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10

第10章 从先秦诸子思想对话看文艺批评(7)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从这段饶有意味的对话中,我们大约知道老子是一个善于自保的人。“良贾深藏若虚”是他做人的信条。他不喜欢孔子一派儒家张扬救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为。(关于老子与孔子的关系,参见陈鼓应:《老庄新论》之《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5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老子指责孔子醉心的复古事业是不可信的,对孔子的过于张扬的做派更是加以告诫。而孔子对老子的看法则颇有意思,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好像见到了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哲人的形象。老子思想庶几是其人形象的写照吧。老子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自殷周以来整个文明的反思,以及对他所处的春秋时期天道人事的审思。从这种深邃的哲思出发,他采用了相应的崇本抑末的方法。魏时思想家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论及老子思想的深邃时曾指出:“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明。因而不为,损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其子,贱夫巧术,为在未有,无责于人,必求诸己,此其大要也。”王弼的话对于我们理解老子哲学至关重要。他指出老子哲学与方法论的一致性:推本溯源,振叶寻根,从本体上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天道问题;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从形而上的精神之道去看待和解答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这一思路也同样也体现在老子对于文艺问题的看法上面。

老子思想的产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论常说的“发愤著书”的产物其精神蕴涵并非从思辨与玄想中推出,而是愤激于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悲剧而产生。其精神之境带有浓烈的人文价值,成为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审美精神的寄托。这也就是为什么表面冷漠的老子,其精神世界却为后人推崇不已。当代新儒学人物往往喜欢将儒家思想说成忧患意识的始祖。实际上,在老子与庄子的学说中,存在着远远超越儒家思想的忧患意识。他们的目光更为深刻远大。这首先同老子所从事的史官传统有关。按照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老子与先秦时的其他思想家一样,都是出于王官。孔子的儒家属于巫官文化,而老子是史官文化。巫官文化是局内人,而史官文化则属局外人,是外冷内热。(李泽厚:《己卯五说·说巫史传统》,42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老子担任过周代的史官,对于历史与自然的观察,具有超越世人的眼光,善于将政治与社会问题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去分析,对于精神人格的推崇高于一般的学说,在道德判断之上,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深邃目光。台湾学者陈鼓应说:“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在所谓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道视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他还指出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中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这一观点突出了老庄哲学中的形而上之道论是从现实人生问题出发的,具有深挚的人文关怀价值。(参见陈鼓应:《老庄新论》,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性格决定命运。这就决定了老子首先是一位孤独者。在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出关》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孤僻古怪、了无情趣的老人,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外表使人感到形容枯槁,讲课更是索然寡味。(参见《鲁迅全集》,第2卷,43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曾认为他一生未娶,性格古怪,所以说话尖刻,睥睨世人。(参见郝志东、沈益洪译:《中国人》,50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我们认为,老子确实是一位古怪老人,但是他的古怪孤独,是对于世俗与专制的反抗,与屈原的“发愤以抒情”的写作不同,老子采用的是洁身自好、退隐自保的方式来抗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可见他是用今人所说的退出的方式来反抗。在世俗年代之中,能够不随波逐流、退隐自保的人,其代价并不亚于公开反抗的人。相对屈原的以死抗争,一了百了,这种忍耐也许更为难受,滋味更不好受。诚如鲁迅所说,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是更难的。老子的孤独是深沉的,他其实渴望世人的理解。因此,写作《道德经》可以说是他力图沟通世人的一种方式,不然真像他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就不必写什么《道德经》了。我们发现,在《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中,他经常采用这种启悟世人的对话方式。在《老子》第十章中,他针对世人的浮嚣,提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这可以视为老子通过反问的口气,与世人展开的对话与交流。从言说的内容来看,显然是与“不在场”的对象的对话,因为文中涉及的“爱民治国”是对当涂者言说的,并非自言自语。老子在这里一口气提出六个问题,由人生及于治国,体现了老子由人及政的思想。老子这六个问题的中心是劝勉世人解放自我,回归大道。王弼解释道:“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矣。专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玄物之极也,言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王弼在解释第一个问题时,认为老子劝勉世人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使心灵与精神返璞归真,不为外界所乱。为了强调这一点,老子勉励世人要像婴儿一样无知无欲,专气致柔。

在老子看来,婴儿身上集中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最可爱之处,即天真无瑕,无忧无虑。这才是最高的道德,也是天道自然的表现。在精神的最高境界上,东西方文化明显地表现出内在的差异。黑格尔对人类早期的象征艺术品是看不上眼的,认为它是绝对理念的低级形态。而在中国的老子和庄子眼中,童年时代恰恰是精神的最高阶段。当然老子的这种说法只是比喻,他所说的婴儿之态并不等于蒙昧无知,而是一种形同婴儿的素朴之心,这种素朴之心是建立在人性自觉与精神的自我体认基础之上的。但不管怎样,选择童年作为人性的象征,表现出老子在已经老化的文明年代中,意欲让人类回到童年,焕发出生命的激情。老子外表枯槁无表情,实际上是一个富有激情的老人。而用反问的口气,正是老子希望与世人对话,激励世人冲决物欲的一种表现。

在讲究竞争的年代中,人们唯恐成长不快,获取不多,以得为美,以失为耻。世人大抵作如是观。老子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则表现在对此的反驳中,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他用开启智慧的语气,向世人提出可否专气致柔像婴儿一般,在心态上能否去除欲望,回到玄览的地步。这种对话是意味深长的。人们可能以为老子是在犯糊涂,而老子则希望能够通过对话来劝导人们回归自我、保持人格的独立。在《老子》第二十八章中,他提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认为含德之厚,可以比作赤子。赤子之心是纯真可爱的,也是具有自我保护力的。以赤子之心行事,可以免受各种伤害,是一种最高的和谐。由身心和谐而产生大智慧、大勇气。老子倡言的这种理论,对于艺术精神的陶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明代的李贽在其著名的《童心说》中,就用童心来张扬文学创作中的性灵,认为文学中的童心是最可珍视的价值,也是评判文学作品高低的重要尺度。当时一些思想解放的文人,大抵用童心、至情、性灵一类字眼来弘扬文学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对于性灵的扼杀,主张心灵精神的自由。

老子认为,一旦涤除心灵的疵邪,就可以与道合一,可以用来治国爱民,达到很高的境地。可见他对于道的推崇还是在于社会人事的安顿。老子比较了三种人格。这三种人格依照对道的理解而有所不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老子》第四十一章。)老子认为,最上之人闻道则力行之,中人闻道则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大笑之,以为迂腐。老子进而启示世人,明道若昧,对道的了解与实践好像愚者之为,其实大智若愚,推而广之,真正的精神意蕴都是深藏而不露,相反相成,故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文艺批评也是这样,要透过外表看到内里的精神意蕴,领略其中的胜景。

老子理想中的人格是一种精神玄深的人物,他对此加以形容道: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浑兮若无止。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章。)

三国魏玄学家王弼注曰:“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观。意趣不可见,亦犹此也。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盈必溢也。蔽,覆盖也。”(《老子》第十五章注。)这一段话深有微意,具有多层含义在内。老子心目中的君子,既坚持独立人格,又要善于保全自己,因而他们需要极高的智慧与精神毅力。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精神境界是至为复杂的。老子在这里用忧虑的笔触描写了他理想中的人格,富有这种人格的人物以精神之道为贵。他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外表看来神乎其神,内心却很纯净素朴,而内心的素朴纯净正是他们大智慧的表现。

老子用反问的口气向世人提问与交流:谁能在这个类似屈原《离骚》所说“众皆竞进以贪婪兮”的时代,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浑向清转化,由躁向静回归?老子认为,这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人格力量。关于这种复杂的精神意志,在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士人内心世界,诸如阮籍的《咏怀诗》和庾信的《拟咏怀》中,我们可以捕捉到相似的心灵呼号。这种反问,其实蕴涵着很深的人文忧思。老子其实希望通过这种潜在的对话来与世人交流,鼓励世人走出物欲的诱惑。

在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老子坚持自己的人格精神,不为世俗潮流所动。他在精神境界上高自标置。他的风标崖岸,为后人所景仰,并对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人格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感召作用。《老子》第二十章中提出:“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王弼注曰:“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若无所宅,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老子明确地指出,在当时众生汲汲惶惶追求人生享乐的时候,他偏要以淡泊为自守,以无为自愚自居。所谓“食母”一词,朱谦之引北宋苏辙注曰“譬如婴儿,无所杂食,食于母而已。”说明老子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矢志不渝,是一种精神的殉道。在魏晋时期嵇康的《释私论》、《养生论》等著作中(嵇康:《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我们可以触摸到类似的精神志向。老子的精神操守相对于庄来说,更多了几分坚韧。庄子的相对主义则为魏晋郭象之流所好,看来并非偶然。“譬如婴儿,无所杂食,食于母而已”,这是多么形象贴切的精神家园与精神信仰的写照,与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的气节一样,充分表现出老子外柔内刚、至大至深的精神人格蕴涵。在东晋的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魅力。

老子是一位“大仁不仁”的仁者。仁者爱人。但老子与孔子不同:孔子的仁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博施济众,而老子则将仁者之心视为自然无为,更多地从无为的角度去看待仁者之心。老子以智者心态去观察仁者价值,大仁不仁,堪为孔子的老师,比诸孔子道高一层,技高一筹。老子认为,包括礼乐之教在内的所有政教法令,只会刺激人们的贪欲与虚诈,“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第五十七章。),“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第三章。)。老子认为,要恢复人性的天真淳朴,首先要“去欲”。因此,老子与孔子相比,更触及人性中的底蕴。他要恢复的是人性中最初始童真的本体。从方法论上来说,这是一种崇本息末的方法。三国时魏国玄学家王弼在《老子指略》一文中曾总结《老子》一书的思想与方法特点:

老子之书其几乎!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夫素朴之道不著,而好欲之美不隐,虽极圣明以罕之,竭智虑以攻之,巧愈思精,伪愈多变,攻之弥甚,避之弥勤。则乃愚智相诳,六亲相疑,朴散真离,事有其奸。盖舍本而攻末,虽极圣智,愈致斯灾,况术下此者乎!夫镇之以素朴,则无为而自正,攻之以圣智,则民穷而巧殷;故素朴可抱而圣智可弃。

依照王弼的理解,老子的文化哲学就是一种崇本息末的哲学与方法论。这是纠正世风更好的一种方法。

同类推荐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圈夫治家说明书

    圈夫治家说明书

    这是一个霸王欺负某男上瘾的故事。--情节虚构,这是一个女教主重生为千金小姐调教小纨绔的轻松故事,请勿模仿
  •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

    热播剧《龙岭迷窟》官方正版原著在48章到99章~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三位当代摸金校尉,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昆仑山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这里究竟是什么?藏着消失的古代魔国君王陵寝,诡异殉葬沟,神秘云母,地下九层“金”字高塔,堆满奇特古装的干枯骨骸。这里又有那些未知生物?漫天带火瓢虫袭来,巨大神秘爬行怪物。一群人险死求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婚君

    婚君

    齐光是一名昏君,女昏君。他从小就知道她是天之娇女,眼光高于顶,对于情爱从不在意,但是他也知道总有一天她一回头就能看见他。
  • 别惹复仇冷女:同学请靠边

    别惹复仇冷女:同学请靠边

    她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少女,身世惊人!入顶尖高校开启复仇之旅!人前,她是少言寡语的薄情冷女;人后,她是嗜血腹黑的阴谋家。复仇的半路偏杀出几个极品同学,将她的生活彻底搅乱。绝处逢生之时,爱情亦轰烈而至。
  • 女御医

    女御医

    原本是医科大的双优毕业生,转眼就成了地府的怨魂。抵不住实习小鬼差甜言蜜语,可是,当她投生后才发现全都是鬼话连篇!相依为命的病弱的娘,尔虞我诈的深宅大院生活,步步艰辛,处处小心。然,双优毕业生的头衔可不是盖的!看她如何从一个身世凄苦的丫头,摇身变成一代传奇女御医!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
  • 冷情杀手遇到无奈夫君

    冷情杀手遇到无奈夫君

    冷漠如她凉薄高贵,潇洒如他睥睨天下。她迷雾重重的过去,他暗影掩埋的身份。当两人相遇,睿智如他,为何偏偏总是被压!此文讲述了一个凉薄淡漠的杀手,压倒也被压倒无奈夫君的故事!◇◆◇◆◇◆◇◆◇◆◇片段一:女子伸出纤瘦冰凉的双手,一手搭在男子握枪的手上,一手抚上男子英俊帅气的脸庞,樱唇轻启,声音有些魅惑:“我阻碍了你的梦想吗,那么,我们一起死吧!”片段二:一身紫衫的绝美女子跨坐在一身白衣的奚尘逸身上,一手掐着白衣男子的脖颈,一手正准备攻击,发丝有些凌乱,不过那精致绝美的面容却让人一阵失神,美,美的犹如仙子一般。而一向风度翩翩,绝代风华的白衣男子,此时正仰躺在囊袋上,一头黑亮的青丝犹如瀑布般散开,双手一手定格在女子的腰上,一手正准备截住女子的攻击。原本俊美无暇的脸上此时左眼略微青紫。看到这幅场景,奚清谷众人风中凌乱了,他们风华绝代的四少爷,赤裸裸的被压了~~~~片段三:红色的纱帐中裹着两个人,隐隐可以看到半遮半掩玲珑有致的女子,还有裸着身子露出完美线条的男子,两具身躯紧紧相贴,男子的手抱着女子的腰,女子手撑着男子的胸口,同样绝世的的容颜。可是,怎么看都是女在上男在下,几人心中狂吼:“他们家神一样的少爷,又被华丽丽的压倒了~~~”片段四:穿好衣服走了出去,走到门口的时候顿住了脚步,似是想起什么,转身静静的看着眼前的男子:“夫君!”奚尘逸身形一震,猛然抬头,期翼的看着菱裳,原来他昨晚竟都不是做梦么?然而,菱裳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华丽丽的黑了脸!!菱裳挑挑眉,清冷的声音听在奚尘逸耳中却似遭雷劈:“夫君,你...是不是不行!”说完转身,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抑愉的笑容,潇洒离去..◇◆◇◆◇◆◇◆◇◆◇推荐自己的旧文女主玄幻《凤火天下》:
  •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