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600000006

第6章 为政以通下情为急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90915。

——清代政治文明杂谈之五“政通人和”历来是我国理想的政治理念之一。清人论政,极重求“通”。清代的一些谈论政风吏治的作品中,往往对“通”字给予很大的关注,并且赋予了相当丰富的内容。例如,陈宏谋的《从政遗规》和金庸斋的《居官必览》,都曾引用过“为政,通下情为急”这句话。袁守定的《图民录》则强调:“凡上下之情,通则治,不通则不治。”(卷3)还有人说:“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必强。”所以“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彭忠德、李正容编:《居官警语》,146页)。这里所说的“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内容也还是一个“通”字。

在当时,这些议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封建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卑悬殊,上下隔绝。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深刻揭露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君与臣隔,大臣与小臣隔,官与绅隔,绅与士隔,士与民隔,而官与官、绅与绅、士与士、民与民又无不自相为隔”。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既无心“询察疾苦”,老百姓也无处“陈诉利病”,举国上下,层层相隔,当然是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可言,整个社会就不能不呈“乌合兽散”之势。(《壮飞楼治事十篇》)康有为则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专制政治“如浮屠十级,级级难通;广厦千间,重重并隔。譬咽喉上塞,胸膈下滞,血脉不通,病危立至”。他得出结论说:“考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生,皆由体制尊隔之故。”(《上清帝第七书》)清代官德丛谈为政以通下情为急既然君臣之间、官员上下之间乃至官民之间的相互隔绝是由政治体制所决定,那么在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框架内,这种状况当然是无法根本改变的。清代政治伦理中所以大力宣扬通下情、尊舆论、顺民心的重要,正是力图通过政治道德的提倡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去弥补、抵冲政治体制的弊端和缺失。这也正是这一政治伦理的积极意义所在,同时又恰恰是它的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官民相隔、下情不通的最大弊害,是主政者井蛙观天,孤陋寡闻,视世情则管窥蠡测,察时势则如坐云雾。既摧残了民气,压抑了人们的政治活力,又堵塞了当权者的视听,杜绝了政治进步的通道。以这样自我封闭的态度去治国理政,犹如盲人骑瞎马,没有不出乱子的。所以有人把这看做天下最大的忧虑:“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昔人所谓下有危亡之势,而上不知是也。”(金庸斋:《居官必览》)如果不通下情,就不能及时察觉、处理与化解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还会使各种矛盾不断积聚和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危亡之势”。这就把“通下情”提到了维护政治稳定的高度,在清代,不能不说是一个颇具卓见的认识。

封建政治的一大通病,是上下欺蒙,许多贪枉不法之事,往往由此而来。雍正时当过直隶总督的李绂在《与泰安各属书》中说:“居官大戒,第一蒙蔽。盖上下内外,非蒙蔽无以行其奸欺也。蒙蔽之在内者,有官亲、家人;蒙蔽之在外者,有猾书、蠹役。内外勾连,鬻情卖法,则为官者孤立无与,而坐听声名之败裂,其亦危险矣哉!”(徐牧、丁日昌:《牧令书辑要》,卷1)不幸的是,这种“上下相蒙,只图苟免,全无后虑”的状况,已经成为到处皆然的官场陋习。“通下情”则正是打破欺蒙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是因为,蒙骗只能施之于闭目塞听之辈,却难以奏效于耳聪目明之人。只要主政者能够博闻强识,洞烛幽微,宵小之徒就无所行其奸。陈宏谋《学仕遗规》中有一段话讲得十分透彻:“欲兴治道,必振纪纲;欲振纪纲,必明赏罚;欲明赏罚,必辨是非;欲辨是非,必决壅蔽;欲决壅蔽,必惩欺罔;欲惩欺罔,必通言路。所言虽未必可尽听,而人人皆得尽言,庶奸贪之辈,虑人指摘,不敢肆行无忌也。”(卷2)不通下情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政情扞格,政令不行。尽管封建政治充斥着尖锐的官民对立,但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还是提倡施政应以民为本。所谓“民之所乐,我则遂之;民之所苦,我则除之”(金庸斋:《居官必览》)。“事关民生,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蒋士铨:《官戒诗》)有的甚至提出“官必好恶同民”,“凡百姓所利,官亦曰利”,“百姓所苦,官亦曰苦”(袁守定:《图民录》,卷4)。可是,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根本一条,就是要了解与体察下情。只有真正懂得了老百姓的苦乐好恶,是非利害,一个关心民瘼的官员才有可能施惠民之政,行益民之举,这样的政治举措也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所以,《图民录》强调:“当官无他术,只务合人情,事之顺民情者可行,咈民情者不可行也。”“凡地方行一事,博采舆论,舆论可则可行,舆论不可则不可行。若咈众独断,则民必违犯,而事终柅矣。”(卷4)在“贵贱有等,上下有别”的等级观念及等级秩序的支配下,真正要做到“通下情”、“察民隐”,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勇气,放下架子,走出官衙,到“村镇篱落”、“穷乡下邑”,不论缙绅儒生、耆老隐逸,渔樵耕读、贩夫走卒、村姑童稚,都延访求教,“使民隐上通”。颇受雍正皇帝赏识的田文镜在所撰的《州县事宜》中发过这样的一段议论:州县官名曰知州、知县,顾名思义,必定要对一州一县的风土人情、物产生计、民生疾苦等“知之周悉,而后处之始当”。“故凡四境之内,毋论远近,或因公务出赴省郡,或缘命盗往来乡村,途次所经,必随事随时,详加体访。”“若深居简出,高坐衙署,使百姓难于见面,于一切物理民情,茫然无知,判然隔绝,不几负此设官之名乎!”(《官箴书集成》,第3册,682页,合肥,黄山书社,1997)陆陇其在《莅政摘要》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正德年间任南、赣、汀、漳诸州巡抚时,曾经把官员出行时的“肃静”、“回避”牌去掉,另举二牌,一个牌上写“愿闻己过”,一个牌上写“求通民情”。他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肃静欲使无言,闻过则招之使言;回避欲其不见,通情则召之来见。”据说效果还不坏,“当时不闻以先生为亵体”(卷下),也就是说舆论肯定了这种做法,并没有人认为这就亵渎了封建官僚体制。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没有十分坚实的依据,但人们乐于流传这个故事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的一种意念,一种冀求。应该承认,在官员仪仗中去掉“肃静”、“回避”牌固属不易,要在头脑中取消让老百姓“肃静”、“回避”的观念,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对于老百姓的话,不但要能够去听,还要真正能听得进去,才能达到“周知民隐”、“体察民情”的目的,否则,就不免仅仅是一种政治作秀。所以大家都强调“通民情”的关键在一个“虚”字,就是必须虚心。“不虚则蔽”,“虚则生明”。觉罗乌尔通阿在《居官日省录》中说:“先哲云,官府政事繁多,下情阻隔,全在虚心体察。倘任其聪明,恃其刚介,挟其意气,种种皆能枉人。”“是以居大位而不虚心,则事坏;从政不虚心,则政坏;为学不虚心,则学坏。何也?意气太盛,虽有嘉言在耳,简册在前,不复潜心研究,惟凭私智臆见,谓操纵一切而无难,于是疏略偏蔽,百病交集,害有不可胜言者。”如果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趾高气扬,固执己见,“自视地位高于人,才识无不高于人,自是之见渐习渐惯,其尚能低首下心,勤学好问也哉?”这个警告,确实很值得深思。

同类推荐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热门推荐
  • 误惹总裁(大结局)

    误惹总裁(大结局)

    茹茹的微薄,期待大家的关注:http://m.pgsk.com/u/1916624674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忘记一个人,只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蓝梓恩。她是平凡的女学生,如她所说没钱没家世没地位。他是天之骄子,苏氏集团太子爷,有钱有家世有地位。可这样的两人却被牵扯到一起。结果,她要面对前男友做另一个男人的妻子,这还不算,更大的麻烦接踵而来。丈夫的前女友胡搅蛮缠,想要做个称职的妻子,可是一切的一切,并非她想的这般容易。想要温暖他的心,却使自己的心变得更凉......************************茹茹每日暂且两更,但若是某天亲们多给力,日收藏过五十,茹茹就加一更,评论过二十条,茹茹再加一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近报丛谭平虏传

    近报丛谭平虏传

    传中记述清太宗领兵绕道入关,破喜峰口,陷遵化、顺义、良乡,过蓟州,围京城,明督师袁崇焕星夜驰援,总兵尤世禄、满桂、祖大寿力战破敌,清兵退走。
  • 夫子栽了

    夫子栽了

    二十一世纪天才少女一朝穿越成了个刚出生的奶娃?!自此,东傲皇朝史上最是顽劣有余、纨绔十足的相府千金林镜镜横空出世。俏立刑部大堂,她巧舌如簧。傲立金銮殿,她玩转异邦。弯弓射雕,她智平三国之乱!一曲《红豆》,她到底是为谁轻轻唱?战火因她生,她来平。硝烟因她起,她来灭。还有不服?好,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世,爱她的人有多少,恨她的人就有多少。这一世,她被万千宠爱过,亦死过痛苦过。这一世,她得到的爱无人能及,她得到的痛亦无人能及。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她说:“今生,我负他最多。”他问:“怪我么?”“不!如果没有你,我的一生只会在宠溺、享受和无法无天中度过,不会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他问:“是什么?”“爱恨交织。”SO:这是一部腹黑男的娇妻养成史!★【正剧版总结】看俗世红尘中爱恨情仇、痴恋纠缠、放手成全、生离死别演尽!看三国风云、王图霸业、金戈铁马中终是谁成全了天下?栽了系列之东傲皇朝八百年故事:夫子!简介无能,内容相对精彩。★【推荐区】我的完结文:《我的长孙皇后》,千古一帝后!《我家娘子》,俊美相爷PK腹黑千金!《夫子归来之霸宠》,栽了系列的终篇,此书的后续。正在连载的文:《蜜爱100度:宠妻成瘾》,欢迎围观!
  • 老婆是武林盟主

    老婆是武林盟主

    谁说我是学生狗,美女盟主握在手。  谁说咱是单身男,妻妾成群万户侯。  看史上最强的高中生,如何纵横都市,成为天下第一的大侠!  《老婆是武林盟主》,最强高中生李凡,静候诸位前来踢馆!
  •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一颗葡萄让暗夜首领穿越成了将军千金!一个肉包让柳柔婉成了当朝太子妃!一颗毒药让太子妃成了太子的贴身小丫鬟!然后苦逼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肉丸,给本宫倒茶,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肉丸,伺候本宫沐浴更衣!”“请叫我柔婉,谢谢!”某女咬牙说道。“肉丸人呢?”某男爆吼一声!“回太子,太子妃说肉丸已经滚了!”“滚了?那就再让她滚回来,不然本宫就给她煮了吃了!!!”
  • 地球毁灭之诺亚方舟

    地球毁灭之诺亚方舟

    我们的世界温暖、舒适熟悉,但当我们仰望天空,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居住在宇宙中一个独特的地方,或仅仅是太空的小小一隅?宇宙是友善的还是充满敌意?我们是一直站在这里猜想,还是离开故园来一次终极探险?去发现奇观,直面恐怖。美丽的新世界,邪恶的黑暗势力,时间的起点,创世的时刻,我们是否有坚持到底的勇气,或是逃回家?想找到答案只有一个方法,我们开始一步步时空之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姻缘劫:倾城如画

    姻缘劫:倾城如画

    她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南宫伊公子,扛上了朝廷之人,嫁入王府,在别人眼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却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命运让他们纠缠不清。越是对她狠心越是在意她,不知不觉堕入亲手编织的情网中,当他发现一切的真相她已经芳踪难觅。历经生与死的感情何去何从……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99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