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25

第25章 德治主义:中国传统治国方略之哲理分析(1)

德治主义(或德治论)相对法治主义(或法治论)而言,是儒家古典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儒学、儒家学派的政治学、政治文化学、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中心和主干。从治国基本方略来说,与西方法治主义相比较,德治主义治国哲学是独具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治国理政哲学。从政治哲学内涵来看,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哲理分析和思考,是统治者治国路径、方式和方法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一体综合化。它与民族政治文化相关联,决定民族政治发展的方向、特征,决定民族国家选择历史道路的前进路程,关系到民族整体的政治伦理道德素质水平。德治主义古典治国哲学并非单一单向度的国家治理的哲理分析,它并不排斥法治主义,相反,中国自周秦以来法治文明持续发展,辅助德治主义的实行。直至当代,中国德治法治并行不悖。德治属于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文明,从两个文明共同发展而言,德治法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以法治来辅助、保障。从现代国家道德治理角度说,从德治主义古典治国哲理深思中汲取思想文化资源至关重要,可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更加坚挺。为此,这里对德治主义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中国古典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特征,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学的追根溯源,道家、法家学派对儒家学派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诘难略论其要。

一、德治主义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不同学派对德治主义的内涵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对德治主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也有不同的政治思维路向和分析意向。从夏商周三代历史交替和前进路径观察,德治主义作为基于人性向好本性的自信,对国家的道德治理内心充满着理想主义政治发展情理纠结。这里先探讨德治主义的内涵,再来探寻德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两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就有激烈争议,至今在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几个学科的学者中间仍见仁见智,争论不断,尚未达成共识。这里简述我的浅见。

1.德治主义的内涵

德治是道德治理、以德治国的简称,主义是倡导人们的理想、思想和精神。德治主义简要地说就是依据道德、运用道德治理国家的理想、思想和精神。在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合二而一

的伦理政治哲学意义上,德治主义是基于人们的道德自修、道德自律、道德自觉的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追求和思想、精神向往之社会化憧憬。它与法治主义从外在制度、机制约束人们在行为上屈就法律规范不同,全靠人性内在的积极向上的自我道德教化,从而发自内心地遵循社会公共秩序,彰显个性高尚人格。揭示德治主义的内涵,还要先从人的本质属性、人的道德性(德性)说起。我们每个人都体悟一个简单的人性事实,即人有一种先天固有的可以感受苦乐的实然性,一般是从生理享受的角度主观上自动地厌苦喜乐,并在苦与乐心理趣向选择时定义遭遇的利或害,利带来快乐感受,害带来痛苦感受,趋向乐闪避苦,趋向利闪避害,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属性,并与动物共有。趋乐避苦、趋利避害,自利性主宰自己行为,个体利益支配人的行动行为取向,个体利益具有排他性,也不能把他人利益当作自我利益。

然而人的主观世界和人类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超越动物而能产生意识,“有意识”引起主观世界和行为方式的根本变革——人类会突破个体利益局限,进入公共利益关怀和道德境界诉求,并将个人苦乐、利害同他人的苦乐、利害联系、统一起来,这样,个体利益的排他性消失了,蕴涵着他人的和公共的利益。这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主导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人——自然人法人的统一,法人制约自然人。社会化的人能够以自己特定的心理驱动力去追求他人利益、公共利益,这就是道德。人们对道德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也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论,但是,“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4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分析中国古典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也要运用恩格斯指出的两种分析方法:社会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

然而,我们得承认,阶级道德属于特殊性道德论范畴,人们的道德在类生命意义上还有人类道德共同性、共通性的普遍性道德论范畴的情形。在这一道德认知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人类身上一般呈现两种属性:一种是先天就有的对个体利益的关怀;另一种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关怀,这种关怀就是道德。这两种属性是人的行动行为的动力源,也是外力对人调控依赖的内在基础。人有所追求才有各种行为,人向往快乐、

闪避痛苦,所以才受外力制约。社会通过制度、措施、机制利用人的这两种属性,一方面调动人们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人的行动行为施加控制。前者一般具有法治性边界和功利性特色,后者是非功利的道德引导诱导性的。法治使人被约束,德治则基于人类内在的道德自动自觉。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治国理政哲学的两种倾向的分界线:一种从外部制约人的功利追求,法治主义如此;一种从内心道德自治力发挥其社会作用,德治主义即是。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是两向治国之道、治国方略、治国路线、治国政策,二者并不截然对立,也不截然分开,因为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以法治来保障,二者殊途而同归于法律文化政治文化并合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法家主张法治,但也不排斥纲常名教的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儒家主张德治为主为重,但也不否定在道德教化基础上法制文化与法治文明的功能。儒家在治国哲学思考上,主张德、礼、政、法四位一体综合作用,更全面更实用,较之法家唯法为治更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个性发展。

需要指出,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有三个主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还有道家的自然主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比较阳光,道家的自然主义则暗藏着玄机。它非法治亦非德治,而是“道治”,即“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亦即让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统治者“我无为”,让“民自化”,这种“自然无为”的自然主义政治路线,是政府少干预,人们不相往来,从自然索取,“甘食”、“美服”、“静居”。道家尊重个性自由的静守自然的本性,既否定儒家“天生德与予”,也不赞成法家为人设法制网络使人们受其拘束,让人们消极地遵循自然本性过返璞归真的生活。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儒墨主张积极作为,两派实为一家,同法家法治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或道治主义是对立的。道家自然主义政治哲学在古代局部人群局部时空有其一定影响(如汉初黄老之治),在现代其影响也没有完全绝迹。新儒学就吸收了“无为而治”的精神,主张治国理政“有所为,有所不为”。

2.德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人对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据现有文献资料,西周之前,夏商两代人们对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夏人重刑罚,敬鬼神的力量,对道德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商末周初,人们已开始认识道德,尤其是贵族道德对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尚书》、《礼记》等文献中对这一变化有所反映。文字材料提供了直接证据。至少西周金文中已有近百处出现“德”字。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德字在周初金文中始见,充分说明它是殷周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历史产物。”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96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自西周开始以迄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国人对道德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关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

孔子创立儒学,继承、发展了西周崇德、重德的思想文化传统,多方面论述了道德对于社会政治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为儒家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和“为政以德”《论语·为政》。执政哲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孔子从比较政、法与德、礼作用角度指出:“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还说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礼记·缁衣》。这表明,孔子认为,虽然政、法、德、礼都是必要的,但德治比政治、法治、礼治的社会效果更好。

孟子期望统治者施仁政,即行德政,四处游说建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孟子逢人即讲“仁者无敌”,认为统治者若能施仁政,就会无敌于天下,实现一统天下。为此,他极力反对法家奉行的对内严酷剥削、崇尚刑罚,对外倚仗实力进行兼并战争的现实功利是求政策。孟子倡导的“仁政”的具体政治举措主要有二:一是实行惠民政策,“制民之产”,使有“恒心”;二是进行道德建设,上下、官民共同实施道德教化——自修其德,教之以德。惠民政策使民众安居乐业,富而后教,道德普及全社会,君主、高官做道德楷模,发挥道德的强大感召力。孟子相信道德的广泛强大社会作用,所以他坚信“仁者无敌”。

汉儒论证德治主义带有神学色彩。董仲舒以天神预设威慑君主和众臣,发明天人感应神学理论支持德治主义治国方略、治国哲学。他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阳之出,常县于前而任岁事;阴之出,常县于后而守空虚。阳之休也,功已成于上而优于下;阴之伏也,不得近义而远其处也。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如是。故阳出而前,阴出而后,尊德卑刑之心见矣。”《春秋繁露·天道无二》。既然天道天意任德不任刑,人就应该法天道、行德治,并以法治辅之。如果“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以虚拟的天道天意论证人事显得牵强,但其意图在于旗帜鲜明地支持德治主义治国哲学。

宋明理学从关注现实政治立场阐释德治主义治国方略、治国哲学,主要围绕义利、王霸之辨进行理性论证。在政治哲学领域,义利之辨在现实政治的治国之道上就是王(道)霸(道)之辨。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崇仁贵义。义指统治者带头进行自身道德修养、“修己以敬”,正己以正人——对臣民进行纲常教育、道德教化,这就是仁政、王道;利指统治者为一己之私推行功利主义政治路线,靠韩非的所谓赏罚“二柄”进行政治统治,峻法如狼,苛政似虎,这就是恶政、霸道。孟子论王霸指出:“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若“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后世儒家大都继承了孟子尊王道抑霸道的政治价值观。宋代理学大师程颢在《论王霸箚子》中指出:“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舜之道。”《河南程氏文集》卷一。程颢告勉君主行王道,弃霸道,才能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其要害在于君子从修己之德做起,做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模范,正己以正人。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论证义利王霸问题最力最具启示性。他一生坚持仁政、王道立场,与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斗争到底。包括据理批驳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法家代表人物和儒家内部倾向功利主义的王安石、陈亮等。他批评王安石“独于财利兵刑为汲汲”:“三代之政,名实之辨,本末之序,缓急之宜,则有不可以毫厘差错。苟能于此察焉而无所悖,则真遗法虽若渺茫不可稽老,然神而明之,在我而已,何不可行之有?彼安石之所谓《周礼》,乃姑取其附于己意者,而借其名高以服众口耳,岂真有意于古者哉?若真有意于古,则格君之本,亲贤之务,养民之政,善俗之方,凡古之所谓当先而急者,曷为不少留意,而独于财利兵刑为汲汲耶?”《朱熹集》卷七十,3662~3663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朱熹对王安石不行王道、不施德治、只抓功利的批评稍嫌偏颇,然而其意在倡行王道、德治,劝勉统治者推广道德教化、选任贤能,用心良苦。将王霸偏执绝对化是不可取的,王霸兼行,德法兼治较为全面和实用。

朱熹论证德治主义是在与陈亮论争中进行的。朱熹坚决反对陈亮所持功利主义路线,坚定坚持德治主义路线。他援引中国政治史实,认为夏商周三代圣王实施王道之治,是奉行德治主义路线的理想国家、理想社会,三代之后的统治者,中断了这一传统,背王道而就霸道,计功利而弃道德。汉唐乃霸道之世,缘自汉唐君主心怀私利,不具德行,此为汉唐未致理想社会境界之源。他在致陈亮信中说:“老兄视汉高帝、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义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出于正耶?若高帝,则私意分数尤未甚炽,然亦不可谓之无。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千五百年之间,正因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朱熹集》卷三十六,1592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在朱熹看来,中国社会从三代以来之发展局面实在难如人意,其间虽然也出现过小康之迹,但离王道之治甚远,有本质之别。究其因,盖由儒家德治主义治国哲学湮灭不闻。展望未来,欲实现理想社会境界,必须行王道、德治治国之道、治国哲学指引的路线路径。

二、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特征

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有其儒家伦理政治哲学总体上蕴涵的独特特征,要而言之,主要有:“道”的最高理想境界求索、君主修己道德之强调、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以功利举措辅助道德教化。这里简析其要。

1.“道”的最高理想境界求索

“道”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最高理论范畴,也是各学术派别共同的政治思维高端取向。春秋战国以降,各派思想家和学者对“道”的思考和求索持续不断,对“道”的阐释迭出新意,增益其内容,拓展其基本理路。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魔门败类

    魔门败类

    欺师灭祖,残害同门视为道门败类!不修佛法,屡犯五戒视为佛门败类!身为魔门血炼宗弟子林皓明,得到了一串神奇的功德珠,做“善事”、赚功德、解封印、得好处,于是魔门败类诞生了!这是老惊回归仙侠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书老惊先打包票,肯定会完完整整的写好,所以大家尽管放心收藏!
  • 我不愿做你的爱人

    我不愿做你的爱人

    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愿意早遇见你几年。那样,时空如何变换,我们都是属于彼此的。我不愿意做你的爱人,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不敢想象你把别人放在心上,不敢分享每一个和你的快乐。我选择黑暗的生活,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爱你爱到无可救药地步,所以就算是流言依然坚定。一生做一次佩佩,此生无憾。一生爱一个秦炀,死伤何妨。**************************************************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穿越之韬光养晦

    穿越之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一词,百度释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倒霉的她穿越成为大家族里一位相貌平凡的小女孩,刁蛮任性为家人不喜,天赋其差被视为废物,于是刚来的她很快被放逐到了老家……却因此而开始一段奇妙人生。当她又回到帝都,却有传言:废物霍灵相貌丑陋,德行皆缺,娶霍灵者祸及满门。一时间,人人惟恐避之不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她全当耳旁风,嫁不出还整天的无所事事,偶尔养养花种种草遛遛小狐狸,偶尔反欺负下一直试图欺负她的二娘,偶尔搬凳子嗑瓜子看后院宅斗,好不快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司机刘伟民的美好将来

    司机刘伟民的美好将来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华丽丽推荐珛珛新文:《妃要改嫁:下堂木头妃》http://m.pgsk.com/a/227675/……………………漠北的雪,狂肆的风,还有那冷宫中独有的落寞和萧杀。她,一个冷宫的弃后,一个异世灵魂,可那三载风雪却不曾掩盖她笑容中的纯真。他是帝,霸道的皇,面对她,除了冷情的折磨,只剩下那无尽的嘲讽。但是他也会温柔,因为他也有爱的人。只可惜那个人,却不是她。月色下,勾魂一曲。一眼暴戾的折断她的手筋,“不要妄图想用巫术迷惑本王。”可是,却不知,那本以为的迷惑确是心动的开始……他是王,邪肆如若罂粟的王,他对着她笑,只是因为看到她可怜的模样。他对她怒,只是因为,她不该在他的面前提起他心中的伤。他看着她对着自己大声的质问,他抬手抚指,邪肆道,“你以为我真的会爱上你吗?!”他的爱,早就随风而去。可是看到她那双空洞的眼眸时,他的心竟然要比她的,还要痛。难道这就是爱吗?!原来,这就是爱。可是当他们发现爱时,她却早已经被另一个他带走。多年后又相见,追追缠缠,终被他们逼到崖边。面对那狠声的质问,她看着他们只是冷笑三声,“我只愿,我们来生都不要再相见。”断魂崖,青丝飞散,而谁又知道,这是一切的了断,还是那又一场痴恋的开始……*PS:推荐珛珛自己滴文文*《妃倾天下:皇后,不许跑》http://m.pgsk.com/a/193121/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