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32

第32章 《民报》主编(8)

这些事实说明,这一时期,章太炎尽管对孙中山抱有很深的成见,与孙中山发生了种种误解和纠纷,但他和《民报》仍然继续坚持了无可置疑的革命立场,坚持了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及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斗争,捍卫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原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与鼓动。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他的思想比之先前更锐利、更发展。鲁迅说:“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和‘××’的×××斗争,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他所说的“这《民报》”,当不止是指章太炎初任主编时的《民报》,1908年夏秋间的《民报》毫无疑问也包括在内。而且,这时的《民报》,最少讲“佛法”,最多刊政论文,鲁迅所赞许的《民报》的战斗特征这时表现得异常突出,说鲁迅最爱看的正是这时期的《民报》也未尝不可,因为他前去听章太炎讲学正在这个时候。

这些事实还说明,尽管由于外部的和内部的种种原因,同盟会领导中枢几位主要的领袖人物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裂痕,但他们的冲突仍然是革命队伍内部的纷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谋求建立真正能够保障民权、改善民生的新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方面,他们终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然而,由于不能正确地处理某些问题的原则性的分歧,并让这些分歧与大量无原则的纠纷交缠在一起,便使革命队伍的团结遭到了损害,使对全国各地革命斗争集中统一的部署和领导遭到了削弱,在这方面,章太炎是无可逃其咎的。

《民报》封禁事件

《民报》,被许多革命党人视做“革命党之旗”,被说成“敝国士民仰望如泰山北斗之巍巍者”。

清朝政府除在国内严厉禁止传布和阅读《民报》外,还不断向日本政府交涉,企图假手日本政府将《民报》查禁,以便斩草除根。1907年9月4日,清政府外务部照会日本方面,称《民报》、《洞庭波》、《天义报》、《无政府主义》、《复报》、《新灭汉种策》、《大江》、《汉帜》、《鹃声》等七种杂志和两种小册子,“其中倡导革命、措语狂悖者不胜枚举”,“若听其展转流播,煽惑人心,实于本国治安大有妨害”,要求日本政府“严禁印刷递送”,嗣后遇有类似此项杂志之各种书报,“一体禁止出版”《清外务部致日本代理公使阿部照会》,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藏《清外务部档》第2478号《学部、外务部、日代使阿部守太郎等关于设法查禁在日出版的〈民报〉等七种报刊以及严查国内各报刊问题的函电照会》。按:杂志七种,另书两种,共九种。。日本代理驻华公使阿部守太郎为此给外务大臣林董专门写了报告,认为从日本对清政府外交政策考虑,应协助消除清政府的“忧惧焦虑”,“对于此等刊物,无论其记事于法令上有无差支,均需采取一种行政手段,设法加以禁止。至少亦须加以严格的限制,苟可免于出现不稳之内容”日本外务省档案《〈民报〉关系杂纂》所收第127号文书。。日本当局因为同清政府做成这笔交易的价钱尚未谈妥,又担心国内外舆论的反对过于强烈,采取了阿部所提出的后一建议,一方面加强了对《民报》和其他中国革命刊物的检查,暗中又对中国革命党人进行监视;另一方面又公开对《民报》等杂志的负责人提出警告,威胁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言论。

清廷方面,当然不会就此餍足。1907年11月,清廷特派皇室近亲贝勒溥伦赴日活动,名为向日本答礼,“实伺察革命党,获党人姓氏五十一人,或谓五十二人……商诸日本政府,将聚而禽旃”。日本方面,担心革命党人将有对溥伦不利的行动,便托名保护革命党人防止遭到暗杀,派遣大批警察、便衣,对他们加以严密监视。“溥伦既至日本东京,馆舍才定,而侦察周布党人居处,若张网罟。凡稍知名之士,守者尤跬步不肯离。行则而随之,坐则十步之外伫立而监之,食顷,视其举箸辍匕,曾未尝偶交其睫。寝,鼾声闻于户外,乃始敢去。夙兴方栉沐,蹀躞不已者又三四辈,不一失时。”直到溥伦离日回国,这些军警、便衣方才撤走。

与此同时,肃亲王善耆、练兵大臣铁良、两江总督端方等人,还“各自设法向党人施展金钱政策,使为己用”。其中端方最为活跃,他“授意败类学生多人从中作祟,或伺隙离间,或用金钱买收” ,在革命党人中掀起了不少风浪。端方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把刘师培和他的妻子何震、姻弟汪云拉了过去。汪云,名公权,与刘师培、何震一道参加同盟会,共同创办《天义报》和社会主义讲习会,曾经狂热鼓吹过无政府主义。在私生活方面,汪公权异常放荡,平时与刘师培、何震住在一起,和何震“形同夫妇,宣言公夫公妻不讳”。他胡花乱用,“金钱不够挥霍,遂凿孔安胡子”。为了取得大笔钱财,他最先与端方搭上线,作了端方的密探。接着,他又与何震一起,挟持和胁迫刘师培也上了贼船。端方因为刘师培、何震在同盟会和革命党人中影响有限,便把章太炎和《民报》确定为主要的捕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刘师培、何震、汪云等人利用他们与章太炎的密切关系,在章太炎周围布下了重重阴谋之网。

章太炎是一位“七被追捕,三年禁狱”,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革命家。为了拯国家民族于深渊,救平民百姓于水火,他勇于献身。然而,这只是他人生观的一个方面。在这同时,他的人生观中还另有一面。1907年他曾在自己的照片上题写了一段话,寄赠苏曼殊,其中道出了他人生观的另一个方面。他写道:

余自三十岁后,便怀出世之念,宿障所缠,未得自在。既遭王贼之难,幸免横夭,复为人事牵引,浊世昌披,人怀惵恨。庄生云:“阴阳错行,天地大,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此之谓也。非速引去,有欧血死耳。当于戊申孟夏披剃入山。

“浊世昌披,人怀惵恨”,激起了章太炎革命之志,他决心通过革命去改变这丑恶的世界。然而,他的思想和中国社会本身所面临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又使他对未来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与困惑。他寻求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萌动了所谓“出世之念”,企图以此从一切尘世冲突中得到解脱。入世以救国救民,出世以求得自己一身清静,这样两种对立的人生观,并存于章太炎脑中,彼长此抑,此盛彼衰。1907年夏秋之际,同盟会本部正面临空前严重的经济困难,“财穷已极,《民报》至以资罄而不能印行”。同盟会领导核心内部为孙中山离日及购械问题,又发生了激烈的纷争和冲突。在这两大压力面前,章太炎都首当其冲。内心的苦闷,使他披剃出家的思想一度迅速滋长。他甚至准备一走了之,与名僧苏曼殊一同离开日本赴印度。章太炎解释赴印目的时说过:“仆自抵东办报,亲戚故旧音问俱绝。后见同盟会渐趋腐败,愤欲为僧,以求梵文于印度。又与安南、朝鲜诸学生立亚洲和亲会,闻印度革命党才高志坚,欲裹粮从之,得所观法。”这是符合实际状况的。苏曼殊当时虽是方外之人,却并非消极遁世,他一边从事文学创作,一边仍从事革命活动。他曾热心赞助章太炎的入印计划。7月,他就表示:“衲今后决意与太炎先生同谒梵土。”11月,他又一次说道:“前太炎有信来,命曼随行,南入印度。现路费未足,未能预定行期。”两人之所以迟迟未能成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旅费一直没有着落。

端方与刘师培、何震、汪云等人获悉上述情况,以为有机可乘,便想拿出一笔钱来,让章太炎早日披剃出家,这样,既可使革命派失去一员思想上理论上的巨将,又可趁势把《民报》搞垮。

其时,同盟会总部正想尽一切办法筹款。1907年夏,肃亲王善耆派遣在其府中当幕僚的老革命党人程家柽“辇金三万元,赴东献诸同盟会本部,谓此举只对革命党表示好意,并无其他条件”,同盟会总部一部分干事决定收下这笔赠款。担任同盟会庶务的刘揆一还与程家柽密商,打算“。而章太炎本人,这时则想到自己与张之洞“有一二日之旧游”,在东京时,对于张之洞,“关于文学、教育诸事,亦尝遗书献替”,凭借这一关系,他想,或可径直向张之洞“告贷”,从他那里筹得一笔款子。当时,他并不认为这一行动为非。对于应否接受肃亲王善耆赠款的问题,同盟会干事中曾有过不同意见,反对者谓“虽渴不饮盗泉”,同意者谓“此款既出诸馈赠好意,收受无碍”,而章太炎事后则表示:“此款如用途正当,收受无碍,惜未开会解决,致贻同志以口实。”他准备向张之洞“告贷”,也是本着这样一种信念。何震、刘师培等对于这一计划特别热心。时清政府驻长崎领事卞昌是张之洞的女婿,“于何震为戚属”,正要卸职返国,何震便托称自己也要回国办事,怂恿章太炎立即给张之洞写一封信,自告奋勇愿出面托请卞昌携带回国面交张之洞。章太炎如议照办,结果,便入了何震、汪云、刘师培等设下的一个大圈套。

何震、汪云和刘师培设下的圈套,第一步是何震到达长崎后,即函告章太炎,卞昌已于日前卸职乘轮回国,当待回国以后遇到卞昌,再按原计划进行;第二步是何震回国,经过一番活动以后,致书章太炎,说卞昌不敢将章太炎书转致张之洞,但曾私下告诉端方,端方对章太炎甚是敬重与同情,愿资助十万金或五万金以成全章太炎出家为僧之志,而何震她本人,则拟亲赴南京摸底;第三步是刘师培也跟着匆匆回国,秘密向端方上“弭乱之策十条”,同时致书章太炎,谎称他不去南京,只“在沪交涉”。他与何震还一边以交涉“恐有枝节”欺诳章太炎,以示交涉正在认真地进行,一边又故意放出章太炎行将出家的空气,把正在运动张之洞、端方的消息悄悄泄露出去,想借此造成一股压力,使章太炎在《民报》社和同盟会中感到难以久待下去;第四步,图穷匕首见,何震、刘师培等对章太炎提出端方明确无误的条件:一、须至普陀或福建鼓山等处出家,这样可以处于端方等直接监视之下;二、若坚持去印度,则可由驻印领事按月支付少量经费,资助生活。

何震、刘师培、汪云急于将章太炎推去披剃为僧,目的有二:一是以此破坏《民报》与同盟会总部,以讨取端方欢心;二是“欲借章氏以衬托自身,引以为重”,连章太炎这样重要的革命家也给他们拉出来了,他们在端方面前的身价就能大大提高。刘师培于1907年12月下旬回国,在向端方献“弭乱之策”时,曾经特附一禀,专论章太炎事,禀文说:

余杭章炳麟,少治经学,尤深于《春秋左传》,解析经谊,继美段、王。复谙通小学,穷声音训诂之源,旁及诸子百家之术,观览略备,而行文古茂,近时鲜出其右。特以未冠以前,嗜阅野史,遂倡民族主义。后复作《訄书》,兼为《苏报》司撰述,致入上海西狱者三年。彼入狱以后,日阅佛典,深造有得,顿悟往日宗旨之非。出狱以后,拟入山为僧,以毕余年,而东京革命党人仰彼名高,迫之东渡,使编辑《民报》。彼居东京岁余,抑郁不得志。初拟变易《民报》宗旨,以消弭种族革命(彼所作文词均言佛理,或考古制,无一篇言及排满革命)。嗣彼党时有谤言,故彼作檄斥孙文,并置身同盟会之外,近且辞《民报》编辑矣。即偶有讲演,亦系党人迫彼使为,非其志也。今拟往印度为僧,兼求中土未译之经,惟经费拮据,未克骤行。傥明公 赦其既往之愆,开以自新之路,助以薄款,按月支给,则 国学得一保存之人,而革命党中亦失一绩学工文之士。以 彼苦身励行,重于言诺,往印以后,决不致有负于明公。

这段禀文,前一部分说明章太炎的学问、经历、地位、影响,实际上是为自己表功;后一部分又极力把章太炎说成早已存心破坏革命事业,是为了让端方放心,要他不必忧虑拿出的钱会付之东流,一无所获。“助以薄款,按月支给”,明明由他们创议,在给章太炎信中,他们却说是端方的主张,而后来刘师培在给黄兴函中,则将此事说成他与何震等明知事不可成,故意诳骗章太炎“三万元之款,必不可得,即成亦不过按月支款”,“冀寝其谋”。可是,到了何震在上海《神州日报》上公布章太炎给她的五封信时,此一事又给说成她致书于章,“故为疑问之词,谓将领付巨款,抑至印后按月支款欤,请示明,以便开交涉”。汪云、何震、刘师培如何费尽心机,制造陷阱,以打击章太炎,搞垮《民报》,于此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灵武

    灵武

    吞噬神鼎,可吞天下灵气,噬万物精华!山贼喽啰徐鸿偶得此鼎,从此告别了炮灰生涯,踏上逆天之路!任你高阶又如何?只要擦破点皮,吸你寿元让你立刻暴毙!以一对万又怎样?吞敌人灵气为己用,越战越勇无人可敌!小小山贼异军突起,且看徐鸿如何登临灵武巅峰!
  • 倾国娇妻

    倾国娇妻

    万籁俱寂,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天上的月儿在薄云里嬉戏,远处的蟋蟀在唱着情歌,一切都是都那样祥和、温馨。突然远处传来奔跑及叫喊的声音,吓的月儿躲进了云里,惊的蟋蟀四处逃窜。“太医,太医快点,娘娘要生了。”一名侍卫踹开了太医院的门,一把提起了李太医,又顺带着踹醒了张太医和陈太医,然后就冲忙的消失在夜色中。“爱妃,爱妃,你先忍忍,产婆马上就到了,马上就到了。”九五之尊现在完全没有……
  •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出差提前回来,看到两个人--一个是即将与自己举行婚礼的未婚夫,另一个则是同窗七年的好朋友。痛彻心肺又如何,日子还是一样的要过。用堆积如山的公事,把自己的伤心摒弃在心门之外。却在因为抢着拿全勤奖的时候,错坐了总裁的专用电梯。难道她把那位传说中的冰山总裁惹毛了吗?MYGOD,她不是故意的!可是这位总裁先生却在拒绝了无数名门淑女之后,挑中了她,荣登--总裁情人的宝座。既然是我的,就不许你再和别的男人有什么纠葛!冰山总裁冷冷地宣布守则第一条……=================================================
  • 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陈应良怒了!既然你老李家不给我出头之日,凄惨到未婚妻家里一再登门退婚。那你老李家也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且看我如何报仇雪恨,牺牲了,穿越了,夺你老李江山,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抢你李二媳妇!至于你其他的隋末牛人,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我来隋末,陈应良一度打算去抱老李的大腿,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陈应良突然发现,我要比老李家做得更好!我来隋末,是隋末,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我做主!我为王!,新的自己竟然和老李家有仇!没钱没权没地盘,连吃饭都成问题,都给哥为老李家陪葬吧!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冷王邪宠:萝莉小皇后

    冷王邪宠:萝莉小皇后

    骑着毛驴,敛点钞票,屁颠准备闯江湖,但半途竟杀出个男银,还卷走她唯一的小花裤!咋办?赖上他求圈养呗……当萌翻小萝莉错入宫,调戏了美少年太子,亲了妖孽王爷,偷走了皇帝的宝贝爱妾!咋弄?调戏了要负责,亲了要偿还,偷了还要赔上自己?爱咋咋地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亡三叹

    死亡三叹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