述。与会者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兴奋。此会由于反动派的叛变,被迫无形解散了。

1927年4月15日,反革命政府发动“四一五政变”。那时,中山大学学生毕磊等多人被捕。鲁迅挺身而出,召开各系主任紧急会议,坚决要求尽力做好营救工作。惟多持消极态度,终无结果。继之毕磊牺牲的噩耗传来,鲁迅于是坚决辞去一切职务,他感觉“深深尝到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从梦境放逐了。我的生命存在,纵已节节败退,我实未尝死亡”。

鲁迅在白云楼经过一个时期,还出外演讲过2次,一次是7月间去知用中学演讲,题目是《读书杂谈》。一次也是7月间,去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演讲,即著名的《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终于在9月27日离开广州,于是广州文艺气氛,重入黑暗时代。

9、1925年5月30日:风起云涌

大革命高潮的前夕——“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她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党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四大以后,工人运动迅速复苏和发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雄霸天下

    三国之雄霸天下

    男儿行三国,娶娇妻美妾,收谋士猛将,战天下英雄。特种兵王炎回到三国,获得霸王项羽传承,一枪在手,万夫莫敌。身处乱世之中,王炎凭借掌中霸王枪,胯下乌骓马,以及无敌的特种战术,攻必克,战必胜,雄霸天下。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中国有句谚语:“婆媳亲,全家和。”这说明,婆媳关系的亲密无间是家庭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因此所有的婆婆和儿媳妇都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婆媳如何相处”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人生必修课。
  • 农家小调

    农家小调

    外出从夫,家内从己,一切从简。换得了煤气,扛得起大米,打得掉老鼠,灭得了蟑螂。这是八零后女青年木小菲的三从四德。她本想凭借这套独特的理念,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为自己谋得一安宁之所,做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只是,一朝穿越,返古入农家,三从四德已变样,主妇变媳妇儿。
  • 松开

    松开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天后之花颜劫

    天后之花颜劫

    一个是情深意重的未婚夫,一个是念念难忘的旧情人,她的剑锋究竟该转向何处?繁华梦醒,谁能料到她的人生竟是一场笑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九天玄女,未来天后,她的一生看似鲜花烹锦般的荣耀,实际却是暗藏危机。三百年来,她始终被一个梦魇纠缠,那个将她一剑穿心的男子究竟是谁?成亲当日,梦中的男子一袭紫衣持剑而来,如惊天雷般照亮了她的心。一瞬间,遗忘了千年的记忆纷纷向她扑来。原来,她爱上的不是凡人,不是神仙,而是与天界势不两立的大魔头
  • 联想斯巴达方阵

    联想斯巴达方阵

    我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在已经不再是处于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一剑走四方”的侠客精神都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斯巴达方阵”的制胜精髓和联想集团经营管理理念两者相结合,对于当代企业发展方向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 风云初落

    风云初落

    一场阴谋,将这个武学世家的绝世天才陷于绝地,怀着巨大的愤恨与不甘,转世异界。白衣如雪,气质慵懒,举手间风云变幻,回眸间天地沧桑;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既然转世来到了异界,总得要留下些什么,权力?爱情?还是纠葛不清的痴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不曾听过吗?”他魅惑的嘴角微微上挑,充满讥讽。“原来是这样。”她冷冷一笑,手中的金笛漂亮的打着旋,随即凑到唇角,呜咽声起,乱了夜色迷离。…“不择手段似乎我更在行。”她笑着,有着无人可及的霸道和嚣张。…繁华落尽,谁是指点江山的那一个?风云起,恩怨落,谁陪我看花开花落?天地换,情仇磨。谁来解世事纠葛?不过一曲异世流离的歌…★★★★★★★★★★★★强推女扮男新文:《末世凤狂》冷凤狂,二十一世纪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嚣张一姐,冷血、狂傲、狠辣。跺跺脚,整个黑道大陆都要颤一颤;勾勾手,白道当权人物小心肝也要抖一抖;然而,一场蓄意的阴谋与背叛,让她穿越到了异界大陆,当狠厉狂肆的黑道风云人物,穿越到一片强者为尊的大陆,将书写怎样一番传奇?【女主经典台词】你敢跟我嚣张,我敢让你受伤;你敢跟我狂妄,我送你去见阎王!【嚣张版简介】★穿越第一日:“刚才,是你踢了我?”睁开眼,站起身,凤狂凤眸闪着丝丝寒芒冷冷乜视着高台之上的男子。“技不如人,活该挨踢!”男子不屑的扬起唇角,眼神中是深深的鄙视和厌恶。勾唇,轻笑,凤狂眯起一双黑亮的眸子,慢慢逼向那男子,阴冷肃杀的气息,瞬时,铺天盖地:“从来,没有人能从我的手上讨到便宜!”下一刻,英武的身姿,像是闪电划破了苍穹,顷刻踢碎了男子的脑袋!血染十丈高台,刺红了所有人的眼。★★穿越第二日:城楼之上,她倚枪而眠,睡得正香。忽得讥笑传来:“这就是莫城主的五太保?”凤狂睁眼,语气不善:“你,是何人?”“小贼,莫城主让你去退敌!”那人眼神中含着几分轻视。小贼?凤狂心头冷哼,漫不经心地扬起拳头,对着拳头轻吹了一口气,下一刻,已是一拳打在那人脸上,薄肆的唇角斜斜一扯,啐道:“你算什么东西!敢在小爷面前乱吠?”★★★穿越第三日:“你若能退敌,我将这柳城城主之印输于你!”脑满肠肥之人阴阴一笑,望着身形单薄的凤狂,一脸瞧好戏的神色。“一言为定!”凤狂面无表情的扫了那人一眼,心头却兀自冷笑,见过不长眼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长眼的,还一直往自己枪口上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唯剑惊鸿

    唯剑惊鸿

    腰悬三尺剑,脚踏万重山。路遇不平事,一剑证肝胆。谁言匹夫勇,敢为天下先。高歌御风去,清白在人间!我心唯剑,行侠天下!
  • 随身空间:带着包子去修仙

    随身空间:带着包子去修仙

    莫名穿越到修真界,她,一个现代穷学生,居然踏上了修仙之路!步入天云门,遇上个贪吃师傅,最关键的是,还有好多帅哥师兄!下山历练,她夺法宝,抢美男,不亦乐乎!纳尼?有人要争夺天云门?哼,毁我家园者,死!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