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02

第2章 青年汉学家(2)

章太炎首先刻苦攻读了许慎的《说文解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顾炎武的《音学五书》、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它们是文字音韵学方面的一批权威性著作。借此,章太炎对我国古文字和古音韵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接着,他便仔细研读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王引之,字伯申,与他的父亲王念孙并称“高邮二王”。王氏父子在汉学方面的造诣,代表了乾嘉汉学的最高成就。在《经义述闻》中,王引之充分利用古文字学方面的新成就,广泛援引各种古代文献,对儒家经典中许多经文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较为准确的解释。阮元在为这部著作所写的序言中,曾评价它对“古儒所误解者”,“无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义之所在”。从这部著作中,章太炎窥见了步入汉学堂奥的阶梯,“毕读《经义述闻》,始知运用《尔雅》、《说文》以说经”。在这部著作的启迪下,他开始自己著述,“时时改文立训”。

为了全面了解清代汉学的成就,章太炎从1886年开始,用整整两年时间,通读了道光年间刊刻的《学海堂经解》。这部卷帙浩繁的丛书,汇集了从清初到嘉庆年间治经著作凡七十四家一百八十八种,共一千四百零八卷。在这之后,章太炎又通读了光绪年间刊刻的《南菁书院经解》,这是前一部丛书的续编,收录著作凡一百一十家二百零九种,共一千四百三十卷。章太炎“眩厥未愈,而读书精勤,晨夕无间”。这一番扎实的基本功,使章太炎治学有了较高的起点。

在诂经精舍中深造

1890年,章濬去世。为了在汉学方面得到深造,章太炎离家赴杭,进了著名的诂经精舍。

坐落在西子湖畔的诂经精舍,是嘉庆年间由浙江巡抚阮元创建的。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历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总督,两广、湖广、云贵总督。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他一直大力提倡汉学,并凭借封疆大吏的显赫地位,培养和奖掖了一批批青年汉学家。他主持编纂了总汇乾嘉汉学成果的《经籍纂诂》一百零八卷,汇刻了《十三经注疏》和《皇清经解》(即《学海堂经解》),并撰定《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六十八卷,在清代汉学发展中具有引人注目的地位。他在《西湖诂经精舍记》一文中,叙述了这座精舍创建的经过:

元少为学,自宋人始,由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尝病古人之诂,散而难稽也,于督学浙江时,聚诸生于西湖孤山之麓,成《经籍纂诂》百有八卷。及抚浙,遂以昔日修书之屋五十间,选两浙诸生学古者读书其中,题曰“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勉新知也。

青年时代的章太炎太平天国革命期间,诂经精舍毁于战火。1866年,浙江布政使蒋益澧拨款重建。重建后的诂经精舍,一直由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主持。俞樾坚持了与阮元完全相同的办学宗旨。在《重建诂经精舍记》中,他反复申明,修复诂经精舍,是为了使“肄业于是者,讲求古言古制,由训诂而名物,而义理,以通圣人之遗经”。

诂经精舍的规制与地位,都在当时一般的书院之上。无论在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诂经精舍与这些书院都不同。俞樾说过:“我浙素称人文渊薮,而书院之设,亦视他省为多。其以场屋应举诗文课士者,则有敷文、崇文、紫阳三书院在。至诂经精舍,则专课经义,即旁及词赋,亦多收古体,不涉时趋。”诂经精舍中的学员,例由其他书院选送;一般书院的教学是为了让青年学子科举应试,而诂经精舍则专意于造就青年汉学家。诂经精舍中立有许郑祠,专祀许慎、郑玄,集中显示了诂经精舍宗旨之所在。俞樾说:“特奉许、郑两先师栗主于精舍之堂,用示凯式,使学者知为学之要,在乎研求经义,而不在乎明心见性之空谈,月露风云之浮藻。”研求经义云云,说明诂经精舍的旨趣与流行的理学或经世致用之学确乎不同,虽然它使青年学子抱残守缺,株守在封建经书中讨生活,但是,这毕竟可使甘于寂寞的青年较少沾染理学与官场政治的腐败习气。

诂经精舍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书院。诂经精舍日课分句读、抄录、评校、著述四类。句读、抄录的内容由老师指定,评校、著述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每月朔望两次考查,通常朔日考辞章,望日考经史。程试优秀者,按例可得五元至十五元龙洋不等的奖励,课卷且可编入《诂经精舍课艺文》,分集刊刻印行。俞樾本人治学一意规摹王念孙和王引之,“其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由经以及诸子,皆循此法”。这位严师所要求于学生的,也正是如此。

章太炎从二十二岁来到诂经精舍,直到二十九岁离开,在诂经精舍中度过了他青年时代的大部分岁月。在这期间,他师事俞樾,在“言稽古之学”。方面受到了俞樾很深的影响。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1850年大比在保和殿复试时,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一诗博得阅卷官曾国藩击节赞赏,被评定为一等第一名,其后,他便以《春在堂》为其诗文集总名。俞樾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但在河南学政任上被革职罢官。此后他便专攻汉学,并陆续主讲于杭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德清清溪书院、归安龙湖书院。他担任诂经精舍院长,主持精舍长达三十一年。章濬早年曾与俞樾共事,生前曾对章太炎说过:“曲园设教诂经精舍,吾时充监院,相处数岁。今闻其茹蔬念佛。贤士晚节,往往如此。”章太炎进入诂经精舍,固然是久慕俞樾盛名,但也有这一段历史因缘。

俞樾的学术成就很多,其中尤以研治群经与诸子为突出。章太炎在诂经精舍中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继承了他的学业。

俞樾治经,既遵循乾嘉学者重研究声音文字的旧则,又吸取道光、咸丰学者寻求微言大义的长处。他刻意追踪《经义述闻》而作的《群经平议》以及其他一些说经著作,代表了他研治经学的主要成就。章太炎在诂经精舍中的正规课程,就是学习如何准确地训释诸经疑难字句名物,进而阐明经文本义。1895年刊刻的《诂经精舍课艺文七集》,共选六十五人二百零七篇诗文,其中有章太炎文十七篇;1897年刊刻的《诂经精舍课艺文八集》,共选五十六人一百五十九篇诗文,其中有章太炎文二十一篇。就入选的数量言,章太炎在全体入选者中位居第一;就内容言,三十八篇课艺文中,考证《周礼》、《仪礼》、《礼记》即所谓“三礼”的有十八篇,考证《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即所谓“三传”的有十篇,考证《诗经》的有三篇,考证《尚书》、《尔雅》的各两篇,考证《易经》、《论语》、《孟子》的各一篇。这些课艺文表明,就按照俞樾的治经要求而言,章太炎已成为诂经精舍首屈一指的高才生,在研治“三礼”、“三传”方面,他用力尤勤,成绩也最好。

俞樾诸子学研究的成就比他研治经学的成就更引人注目。乾嘉以来,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先秦、两汉诸子著作,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就是一部代表性的著作。俞樾所撰的《诸子平议》,则足可与《读书杂志》前后辉映,互相媲美。当然,从王念孙到俞樾,诸子研究的格局基本上还是古籍的校勘与训诂。俞樾说过:“圣人之道,具在于经,而周、秦、两汉诸子之书,亦各有所得。……且其书往往可以论证经义,不必称引其文,而古言古义,居然可见。……然诸子之书,文词奥衍,且多古文假借字,注家不能尽通,而儒者又屏置弗道,传写苟且,莫或订正,颠倒错乱,读者难之。樾治经之暇,旁及诸子。”这就是说,他所从事的诸子研究,重点也是在于通过字句疏解,让人们能够阅读这类古代典籍,进而印证儒家经义。诸子学在他这里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更没有被有意识地作为异端或儒家思想的对立物而加以研治。然而,注意诸子著作,并推动人们去研治诸子著作,毕竟可以使人们对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正宗以外的各派思想学说,有着较多的接触。随着这种接触逐渐普遍,逐渐深入,它就不可避免地会突破印证儒家经义这个人为设定的樊篱。

俞樾的诸子学研究,给章太炎很深影响。在诂经精舍中,章太炎自选的评校与著述课程,主要就是围绕周、秦、两汉诸子著作。今存章太炎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膏兰室札记》,便汇集了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膏兰室札记》以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写成,原稿分装四册,一册在抗战中遗逸,今存三册。现存三册稿本,题名均作《札记》,一册右方另书“时辛卯仲春梅叔署于膏兰室”,一册右方另书“时壬辰夏至梅叔署于膏兰室”,另一册右方未署年月,但第二册《五藏所属同异》条下作者曾注明:“以下癸巳十月下旬记。”是知此册当撰于癸巳年(1893年)十月以后。膏兰室,是章太炎为自己在诂经精舍中读书著述的一方斗室起的名字;《札记》上自署的年月当是开始著述的时间;据此,当知是稿系1891年至1893年间所著,很可能还延续到1894年。

《札记》是一部考释驳论的著作,现存三册,共有四百九十四条,其中有二十条,因前人已有成说,或意尚未竟,由作者自行删去。现存四百七十四条,诠释考辨《诗经》、《尚书》、“三礼”、《易经》、《春秋》者,仅八十余条;考释诸子著作者,有三百五十余条。就中以考释《管子》者最多,共一百一十五条;考释《墨子》者次之,共四十一条;其余如考释《吕氏春秋》二十八条,《淮南子》二十八条,《韩非子》二十六条,《列子》十五条,《晏子春秋》十二条,《庄子》九条,《荀子》八条。此外还有考释《商君书》、《尸子》、《新序》、《论衡》、《法言》、《申鉴》、《文子》等条。其余各条考释史书、韵书与纬书。综观这些条目,可见《札记》是一部《读书杂志》、《诸子平议》类的著作。

撰写《札记》时,章太炎不过二十刚出头。这部著作取材之广,考证之精,充分显示了这位年轻学子对周、秦、两汉典籍是多么娴熟,治学又是多么谨严而又勇于探究、善于深思。对于儒者所不屑言的《管子》、《墨子》、《淮南子》、《吕氏春秋》等用力尤勤,这更显示了章太炎思想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即通过诸子学的研究,突破儒家传统说教的桎梏。然而,这毕竟只是初现端倪。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则正如他自己所说:“虽尝博观诸子,略识微言,亦随顺旧义耳。”就《札记》自身的学术价值而言,章太炎后来有一段自我评价。他在《再与人论国学书》。中写道:“行箧中亦有《札记》数册。往者少年气盛,立说好异前人,由今观之,多穿凿失本意,大氐十得其五耳。”大体说来,他的这段自我评价还是符合事实的。

在诂经精舍期间,章太炎受俞樾影响最大。在这同时,章太炎还诚恳地向其他几位著名学者如谭献、黄以周、高学治等问学,分别接受了他们的影响。

章太炎与谭献关系相当密切。谭献,字仲修,浙江仁和人,同治举人,先后做过安徽全椒、怀宁、合肥、宿松等县的县令。卸职后,闲居杭州。1890年初,他应湖广总督张之洞礼聘,赶赴武昌主持经心书院;而每逢冬夏,他则仍返回杭州,一面休息,一面著述。谭献治经,倾向于今文经学,尤以文学知名于世,在当时旧文学界中,有一定地位。章太炎每届谭献返回杭州,即频频登门求教,并将自己的著述呈请谭献披阅审定。谭献在所谓“文辞法度”方面,给他很深影响。“谭氏论文章,以有用为体,有余为诣,有我为归。”谭氏本人的文章,具有魏晋风格,“于绮丽丰缛之中,存简质清刚之制,取华落实,弗落唐以后窠臼”。章太炎撰文,原先专门模拟秦汉文风,“危侧趋诡”;在谭献的影响下,他转向宗法魏晋文章。在给谭献的一封信中,他曾非常感激地写道:“少治经术,渐游文苑,既嗜味小学,伉思相如(司马相如)、子云(扬雄),文多奇字,危侧趋诡,遂近伪体。吾师愍其懵暗,赐救疗。自尔受药阳扁,正音夔旷。惭恨向作,悉畀游光。”章太炎后来在评论汉唐文章与魏晋文章时说:“雅而不核,近于诵数,汉人之短也。廉而不节,近于强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根,近于草野;唐宋之过也。有其利,无其病者,莫若魏晋!”明显的是师承谭献。

黄以周对章太炎的影响,主要在于引导他注意深入研究古今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曾主持江阴南菁书院十五年,“江南诸高材皆出其门中”,晚年寓居杭州。他主张治学应于世事有所裨益,而最有裨益的,则是所谓礼学,即典章制度的研究。他说:“文章非礼则淫哇,政事非礼则杂霸,义理非礼则虚无。礼学废,故国乱而民荡。”因此,他以毕生之力,撰成《礼书通故》一百卷。章太炎称赞这部著作“盖与杜氏《通典》比隆,其核覈异义过之。诸先儒不决之义,尽明之矣”。章太炎重视“三礼”,注意《通典》,“求《通典》读之,后循七八过”,和黄以周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当章太炎登门向高学治求教的时候,高学治已经七十五六岁了。这位老学者,字宰平,浙江仁和人,年过七十,仍旧坚持每日读书,从不间断。他早年曾与章濬在诂经精舍共过事,因此,对这位当年老友的儿子分外关心,也非常器重,谆谆告诫章太炎,治学必须严谨,尤其应当注意操行。他对章太炎说:“惠、戴以降,朴学之士炳炳有行列矣。然行义无卓绝可称者。方以程、朱侻也。视两汉诸经师坚苦忍形遁世而不闷者,终莫能逮。夫处陵夷之世,刻意典籍,而操行不衰,常为法式,斯所谓易直弸中,君子也。小子志之!”作为一个卓越的学者,除才、学、识之外,更需行义卓绝,操行不衰。这番教诲,章太炎在自己成长和前进中曾不断身体力行。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成长读本。在感恩的情怀中体悟责任的真谛,在责任的担当中成就辉煌的未来。
  •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是思想道德修养。仪,使其表现,即礼节。因此,礼仪不是培训出来的,是修养出来的,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秉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青少年们的必修课。本书具体阐述了礼仪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青少年们提高整体素质。
  • 冷少总裁宠妻

    冷少总裁宠妻

    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这里没有激情的片段,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场面,有的只是温馨浪漫。有的只是一个宠女人的男人和一个自卑的女人。他是冷氏集团的总裁,也是她眼中的“希哥哥”。他对其他人都是另眼相待,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他从不对别人笑,就只是在她面前崭露笑容。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要离开自己呢?她是一个父亲离世,母亲不要的人,却有个“希哥哥”伴着她。她是个佣人的孩子,怎么可能配得上他这个总裁。她没有人疼,只是有“希哥哥”会疼她,宠她,可是她又怎么能承受呢?她要离开他,却努力打造匹配得上他的自己。感谢抬头让你吻为偶做的美丽的封面。此文每天在9:00——11:00之间更新,一天一更。如果想多更的话,请在下面留言,霏霏会考虑的。哈哈推荐朋友的文:晓臻:——梅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幸得相逢未嫁时

    幸得相逢未嫁时

    有一种债主,你借了他的钱,还钱他不要,非要让你还别的,还要连本带息!她就是因为借了他三两银子,结果,被他“欺负”了,手段“令人发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