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25

第25章 《民报》主编(1)

主持《民报》

章太炎第三次流亡来到日本。

7月15日,在同盟会总部主持下,中国留日学生两千多人在东京神田锦町锦辉馆举行集会,隆重热烈地欢迎章太炎的到来。“时方雨,款门者众,不得遽入,咸植立雨中,无惰容。”大会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开到中午12时。章太炎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想到1902年春天来到日本,“那时留学诸公在中山那边往来、可称志同道合的,不过一二个人,其余偶然来往的,总是觉得中山奇怪,要来看看古董”,而现在,“此地留学界中助我张目的人,较前增加百倍”,革命理论也比以前圆满精致,后来居上,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在演说中,他回顾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表示了不畏艰难困苦、将矢志不渝地继续奋斗的决心。为了避免“人各一心,不能团结”,确保同盟会所确定的政治方案、法令、战术得到实现,章太炎以为,最为要紧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

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它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地域性非常明显的一些革命团体联合组成的,目的在于聚集各派革命力量,使他们的斗争彼此呼应、配合,形成统一的势力。同盟会确定了明确的革命目标和行动纲领,建立了相当完备的中央领导机构和各省区分支组织,已经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主要特征。它的成立,标志着全国性革命指导中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章太炎一到日本,7月7日,便由孙中山主盟、孙毓筠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接受了同盟会总部提出的主持机关报《民报》的要求,接任《民报》总编辑人和发行人。刚到东京时,他住在孙毓筠寓所,这时,便住进了东京牛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的《民报》社。

《民报》创刊号出版于1905年11月26日。在章太炎出狱前,已经出版了五期并号外一份,编辑人兼发行人是章太炎“以弟蓄之”的张继,主要撰稿人是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宋教仁等人。根据简章,《民报》坚持所谓六大主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一、建设共和政体,一、维持世界真正之平和,一、土地国有,一、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联合,一、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同盟会的宣传家们在各期《民报》中热情地宣传了这些主张,并围绕着要不要进行推翻清朝统治的暴力革命、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进行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社会革命这三大问题,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民报》迅速取得了执革命舆论之牛耳的地位。

1906年7月25日,《民报》第六号出版。从这一期开始,直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当局封禁为止,章太炎除中途一度因脑病发作,改由张继、陶成章编辑了三期外,一直主持《民报》的编辑和发行工作。作为《民报》社社长,他对同盟会的革命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具有他个人特色的贡献。

章太炎所关心和重视的,首先是革命党自身的建设。这是他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的演说所贯串的主题,也是他在《民报》上反复强调的一个重点。《民报》第八号发表的《革命之道德》,就是这方面的一篇代表作。

章太炎在近代中国,首次将人们的道德水准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实际上,也就是同他们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说:“今之道德,大率从于职业而变。都计其业,则有十六种人:一曰农人,二曰工人,三曰裨贩,四曰坐贾,五曰学究,六曰艺士,七曰通人,八曰行伍,九曰胥徒,十曰幕客,十一曰职商,十二曰京朝官,十三曰方面官,十四曰军官,十五曰差除官,十六曰雇译人。其职业凡十六等,其道德之第次亦十六等。”章太炎以为,农民于道德为最高,工人次之,“以此十六职业者第次道德,则自艺士下,率在道德之域,而通人以上,则多不道德者”。在这里,他将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了两大类,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别大体符合中国当时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的分野。

革命党人的道德状况怎样呢?章太炎说,今之革命党者,农、工、裨贩、坐贾、学究、艺士之伦虽与其列,而提倡者多在通人。“通人者,所通多种,若朴学,若理学,若文学,若外学,亦时有兼二者。”实际上,就是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他认为:“使通人而具道德,提倡之责,舍通人则谁与?然以成事验之,通人率多无行。”这种状况,就形成了异常尖锐的矛盾,这就是革命的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不足以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今与邦人诸友同处革命之世,偕为革命之人,而自顾道德犹无以愈于陈胜、吴广,纵令瘏其口,焦其唇,破碎其齿颊,日以革命号于天下,其卒将何所济?”尤为严重者,是一些革命者对此非但不感到不安,反而心安理得地用“公德不逾闲,私德出入可也”来给自己开脱与辩解。章太炎认为,这种辩解完全不能成立,因为在小德、私德方面不注意,就很难保证大德与公德的卓荦坚毅。他因此断言:“吾于是知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

章太炎提出,对于革命者来说,在道德修养方面必须具有“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的品质,为此,就应当做到“一曰知耻,二曰重厚,三曰耿介,四曰必信”。马克思说过:“不管资产阶级社会怎样缺少英雄气概,它的诞生却是需要英雄行为,需要自我牺牲、恐怖、内战和民族间战斗的。”章太炎之所以倡导革命之道德,显然正是要使广大革命者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迎接这样的斗争。他反复强调“道德者,不必甚深言之,但使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则可矣”,表明他所最关心的正是百折不回、敢于牺牲的精神。到达东京后,他曾在《民报》上刊登一封感谢信,说:“接香港各报馆暨厦门同志贺电,感愧无量。惟有矢信矢忠,竭力致死,以塞诸君之望。特此鸣谢。章炳麟顿首。”矢信矢忠,竭力致死,这正是他所倡导的革命之道德的基本内容。

章太炎在强调道德修养的作用时,常常又将道德的作用夸大到了不恰当的地步,甚至说,“道德堕废者,革命不成之原”,这就违背了他自己原先所说的道德本身决定于或受制约于人们的职业或社会地位的观点。然而,尽管如此,《革命之道德》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是在广大革命志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景定成回顾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时,曾经说过:“别的先莫说起,单是一篇《革命之道德》,便把学界全体激动起来,有多少顽固老先生见了这种议论,也都动魄惊心,暗暗地赞成了种族主义。我乘这时候,才联络人入同盟会。”

为了加强革命党的建设,章太炎与孙中山、黄兴一道制定了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当章太炎抵达东京时,孙中山正在新加坡、吉隆坡、西贡等地发展同盟会组织,指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9日,方才返回日本。章太炎与孙中山别后重逢,都为同盟会的成长壮大感到欢欣鼓舞。这时,孙中山住在东京牛区筑土八番町二十一番地,与《民报》报社相隔不远,章太炎每天都要步行到孙中山住所,同他认真地进行讨论与研究。黄兴住在东五轩町四十九号,离孙中山住所也很近,同样每天前来相聚。他们共同制定的《革命方略》包括《军政府宣言》、《军政府与各处民军之关系条件》、《军队之编制》、《将官之等级》、《军饷》、《战士赏恤》、《军律》、《略地规则》、《因粮规则》、《安民布告》、《对外宣言》、《招降满洲将士布告》、《扫除满洲租税厘捐布告》等十四个文件。这是他们为各地同盟会成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而制定的各项具体政策。在这些文件中,资产阶级理想化了的“自由、平等、博爱”被宣布为行将到来的国民革命“一贯之精神”,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未来的革命军政府对内对外政策得到了相当明确的规定。从行文用字和思想内容看,《扫除满洲租税厘捐布告》明显系由章太炎执笔撰定。其中宣布:“今军政府与我国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兵所至,举满洲政府不平等之政治,摧廓振荡,无俾遗孽。”什么样才是平等的政治呢?布告说:“以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国民之权利义务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轻重厚薄,无有不均,是为国民平等之制。在昔虏朝行虐暴君专制之政,以国家为君主一人之私产,人民为其仆隶,身家性命悉在君主之手,故君主虽穷民之力,民不敢不从;民国则以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国家之事,人民公理之。……是故民国既立,则四万万人无一不得其所,非惟除满洲二百六十年之苛政,且举中国数千年来君主专制之治一扫空之。”这种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主义,是如此生气勃勃,理所当然地要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与聚合力。它们是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他们用以加强同盟会建设、统一革命党人言论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了加强同盟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章太炎还注意针对革命队伍中的一些错误倾向,提出中肯的批评和告诫,其中最突出的便是1906年12月2日《民报》创刊一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对“督抚革命”论的批评。这次纪念大会在锦辉馆举行,与会者五千余人,是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与革命党人在东京最盛大的一次集会。大会由黄兴主持,由章太炎读祝词。然后,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的著名演说,章太炎又接着就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讲了话。章太炎指出:“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强盗有力量,秀才没有力量;强盗仰攀不上官府,秀才仰攀的上官府”,于是,有些革命党人便想借助于督抚的权力,发动所谓“督抚革命”。针对这种相当流行的认识,他具体分析了清朝督抚的实际状况,证明了“督抚革命万无可望”。章太炎并指出:

且看从古革命的历史:凡从草茅崛起的,所用的都是朴实勤廉的人士,就把前代弊政一扫而尽,若是强藩内侵,权臣受禅,政治总与前朝一样,全无改革,因为帝王虽换,官吏依然不换,前代腐败贪污的风俗流传下来,再也不能打扫。像现在官场情景,微虫霉菌,到处流毒,不是平民革命,怎么辟得这些瘴气?若把此事望之督抚,真是其愚不可及了。

在这里,章太炎从国家机器的改造论证了平民革命的必要。这篇演说表明,章太炎所反对的正是那种企图把革命降低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改朝换代的错误倾向。他一再告诫人们,不要使革命停留在这个概念的传统含义“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帜”上,也体现了他同样的思想。

章太炎本人,是一位革命的思想家、宣传家,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也很重视革命的实际行动。景定成回忆说:“先生虽以学问独步一世,而对于革命,则以实行为重。曾一度于《民报》秘密会议席上,嗔责能文同志曰:‘我辈以言语鼓吹革命,如祭祀之赞礼生,仅傍立而口喊仪节,而看他人跪拜行礼而已。’同人闻之,多为感动,于是弃笔墨而从事于实际革命者,乃接踵发现于内地。”重视理论宣传,更注重艰苦的实际工作,努力要求将革命宣传与革命行动结合起来,这也是章太炎所致力的加强同盟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革命的实行方面,章太炎除继续重视联络和发动会党外,还强调重视新军军队的秘密工作。他在《民报》第十一号发表的《军人贵贱论》中指出:“兵者,为国爪牙。以捍卫其人民、土地,使他族毋得陵逼而宰制之,此兵之所以贵。若夫入受命于政府,出而翦除寇盗、镇服潢池者,无过魁侩伍伯之等夷,又况效忠虏庭,为枭为,以拒倡义之师乎?”军队是否可尊贵,取决于它的性质、它的任务,即它究竟是保护人民还是镇压人民。根据这一标准,章太炎断然指出,清政府所建立的新军,尽管有士人加入行伍使而使军队构成与旧军有所不同,在步伐齐均、纪律娴习、通知文字、护惜威仪方面也都超过了旧军,然其本质却同旧军一样,因为它的建立,并不是用于抵御欧美诸国侵扰,而是用于防制吾民,因此,应当视之为“人类之至贱者”。他指出,对于这样一支军队的本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却不能因此就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夫不惮以身为厮养臧获,展布四体,以趋胡羯笞箠之下,卒其所谋,乃归于反正者,此其心至哀隐,其行亦天下之至高也。”章太炎以为,这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借权之事,却比较有成功之望,只是非得不畏艰难、坚忍为之,则不能奏效。这是对当时留日的大批陆军学生当头棒喝,要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地位,选择正确的道路,也是对革命党人参加新军,做切实“反正”工作的急切呼吁。

当章太炎主持《民报》的时候,《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已经激烈地你来我往进行了半年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新民丛报》已经明显地处于不利地位。在《民报》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梁启超发觉难以招架,便一再挽人出面“调停”。当章太炎刚刚接手主编《民报》时,梁启超在1906年7月21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八十三号上便刊登了佛公《劝告停止驳论意见书》。佛公,即徐佛苏,名应奎,生于湖南长沙,留学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与梁启超关系颇密切。1903年他曾回国,担任长沙学堂教员,曾参与创建华兴会,筹划长沙起义。事泄之后,他流亡日本。这时,他一面同黄兴、宋教仁等继续往还,一面与梁启超重修旧好。他所发表的这份意见书,表面上,是站在第三者立场,劝告双方停火息争,实际上,却是丑诋《民报》,而美化梁启超等人,说什么他们的奋斗目标与革命党人本自相同,“不外救国”。与徐佛苏发表这份意见书的同时,蚊负、临渊等人也直接投书《民报》,“其所持议,亦有一二与佛公类者”。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对章太炎施加影响与压力,企图利用章太炎过去与梁启超的关系,使《民报》就此停止论争。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许愿花的秘密(魔力校园)

    许愿花的秘密(魔力校园)

    徐佳佳是新来的转学生,她用高傲的性格掩饰自己的孤独。有一天,徐佳佳得到了许愿花的种子。她不断许愿,却发现种子居然融入了她的掌心!从国外回来的欧阳老师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他想占据城市里藏着的宝物,因此不惜将吞噬植物灵力的虫灵引入到学校……
  •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我不介意让你亲自试试。”男子笑的邪魅,她已不再是那个她,斗姊妹姨娘,获稀世奇宝,得可爱萌兽,看她倾尽天下!大叔型的皇帝,正太型的太子,腹黑型的王爷,当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该如何抉择?百年的身世迷离,冰冷围绕。当千年前的那一场情债慢慢揭开,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杀手,一朝穿越到懦弱无能人人鄙夷的废材嫡女身上,再次睁眸,却是罄竹难书。“你叫顾七夜?真的是一夜七次吗?”她有些懵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论是成功企业家、知名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做事先做人?到底做事为先还是做人在前?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做事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绣倾天下

    绣倾天下

    作为司徒家族嫡长女,画纤与世无争,只愿与一人常白首;却被白首之约的未婚夫跟最亲的妹妹陷害致死。意外重生成为家族外放的私生女。凭靠一身刺绣绝活,在乡间扬名。人生短短,不该有恨,不该用别人的错虐待自己。此生唯愿,远离尘世喧嚣,寄身乡野。【铭煌,你要江山还是要我?】【画纤,答案就在江山的后面,没有江山,我用什么来护着你?】人生离苦,悲欢无常。她在浮沉之中等待,刹那白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