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00000009

第9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4)

“三论”自鸠摩罗什译出后,师徒相传,研究者群起,僧肇“在罗什门下为解空第一”(吉藏《百论疏序》),所以后被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尊为“玄宗之始”,并常以什肇并称。什肇的学说原流传于北方,刘宋时曾入关研习“三论”的僧朗于梁时来到江南,住建康城郊摄山等地宣扬“三论”大义。后又有僧诠、法朗依次相传,遂有“摄岭相承”的三论学派。此后发扬摄岭相承的学说而建立宗派的是吉藏。

吉藏(549—623),俗姓安,祖先为西域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先世因避仇而迁居南海(今广州),后又迁金陵(今南京)。吉藏生于金陵,年少时即随法朗出家学“三论”,19岁学有成就。陈末隋初,江南大乱,吉藏在各废寺广搜文疏,浏览涉猎,学识大增。隋朝取得百越(今浙江、福建一带)后,他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法,受学者多至千余人,被称为“嘉祥大师”。后应隋炀帝之请,赴长安住日严寺,完成“三论”的注疏,并撰代表作《三论玄义》,树立自己的宗要,创立了三论宗。此宗中心理论是以真俗二谛为纲,从真空的理体方面揭破一切现象的虚妄不实,宣传世间、出世间等一切万有都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也就是毕竟空无所得;但为引导众生而用假名来说有,这就是“中道”,就是一切无所得的中道观。吉藏门下有慧远、智、硕法师等。硕法师门下的元康在唐太宗时曾奉诏入长安讲“三论”,著述颇多,今仅存《肇论疏》三卷。此时天台宗、唯识宗盛行,三论宗流行不久便趋衰颓。

六、玄奘和法相唯识宗

法相唯识宗是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的宗派。因用许多佛教范畴对世界一切现象进行概念的分析、解释,宣扬“万法唯识”的唯心论,故名。又因他们二人常住慈恩寺,窥基还世称慈恩大师,故也称慈恩宗。还因以《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又名瑜伽宗。《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和《瑜伽师地论》,即一经二论是此宗的最基本的典籍。

玄奘(约600—664)对于经、律、论三藏无所不通,被称为“三藏法师”,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无一人的。俗称的唐三藏、唐僧,是对他的最高赞誉,最大的尊称。玄奘俗姓陈,本名,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幼年因家境贫寒随二兄住洛阳净土寺。13岁时,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后因隋末农民军纷起,遂与兄同赴长安、成都、荆州、赵州、扬州,后再折返长安。因他遍访各地名师,穷尽各家学说,被推选为庄严寺十大德之一,玄奘深感当时各地佛理异说不一,他尤其对唐初流行的摄论师和地论师两家关于佛性之说不能统一,亟想求得解决。此时恰逢印度波颇蜜多罗来华,宣扬当时那烂陀寺的宏大的讲学规模,介绍当时一代宗师戒贤所授的《瑜伽师地论》是总赅三乘学说的最高体系。于是玄奘便立下西游取经的壮志,正式表请赴印,未准。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因北方灾荒严重,朝廷准许道俗自行四出谋食。玄奘便乘机西行,出玉门,涉流沙,度葱岭,越雪山,历尽艰难险阻,辗转进入北印度境内。玄奘自长安出发,沿途且行且学,约经4年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全寺僧众4000余人欢迎他的到来,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极受优遇。玄奘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学《瑜伽师地论》等佛典,非常勤奋。为了更广泛地参学,5年后离开那烂陀寺,遍游印度各地,4年后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法师之嘱为寺众讲《唯识抉择论》,并沟通大乘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两大派系的争论,用梵文撰《会宗论》3000颂,博得印度僧人的高度赞许。又应戒日王之请,为折服南印小乘正量部论师般若多《破大乘论》的学说,用梵文著《制恶见论》1600颂。后来戒日王还在曲女城为玄奘设立大会,命五印度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他各种学派的学者都来参加。到会的有18个国王,各国僧人3000多人,那烂陀寺僧1000余人,婆罗门教及其他学派2000余人。大会以《会宗论》、《制恶见论》的论点标宗,任人出难破驳,经18天会终,结果竟无一人能提出改动一字,从此,玄奘更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尊他为“大乘天”和“解脱天”。声誉之隆,千古一人。此时玄奘所学已经大成。实际上他知识之广博已大大超过他的老师戒贤三藏,成为当时印度大乘学系的最高权威。他对印度大乘佛教及其前进不坠起了重要作用。

玄奘身在异域,心在故国。虽然印度国王和学人一再恳留,但他还是毅然东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史载,玄奘西游取经往返17年,途经110个国家、地区,行程5万里,带回大小乘佛典520箧,657部。玄奘回国会见唐太宗时,力辞太宗要他还俗从政的建议,然却应太宗的要求撰《大唐西域记》(又名《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别传》。全书记述他所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地区城邦的情况,保留了有关西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诸故国的史迹、风土、名胜以及民间传说等极为丰富多彩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玄奘回国后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全部放在翻译佛教经典方面。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玄奘有计划、有系统地主持翻译,经过19年的艰苦努力,译出瑜伽学、阿毗达磨学和般若学的大量经论。如小乘要典《大毗婆沙》200卷,瑜伽学集大成的《瑜伽师地论》100卷,中观学派根本经典《大般若经》600卷等。由于玄奘所译的是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理论,并且译笔严谨、质量很高,因此被后人通称为“新译”,实际上是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玄奘门下人才济济。最著名的是神昉、嘉尚、普光和窥基,有“玄门四神足”之称。而真正继承法象,直绍玄奘所传并能加以阐扬的只有才气横溢的窥基。窥基系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17岁奉敕为玄奘弟子。他著述宏富,有“百部疏主”之称。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唯识学者奉为圭臬。由于窥基撰写了大量的阐发有关经论的疏、记,有力地推动了法相唯识宗的建立。也可以说,事实上法相唯识宗的规模是由他一手建立并壮大起来的。

法相唯识宗继承印度大乘有宗,即从无著、世亲相承而下直到护法、戒贤、亲光的瑜伽行系的学说。其基本理论是用逻辑的方法论证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即“唯识无境”说;十分重视“转依”即转变思想的认识,视认识上的由迷转悟为修持目的;主张五种姓说,认为有一种无性有情者永远不能成佛,改变了过去“众生皆有佛性”的看法。此宗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但因此宗的理论过于烦琐及不合潮流等原因,窥基以后慧沼、智周又传承两代,仅三传就由极盛转向衰微了。

七、律宗

律宗是依据小乘法藏部(昙无德部)《四分律》并加以大乘教义的阐释而形成的宗派。因专事宣扬佛教戒律中的“四分律”,又称“四分律宗”。还因创宗者道宣居陕西终南山创立戒坛,制定中国佛教的仪制,而名为“南山宗”、“南山律宗”。

东晋以来,印度小乘部派佛教的四部广律在我国流传。南北朝时,由于国家对佛教僧侣的管理日趋严格,佛教中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讲求律学的律师。南朝有十诵律师,北朝有四分律师。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道宣创立了律宗。

道宣(596—667),世称“南山律师”。本姓钱,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一说丹徒(今属江苏)人。10岁出家,20岁从智首受具足戒。道宣泛参广学,重点钻研律学。他承接北朝慧光到智首的系统,专事《四分律》的弘扬。同时因参加玄奘的译场,深受唯识宗的影响,所以又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作《四分律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和《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等律学著作。其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是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也即由授受的做法在心理上构成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道宣说《四分律》通于大乘,以“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他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做”的意思,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84戒;“作持”是“诸善奉行”的意思,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他说《四分律》从形式上看属于小乘,从内容上看当属大乘。道宣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其再传弟子道岸又请得唐中宗墨敕,使最后奉持《十诵律》的江淮地区改奉南山的《四分律》。这样全国佛教的戒律就基本上趋于统一了。

但是,由于对《四分律》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与道宣同时,还有扬州日光寺法(569—635)的相部宗、长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625—689)的东塔宗。它们各成一派,长期争论,不得统一。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代宗敕令三系学者代表集会,讨论佥定统一流行的戒律。虽由国家出面调和异义也未见成效。不过由于南山宗的畅行,其他两宗也就无法振作了。我国佛教由于道宣律宗的流行,僧人在修习大乘三学时,仍重视遵行上座部戒律的止作二持。

八、法藏和华严宗

华严宗,因推尊《华严经》为佛说的最高佛典,用它来统摄一切教义,即依《华严经》立宗,故名。又因武则天赐号其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后人称法藏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还因此宗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也称为“法界宗”。

华严宗学说的传承系统,一般作杜顺(法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智俨(602—668)撰《华严经搜玄记》、《华严一乘十玄门》、《华严孔目章》等,纲要性地阐发了“华严”经文。法藏(643—712)原籍西域康居,本人生于长安。他先从智俨学《华严经》,深得智俨的赏识。后参加80卷《华严经》的新译,对经文的理解更为透彻。接着为武后讲解新《华严经》,据说讲至“华藏世界品”时,“地皆震动”,武后特下敕褒奖。又被请到长生殿讲经,指殿前金狮子为喻,武后豁然领解,后整理为《华严金师子章》。又为教诲不懂得“无尽法界帝网重重”,圆融无碍义理的人,取镜十面,上下八方安排,相去一丈余,面面相对,中间置一佛像,燃灯照耀,互影交光。法藏还为唐睿宗授菩萨戒,成为皇帝的门师。中宗曾给他三品大官的奖赏,又给他造五所大华严寺。著作约百余卷,其中主要是关于“华严”的著述,如《华严经探玄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等,都有自己的新解。

法藏以《华严经》为依据,又吸收玄奘新译的一些理论,完成了判教,充实了观法,建立了宗派。他宣扬“法界缘起”理论。认为本体是现象的根据、本原,一切现象均由本体而起。由此说明一切现象和本体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佛教各宗派的教义也是圆融无碍的。“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人生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

法藏的理论后一度曾为上首弟子慧苑所修改,以致未得到广泛传播。但不久澄观(737—838,一说738—838)以恢复华严的正统为己任,批评了慧苑的判教理论和缘起学说,重新发挥法藏的教义。其后,宗密(780—841)融会禅宗和华严宗两系的思想,宣传禅教一致论,确立了华严宗新的发展轨道。宗密死后,随即发生武宗会昌灭佛事件,华严宗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寺院被毁,经论失散,转趋衰落。

九、密宗

密宗也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因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而真言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故名。密宗是用咒语(陀罗尼)作为修习方便为特征的宗派。密教原是印度7世纪以来大乘佛教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因当时中印交通发达,很快便传入我国。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带来传承印度密教胎藏界密法的《大日经》,与弟子一行译出;开元八年(公元720年),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金刚顶经》,由不空译出,开始传习印度密教金刚界密法。后来,传习这两种密法的善无畏、金刚智经过彼此互相传授,融合充实,在中国创立了密宗。

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都由地、水、火、风、空(空隙)、识(意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是大日如来的显现,表现“理性”方面,即本来具有的觉悟,但隐藏在烦恼中而不显,故名“胎藏”。识为“心法”,属金刚界,与胎藏界不同,表现“理德”方面,任何法不能破坏它,而它却能摧毁一切烦恼,故名。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二者摄宇宙万有,而又都具众生心中,所以佛与众生也都没有根本差异。众生修持密法如能达到身、口、意“三密相应”,就能使自己身、口、意“三业”清净,而与佛的身、口、意相应,这样就可以“即身成佛”。由于密宗修习三密相应(瑜伽),还名“瑜伽密教”。此宗的仪轨极为复杂,需经导师(“阿阇梨”)秘密传授。因具最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为当时唐王朝统治者所特别爱好,一时形成了王公贵族纷纷信奉密宗的风尚。然在不空后,经数传也就衰落了下去。

十、净土宗

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唐代善导创立。宋代以来的佛教学者据不可靠的资料,传说东晋庐山慧远曾邀集18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而奉慧远为净土宗的初祖。因此,此宗又名“莲宗”。净土宗的成立是弥陀信仰思潮发展的结果,其立宗的端绪应上溯到北魏时代的昙鸾(477—543)。昙鸾在山西玄中寺提倡净土法门。他撰有《往生论注》等,依照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创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宣扬世风混浊,没有佛的帮助,靠“自力”解脱很困难,靠“自力”解脱的教义是“难行道”,而凭借佛的愿力(“他力”)往生净土是“易行道”。昙鸾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唐初道绰(562—645)在玄中寺见记载昙鸾事迹的碑文而受到启发后,专心修习净土法门,每日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大力提倡凭借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是唯一的出离之路。他的弟子善导(613—681),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撰《观无量寿经疏》和《往生赞》等,阐述立宗的理论根据,组成了完备的净土宗的宗仪和行仪,正式成立了净土宗。史载,当时从善导教化的人不可胜数,有的竟诵《阿弥陀经》10万遍至50万遍,念佛日课1万声至10万声,净土信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净土宗的典据是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和世亲《往生论》。此宗的理论是以修持者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宗强调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只要信愿具足,一心称号念佛,即口称佛名,就可进入佛土。念佛法门原有三种:一是称名念佛;二是观想念佛,即观佛32种相,80种好;三是实相念佛,即观法身非有非无中道实相之理。庐山慧远法师是提倡后两种念佛法门的,到了昙鸾便兼弘三种念佛法门,后经道绰到善导,更转为只侧重称名一门了。

同类推荐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怀香公主上集完

    怀香公主上集完

    晋国公主怀香梦中于一个陌生男子相好,并有了身孕,和公主一母所生的太子哥哥为了自己能顺利登上宝座,要对未婚妹妹下毒手,怀香公主和贴身丫鬟磬儿设法私逃出宫,怀香公主要千里寻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娇媚国医成长记

    娇媚国医成长记

    一个悲情女孩重生后的幸福生活。前一世带给云依的只有伤痛、悲哀。面对重来的生命,云依决定漠视前世带给她伤痛的一切人和事,一定要活得痛快、开心,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总是事与愿违,她愿意放弃仇恨,但是那些人却不肯放弃她。就让我们来看看云依怎么将那些恶人一一打败,怎样酣畅淋漓的享受重来的人生。花絮一:杂乱的病房中隐隐的传来了低泣声,云依看向了声音的来源,她是不是看错了?在那儿低低哭泣的居然是莫文丽——她的莫姐姐?呵,一定是看错了,莫姐姐是不是又在演戏啊。云依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研究了,她彻底的消失了。如果有来生云依希望能有爱她的爸爸妈妈和一个温暖的家。花絮二:“妈妈,爸爸是不是之前留了很多血啊?”“怎么了宝宝?”云妈妈紧张的看着云依,以为她听说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云爸爸也盯着云依看,奇怪这丫头怎么会问起这个。“刚刚我碰到了一个老爷爷,他知道我爸爸受伤了就说要补补血,告诉了我一个方法。”“哦?什么方法啊?”云妈妈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虽然她是医生,但是她是妇科医生,对于补血什么的方法并不清楚。“那个老爷爷说他是个什么。。。。。。嗯。。。。。。对了,是郎中。他说受伤后失血过多的用他这个方法最好了。”“哦,是中医啊,那一定有用,宝宝快说说。”“好像是姜汁黄鳝饭,不过要等爸爸伤口恢复了在做给他吃,要不然不好。“那宝宝知道做法吗?”“爷爷告诉我了,还让宝宝重复了好几遍呢。黄山150克,姜汁20克,花生油、盐少许,大米100克。黄鳝削皮去骨,嗯。。。。。。对了洗干净后切成丝,用姜汁、花生油拌匀,等米饭蒸焖到水干的时候,将黄鳝放在饭上面,嗯。。。。。。好像蒸熟了就成了。”“恩,宝宝真聪明,等爸爸出院后咱就做给爸爸吃啊。”“嗯,嗯,给爸爸吃,让爸爸吃壮壮,抱宝宝。”“嗯,嗯,爸爸吃壮壮抱宝宝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为妃作歹

    为妃作歹

    脾气坏坏,个性怪怪,一次偶然使她莫名的穿越到了古代,被当成花妖又差点活活烧死,她一次次的被害,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次次和皇上皇后叫嚣,一次次幸免于难,她以为她会和太医相爱,可是却又阴差阳错的爱上了城府颇深的皇帝,到底是什么使他们相爱,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开始在宫中为妃作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一个四岁的顽皮幼童突然被这个世界上唯一宠爱他的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庇护的帅望,带着自己沉重不堪的身世之谜时刻行走在生与死的边沿。他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四岁,就结束了。从此开始的人生里,太多的疼痛、折磨甚至阴谋考验着他的善良和机智,他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在巨大的痛苦里挣扎的帅望,还能不能保持他天性的纯良和真诚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