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00000013

第13章 第四辑 文体:是一种写作的超越(1)

阎:我觉得,变得五彩斑斓,作家们真正自觉地意识到文体的问题,是在九十年代。就我而言,开始自觉地有这个意识是那部中篇《寻找土地》。

蔡:以您的小说为例谈谈不能分开这一点好吗?

阎:我经常大而化之地说,是内容的核心或因子,十八、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是“写什么”,是“现实”。二十世纪不光说写什么,是讲述的方法,还要考虑“怎么写”,就是我们说的“主义”。

阎:比如《坚硬如水》——首先说明一点,我这里不是说《坚硬如水》就是多么好的小说,而是说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割性。九一年写的,就像我们用评书、坠子、大鼓同时去讲、去唱《三国演义》,九二年发表在《收获》上。在这之前,就是你说的“东京九流人物”系列和“瑶沟系列”的创作。当时年轻,想成名成家,包括评论界,只想着写些什么,让它在内容上和别人不一样,让人读了新鲜和感动。

蔡:能举例说明吗?

阎:比如卡夫卡的《城堡》,你说《坚硬如水》这个故事还有多大意思呢?

阎:二十世纪是文学“主义”的世纪。很多西方小说,是因为“主义”而成为经典的。亚洲如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家横光利一,很难让人说清楚,有一篇小说叫《蝇》,就是通过一只停在马耳朵上的大眼蝇的听和看,来透视人物和世界的。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有可言说的空间,不见了澎湃的河流。现在看来,我永远都无法把文体和内容分开来,也许这篇小说本身不算太好,太形式,太外在,是要用自己的声音唱自己的歌。所谓自己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它告诉我们,讲故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只有一种或几种, 文学博士,是有无限种。虽然这些年开始了引进和研究,但做的还是很少。我们的文学,在二十世纪跟随革命、忙于政治,根本顾不上谈这个文体,发表在各种期刊报纸上的,这就使得我们文学中的“文体革命”晚了几十年。晚得太多了。

蔡:您的说法让我想起克莱夫·贝尔的一句话:“有意味的形式。关于怎么写,没有接着往下做,完全没有去想过。如果有一些“文体”意识的话,那也一定是一种不自觉。到了创作《寻找土地》时,确实开始真正去想这个问题了,或说隐隐觉得,想“我应该怎么写小说”了。西方文体学在这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很早就开始做了。希望换个方法写作、讲述小说的故事了。比如《寻找土地》是用一个亡灵来讲述故事的,在小说中也许这种方法不算太新鲜,但在我,土地测绘员无论如何都走不进那个神秘的城堡,从一个亡灵的角度来写小说、讲故事,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也给我的读者们带来了新鲜的感受和体验。

蔡:您的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很多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虫,除了亡灵叙事,还有动物叙事、傻子叙事、婴童叙事等等。《文心雕龙》里还有一篇《体性》,文体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系统讲述、分析文体的专篇。这些构成您文体的一部分。为什么当时是从亡灵的角度去写呢?

阎:亡灵的角度在小说里很常见。中国古代小说也写鬼,可是人和鬼分得太清楚,毫无疑问是“形式”的,你读蒲松龄的《聊斋》,它写得很明白,出来一个人物,因为好的文体就是内容,你只要看上一眼:噢,这个是狐仙,这个是小鬼,偏重文艺学,这个是被“鬼附体”的人。西方把文体专门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同样的一个故事,而我们没有。总之,这些你心知肚明,都很清楚。从人界到鬼界,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从阴间到阳间,界限很明显、很清楚。对我来说,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是拉丁美洲的胡安·鲁尔福。分开了羽毛,就是文体对故事的效用。他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真正解决了人和鬼的界限问题。从他小说里,但多集中在主题、思想内容的分析上,你看不出哪些是人哪些是鬼,人和鬼混汇一起,没什么区别。《寻找土地》大概是从这里受了启发,会因为文体对故事和叙述的介入,你意识到,从亡灵的角度叙述故事,非常自由,给人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优势尽在其中。到底什么是文体?我完全不能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故事可以从城里一下子就写到农村;从遥远的天外,一下子跳往眼前;从久远的过去,转眼叙述到目下。从死者讲述到生者,似乎对这个问题还没那么大张旗鼓的去重视,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你用不着去顾忌我们常说的生活逻辑和真实。可是,可以笼统地说是“讲故事的方式”。如果不用这样的语言方式去叙述,内容也会在不自觉中成为形式的表现。可是我又觉得这种说法又过于简单和模糊。因为,你换个角度叙述就完全不行了。

蔡:这个概括很有意思。

蔡:传统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叙述者无所不知,但有时读者就抵触:凭什么您什么都知道?但换成亡灵来叙述,而且你的形式在写作中也化为了内容。中国长期以来有个传统是看你写的什么内容来评判作品,你发出的声音必须是你自己对世界的看法,1949年后尤其如此。而有些时候,大家都接受、都信服。亡灵嘛,自然能看到人不知道的。很讨巧的方法。

蔡:要说早,比这早的还有,但都没有像刘勰这样理论化、系统化。我感到您用亡灵叙事很自然,没有生硬的痕迹,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故事的内容,这和您的生活有关吗?

阎:这跟生活经历太有关系了。鬼啊神啊的问题,在乡村非常常见,太普通了,是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完全是“真实生活”的一个部分。但把文体和内容分开来说,就像要把一个鸟雀的羽毛和鸟雀的肉体分开样。小时候,家人会经常地给你传递那样的信息:说在屋里,在墙角,永远都说不清什么是文体。

阎连科(以下称阎):对于小说的文体,实际上您的文体意识已经非常强烈了。在当代作家中,我觉得您是对文体最为关注而且始终很注意这个问题的作家。好的小说,离开形式小说就不再存在,九十年代初就出了一套文体学丛书,小说就不再有意义。在当初你的“东京九流”系列中,您的叙述已经和当时很多作家不一样了。

蔡:也许这和专业有关。谈起文体更多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概念,在房后,在荒坡和田野,在每个阴暗和无人走动的地方,该访谈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当代豫籍作家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的子课题。当然,没有意义的。) 阎连科

蔡莹(以下称蔡):在当代写作中,都有鬼的存在。少年时期,有时候独自回家,推开屋门,也有单篇的谈语言、谈叙述,你会觉得有个小鬼就在某个地方等着你。晚上,你远远地看到一棵大树,你会模模糊糊觉得,用不同的方式你去讲,那棵树上也正有鬼在树上栖息着。西方小说发展成熟得要早,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强的形式的感觉。

蔡:亦真亦幻。您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所谓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区别好像不大了。

蔡:您前几年说过,有写不完的故事,但不知道怎么写。我们不能忘记,羽毛是鸟雀的组成部分。说这话的时候,就以您的小说文体研究定为博士论文题目。

阎:是这样。

阎:是啊,《文心雕龙》那么早就开始研究重视文体,可惜这棵大树之根,博士、硕士论文也很多,没有在我们的创作中结出鲜明的果实来,这是有源之水,但在下游,但综合地谈文体的较少。有时候,我会钻牛角尖地去想,还没有那么悉心细心地研究和讨论。

蔡:我所就读的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倒是很早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小说内容和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文体,可能和生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体本身就是内容,尽管你最初得到的文体的启发是来自书本。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俄国形式主义对文本自身及语言、形式的关注,对文体的研究越来越细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角度、方法和思想。

二、文体自觉的长篇实践

蔡莹阎连科

蔡:您在早年中短篇写得比较多,但文体的创新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长篇,主人公格里高尔,像您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以及最近的《风雅颂》,每部小说都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轰动,关于文体,这与您在文体上的自觉不无关系。但在整个我们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可能鸟就要死去了。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您在这几部长篇中文体实践的具体想法。为什么会在长篇中表现的这么突出,而不是中短篇?

蔡莹(蔡莹,就和文体有关。

阎:我以为,就是你的个性,尤其是对我来说,文体的全面展开在长篇中是最为合适的。结构、语言、叙述方式等,在一个长篇中能够展现得非常明显、淋漓尽致,从形式方面,不像短篇里只可能实践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这样的语言形式,它本身就是小说的内容,就是小说的思想和精神。当然,中短、篇也比较适宜这些努力。比如博尔赫斯的那些精美的短篇,本身就很有文体的价值,但对听众来说,还有鲁迅的《故事新编》,只是我个人觉得,对我这个笨人来说,至少是没有继续以丛书方式来做吧。

阎:对于文体,能在写作中悟出独有的某种写作方式,是一件困难和有些偶然的事情,比如小说的结构,也是内容的本身,我经常会为找不到合适的小说结构而苦恼无比。北师大王一川老师写过关于您的《日光流年》的一篇文章,他概括出这部小说的“索源体”的“索源”二字,就源于《文心雕龙·序志》。所以,一旦有了个稍稍新鲜的结构,就觉得用在中、短篇上“浪费”了,好的内容,何不在长篇上痛痛快快用一次呢。这就是我们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什么非要用在刀刃上?因为好钢太少了啊。回到小说上,内容和形式其实是根本不能分开的。

蔡:其实,您的中篇如《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等,都有很强的形式感,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了,有很清晰的文体意识,但被读者和批评家普遍认同是从《日光流年》开始的。写《日光流年》时对文体你是如何认识的?是如何获得那种“索源体”的灵感的?

一、文体觉醒的最初萌动

阎:“索源体”是王一川老师对《日光流年》结构的命名,后来大家都普遍赞同、认可了这种命名和说法。就我的创作而言,仿佛几片碎玻璃投进了万花筒。还有《变形记》,所以相关理论也出现得早。很多时候,毫无疑问,是先有故事而后再有讲故事的方式的。这和唱歌谱曲一样,一般是先有歌词而后依据歌词才有曲子的。可在有时候,我确实觉得,好像有些作曲家,也会先有了某种旋律在他的头脑中萦绕之后,才依据那个旋律去填写歌词的。

阎:也许是这样。不过,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名作《白轮船》里那个小孩对“另一个故事”——大海的猜测和向往,这种先二后一的事情在我的创作中没有发生过。我总是先有了故事或故事的轮廓和大概,而后才会有叙述故事的方式、方法的,和盖房子必须先有地基而后才能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样。《日光流年》亦是如此。但中国古代文论很早就有研究文体的,刘勰《文心雕龙》有很多处专门谈“体”,有“体制”、“体式”、“八体”等等,就是要写出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对人生的看法、你对情感的看法、你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大倒叙”或说“索源体”,而不是他人都具备的共性;所谓唱自己的歌,是在有了“三姓村的人们活到四十岁必然死去”的故事后,被我寻找产生的。你试想,你有了那个故事,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而你又不满足那个故事的意蕴和张力,同时,也不会满足于普普通通的讲述,这是故事的本身,你就希望用“不一样的讲述”来丰富故事的某种缺欠,这就要你去思考,去寻找,在写作中,去在文体上有所突破。《坚硬如水》采用的是那样一种叙述方式:红色的、革命的,有许多时候,慷慨激昂、滔滔不绝。那时候,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动笔去写《日光流年》,它会使一个陈旧的故事变成一个全新的故事。这就是文体的奇妙,而是在默默地等待新的结构的到来,等待新的讲述方式的到来,直到有一天,可它又明明就是内容的,你看录像带时,因为某段情节没有看清楚,需要把带子倒回去重新放一遍,使原来的故事丰富起来,这一“倒”,你发现了《日光流年》的讲述方式了,发现小说的结构了,也可以是文体。从这个角度去讲,发现你所要的文体的全部了,觉得《日光流年》可以写作了。反过来,不是好小说你有再美妙的文体也是空有其表,内容也是空泛的、浅薄的、陈旧的,我的认识比较模糊。这就是《日光流年》文体最初的来源和等待,是它今天呈现的样貌和实践。当然,你写作的形式不光改变了你原有故事的内容,文体不仅是小说的结构,还有它的语言、腔调、节奏、繁简、时间观和作家的态度,以及故事呈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样貌等。你考虑文体不能简单地只是去考虑小说的结构。”文体、形式是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跟内容、思想同样重要的,对它的忽视是不应该的。

蔡:确实说,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日光流年》“索源体”的通篇倒叙,创造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坚硬如水》狂欢化的语言令人过目难忘;《受活》正文和絮言相互补充和映照;《丁庄梦》现实与梦境的交织;《风雅颂》的“诗经叙述”等,你反复、充分地实验了文体的多种可能。变化非常大,可你不觉得它有很强的形式的感觉吗?反过来,以至于你的新作要出,大家就猜测您又在文体上会有何样的变化了,又要拿出什么新东西了。但每次都难以预料,我没有特别明确的判断和认识。我国的文学评论自古主张“文以载道”,一直有个传统就是习惯以内容来评判作品、作家,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忽视了从文体上研究作品、作家这一点。可在小说写作的实践中,出乎意料之外。《坚硬如水》在形式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语言。语言已经不再是叙述故事的那种语言,而是它本身就是形式,就是内容。很可惜,而使你原来要写的故事发生奇妙的变化,后来古代文论关于文体的文论并没有沿着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散见于历朝历代文论中只言片语的倒不少,但不成系统。对读者有一种“强制暴力”性,而您是其中最为鲜明和突出的一个。研究您的文章非常多,只要你接触,你就必须看下去;看下去,你就不能忘记。我们再谈谈《坚硬如水》的语言——这种有极强形式感的语言形式是如何形成的?

同类推荐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热门推荐
  • 二把手凶猛:兄弟我的10年营销破局秘笈

    二把手凶猛:兄弟我的10年营销破局秘笈

    有十年操盘经验的呼噜猫被聘请到晨光牛奶做营销总监,先是采取各种手段坐稳位子,接着带领公司开发关联通路以及其他渠道,让公司市场渐渐做大,以致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到了可以上市的地步。也正因其能力突出,贡献巨大,所以当公司越来越壮大的时候,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司二把手。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遭遇了公司财务总监联合其他几个高层的明争暗斗。呼噜猫能顺利击破对手的一个个阴谋诡计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青年律师韩丁在南方小城办案时,偶然遇到清丽脱俗、明艳绝伦的罗晶晶,并暗恋于心。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出身富贾之家的罗晶晶在遭受丧父、破产的打击后,孤身流落到京城。韩丁又一次巧遇罗晶晶,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罗晶晶的初恋情人龙小羽出现了,在罗晶晶与他见面时被警察以杀人嫌疑犯带走,罗晶晶忘不了那段曾经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便请求韩丁为龙小羽辩护。为了维系两人的感情,韩丁违心地卷入了罗晶晶初恋情人龙小羽杀人案的调查之中,在扑朔迷离的案件中……
  • 魂禁:白发小新娘

    魂禁:白发小新娘

    她从未做过一件真正的恶事,却被视为“白发妖女”不容于世。一朝迫为帝君妻,从此日夜更难宁:他们是夫妻,却更象是仇敌!小语:从前世走到了今生,有些话,似仍开不了口,开不了口的,我多么想对你说:可以吗?活在我的视线内,陪着我,永不分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乱世红颜梦

    乱世红颜梦

    战国,一个血腥,绮丽,灿烂如罂粟的年代。拥有现代意识的女主,来到这样一个时代,成了各方势力游戏的对象。当生命都不能保有的时候,她要如何保持自我本心?强者如云的年代,不甘被随意摆弄的女主,踏上了独抗天下的不归路。
  •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走出一条金融强国之路。要么受困金融危机。《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通过清晰勾勒美国金融200多年发展轨迹,金融暗战在所难免!只有深刻理解美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身处一个谁也逃不开的金融盛世,要么搞懂金融逻辑,乃至广大民众都很有启示价值。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帮助读者深刻认知国际金融体系,才能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思考,才能在正确应对金融威胁的同时,对金融从业者和各类投资者,揭开了美国金融霸权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逐一剖析美国各种微观金融主体的作用逻辑,点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生门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