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600000008

第8章 疲是居官大病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00323,《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3期转载。

——清代政治文明杂谈之七清人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它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使读者往往过目难忘,说的是:在嘉庆、道光两朝久任军机大臣的曹振镛,晚年更是“恩遇极隆,身名俱泰”。他的一位门生专门请教他官运亨通的秘诀,曹振镛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敢于讲话,勇于任事,不免要冒各种风险,只有“多磕头少说话”,才能八面玲珑,四处逢源,在官场上一帆风顺,保位固冠。

这决不是一个特殊的个例,而是封建官场的普遍现象。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在谈到守旧大臣们为什么如此坚决地反对改革时说:那些“内位卿贰,外拥封疆”的高官们,“不知经若干年之资俸,经若干辈之奔竞而始能获也”,到了这个地位,只要“循常习故,不办一事”,就可以“从容富贵,穷乐极欲”。“若一日变法,则凡任官者皆须办事”,这些人“既无学问,又无才干,并无精力,何以能办?”(《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可见,官员之固位擢升,不在于办不办事,能不能办事,而在于熬年头,善钻营。

清代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是一点都觉察不到这些弊端,他们也曾设法采取一些措施来救弊补偏。康熙皇帝亲书“清、慎、勤”“居官三字诀”赐给大臣,以为倡导,其中“勤”字就是勉励大家要勤于政务,不要尸位素餐,玩忽职守。在三年一次称之为“大计”的官吏考核中,“疲软无为”是应加举劾的罪名之一,按规定,得到这样考语的要受革职处分。但是,官员们一味明哲保身,敷衍塞责,苟且模棱,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政治道德操守问题,而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表现,单靠口头的提倡和极其有限的监督,自然无济于事。封建皇权的极度膨胀,所谓“乾纲独断”,结果必定是“一人为纲,万夫为柔”,群臣们只能叩首颂圣,墨守成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算不错,哪里还顾得上勤劳公务,尽心国事?

清代官德丛谈疲是居官大病懒官、庸官们充斥朝堂,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统治机器失灵,政务废弛,吏治败坏,政治公信力低下。这既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伤害了本就生活得十分艰难的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所以,袁守定在《图民录》中指出:“疲是居官大病。所谓疲者,如疲马然,策之不动也。然疲生于挨,朱子所谓挨得过时且过是也。”(卷1)官员一旦得了“疲”症,就像一匹鞭打不动的老马,怎么赶也是步履蹒跚,踌躇不前,而其根源恰如朱熹所说,因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挨一天是一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决定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人心一懒,则百体俱怠;百体俱怠,则心日荒而万事废矣”(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

金庸斋在《居官必览》中也强调:“倦最害事。”“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受其弊。”“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罹无涯之苦。”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官员如果倦于政事,则“地方利病,应兴应厘,漫不经心,百废莫举”。这样没有担当的官,必然使“民困日深”,“民生日艰”。

有人以断狱判案为例,提供庸官殃民的实证。每有命案发生,“有司之悠忽者”往往“迟延日期”,不予置理,直到“尸身发变”,不得已才慢吞吞地赶到现场,“又以亵秽为嫌,远坐他所,止凭仵作衙役混报,既未目击,又不令两造面质,草草讯供,游移通详”。审案时又“听断乏才,优柔不决,经年累月,拖延无期”。最后只能“草率完局,锻炼成招。不但生死含冤,且有牵连拖累,致小民倾家荡产,废时失业者,深堪悯恻。人命如此,其他可知!”(田文镜:《州县事宜》)对公事如此漫不经心,荒疏怠忽,又怎么能在官场混得下去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对策,叫做“弥缝搪塞”。他们对于“民间苦乐”虽然“漠不关心”,对于利国惠民之事虽然束手无策,不过对“饰虚文以媚上司,习时套以规进取”这一套弄虚作假的手段,倒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平时“但以簿书文移,弥缝搪塞,一生精神,用在酬应世态,绸缪身家之处,互相欺罔”(陈宏谋:《学仕遗规》,卷1)。他们也并不是成天无所事事,闲居独处,相反,他们时刻奔走于大吏之门,争逐于宴会之场,简直是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在“酬应世态”方面用足了“一生精神”。他们处事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每事止图可以回复上官,不顾可对士民与否”(徐牧、丁日昌:《牧令书辑要》,卷1)。只要把上司糊弄好了,上司感到满意了,自己的官位也就坐稳了,老百姓的苦乐死活自然不在话下。

清代许多有关“官箴”的书中,对上面这种现象斥之为“伪”,是“仕途之贼”。与这种恶劣的官场习气相对立,人们强烈地呼吁官员们应该“以实心行实政”,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高廷瑶在《宦游纪略》中问:“官如何才为爱百姓?”作者自己回答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又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无非沽名市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卷下)既要有爱民之心,又要有爱民之力。心里根本没有百姓,所作所为不过是沽名钓誉;说是爱百姓,却没有为百姓办事的才具和精力,也只是空言虚词而已。所以“实心”和“实政”,二者缺一不可。

真正心存百姓的官员,需要有一副热心肠。就像方大湜《平平言》所说:“富贵利达,眼不可热。民生休戚,肠不可不热。肠不热,则百姓之休戚,如秦越肥瘠,漠不相关矣。”王志伊为《励治撮要》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一个关爱百姓的官员,应该处处以为百姓兴利除弊为念,做到“重民生,勤民事,薄民赋,保民富,宽民力,从民便,悯民穷,恤民灾,除民害,询民瘼”。

对封建官僚提出这样的要求,今天看来,未免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能做到。但这样的呼声和舆论,毕竟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良好愿望和迫切冀求,在当时,它起着对黑暗政治的批判及对清明政治的引导的积极作用,至今也仍然不失为是传统政治文明中珍贵的历史遗产。

同类推荐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热门推荐
  • 沽龙引

    沽龙引

    别问我龙的出生,我们都是华夏龙的传人,那些从人类文明长河里漫游过的几千年。是龙族们念念不忘的前世今生,有幸的是今天我们都活到了2012,龙年里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你还记得哪些?我曾为魔幻中红龙在永恒之井大爆炸前投下的那里魔幻种子而感动了一个青春。
  • 弑仙

    弑仙

    神秘的巨鼎,竟内含惊世功法!幸运的小子,天生孕育天地之根,意外获得神鼎传承,从此踏上成仙之路!激烈争夺,成昆仑外事弟子,潜入湖泊获五行之力,狂刀傲剑挑战极品神力!修仙路,登天而行,不是仙,却能弑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行星际

    侠行星际

    女刀客重生为废材,科技与异能充分融合的弱肉强食的未来世界,以绝迹的侠义精神和古武术,扬名蓝星、威震星际!侠义:秉承正义仁德之心,锄强扶弱,铲奸除恶。不因自己的弱小而明哲保身,不因私愤而冷眼旁观,不因蓝星的理念而改变自己,不因自己的强大而肆意妄为。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长生墓

    长生墓

    我今生唯一的愿望:屹立人世巅峰,看风雪人间,苍穹起落;大道将崩,众生染血,而我,为你画眉。既然长生,何必回首;既然逝去,何必从头。郭嘉屹立在风雨飘摇的江河之上,喃喃着无人问津的长生谣,回看天下,众生皆小。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出发,以微观的操作细节为立足点,系统地介绍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技巧和智慧。这些理念、技巧和智慧都是他用一生的投资经历证实过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