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33

第33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5)

郭象对王弼以无为本的哲学的解构,首先从“有无相生”的论题作出自己的解答。在王弼看来,“无”是人格精神的表征。为了突出这一宗旨,王弼大力宣扬无的本体意义,强调它是寂然不变、应对万物的。而郭象则提出,既然有之为有恃无以生,那么在无之前又是什么事物呢?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推理下去,势必会陷入类似“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另外,王弼哲学将无说成万物的宗统,而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独断论的成分,无法从逻辑上说清楚。故而王弼的贵无论具有审美的理想色彩而缺少推理,更没有实证上的支撑。王弼哲学确实也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与漏洞。因此,它被后人修正也是势所必然的。魏晋玄学的向前推进,必然意味着要对这些缺漏进行弥补。梁启超指出:“《庄子》郭注,剽自向秀,实两晋玄谈之渊薮,后此治此学者罕能加其上。”(《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6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这是很有见地的。郭象哲学既是对王弼哲学的世俗化,也是对其缺漏进行修正的表现。郭象看到王弼贵无论在生成论上的不足之处,首先就此问题提出:“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夫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为无也。不得一为无,故自古无未有之时而常存也。”(《庄子·知北游》注。)郭象明确提出,“有”作为一种现象与存在,固然不能从自身获得自证,但是它更不可能从“无”之中而产生,因为一旦要从“无”产生,势必要关涉“无”又缘何而生、“无”又是什么物事的问题。他认为“有”作为一种存在,是从自身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变化是无从知晓、倏忽自变的,是为独化。而独化的依据即是事物自身之理。凡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即是必然的。它不会无缘无故而产生,而消失。郭象将这种自生自灭叫做“玄冥”。所谓“玄冥”是一种神秘的演化与动作。王弼的思想表现了正始年间自信与向上的士人精神。而处于西晋年间的士人面对的是另一种表面承平而内里凶险的局面,对前途早已茫茫然,于是把当下性的冥数当成精神信念。这不能不说是精神人格的逆转,表现了士人对命运的忧恐心态。在西晋“八王之乱”与紧随而来的“永嘉之乱”中,许多士族文人尽管有着高贵的门第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但是在横暴的权臣和军阀面前,无法实现自己的尊严与选择。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起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等人更惨,更缺少人格的自由与精神的独立。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向无法掌握的命运俯首称臣,将人生追求进一步当下化,将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变成形而下的个体欲望的满足,以自我麻醉、自我逃遁。晋末的士风放荡与魏时竹林名士的放逸相比,格调更为低下,徒得其形似而已。西晋末年美学精神的世俗化,实已开齐梁文风之先河。东晋年间虽有一些振兴,然终不能挽其颓势。

郭象对王弼贵无论的消解,是从各个范畴上着眼的。如果说王弼强调“自然”这一范畴的本体论意义,郭象则竭力消解其中的本体意义。《庄子·齐物论》中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郭象在注解时发挥道:

彼,自然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岂远之哉!凡物云云,皆自尔耳,非相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万物万情,趣舍不同,若有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眹迹,而亦终不得,则明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

郭象与庄子相比,突显了道体自然、非有所待的思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郭象也汲取了老子与王弼的思想,认为事物是由真宰发起的,它自身并不能完全设定自身。因为将事物说成完全是由自身设定的,就无法解释事物的变化与运动。而处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中,要否定变化是不可能的,也无法满足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解答的追求。因此,郭象作为一名当时周旋于政治与社会中间的人物,必定要对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作出应答。郭象认为事物的存在与运化是由背后的真宰推动的。然而,他又将这种本质性的概念悬挂起来,强调它只是一种逻辑的存在。至于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郭象采用抽象肯定而具体否定的方法,强调这种真宰并不存在,而是事物自身的变化使然。郭象有意识地要纠正王弼将一切现象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归纳为无的精神本体的观点与做法,认为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就是自身,这种自身背后的动因是一种无从认识的玄冥与独化。

郭象在注《庄子·齐物论》中著名的“罔两待景”的寓言时,发挥了这一思想。《庄子·齐物论》中云:“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这则寓言中,罔两(影外微影)责问景(阴影)为何忽行忽止,无有特操,使自己无所适从?而景则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所以行止不定,完全是形物所使,而形物则又有所待,则所待为何物?这种原因之外的原因究竟能否认识?庄子的这则寓言,旨在说明事物的变化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而是受偶然性与个体性所支配的,事物的原委与是非很难辨清。郭象对于“罔两待景”的寓言大加发挥道: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万物各反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外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郭象强调,世人大抵将罔两待景、景待形、而形又待造物主这几者的关系,说成因果关系,这是大错特错了。郭象认为,“罔两待景”这样的现象既不可能从“无”,也不可能从“有”之中产生。“无”不能生“有”,“有”亦不能造有。在这一点上,郭象不同于当时的崇有论者,但他也不同意王弼的贵无论,而是主张在玄冥中来看待事物的自生自化,也就是说,事物都是自生自灭,没有什么依据可言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可言,也就谈不上认识规律。所谓玄冥即是一种超越有与无的境界,是对本质进行解构之后的一种超验的实体,它只能自证自感,而不能被本质所设定。后来的佛教哲学对现象世界的解构,禅宗美学鼓吹的自证,都同这种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郭象提出,既然万物独化,非有所待,其中的本体是不存在的,

王弼所说的举本统末的那个“本”即“无”本是子虚乌有的,因此,苦苦地将那个臆构的理想之物作为追求目标,那样岂非水中捞月般地徒劳无益?明白了这一点,岂非应当任从命运的安排,随遇而安?“故任而不助,则本末内外,畅然俱得,泯然无迹”,就是郭象进行自我解脱、自我解构的理论凭据。这种理论,消泯了道德理想,也为当时士人的随遇而安、不讲气节提供了依据。据《世说新语·政事》中记载:“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嵇绍之父嵇康本为司马氏所诛,嵇绍由于父仇,本不应去当司马氏的官。这样的举动也为士人所不齿,有悖于乃父生前的人格理想。然而,处于西晋与郭象差不多同时的嵇康的旧友山涛却从“天地四时,犹有消息”的理由出发,诱导嵇绍出仕。嵇绍后来放弃了与司马氏的杀父之仇,成了替司马氏殉忠的义士。(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条中斥之曰:“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这种此一时彼一时的“与时俱进”,正是以郭象为代表的士人精神世俗化的真实写照。

(二)“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郭象消解了统一的终极的精神之境与人格追求,将精神的价值定位于个体的自足,由此而将人格理想加以彻底消解。因为既然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自我高于一切,所谓人格境界也就失去了形而上的依据。而没有人格境界,士人自汉魏以来所追求的美学精神的超越也就丧失了灵魂。

然而,这种理论毕竟与中国传统的人格思想相左,与魏晋以来的思想解放与个性精神不相一致,在理论上也存在着难以自圆的地方。因为真正的人格精神从来就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光有个体性而没有共通的价值观念,人的类属性就无从谈起,就会变成动物一般的适应性。人就会只是在感官的层面上认同自我,而不能将自我化入崇高之境中。人的个体性毕竟与动物的个体性不同,它要承担作为类属性的道德责任与人的尊严。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就是看到人的存在价值毕竟不同于动物以个体存在为至高原则的道理。事实上,真正具有个性的人物并不是用自私自利来消泯共性,相反,而是通过自我的努力来确证自我完善,将个性融入共同性之中,使自己的个性尊严具有形而上的动力与本体论的支撑。个体性若无整体性的道德作为精神信仰,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个体性,这是人的个体性与动物的个体性不同的地方。魏晋时真正的个性鲜明的名士,正是用自身不同于流俗的举动来确证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所谓求仁得仁、蹈仁就义都是指这种气节。六朝时颜延之在《五君咏》中对嵇康的赞美,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对陶渊明的评价,便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郭象对整体性的消解,力主个体性便是自适其性,不必对整体负责,对西晋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循此而看待西晋文学精神与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相比,其滑向世俗与低调,便是必然现象。后人多对此加以批评,也是顺理成章的。(如《文心雕龙·明诗》云:“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云:“建安风骨,晋宋莫传。”李白《古风》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郭象的这一思想在注释《庄子·逍遥游》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庄子》书中,逍遥游的思想是很明确的,就是对于人生精神自由的追求,主张超越一切有待之境,入于自由自在的逍遥之境。这种精神自由之境又与人生的自由无待相融合,成为历代知识分子所孜孜以求的境界。魏晋以来主张思想解放与个性解放的士人大都以此作为谈资。比如阮籍的《达庄论》便是经典。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的名士常在白马寺讨论《逍遥游》。可见《庄子》这篇的经典是士大夫人生理想与人格精神的理论依据。郭象要消解魏时王弼、嵇康一派的人生超越哲学,自然要以《逍遥游》为议题。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从阐释学的角度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阉割成犬儒主义,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也就没有了依托,很容易倒向混世主义。庄子思想的内在逻辑本来是很明白的,便是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作为对立统一的世界,从众生之有待向无待之境汇融。在思想方法上便是将个性融入共性之中,追求的是一种共同性、本质性的生活理想;在美的形态上是以整体理想的人格作为众生看齐的目标。庄子思想尽管也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其中不乏相对主义和混世的因素,但从总体来说,是追求无待即理想世界,以精神世界为至贵至尊的。在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中,所谓大鹏也好,斥也好,尽管各得其所,但都未达到逍遥游的境地,因此庄子提倡“逍遥游”乃是倡立一种无待的精神境界。郭象对庄子的思想与历代知识分子的解释,自然是很明白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要竭力通过重新解释《庄子》,消解这种以大压小、以小羡大、以共同性来消泯个别性的思想,从而使精神价值从“逍遥游”下放到尘世中来,使它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精神乌托邦,而是各得其所、无分大小的自足自乐。郭象在《庄子·逍遥游》的题解中申明: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郭象直截了当地指出,大小虽殊,但是只要放任情性便可达到逍遥的境地。在他看来,人们所以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拘泥于一种既有的尺度,只会从差异中看待事物,总是以小羡大,因而不能自我解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郭象显然是借注解《庄子》来树立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他那个年代,士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人生产生了浓重的幻灭感,对于是是非非早已不存什么标准,而是希望在有限的年头抓住转瞬即逝的时光来享受,满足自己的人生欲望。这不仅是郭象等人的想法,也是许多士人的想法。

从《晋书》本传来看,郭象的人生与性格也是充满着矛盾的。他的哲学,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特定年代中士大夫的心态与人生哲学的转型。郭象本来也并不是一个腼颜之徒。然而受世风的影响,他生活的西晋年代,是一个士人追逐物质利益而忽视道德理想的年代,与建安、正始年间的士风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郭象一旦成为任势专权、当道走红的人物之后,也就关注从心理上自我解脱的问题。郭象既要任势专权,又要心安理得,无愧怍之态,为自己也为整个士族官僚寻找行为的精神依据,就要彻底消灭是非界限与价值判断尺度。因为这些固定的尺度犹如人生与历史的一面镜子,会照出各自的颜面真相。这就使中国古代素以好面子著称的士人多少有一些不好意思。而如果去掉了这面镜子,消除人的自尊,使自己的行为不但不是羞愧的,而且可以罩上一层逍遥的光环,岂非一举两得?郭象注解《庄子》,大衍发微,就是想完成这项任务,其深层心理原因盖缘于此。

同类推荐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读出了新鲜的内容。独辟蹊径,作为著名的小说家,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进行深刻的剖析,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老公大人别宠我

    老公大人别宠我

    无止境羞辱、伤的遍体鳞伤的她要如何拉回他的心?曾经的他们那样相爱,曾经的他们那样幸福却因猜忌、不信任,最终放开彼此的手。又因不舍,强取豪夺放在身边。越是爱得深,越是无法轻易原谅背叛。时过境迁后想起,其实又何必。君奕!你可曾想过,终有一日真相大白,你会不会后悔,曾经如此伤害你最爱的女人?
  • 篡位吧,皇夫

    篡位吧,皇夫

    《天价宝贝》:朕的后宫,被后世誉为渺风大陆一锅煮。五大国最拔尖的男人一个没跑儿,全收在朕的后宫。皇夫们很美很有才,朕很欢喜。可惜,皇夫们还很黄很暴力,朕很伤感!**片段**沈凤卓是那种看背影就忍不住想入非非,但是看到正面就忍不住反思为何会想入非非的人。“怎么是你?”本宫抚额,这种想要自插双目的感觉是什么?“殿下认识草民?”沈凤卓咧嘴一笑,脸上的麻子在烛光中熠熠生辉。本宫果断地摇头:“不认识!绝对不认识!”沈凤卓慢慢凑到本宫耳边,压低了声音道:“殿下三天前才索取了草民的唇印做定情信物,这么快就忘了?”你妹的唇印!你妹的定情信物!沈凤卓你个写艳情话本画春宫的混蛋!云流翘着二郎腿,默默地盯着朕:“陛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朕叹了口气:“云王爷,大雍祖法在上:国在家在,无割让之地,无拱手之银,亦无外嫁之女!”云流挑眉:“是么?”朕道:“若王爷想要,请点齐兵马,战!”“哪儿用这么麻烦?”云流站起身,冲朕一笑,“不能嫁女,那本王嫁进来总行吧?”善了个哉,见过联姻的,没见过把战神派出去联姻的,北狄皇帝的脑子让后宫美人的胸给挤傻了吧?云流一脸严肃:“琉璃,就算这是事实,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呀。”杜清洄是西夷大巫的弟子,不会说话,也不会武功,温顺得跟小绵羊似的。据西夷摄政王说,他们的小皇叔只会用一点小毒。摄政王一脸我若说谎就天打雷劈的表情,朕一时不查就轻信了。结果真是不堪回首啊。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一天,沈凤卓病了。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二天,云流病了。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三天,朕病了。然后,只会用一点小毒的西夷小皇叔明目张胆地躺在了朕的龙床上。看着树熊一样扒在朕身上的小皇叔,无语凝噎——闷骚果然比风骚更勇猛。宋子书是南疆战败后送给朕的礼物。朕为他,放弃了南疆十五城。但就是这么个人呀……“一定是朕睁眼的方式不对!”朕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再睁开。宋子书肯定道:“陛下,您真的没有眼花。”“宋子书!”朕掀桌子,“你蔑视天威,蔑视朕!”“臣没有!”“你有!”朕看着躲在他身后的小团子,“你敢把你裤腰带上别的小拖油瓶给朕扔出去么?”宋子书摇头,无奈道:“陛下,那是臣的儿子。”“……”所以说什么来着,已婚男人,哪怕是死了老婆的已婚男人,就是麻烦啊!哪有女皇的男人带着儿子入后宫的!!宋子书你熊的!好友沼液筒子的搞笑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娘子腹黑夫之过

    娘子腹黑夫之过

    醒来,已经是一对儿女的娘。除了一位花名在外,外带断袖之嫌的相公上有刁蛮刻薄的祖母跟婆婆,下有一群貌美如花的小妾跟表妹。这样日子她``````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妾室谋略】【不良贤妻】免费结文:【相公久等了】强烈推荐四爷玄幻:【天才—落枫】洛同志高干:【军阀妻】三爷古言:【狐狸大小姐】邪魅书生:【我的老婆是总统】猥琐的孩纸们:《重生-狂放女军医》四世同堂《术师风云劫》老五《腹黑三小姐》三儿《狂逆御世》雄锅《正室夫人》言莫愁《极品俏宝贝》舍不得的温柔《逍遥大夫人》人肉《丑女戏邪君》烟然心醉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花名在外:娘子腹黑夫之过》
  • 旋转门

    旋转门

    伦敦泰晤士河畔,屹立百年的大本钟毫无预兆地停摆了。此时此刻,留学英国的春雨在人群中与恋人高玄擦肩而过,在发现高玄完全丧失记忆后又目睹他遭遇一场车祸;此时此刻,春雨抱紧高玄躲过飞车,自己却卷入劫案,命丧街头;此时此刻,春雨高玄登上同一节地铁车厢,却因来自不同时间,重逢也终将永别……两人三段完全不同的际遇,在同一个时间发生。当春雨最后一次死里逃生,“旋转门”即将开启,人类面临着危机……爱,改变时间,超越生死,解构并重塑每个人的灵魂。
  • 婆媳大战

    婆媳大战

    婆婆与媳妇,自古来便是站在楚汉两界的敌对方。当然,婆媳关系好的也有,但在少数。导火索,源于争夺她们之间互爱着的男人,这个好似老鼠钻进风箱的男人,担当着两种角色,一头是儿子,一边是丈夫。几千年来,这个战场销烟弥漫,喊声震天。时光荏苒,双方战术在不断更新,决胜方的地位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以前,处在上风的是婆婆,她老人家只要眉头轻轻那么一蹙,老手随意那么一扬,儿子们便得高唱一曲《孔雀东南飞》,貌似兰芝的媳妇便只能掖着休书哭哭啼啼地回娘家。如今,媳妇昂首挺立,不仅与婆婆分庭抗礼,而且,当仁不让地霸着“导火索”,再也不许婆婆多染指。婆婆岂甘就此拱手相让?绝对不行!先揪过沉浸在老婆温柔乡里的儿子,劈头盖脑的一通训,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来一通革命家史教育,可效果甚微。婆婆对分不清“敌友”的混小子既是失望更是生气,可她老人家将一切归咎于这个成天打扮成小妖精似的儿媳妇。都是她,媚惑得儿子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再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婆婆决心与媳妇来场PK,来个争夺战!很不幸,本书中的女主柳芊芊恰好是现代时尚超前的媳妇,而书中的婆婆却是个看不惯一切,独尊,与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的传统人物。婆婆扯过亦步亦趋地跟在新婚媳妇身后的儿子,一脸的不满:“每天都不知道早起给自已的婆婆和爷们做早饭,你娶得是啥媳妇?”新娘子柳芊芊气得满脸红晕,举起大红枕头便朝新郎林晨飞扔去:“跟你娘睡去,成天你妈你妈的。”战场摆开,狼烟顿起。除了这个主战场外,还有另外三个次要的战区。这三对婆媳,或婆强媳刁,或婆蛮媳悍,或婆土媳洋…总之,开战伊始,形态各异,精彩纷呈。呵呵,这下可有热闹看喽。在这里,婉儿要特别感谢可爱的小冰月,是她不厌其烦地替婉儿做封面,做了一张又一张。小冰月,新年快乐哈!还有,咱们的宝贝狼儿与小冰月合作,替婉儿重新做了一张封面,在此,婉儿祝狼儿在家乡一切安好,新春快乐!推荐一下自已完结的文文《惹火小丑后》强力推荐好友的文文:筱语依依:玩毒小王妃静窗幽恋:王爷奴家有了宋喜:肥婆皇后梦幻的色彩:《爱上吸血鬼总裁:》三木目:幸福那根骨头瑜玥:皇帝弃了种蓝羽水月:皇宫宝贝之睿智六公主晨曦梦晓:想跑没门久仙::惹上邪总裁落櫻:这家伙好拽流泪的天空:战神总裁潇丹青:替欢小娇妻
  •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你还在背着蜗牛工作吗,还在为低效率心烦吗?本书提出卓有成效地工作分四大步骤:有始有终、把握重点、确立架、构积极行动,教你轻轻松松做高效人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对症自我按摩治百病

    对症自我按摩治百病

    获得健康主要有三种途径:养生、保健与治病,在祖国医学中,能够同时发挥这三种作用的方法很多,按摩、食疗养生就是其中一种!最了解身体的莫过于自己,科学证明,手对身体具有极强的感知力,通过对经络、反射区、穴位进行按、揉、压、搓等操作,能够将这种感知传达给身体各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自愈潜能。
  • 泼妇招夫

    泼妇招夫

    穿越到异界,爹不亲,娘不爱,下头还有五个妹妹,古代超生队是有,可要全都是女孩,就不被人待见了。家里堂兄弟多,可尽欺她们没有兄弟,爹娘怕没有人养老,早早的巴结别人家的孩子,属于放养的孩子伤不起,特别是还要照顾这一干小屁孩子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太家常便饭了,生活怎么可以这么悲崔!于是穿越过来的有喜怒了,吃不饱,只要能入口的,都让她找了出来,穿不暖,小本生意可以做,只要六姐妹齐心,这日子还是过得风风火火的。只是,为啥这些三姑二大姨的,个个都争做媒婆了?她这泼妇不是无人问津的吗?还有,这些最是无耻的堂兄弟,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叫她们只是赔钱货,迟早都要嫁出云,她们东西都要他们的?最最可恨的,明明她们这一干姐妹的努力,怎么到了父母的嘴里,就变成他们的产业了!她陆有喜就要守住家业!女孩就不是传后人了吗!于是,村姑的招夫行动开始了。被一干恶狼般的亲戚吓狠了,陆有喜的招夫对像,必须要满足第一个,那就是无父无母,无不良亲戚!想像太美好,结果招了个家里尽是兄弟的曾一鸣。原因无他,人家兄弟多,保准家里的亲戚占不到甜头!相公人是穷,不过看他志不穷的份上,她就接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