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58

第58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4)

如果说罗钦顺对于陆九渊的批评仍有疏漏的话,他对陆九渊弟子杨简的批评则是抓住了要领。杨简的思想虽来源于陆九渊,但与陆九渊有很大的不同。陆九渊是以心中之理化约宇宙之理,杨简则是用心识包容宇宙。陆九渊侧重于伦理,杨简侧重于认识。罗钦顺批评杨简《己易》类似佛教“以心法起灭天地”,是深有见地的。罗钦顺对于杨简的批评,远比对陆九渊的批评严厉。《困知记续》卷下,大多因《慈湖遗书》而作,对他的批评几乎各条都有。这些批评归结为一点,即“心之精神之谓圣”一句。杨简的心学思想,集中体现于《己易》一篇。罗钦顺指出:慈湖之志于道,不为不笃,然终蔽于所见。直以虚灵知觉为道心,夫安得不谬乎!集中《己易》一篇,乃其最所用意以诱进学徒者。……然徐究其指归,不出乎虚灵知觉而已,于四圣之《易》绝不相干。参之佛氏之书,则真如符节之合。(《困知记》第79页)

罗钦顺指出,《己易》之“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就是释迦牟尼所谓“自觉圣智境界”。“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所为”,即《楞严经》所谓“山河大地皆吾妙明真心中物”。其“天非大,地非小,昼非明,夜非晦”诸语,即《金刚经》所谓“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杨简的出发点在“己”,而此“己”,其根本内容是“心”。心的本质是能生起万象的虚明灵觉。他以人心中的景象必以虚明灵觉的认识能力的参与为根据,将天地万物归之吾心的起造,所以杨简是“以心法起灭天地,又任情牵合,必欲混儒佛于一途”(《困知记》第80页)。罗钦顺指出,杨简所据的“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此“心”有两个方面,能通者为心之神,所通者为理或道。儒释之异,在对理或道的解释不同。儒家所谓理,如天道运行的次序,天地万物上所体现的宇宙法则,社会中善恶的标准,这些都是存在着的。遵循它、完成它,就是尽理尽性。杨简的“其心通者,洞见天地人物,皆在吾性量之中;天地万物之变化,皆吾性之变化”,是以心吞噬实在之物,是佛家的“以心法起灭天地”。他说:“慈湖误矣!藐然数尺之躯,乃欲私造化以为己物,何其不知量哉!”(《困知记》第81页)并且提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人的地位与作用,应是《易传》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即是说,掌握天地之道而后参赞其化育。

杨简之学与罗钦顺属于不同的学术系统。他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说,把它推向极端。杨简的学说有一点是可贵的,即他要破除人对外在的道理格式的执著,对世俗成规的拘泥,自信自立,不昧己媚俗,保持心灵的贞操。比如杨简曾说:“近世学者,沉溺于义理之意说,胸中常存一理不能忘舍,舍是则豁然无所凭依,故必置理字于其中,不知圣人胸中,初无如许意度。”(《困知记》第84页)初无意度,即无先入之义理范式,理从心出。这是杨简的本意。而因此意生发出的本体论上的见解“天地万物之变化,皆吾性之变化”,则是以主体吞噬

外在之物。罗钦顺就这方面所作的批评是切中其弊的。

四格物论及与王阳明的争论

格物致知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宋明重要的哲学家无不对格物致知有自己的解释,有些思想家所发生的决定性转变,是因为对格物致知的全新解释而起。罗钦顺也有自己的格物致知说,并同他认为背离了儒家根本立场的王阳明、湛若水进行辩论。程颐、朱熹训格物为至物而穷其理,王阳明训格物为“正念头”,宋代理学家吕祖谦释格物为“通彻三极而无间”,罗钦顺认为,比之程朱,吕祖谦的格物说更明白、全面,他说:

吕东莱释“天寿平格”之格,又以为“通彻三极而无间”。愚按,“通彻无间”亦至字之义,然比之至字,其意味犹为明白而深长。试以训“格于上下”曰“通彻上下无间”,其孰曰不然?格物之格,正是“通彻无间”之意。盖工夫至到,则通彻无间,物即我,我即物,浑然一致,虽合字亦不必用矣。(《困知记》第4页)

他认为,“通彻三极而无间”可包括格物诸义,而更有深切的意味。因为程朱陆王对格物的定义,只是说明了它的行为义,没有连带包括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达到的目标。没有把物和我连成一有机整体。而“通彻三极而无间”,把格物解作行为及其结果,客体被施以影响同时主体境界得到提升这样一个整体。罗钦顺这里的深意在于,格物应物我兼照,内外俱融,察之于物理与照之于身心融为一体。他说:夫此理之在天下,由一以至万,初匪安排之力;会万而归一,岂容牵合之私?是故察之于身,宜莫先于性情;即有见焉,推之于物而不通,非至理也。察之于物,固无分于鸟兽草木;即有见焉,反之于心而不合,非至理也。必灼热有见乎一致之妙,了无彼此之殊,而其分之殊者自森然其不可乱,斯为格致之极功。然非真积

力久,何以及此。(《困知记》第3页)

这是他对通彻三极而无间的完整解释。三极即天地人,通彻即通贯无滞碍。于所格物理中求与人之性理合,于格人之性理中求与物理合,于物理性理中求与宇宙根本之理合。理一分殊,天人物我,全体莹彻。罗钦顺接过吕祖谦的命题所进行的这一番解说,表明了他贯通《大学》与《中庸》,修正理学纷纷之说,返回儒家合天地人为一、合心与理为一的本来面目的意图。

罗钦顺认为,他的格物之说,包贯始与终、知与行、理与心诸方面,格物即是他的修养功夫的全部,他说:“格物致知,学之始也。克己复礼,学之终也。……物格则无我,惟理之是见;己克则无我,惟理之是由。沛然天理之流行,此其所以为仁也。始终条理,自不容紊。”(《困知记》第10页)格物是始、是物的方面,克己是终、是我的方面。

格物致知是行为的过程,克己复礼是行为的结果,最后达到的境界是物我皆泯,惟有“沛然天理之流行”,而这种境界,正是朱熹所谓“胸次悠然,上下与天理同流”的境界,是仁的境界。得此境界,存养、省察、知言、养气、尽性、知天,所有理学修养功夫,一时完具。这种境界的达到须自具体格物功夫做起,须真积力久。

罗钦顺据自己的格物论,与王阳明致书辩论。王阳明将他新刻的《大学古本》和《朱子晚年定论》寄罗钦顺,罗钦顺在给王阳明的复信中,讨论了格物及《朱子晚年定论》若干篇的年代问题。出于维护朱子学的立场,罗钦顺对王阳明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王阳明作《答罗整庵

少宰书》申辩。罗钦顺又作书往复,书未及寄而闻阳明之讣。罗钦顺与王阳明的辩论,涉及理学与心学的根本分歧所在,也涉及明代朱子学的时代特点,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罗钦顺恪守朱熹理一分殊之说,认为天下事物,其理本一,人亦万物中一物,人物之理,浑然一致。《大学》提出格物,目的在于由分殊见理一。格物的最后目的,所获得的境界,是“无彼无此,无欠无余,而实有所统会”(《与王阳明书》,《困知记》第109页)。只有达到“理一”,

才算达到格物致知的极处;孟子所谓大本、达道,才可立可行,《大学》

所谓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才可以一以贯之。但人之资禀不齐,功夫不一,或浅或深,或迟或速,其中必有不同的等差,所谓“阶级较然”。并且所谓格物,必就具体事物而求其理,这是向外的活动。到豁然贯通,才能内外合一,才能三纲八目一时并了。罗钦顺这里奉行的,仍是传统的格物说。

而王阳明则认为:“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答罗整庵少宰书》,《传习录》中)物即“意之所在”,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行为,主要是有伦理意义的行为,如忠君、孝父之类。这类行为必有主体的伦理意志贯彻其中,所以王阳明说:“物者,事也。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在事君,即事君为一物。”(《传习录》上)他所谓“格”,就是改正,“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意思是,格物就是纠正主体的错误意志使之合于天理。而这一过程是推致吾心良知的结果。格物致知同时就是诚意正心。王阳明解释自己的格物说:“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而格物者,其所以用力实可见之地。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外彼此之分哉?”(《传习录》中)阳明此说,欲纠正朱熹“支离”之失,立论多就宇宙根本之理处着眼,体现此根本之理的个别概念皆可融通。所以他说:“理一而已,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则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

故就物而言谓之格,就知而言谓之致,就意而言谓之诚,就心而言谓之正。正者,正此也;诚者,诚此也;致者,致此也;格者,格此也。皆所以穷理以尽性也。”(《传习录》中)阳明以格致诚正为一事,心意知物为一物,具体物上处处体现“理一”,处处有伦理原则贯彻其中,非如朱熹和罗钦顺,“理一”在格物既多的豁然贯通后。罗钦顺的心、意、知、物诸概念各有分界而不可乱。王阳明以心意知物为一事的不同方面,而此事可视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罗钦顺,格物至修身层次历然。在王阳明,这些步骤无层次可循,《大学》之三纲八目融通为一,功夫亦一时并了。他们之间的分歧,皆由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起。所以罗钦顺在答书中说王阳明此论“自有《大学》以来,无此议论”。阳明的格物定义,以物为“意之所在”,格物在“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如意在事君事亲之类,其念头可正。而许多意念是自由驰骋,拘执无方的,如鸢飞鱼跃,这类“意所在之物”是不发生价值判断的。这样的“物”无意念可正。

《与阳明书》又说,《大学》之“致知格物”在阳明为“格物在致知”,《大学》之“物格而后知至”在阳明为“知止而后物格”,阳明之论,与圣训不合。此书阳明未及见。但据阳明一贯思想,这两个问题当不难回答。第一个问题,据王阳明的学说,伦理价值可体现在所有格物活动中,不发生价值判断的,经由价值的投射,使之皆具伦理意味。如观鸢飞鱼跃而得宇宙生机盎然,整体和谐和心体活泼无方,物各付物之意,观川水之流而兴“逝者如斯”之叹。任何事物都可以做映现心体美善的工具。第二个问题,指责阳明叛圣训。阳明“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传习录》中)。早已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关于《朱子晚年定论》,阳明承认“中间年岁,诚有未考”,但认为此类疵病对于他的学术大旨无伤。阳明还指出,他的格物论并非是内非外,并非专在反观内省上下工夫,遗弃物理。他的格物说包括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全部内容而有提纲挈领、直究道德本体的优点。

罗钦顺的“通彻无间”及“格物为始,克己为终”,仍然走的是“由明致诚,诚明两进”的道路,与王阳明致良知中致知与涵养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诚即明,明即诚,时时统道德与知识为一的途径是不同的。罗钦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条分缕析一路,功夫论也笃实易行。但由于他笃信朱子学,主张先格物,后诚意,仍然无法避免二者间疏离的可能。所以信守王学的黄宗羲说他的理气心性诸说纵然一字不错,也只是理论上分析得精细,与当下的道德修养无关。因此他一生德性深纯,如璞玉浑金,也只是气禀粹美,非由他自己的学术宗旨而得。这些评论代表了王学对于朱子学的批评,有很强的门户之见。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理论克服了理气二元论的趋向,上承张载,下开王夫之、戴震。虽说他的心性论与理气论不能归一,但在心性诸概念的准确界定与彼此间关系的清晰分析上,仍有其不可及处。他站在朱子学立场对陆九渊、杨简的批评及与王阳明的辩论,可以看做明代中后期王学逐渐兴起,学术趋向笼统、浑沦的时代风气之下朱子学的一次反击。罗钦顺的思想对他之后倾向于朱子学的学者有一定影响,这在东林学派表现得尤为清楚。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绝世仙芒

    绝世仙芒

    一朝穿越成修真界小菜鸟,她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得仙府,入仙门,披着五行废灵根的外衣,漫步前行。筑基、结丹、元婴,看她如何一步步绽放出独有的仙芒。什么,天地封印?白幽璃怒了,敢挡我修仙之路“鸿冥,给我破了这天!”鸿冥半眯着眼睛:“主人,你太弱了!”------------------------------------------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重生之极品萝莉

    重生之极品萝莉

    【全文完结请尽情收藏】徐颖浑浑噩噩活了30年,各种委屈打击一并袭来,叫她动了轻生的念头,可在最后她不想死的时候,却穿越了,一穿回到了20多年前自己4岁的时候。重生后变身腹黑萝莉回到80年代,草根萝莉如何能拼出自己的一席天地……邂逅四大家族,结识另类美男,花样正太,还有上一世的初恋……谁能打动她的心……她又会怎么解开上一世的心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界之多宝武圣

    异界之多宝武圣

    修炼古武的超级特种兵,带着神奇的五星印记附体重生异界,众人眼中的超级废物纨绔,逆天华丽转型,就此开始了他那惊天崛起之旅!各方势力、性格迥异的众多美女,为他芳心暗许;而各类强悍的天地灵宝,尽被他收入囊中,一代至尊强者,就此横空出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萌妃来袭之嫡妻不乖

    萌妃来袭之嫡妻不乖

    她是悍北大将军嫡女,三岁时,父亲战死,亲娘过世,她心智未开,便受尽欺辱!年华十载,二娘掌权,庶姐妹无不想取而代之,还是稚儿的她可怜殒命!那双眸子再次睁开,芳华初绽!X你一户口本!穿越到这个主身上怎么破?!受了重伤,一身剧毒不说,还短胳膊短腿,被人关在笼子里明码标价。窝囊!刚刚逃出来就面临追杀,还自己撞到人犯子面前。倒霉!想卖她?就要有反被她卖的觉悟!所以,云歌把那个拿着她画像的男人给卖了。什么?他是当朝御亲王!战功赫赫,刚刚班师回朝,实乃大宇朝春闺第一男神!苍了个天的,这回卖亏了,早知道那一两银子怎么也不能少!!!某女渐渐的有了觉悟,什么二娘横行,姐妹暗害,身中五毒,恶名昭著,……这些都不算是个事!这世界上,唯有那一个人,才是她逃不了的“劫!”※※※※※※※※※※※※※※※※※※※※※※※※※※※※※※【精彩片断之诱拐萌妻】“小云歌,只要你相办法把皇上给本王赐婚的事情解决,这一千两黄金就是你的。”“御亲王可是愿意不计一切手段,不顾一切后果?”“随你。”“好!成交!”一夜之间,流言四起:御亲王天成孤煞,克妻之命!赐婚的柳尚书之女坠湖了,淹了个半死……二次赐婚的敬王之女突然得了怪病,昏迷不醒……第三次,第四次,一直到了第八次……御亲王纵然再风华绝代,盖世无双,也无人敢嫁。……十里红妆,大将军之女云歌嫁于当朝太子为妃,花轿刚出将军府就被劫到了御亲王府。“你这个老狐狸,竟然敢抢亲!”“皇上不是愁着本王的婚事吗?”“关我屁事!”“大国师为本王批了八字,与本王有着天定良缘的,就是小云歌你。”“什么天定良缘!老狐狸,你不就是记仇嘛!”“……”【精彩片断之宠妻至上】“唉!”云歌托腮叹气。“怎么了?”“太子殿下后悔了,向我忏悔示好来着。”隔日,太子被废。“十四皇子说,此生非我不娶!”隔日,十四皇子看破红尘……出家了。“赤狄的皇子与我邂逅,从此茶饭不思。”三十万大军将赤狄皇子“请”了过来,装痴情的皇子,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小云歌,他们能给的,我都能给!他们不能给的,我一样能给!现在的大宇皇朝,日后,乃至整个苍云大陆,你给我横着走!”云歌凝眉沉思,这个男人除了老了点,好像各个方面都能……凑合用。※※※※※※※※※※※※※※※※※※※※※※※※※※※※※※
  •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要以幸福为乐,女人要以生活美满立足于世。每个女人都渴望生活幸福,但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它需要努力和付出,有时候努力了、付出了仍没有得到幸福,因为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天不上会掉馅饼,女人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要想做个有魅力的女人就要多看看咯。
  • 破虚

    破虚

    武仙,魂神,道法,幽冥,神通。五种修炼,惊天动地,又有何联系?一个高傲的生灵,将怎样一次次逃出生死劫难,踏顶世界巅峰,超脱生死,开创新天道?天地之间,规则的运行,洪荒奇珠的存在,残破的世界,太古的神魔,尽在其中。无穷无尽的手段,诡异通天的大局,人间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圣贤大义,民间百态,尽在《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