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00000001

第1章 第一辑 写作,是对土地与民间的信仰(1)

凭什么磁铁所到之处家具上的铁钉会纷纷脱落?就是因为磁铁和铁的这种关系,这种内在的联系。那么,这种关系、联系,在卡夫卡那里是没有的,人变成虫,这里需要一种内在的联系,需要有一个台阶,一个桥梁,但是卡夫卡没有顾及这些。可马尔克斯顾及到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马尔克斯是伟大的,前所未有的。

一、生存,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位置

张学昕(张学昕,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奖”,“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等多种奖项。)阎连科

张学昕(下简称张):首先,我想请你谈谈你早年的经历,想请你陈述你的童年、青年,你的父母、亲人、那块生养你的家乡和土地,或者说对你的写作有影响的那些人和事。

阎连科(下简称阎):这是个漫长的话题。

张: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呀。

阎:我是1958年8月24号出生,但是这个时间非常不准确。1958年出生可能是没有疑问的。然而,月、日就不一定准确了。事情是在我78年当兵时,要到大队——那时的村委会是叫大队,到大队会计那里出具出生证明准备验兵,发现户口本上只有我的名字,并没有出生年月。这我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年龄到底有多大了。因为家里贫寒,从小一家人谁都没有过生日的习惯,谁都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

张:怎么办?

阎:回去问我母亲。我母亲说反正你出生在那一年,因为记得那一年我们家的红薯大丰收,丰收得都来不及往家里收,最后都烂在了地里。还有就是,你出生那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热得人都没办法活。我回去告诉了大队会计这些母亲的记忆,会计就说,红薯丰收是1958年,那年天特别热,那就算是8月吧。就这样,1958年8月24日,在我大约20岁时,被确定成了我的生日。

张: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般地说,按农村的习俗,似乎你们更加重视一个人的所谓“生辰八字”,没有了“生辰八字”,你如何“算命”啊?

阎:我从来不算命,不请人掐算生辰八字。

张:为什么选择了24号呢?

阎:那完全是我们大队会计随口说、随手写的。现在我想,如果大队会计要是给我写60年出生,那我就是60年代的作家了,和50年代出生的作家完全不是一个文学概念了,就和苏童、余华这拨儿60年代的作家坐在了同一班文学的列车上。1958年8月24日,对我来说,这是个游戏而庄重的日子。但由此也可以想到一点,我的童年只能跟莫言的童年接近,和苏童、余华们的童年就完全不是一个样。童年,其实是作家最珍贵的文学的记忆库藏。可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童年的饥饿。从有记忆开始,我就一直拉着母亲的手,拉着母亲的衣襟叫饿啊!饿啊!总是向母亲要吃的东西。贫穷与饥饿,占据了我童年记忆库藏的重要位置。

张:1963年正好赶上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才两年。我是那一年出生的,尽管对此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我还是从长辈们的口述中感觉到那个年代生存的艰难。

阎:第二个印象深刻的记忆就是“文化大革命”。

张:“革命”是你文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阎:是的。但少年的记忆更多的不是革命,而是生存。入学以前,饥饿的记忆非常深刻。入学后,我是一边读书,一边要到山坡上放羊,到农田里给猪割草。放学的铃声一响,背着书包就往家里跑,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是一把将门推开,大唤着问:“吃啥呀?”星期天放羊、割草,回家的第一句话仍然是:“累死了,吃啥啊?”那时,虽是“文革”,可对我、对农民说来,重要的不是“革命”,而是生存。

张:那个年月,人们对饥饿的恐惧成为很长一个时期民族的恐慌。

阎:然而,虽然天天饥饿,我家在那个村庄条件却还算是好一点的了。因为父母亲都是劳动力,姐姐、哥哥也能干活,而我又是最小的。经历一年中的几个季节之后,我家的工分挣得比较多,这就能多分一些粮食,至少春节不仅有饺子,而且还能吃上一顿肉。

张:吃饱了,就有别的更大的愿望了。

阎: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吃。就是渴望春节时,能好好炒一盘肥肉吃吃;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自己什么都不吃,单单的吃一顿炒鸡蛋。对于饺子、鸡蛋和肉的美好的记忆,最早我在我的中篇小说《瑶沟人的梦》中写到过,写包饺子时没有白面——那时包饺子是必须要用白面的。小说中写到,家里没有白面,就用地瓜面包饺子,因为地瓜面包不好,特别散,就在外面包了一层极薄极薄的白面。情况就是这样,我家虽然贫寒,的确在那个村庄又算是比较好的。那个村庄,经常有春节时一家人五口人、八口人吃不上一个饺子的。所以,记忆的童年不是革命,不是田园牧歌,不是安徒生的童话,不是唱着“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歌谣走在田野的稻埂上,而是生存与饥饿,土地与现实的困窘。

张:生存与饥饿以及饥饿、生存产生的恐惧,肯定会影响你的内心。我相信这些童年、少年的生活经验对一个作家必然有着深刻影响,会在他的写作中起着一种很潜在的作用。家乡那片土地的生活在你心灵已经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点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

阎:比如说,因为饥饿没有粮食,你家的经济问题就会特别严重,农民那时候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粮食和卖粮食。记得二年级交学费,尽管只需一块钱的学费,可还是交不起。因为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同时读书,四个人加在一起要五六元钱的学费。而每年交学费因为我小,就总是拖拖拉拉,很少能按时交上去,因此,挨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那年,因为没有这一元钱,我的学费又不能按时交上,我就在母亲面前哭哭啼啼,母亲让我拿些玉米到集市上去卖掉交学费,而我觉得到街上卖粮食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于是就坚决不去。这样和母亲僵持了一会儿,母亲突然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狠狠骂了我一顿,自己提着篮子上街卖玉米去了。这是我记忆中母亲第一次打我。打完、骂完之后,母亲就提着几斤玉米上街去了,给我换回了一元钱的学费。这在我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一段记忆。因此,从小我就渴望吃饱肚子,离开土地。我家住的那个村庄是当年的人民公社所在地,每天放学我都能看到公社的干部特别舒服,他们早上饭、中午饭和晚饭都是拿个搪瓷碗,拿个调羹,唱着社会主义的歌曲,到食堂用饭票买饭。用饭票买饭是我那时人生的理想,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张:看他们很惬意的样子,心里充满了艳羡,是吧?

阎:不仅是羡慕,更多的是对自己、对农民命运的不解,对权力的一种朦胧的认识和崇拜。

张:这些都已经体现在了你的小说中了。

阎:记忆是小说的来源之一。有什么样的记忆,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小说,正是这些记忆,孕育了我的“瑶沟”系列小说。在那几部中篇小说中,自传性地描写了一个乡村少年对生存的担忧,对权力的朦胧崇拜和对许多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到了《日光流年》中,饥饿则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

张:对权力的崇拜是中国人的传统,但你的崇拜不是来自传统,而是从饥饿与生存开始的。

阎:生存就是一切。因为生存,导致我对权力的崇拜,对城市的崇拜,对健康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可以说,生存,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张:先谈谈你的“权力崇拜”吧。

阎:说一件小事。读书的时候,我每天上学都看见我们村(大队)支书家的女儿一大早站在门口,手里拿一个馒头小口嚼着——并不是吃,是小口地嚼着,像展示出她美好的生活一样,展示出她手里的馒头。为什么我们都饿着,她家天天有馒头?当然是因为她爹是村里最有权的干部呀。你想你能不对权力有所崇拜吗?

张:是不是如“瑶沟”系列中写得那样,特别想当村干部?

阎:最想的还是离开土地,其次才是想当村干部。少年的梦想就是如果不能逃离土地,就一定要当个村干部。

张:你离开部队是正师级,比村长职务高得多呢。

阎:也没有意义得多。

张:哪里没意义?

阎:我当了二十八年兵,对部队非常熟悉,又长期在部队机关待着。部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这种特殊,除了它必须有严密的纪律和思想高度的统一,就是权力必须是高度集中。权力一旦高度集中,就像某个人手里有了权力的杠杆,他就有把地球撬起来的可能。试想,一个人有了能把地球撬起来的力量,他会做什么事情?撬不动地球,他能撬动一栋高楼;撬不动一栋高楼,他能撬翻一列火车。权力就是力量杠杆的支点,是每一个人人生的支点。面对这样的权力,你会不对权力厌恶吗?还会对权力崇拜吗?

张:其实我感觉到,你对土地、权力的理解和感情是极其复杂的。

阎:是的,非常复杂,而且在时间的磨砺中不断地变化。

二、最初的写作是为了逃离土地

张学昕阎连科

张:问一个具体的问题,你真正的学历是什么?

阎:货真价实的是初中。

张:看你的简历,你在河南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读过大学啊。

阎:是河南大学八十年代文凭热时部队出钱和学校办的函授班,学历是大专,入学虽然要考试,但有些初中、高中毕业的军队干部没有考上,有很多小学文化程度的领导都顺利通过了考试。而毕业是皆大欢喜。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也是大专学历,基本上是到校后上课的时间少,创作的时间多。在“军艺”读书的那二年,对我的创作非常有帮助,但学习我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比如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欧美文学史,这对创作是多么重要,可我在“军艺”就没有系统地学过。

张:你参加过高考吗?

阎:1977年参加过,落榜了。

张:1978年当兵就开始了创作?

阎:要再早一些,大约是1975年前后。

张:打工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受什么人的影响吗?

阎:有许多人问我这一生哪个作家对我影响最大,我都是说张抗抗。问我最尊敬哪个作家,我还是说张抗抗。问我哪一部作品对我影响最大,我说是张抗抗的《分水岭》。

张:为什么?

阎:因为1975年我偶然看到了张抗抗的《分水岭》,记得好像是那部小说的“内容提要”或是“后记”中讲到,张抗抗通过写《分水岭》这部小说,出版社把她从东北农场调到哈尔滨进行修改,修改出版后就把她留在哈尔滨那儿工作了。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我就忽然惊诧地意识到,原来写这么一部小说,就可以从农村调到城里去工作。所以,那时候在读高中时我就开始写作了。另外,我读高中时一个语文老师,姓任,他是大学生,我到高中报到的第一天,就有同学告诉我,说这语文老师特别厉害,现在在家里写小说,写得比《红楼梦》还要长,还要好。当时我已经看过《红楼梦》,四大本。于是,我们对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尊敬。他呢,也特别高傲,每天上课的时候,卷一根炮筒子烟叼在嘴上,又的确语文课讲得很好。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对学生傲慢的态度。这种傲慢,我以为是他对自己即将写出《红楼梦》名扬天下的自信。

张:他也显示出了那个时代文学的高傲和神秘。

阎:是很神秘。他的态度和张抗抗的《分水岭》,促使我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偷偷地写起了小说。它让我相信,《红楼梦》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老师就可以写出来;小说也没有什么神秘,写出来一出版,我就可以像张抗抗那样从偏远的乡村走进遥远的城市去。

张:那个时候,有许多人进入文学的世界却并不是从文学本身出发的,包括对文学本身的喜爱。

阎:就我而言,写作完全是为了逃离土地。为了逃离土地,离开乡村,不再像父母、姐姐们那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和劳动,因此,写作有着具体、实在动力,就白天上学,晚上写作。后来打工,是白天干活,夜间写作,不知疲倦,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张:一共坚持了多久?

阎:两三年的时间,每天晚上都是写作。

张:写了多少字?

阎:将近三十来万!

张:小说最后写完了吗?

阎:写完了。

张:叫什么名字?

阎:《山乡血火》

张:什么内容?那该是很激烈的阶级斗争故事啊,有故事原型吗?

阎:是阶级斗争,地主剥削穷人。人物没有原型,故事是生编乱造。我当兵以后看过一个电影叫《小花》,其情节与其大同小异。

张:现在这部小说稿还在吗?

阎:母亲把它当烧饭、烤火的火引子给烧了。

张:太可惜了!

阎:也没什么可惜。的确是这部小说把我引向了文学的道路,是张抗抗把我引向了文学之路。

张:1975年,那时张抗抗正开始崭露头角。她当时是在黑龙江,就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农场下乡。

阎:张抗抗说,她这一生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培养了阎连科。这虽然是玩笑,但我对她将终生怀着感激之情。

张:1978年当兵之后呢?

阎:1978年年底当兵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火车,到部队第一次见到电视机,第一次知道小说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的;还有刊物叫《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

张:这都是在部队知道的?

阎:对。1978年是我逃离土地的开始,也是我真正创作的开始。因为在新兵训练结束之后,也就是1979年春天,我所在的原武汉军区在河南的鸡公山办了一个文学创作学习班,当时部队发现我在出黑板报时粉笔字写得不错,还能写几首顺口溜似的诗,再一问,天呀,说我曾经在家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就推荐我去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就是在这个学习班上,我才知道:哦,不超过一万字的小说叫短篇小说,三五万字的叫中篇,过十万字就可以叫长篇了。知道有个《小说选刊》,是专门选全国各地发表过的小说,有个《评论选刊》,是专门选全国各地的评论文章。更可笑的,是我知道有个行当是别人写了小说,他们专门写说好说坏的文章叫评论;这些人不叫作家,而叫评论家。在这个学习班上,我每天都趴在床上构思,苦思冥想,一个月后写了个短篇叫《良心》,得到的评价是“很有乡土气息”。小说虽然没有发表,但我明白“短篇就是不超过万字了”。这年的七月,我写了一篇不到四千字的小说,寄给了军区文化部的干事,他帮我转给了军区《战斗报》的副刊,八月,天呀,这篇小说竟然发表了,变成了铅字啦!

张:小说叫什么?

阎:《天麻的故事》。

张:没有读到过啊。

阎:找不到了,搬家搬丢了。

张:什么内容?

阎:写一个战士想入党,就偷偷给指导员房间送了一斤天麻,指导员发现后,又退给了他,并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他进行了革命教育。

张:这是你的处女作?

阎:是我的短篇处女作。有八块钱稿费,小说发表那一天,轰动全团。稿费寄来后,我用一半买了糖、香烟在连队请了客,这就是我文学创作的开始。

三、土地对我的要求,就是我对它的书写

张学昕 阎连科

张:你写过好多电视剧,听说现在在改编路遥的《人生》?你的影视创作和小说写作有什么关系吗?

阎:实际上,我是一个和影视无缘的人,这么多作家,大概没有卖过改编权的仅我一例。

张:你的小说没卖过一次改编权吗?

同类推荐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魅妾

    魅妾

    三十八房小妾?还是最下等的小妾?话说:穆家四小姐,胆小怕事、花痴无能、懦弱弱能……新婚之夜,老公一脚让命丧黄泉。再次醒来,一双晶莹剔透的紫眸如同彼岸花般冷艳与绝美,绽放世间。三八小妾,这个号她不喜欢。她——精明睿智的集团总裁。她——强悍腹黑的大毒枭,三八怎么能与之匹配。王爷?休了?因为太皇太妃的再次赐婚,让她卷入皇室的纷争。要她做正妃,听着身份还可以。应了!~~~~~~~~~~~~~~~【轩辕恒】:雪渊国的常胜王爷,对敌人暴戾阴冷,对女人寡情薄性。【轩辕焰】:雪渊国的破落王爷,如嫡仙般俊美的外表下有一颗受伤的心,却身份重重。【阴洛君】:话说钟情于小时候男扮女装的小焰焰,导致后来情根错种。【莫非邪】:天下第一邪赌,赌无不胜,却偏偏输给了冰冷的无尊公子。【乔宇】:云齐第一才子,温文尔雅,俊美飘逸,书生气浓厚,实则看人不能光看外表。【慕容未然】:云齐第一公子,流连于花从中,家世显赫,外表俊美,殊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慕容雪儿】:慕容家幺女,云齐第一美女,受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肚小容积小。【轩辕心雨】:可爱善良,心性单纯,却有一个心如蛇蝎的母亲,亲情爱情,舍谁?取谁?俊男、美女正在加载中……亲们勿急。呵呵,各位亲亲,本文一对一喜欢的亲收收……推荐师父果冻的精彩好文:【第一庶女】【废后训夫】【殿下的囚宠】【豆蔻小皇后】【豪门契约妻】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养成系)九岁那年,她成了他的伴读,与他结拜成兄弟,同吃同睡同学艺;十岁那年,同窗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她是他圈养的兔儿爷;十三岁那年,她与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四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女人……她接近他的目的:杀他,杀他,杀他,哪怕爱也必须要杀他靠近他的理由:宠她,宠她,宠她,不管她是男还是女
  • 重生之盛世狂妃

    重生之盛世狂妃

    她被剜心而死,一朝重生14岁!怀揣医学宝典,携带灵植空间,契约神秘灵兽,她不再是人人可以欺辱的草包嫡女!大权在握,皇帝也要让三分;富可敌国,天下富豪闪一边;地下女皇,杀手组织定人命!男人?敢在她面前狂,她比他更狂!她发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重生一世,她必将站在这世界的巅峰——睥睨众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情人法则

    情人法则

    半价罗!!!!!!他说他喜欢她,却利用卑鄙的手段逼她屈服,做他所谓的女伴。清宁嘴角扬起一抹嘲笑。不得不屈服,但是,根据她规定的法则来。不然,天皇老子她也不理会。洋洋洒洒的十条法则,是她无法反抗之余为自己争取的权利。纠缠了两年,不再是他的极限——三个月。清宁以为,自己跟他,会这么一直走下去。但是,他却告诉她。他厌倦了。她的眼中,不再平静,已经沾染了属于他的涟漪,他看上了别的女人。“你当着全场的人大声说出来,我就相信你,如何?”南烈一依然笑着。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骗了他两年,她的演技,还真是比好莱坞的专业演员还精湛。清宁抹干自己的眼泪,只要离开这里,什么都好。“我席清宁,爱南烈一,很爱很爱。我发誓,我说的是真的。”清宁大声说了出来,将自己的脸,更加埋入他的怀抱。推开怀里紧紧抓住自己的女人,南烈一在她耳边低喃:“好好享受这次难得的机会。”双手一推,在她惊惶的望向自己时,推她下水。清宁一个不备,双手,想要抓住什么,却一片虚无。整个人,仰后掉入水池,一头长发,随着她的后仰,飘散开来,平静的池面,溅起巨大的水花。清宁整个人,沉入池底,只留火红的身影,犹如鲜血般,弥散开来。南烈一站在池边,看着池底挣扎的女人:“你的爱,我相信,但是,我已经厌倦了你。你的心,”南烈一举起一只手,做出一个揉碎的动作,“我已经不要了。现在冰冰,才是我该关注的人。”清宁苦笑。再聪明的女人,即使冷淡如她,也掉入他编制的甜蜜陷阱,万劫不复的滋味,终于轮到她来承受了。
  • 有些人,等着等着就忘了

    有些人,等着等着就忘了

    成长的寂寥,走过的孤独,从来不奢望能够地久天长,但,见你匆匆的来过,又匆匆的离开,心还是会寂寞。……幻想只要粉碎便好了,可心情该如何重归自由呢?
  • 爱上你吃定你

    爱上你吃定你

    她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在他们的订婚宴上成了落跑新娘。她在最狼狈的时候遇见他,情愫慢慢滋生,却发现爱是一场阴谋。爱与不爱,何去何从,她,究竟情归何处?
  • 管人用人有心计

    管人用人有心计

    本书正是一本讲解如何用人管人的参考书,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了用人管人的重要心法。一、把人才看作企业的无价之宝,立足于企业的根本,选择适用的人才。二、全面考察人才的能力,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三、主动与下属交流,通过积极的交流方式达到高效沟通,进而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四、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报酬,还需要一定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