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在世界古典哲学之林中,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一枝独秀,展现中国古代先贤的高度政治智慧。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和主干,作为一种东方哲学传统,其优秀部分至今为执政者和公民社会所传承光大。本书在概略论述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之前,首先简要说说哲学的中国人之解,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流,民本主义执政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支柱。

对于哲学的中国人之解,自古及今,思想家、政治家们的认识和定解莫衷一是,可以说,每一位思想家、政治家都有自己的哲学理喻和意念。司马迁在与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安书》,见《古文观止解读》,249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意思是从时空两个向度作三个维度思考,探究人与自然关系和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身面对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的规律性。司马迁指明了中国古典哲学面向天人、人我、灵肉三际思考的基本理路。现当代的一些思想家、学者和政治家则以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为基点表明其对哲学是什么的答解。20世纪初,胡适首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他认为哲学是从根本上思考从实践上根本解决“人生切要的问题”的学问。他说:“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1页,长沙,岳麓书社,2010。

冯友兰则从人文主义意蕴上解读:“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认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刘延勃主编的《哲学词典》对哲学的定见是这样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和政治、道德、法律、艺术等不同,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刘延勃主编:《哲学词典》,528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毛泽东则基于知识论定义哲学。他于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815~8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对知识类别的划分显得简单化,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两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的定义自然也欠周延,但仍可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观点予以理解。人类社会时至今日,从人类主体性而言,哲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思维的思维科学性之不断发展,其学术派别数以百计,不过,我赞同周桂钿所言:“哲学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宇宙论、人生论、方法论。宇宙论又称形而上学。人生论即价值论,包括伦理学与美学。方法论又称知识论,包括科学理论与逻辑学。宇宙论与方法论都是追求真的,伦理学是追求善的,美学是追求美的。因此,哲学应该包括追求真善美的最基本内容。”周桂钿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这一界定,对于我们对东方、西方各国的哲学现状的观察、认知,应该都是适用的,可以作为较为合适的一种评估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学派、一个作者的哲学的尺度。

各个国家的政治哲学,具有民族性格、心理、思维方式方法和历史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自然具有其中华文明史之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特征。那么,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简而言之,中国古代四大显学派——儒墨道法四家都有自己的天人关系论和古今历史观,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是所处现世之“今”,是人的生活——人生或民生,亦即治人与治于人的政治生活的哲学。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最高的共通的理论范畴是“道”,包括治世治国治家之道,广而言之的人道、天道,狭而言之的君道、臣道、吏道、师道,等等。比如,儒家崇道:“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 ,墨家讲究道术:“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 ,道家以道为万物之生命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 ,法家视道为是非之纲纪:“道者,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四大显学派基于各自的对治世治国之道的理解,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大道之行的政治哲理,其共同关注点在于以不同策略达致社会政治发展趋向于“有道”的目的,殊途同归,基于人的主体性,集注于天人、人我、我之身心之三际精神关怀和超凡脱俗。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思想自由之花竞放的灿烂文化景象,然而从其原创到后世延承不断创新来说,儒学政治哲学自从汉武帝时取得统治地位直至清代,无疑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流。这是中国传统学术史的事实。原创儒家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性学术团队,他们在春秋时代冲破官学垄断,通过学术自由讨论,形成了《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乐经》后来失传,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官,此后为五经政治哲学理论体系)。汉代明经取士,儒生读经入仕,讲、解、注经成为社会风气和政府的学术导向,占据了政治哲学统治地位。南宋朱熹创立“四书”学,以《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总称“四书”作为儒家经典。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弘扬发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及其后人传承的仁义治国理政、治世为人之道。其宏远高博精深的哲理,为道墨法及释家所不能取代。时至今日,孔子文化作为政治哲学性文化流播于世界,其倡导的仁者爱人、爱众济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执政爱民,善待民众,恭宽信敏惠等政治哲学至理名言,不仅为国人所乐道,也为地球人所赞赏。作为显扬于世界的孔子原创政治哲学,现正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彰显其志士仁人政治人格精神和仁政治国理政方略。其终极关怀是天下归仁、有道、太平。

孔子倡导施仁,以之为统帅,讲究仁义礼智信的社会伦理政治哲学思维原则。孔子倡义,要求“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 ,包括行“君臣之义”,“君子(主体)喻于义”,“(君子)使民(客体)也义”。即君子共行天下为公之道,忠诚于国家与事业,“使民”把握合理尺度:安民惠民、先富后教等。孔子施礼维礼,主张维护遵循等级伦理社会秩序,要求“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尽礼”《论语·八佾》。 ,居社会等级上位的君主及公卿士崇尚礼制,率先垂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 。这些对君臣关系、官民关系的伦理政治哲学思考是显具政治维稳、政治发展深意的。

孔子尚智,讲求知人善任、任贤使能的贤人政治。樊迟问智,孔子告诉他:“知人”。樊迟不懂,孔子具体说明:“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解,便去问子夏:“老师何意?”子夏说:“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以直板矫正曲板,以仁君用贤人去不肖之徒之喻告诉樊迟:政治上明智即知人善任。这是政治清明的人才保证。古今同一哲理。政治上守信即取信于民。孔子强调,足食、足兵、取信于民,是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的基本方策,特殊情况下食、兵可以暂时舍弃,但取信于民任何情势下都不能丢。因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要而言之,论畏天命,议说仁义,讲究道德,主张学圣贤、行礼乐、忠孝平和、德治礼治刑政教化综合为用,孔子及其弟子围绕政治这个中心,切近“为政”之实践,阐发中华民族的伦理政治哲学原理和政治生活的真善美追求,塑造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柱和硬朗挺拔主干,孕育了独具异彩的政治文化,流传绵延至今,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现实。

民本主义执政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支柱,是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政治学界有识之士论议的一项共识。中国自古以来,政治管理的客体就是广地众人和较早文化开发。自夏商周三代以迄明清,整个政治格局形成四个层次一体的体系,即由圣人及其经典代言的天命或天意,天之骄子之皇帝奉天承运之圣旨,作为皇帝臣吏的百官的“为吏之道”,没有公权力却有尽不完的义务的子民、草根阶层——百姓意识。这一格局在政治哲学上探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以协调的君臣关系、官民关系治理国家,三代以迄明清奉行的政治思维基本路向可以归结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一般民本思想理念上升为民本主义执政哲学就是所谓“勤政爱民”,在伦理政治哲学上要求整个官僚系统要重民、爱民、惠民,“爱民如子”,人民的好恶历来成为评价古代政治管理良善与否的基本标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如果施行残民苛政,政府腐败,皇帝即为暴君,治道即为霸道;而能为民众兴利除弊、造福去祸,政府勤政为民,皇帝即为明君,治道即为王道。据有文字可查的史实,西周周公为政“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成为当时和此后政府行事成败的核心标识,民本主义执政哲学成为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直至今日,它成为评价政治体系、政治系统好坏的基本尺度和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的基石、基本精神支柱。

全面深入系统地认识、研究和把握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不仅对于国家公务员系统治国理政,而且对于发展中华民族当代政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就其对于现代哲学研究和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历史借鉴和现代化转换来说,对于人们强化公民意识、对于公职人员增强科学的民主的法治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无疑有利于达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江泽民文选》,第3卷,4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的目的。为此,我们首先要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及其基本理路和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逐一思考和探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当下现代化转换乃至国际化转换及其应用的各个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掘其内涵上可以在全球推而广之的“全球性”普世价值(如国际关系理性思维原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研究其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的国际化之具体呈现和人类文明发展上的可贡献问题。从学科高端审视这些学术期许的政治寄望,应该是当代及后续代中国人为之付出努力的。尽管我们的才智学力水平有限,我们的这一努力方向坚定不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我们付出了,收获总会有的。

同类推荐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热门推荐
  • 陆少别太坏

    陆少别太坏

    这是一场阴谋,因为妻子的失贞而给了丈夫外遇的借口…………“为什么?”当捉奸在床,赵青荇只能用一双不敢置信的眸子看着罗旭。“因为我能让他少奋斗三十年。”陆吉祥挑衅地看着青荇。“你是我朋友。”“朋友?你以为我堂堂陆家千金真喜欢跟你这种女人做朋友?我肯赏脸接近你,全是因为罗旭。”……她怀孕了?那暗夜中的可恶男人,不但毁了她的婚姻,还送给她这么大一个“惊喜”。“我娶你。”陆少琛如施舍一般,淡漠地扫了赵青荇一眼。“你娶我?陆少琛,我只是一株杂草。”赵青荇愕然。“如果我偏要,你嫁不?”陆少琛突然眯起精眸,充满威胁地瞪着青荇,大有你敢说不,我就吃了你的意味。“我为什么要嫁?”赵青荇迟钝地眨眨眼睛。面前这个腹黑的男人真是那儒雅俊逸的天之骄子陆少琛?她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大灰狼嘴里叼着的小红帽?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隐婚总裁

    隐婚总裁

    怀胎八月,就在即将分娩时,却意外得知,他要这个宝宝的真正目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锋芒

    嫡女锋芒

    麻袋当头套,黄土掩埋身,这就是她堂堂千金嫡女的结局。姨娘巧舌如簧,陷害主母;庶兄阴狠毒辣,残害嫡女;庶妹李代桃僵,替她拜堂;父亲漠不关心,唯利是图;祖母装聋作哑,自私自利;亲人狠毒、冷漠似一把把利剑插进了她的心窝。复生后,她不再软弱,她要自强。欺凌她们的姨娘让她失去那耀眼的光环;毒害她们的庶兄把他赶出金窝银窝;她控制父亲压制祖母,为她们母女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谁知道一道诏书强迫她再次嫁进了皇子府。原先的皇子妃竟然变成了最低下的贱妾。看她怎么从贱妾变成皇子妃。力除妖娆百媚的侧妃,拉下奸诈狡猾的皇子妃。与夫君一起齐心合力扫除障碍,力破皇后、皇贵妃两派,独领风骚。精彩回顾:“贱妾的职责是什么?”他慵懒的挑眉问着她。“暖床功能。”她狡猾的回答着。“你觉得你做到了吗?”他暧昧的勾起了她的下巴。“皇子殿下,您的床我已经暖好了。”她魅惑的挨近着他,一个转身.。“…。”“殿下,您的皇子妃与蝶儿夫人今天打架了。”暗卫跳了出来汇报着。“谁赢了?”他漫不经心的问着。“蝶儿夫人赢了。“那就好。”“不过蝶儿夫人被皇子妃咬了一口。”一阵风扫过,皇子不见了。好快的身法,暗卫咂舌惊叹。“夫君,蝶儿夫人竟然打本皇妃,您的宝宝好疼。”皇子妃捂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掩面哭泣着。“两个打一个都打不赢,回去给我面壁去。”他严厉的责备皇子妃。“…。”“以后她在欺负你,你就给我往死里打,死了我负责。”他心疼的帮她包扎着那被咬伤的手指。“唔…。”她把被包好的手指放在眼前看着——一个包子。
  •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智慧、揭示幽默的技巧.告诉大家: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老公不靠谱

    老公不靠谱

    男人,阴着脸咬牙答应,“好,我就娶你!”他不过是在失意的时候走错了房间,却被这个跛脚的女人赖上。多一个妻子,他没有任何的意见。只要她做好自己的职责,他会负起做丈夫的责任!酒店试睡员的工作就是检验酒店的质量。可是,却没有要她检验酒店客人的‘质量’!没有人会在乎她跟谁结婚,婚后是怎么样。那天,她孑然一身仅着身上的衣服,离开养她恨她的家门!她不禁自问:为什么当初救活的是她?
  •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罗汉传》,书中将中国高僧、信徒(如慧可、梁武帝、宝志等)混入西来诸罗汉之中,反映了达摩来东土自传佛教的特点。书题二十四尊罗汉,实为二十三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