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38

第38章 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 (2)

章太炎回顾这段经历时说:“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闲,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时有概述。”深入考察一下这一时期章太炎哲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便可发现,正是柏拉图哲学,从康德、费希特(章太炎译作吠息特)、谢林(章太炎译作塞楞柯、塞伦古)、黑格尔(章太炎译作海格尔、海羯尔)到海尔巴特(章太炎译作贝尔巴特)、叔本华(章太炎译作索宾霍尔、肖宾诃尔)、洛采(章太炎译作洛耆围)、哈特曼(章太炎译作赫尔图门、赫路托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引导章太炎在他们所曾涉及的广阔领域内进行了思索与探求。

在这些哲学家中,给了章太炎最大影响的,当数康德。这不仅表现于康德的两部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频繁地为章太炎所称引,康德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直接地为章太炎所沿用,而且更表现于章太炎在逐步建立自己的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时,经常以康德所提出的诸原理作为自己在各哲学领域深入探究的起始点,企图依靠自己对生活实践的考察和体验,借助古代印度哲学及中国先秦诸子哲学在理论思维方面所做的许多贡献,克服康德哲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做到使自己的哲学能够包含康德哲学的辉煌成就而又能比之有所前进、有所发展。至少这是他的一个努力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哲学语言的秘密”时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像哲学家们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在章太炎那里,唯识法相哲学的语言,庄周哲学的语言,近代德国哲学的语言,古代希腊哲学和古代印度数论、胜论、吠檀多等各派哲学的语言,互相纽结在一起,斑驳陆离,而这也正表现了章太炎哲学语言的特色。一旦明了章太炎哲学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的过程,使它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他的哲学语言的秘密也就不难揭晓。

章太炎曾经非常自负地宣称:“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拘者执著而鲜通,短者执中而居间,卒之鲁莽灭裂,而调和之效终未可睹。譬彼侏儒,解遘于两大之间,无术甚矣。余则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确认所有的社会事状与种种思想学说的产生、存在,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以“天倪”即“自然之分”权衡其是非得失,决定取舍,这一态度,使章太炎从中国、印度、欧洲、日本许多学派那里吸取了营养。他还认为:“凡诸儒林、白衣、大匠、祆师所论,纵无全是,必不全非。边见但得中见一部,不能悉与中见反也;倒见但误以倒为正,不能竟与正见离也。”强调要善于从所谓“边见”与“倒见”中发现“中见”与“正见”,这就使章太炎不仅能从思想相近的诸哲学中学到许多东西,而且能从观点相异或截然相反的一些学说中发现有价值、有启发的因素。应当说,正是持这一态度,章太炎方才能够经过艰苦的思考与探索,使自己的社会实践升华,“运用古今中外的学术,糅合而成一家言的哲学体系”,“对于极大极微的宇宙、人生、社会问题,表现出自我横冲的独行孤见”,成为“近世”中国“第一个博学深思的人”,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极为鲜明的“人格性的创造”的寥寥可数的几位巨匠之一。

认识过程的深入探究

什么是哲学?1908年章太炎在《规〈新世纪〉》一文中,在中国首次明确指出了这一概念的近代含义。他写道:

哲学者,一浑沦无圻堮之名,以通言、别言之异,而袤延之度亦殊。上世哲学为通言,治此者亦或闿明算术,推寻物理,乃至政治、社会、道德、伦理诸言,亦一二陈其纲纪。此土与印度、希腊皆然。是一切可称哲学者,由其科目未分。欧洲中世,渐有形上、形下二途,而政事、法律,亦不可比于形下。近人或以文学、质学为区,卒之说原理者为一族,治物质者为一族,极人事者为一族。若夫万类散殊,淋离无纪,而为之蹑寻元始,举群丑以归于一,则哲学所以得名。乃如道德、伦理之说,特人类所以相齿,而近世往往附着哲学之林,此则失诸糅杂。

在这里,章太炎确切地说明了,哲学所承担的使命,与“说原理者”、“治物质者”、“极人事者”等所有具体科学都不一样,哲学要求为“万类散殊,淋离无纪”的所有事物“蹑寻元始”,并“举群丑以归于一”,对世界的全部运动做出一元的解释。

1910年6月,章太炎出版了《国故论衡》,在卷下《明见》篇中,他又将哲学扼要地解释为“见”,亦即世界观、认识论。他写道:

九流皆言道。道者,彼也;能道者,此也。白萝门(即婆罗门)书谓之陀尔奢那,此则言见。自宋始言道学(理学、心学,皆分别之名),今又通言哲学矣。道学者,局于一家;哲学者,名不雅故,搢绅先生难言之。孙卿曰:“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天论》)故予之名曰见者,是葱岭以南之典言也。

见无符验,知一而不通类,谓之蔽(释氏所谓倒见见取);诚有所见,无所凝滞,谓之智(释氏所谓正见见谛)。……天道恢恢,所见固殊焉。旨远而辞文,言有伦而思循纪,皆本其因,不以武断。

将哲学概括为世界观,并以有无“符验”及能否“无所凝滞”为权衡各种哲学价值的标准,使章太炎在自己的研究中,紧紧扣住了近代哲学最为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有力地推动着他对于人的认识过程,做出了比之前人及同时代人,包括他本人过去远为深入而系统的专门研究。他说过:“康德以来,治玄学者以认识论为最要,非此所得,率尔立一世界缘起,是为独断。”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认识论这时在他自身的哲学中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

认识过程是怎样开始的?

《瑜伽师地论》曾有一段话,与这一问题相关。这段话说:

问:诸识生时,与几遍行心法俱起?

答:五。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作意云何?谓能引发心法。

触云何?谓三和合故能摄受义。

受云何?谓三和合故能领纳义。

想云何?谓三和合故施设所缘假合而取。……

思云何?谓三和合故令心造作,于所缘境随与领纳和合乖离。

《成唯识论》有类似说法,但次序略有不同。原文为:“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将“触”置于“作意”之前。

章太炎从《瑜伽师地论》与《成唯识论》中借取了“作意、触、受、想、思”与“触、作意、受、想、思”这一组概念,用荀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给以解释,说明了人的认识活动产生的过程。

早在1906年,章太炎在国学讲习会所作的《论诸子学》讲演中就说:

大抵起心分位,必更五级:其一曰作意,此能警心令起;二曰触,此能令根(即五官)、境、识和合为一;三曰受,此能领纳“顺、违、俱、非”境相;四曰想,此能取境分齐;五曰思,此能取境本因。作意与触,今称动向;受者,今称感觉;想者,今称知觉;思绪,今称考察。

1909年,他在《国粹学报》发表的《原名》中又写道:

名之成,始于受,中于想,终于思。领纳之谓受,受非爱憎不著;取象之谓想,想非呼召不征;造作之谓思,思非动变不形。(本《成唯识论》所说)

名言者,自取象生。故孙卿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此谓想随于受,名役于想矣。又曰:“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接于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于心曰想,想者谓之征知。

1910年,他在《明见》一文中又说:

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凡人之知,必有五遍行境,谓之触、作意、受、想、思。

章太炎还在一系列文章中,对这一认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做了论述。

所谓“作意”,指的是认识主体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在所认识的对象面前积极活动起来。

认识过程肇始于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直接接触,这里,首先是眼、耳、鼻、舌、身五官从认识对象那里接受色、声、香、味、触诸种表象。“夫五识者,待有五尘为其对境,然后识得现起。”这就是说,眼识只有当各种色彩、形状呈现于前时,方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反应,获得这些色彩与形状的影像。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同样只有当各种声、嗅、味、触分别呈现于前时,方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获得这些声、嗅、味、触的影像。

在认识的最初阶段,诸感觉器官就不仅仅能够分别活动,而且能同时活动;它们不仅能够摄取某一种单独的境相,而且能够同时摄取纷繁复杂的多种境相。比如眼睛,它所摄取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或一种形状,它能在同一时刻摄取多种色彩与多种形状。而能够综合诸种境相使之汇总成为一个整体的,则是“意识”。在认识过程的“触、受”阶段,“色、声、香、味、触……五者辐凑以至于前,五官同时当簿其物。虽异受,大领录之者,意识也”。

眼、耳、鼻、舌、身五识的活动,不能离开意识的活动而孤立地存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的活动,只有与意识的活动同时进行,才能获得生动而丰富的感性直观。然而,意识的作用又不仅限于此。意识的活动,不仅存在于获得感性直观的“触、作意、受”阶段,而且存在于使认识逐步深化的“想”与“思”阶段。因此,章太炎说:“触、作意、受,同时得容种种诸觉。……五遍行境,前三(指触、作意、受)如面,意识与五识偕行;后二(指想、思)如线,独任意识。”

章太炎进一步考察了意识的“想”与“思”活动。

“想”与“思”的过程,是形成概念和做出判断的过程。章太炎在论述概念形成的过程时写道:“起初名字,惟由‘想’成,所谓口呼、意呼者也;继起名字,多由‘思’成,所谓考呼者也。凡诸别名,起于取象,故由‘想’位口呼而成;凡诸共名,起于概念,故由‘思’位考呼而成。”初起名字或别名,指单个的、个别的、具体的概念;继起名字或共名,指普遍的、综合的、抽象的概念。章太炎在这里说明了,只有经由“想”,方才能对经由“触、作意、受”获得的诸境相做出概括,使之形成特定的称谓(口呼)与影像(意呼);而只有经由“思”,才能做出“考呼”,即经过比较、考察,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形成判断。这就表明,在“触、作意、受”阶段,人们通过感官与大脑,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直观,它们是全部认识活动的起始点;然而,这些感性直观获得的印象是分散、零星、片断的,它们必须得到综合、整理,认识必须经过“想”与“思”这两个阶段,才能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局部扩展到全体,从表象深入到本质。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离开不了“想”与“思”,否则,就不可能对于所认识的对象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然而,意识的全部活动,包括“想”与“思”在内,说到底,都是以“触、作意、受”为其基础的。即便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涌现的所谓“独头意识”,亦不例外。“意虽猛利,于境不现前时,亦得自起‘独头意识’。然此‘独头意识’亦非无端猝起,要必先有‘五俱意识’与五识同时取境。境既谢落,取境之心不灭,虽隔十年,‘独头意识’犹得现前。”独头意识,指不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时发生而突然出现的意念;五俱意识,则是指与五识同时活动并领纳五识所接受的各种境相的意识活动。章太炎在这里说明,当所谓独头意识发生时,从形式上看,“对境”不在认识主体面前,五识与“五俱意识”没有和认识对象接触,没有“触、作意、受”的认识活动,但是,深入考察一下,就可明白,先前“五俱意识”与五识共同摄取的“对境”的影像,正是独头意识由以产生的潜在根据。独头意识尚是如此,其他意识活动当然更不例外。

章太炎还利用荀况所提出的“缘天官”说与佛学中的缘生说,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作用以及意识活动与五官感知活动的关系。他在《论诸子学》疏解荀子《正名》篇“缘天官”论述时写道:

中土书籍少言缘者,故当征之佛书。大凡一念之起,必有四缘:一曰因缘,识种是也;二曰所缘缘,尘境是也;三曰增上缘,助伴是也;四曰等无间缘,前念是也。缘是攀附义。此云缘天官者:五官缘境,彼境是所缘缘;心缘五官见分,五官见分是增上缘,故曰:“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五官非心不能感境,故同时有“五俱意识”为五官作增上缘。心非五官,不能征知,故复借五官见分为心作增上缘。五官感觉,惟是现量,故曰:“五官簿之而不知。”心能知觉,兼有非量、比量。初知觉时,犹未安立名言,故曰:“心征之而无说。”征而无说,人谓其不知,于是名字生焉。

识种,即认识的主体;尘境,即认识的对象。章太炎在这里明确指出,五官只能产生感性的直观,只有当意识即“心”对五官所摄取的诸杂多的印象进行综合、整理、加工时,分散、杂多而粗糙的感觉材料方能构成关于对象的知识。意识在这里的作用,不仅表现于它能够通过“现量”统觉诸杂多的感性材料,而且表现于它能够通过“非量”与“比量”进行判断和推理,形成概念即“名字”。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心非五官不能征知”,即意识自身并不能直观,大脑要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以五官所获得的感性材料为它的基础。

在《原名》一文中,他又重申了类似的观点,说:

识之所对之境为所缘缘,五识与意识迭相扶助,互称为增上缘。……增上缘者,谓之缘耳知声、缘目知形,此名之所以成也。名虽成,藏于胸中,久而不渝,浮屠谓之法(色、声、香、味、触,皆感受者也;感受之境已逝,其相犹在,谓之法)。《墨·经》曰:“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说曰:“智者若疟病之(训‘者’)之于疟也,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目见,若以火。”(《经下》及《经说下》)此谓疟不自知,病疟者知之,火不自见,用火者见之,是受、想之始也。受、想不能无五路,及其形谢,识笼其象而思能造作。

章太炎还结合《墨子》所提出的“亲知、闻知、说知”学说,进一步说明“触、作意、受”与“想、思”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热门推荐
  •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本书从生活、工作、恋爱婚姻三个方面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地分析总结了各种不同的影响技巧和方法,让你在引导影响他人的时候有的放矢,从而实现良好的预期。本书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实的语言,潜移默化之中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世界、理解人性。
  • 冷少的绝情妻

    冷少的绝情妻

    “小宝贝,我不是你爹地哟。”楚逸拍着莫宝宝的头,笑眯眯的好心解释着。“可是你要和我妈咪结婚啊?”五岁的莫宝宝歪着头,一脸迷茫。一丝邪笑,划过男人的嘴角,他要的是女人,不过可不是眼前的小不点儿!信任,背叛,是谁第三者插足?意外,失忆,邂逅另一场温柔。她是谁?他又是谁?谁是她腹中宝宝的爹地?谁是她最后的归宿?那个站在她身边,看起来英俊、温柔又专情的倪睿熙,是什么来头?“安琪儿,我的未婚妻。”他挽着他似曾相识的女人,笑得温和又典雅。阴谋,利用与被利用。在爱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才是值得心灵停靠的港湾?这一场寂寞与渴望纠缠着的荒唐旅程,是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在那微风沉醉的夜晚,谁与你相见,谁又会与你相爱?这是一个寻找爱与被爱的故事,人这短短的一生一世,究竟靠什么温暖心底?也许一开始的徘徊让人不知所措,可是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就算错过了那么多,那么多,终将有一个人对你不离不弃,愿与你厮守终身。-----------------------我是美丽分割线------------------------1、每天一更,多更看情况,上午11点或晚上,喜欢的亲请多多收藏+票票+留言,你们的支持是夏夏努力的动力!2、不是会员的亲,也可以在页面的“会员注册”上注册成为会员,然后再点“收藏作品”把夏夏的文文收藏下来,以后就不会找的那么辛苦了!3、对文文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夏夏欢迎大家提意见。
  •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冷宫公主种田记

    冷宫公主种田记

    推荐新文《快穿之女配的悠闲生活》,快穿+种田,求支持~投胎成冷宫公主,一出生就被丢到了宫外,沈思思欲哭无泪,好在有了随身空间,空间在手,吃喝不愁,她努力奋斗,凭着智慧和空间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当终于让吉祥三兄弟出人头地,养成成功能挑一个顺利嫁了时……宫里却找到了她,要逼着她去和番邦的小王爷和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远东浪荡

    远东浪荡

    这使我感动和激动,还有些相当的不好意思。终于在新世纪初,重新开始了久违的创作,写出中篇小说《桑那》《有关狗的故事》《N级保镖》等,并时常打电话或写信鼓励我。这些作品刚一发表就有各种选本选载,当今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但也五花八门。艺术的和物质的光色交相闪烁,不仅弄得我有些目光混浊,而且乱了方寸。于是,我为来钱更多的写作方式而拼命——也就是说我多年不写小说了。在那些忙碌而寂寞的年月里,竟然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不忘我,令我感到痛改前非的兴奋。,希望我能“浪子回头”,步入文学创作的正途。进而写出长篇小说《山狼海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女重生:傲娇千金

    神女重生:傲娇千金

    她是九天仙琴,私化两代人的恩怨被贬下凡,由灵顽踏错时空,随着水晶链穿越时空。他是九天仙童,却贪婪凡间情爱难修正果,追随这她的步伐.来到人间。她与他在人间的降生,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过;一次又一次地阴谋再次浮现,身为傲娇王爷的他,是否能突破前世的束缚结成连理……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野蛮王妃

    野蛮王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谈判专家,但是在一次为了营救一个跳楼者,竟然从高处落下,最后被摔死了。但是她却是命不该绝,他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皇朝相爷的千金身上。但是,老天爷似乎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被王爷打的是遍体鳞伤,还被打入了冷宫。即使这样,王爷也没有放过她,不断地换着方法折磨她。她是一个新世纪的女性,怎能任由被欺负,当然要反击了,让你知道女人也是不好欺负的。他是皇朝最英俊潇洒最受宠的王爷,本来是要娶皇朝第一美女为妻的,只有这样的女人才配得上自己,没想到娶了个疯女人做王妃,这怎么行,一定要想办法收拾这个女人。但是她不是个疯女人吗?怎么变得这么的泼辣。那好,你敢挑战我的权威,那我就要看看你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