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40

第40章 李材的“止修”之学(2)

先生性情二字,原是分析不开,离情何以觅性?孟子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仁义理智,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上,又是一层仁义理智也。虞廷之言道心,即中也,道心岂中之所发乎?此在前贤不能无差,先生析之又加甚耳。即如先生之所谓修,亦岂能舍此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可以为主宰者,而求之杳冥不可知者乎?(《明儒学案》第668页)

此言可谓深中其病。性情关系是理学中的大问题。周敦颐认为仁性来源于宇宙本体,他所认为的宇宙本体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太极则超越具体动静。人心亦如是,其本体是诚,“诚”即绝对的静。心中意念初起叫“几”。“诚无为,几善恶”,是说本体上无善恶,善恶是后起的。这已有割裂先天后天的趋向。张载提出“心统性情”,认为心有性和情两个方面,性来源于清通湛一的太虚,情来源于有攻取摩荡之性的阴阳之气,前者又叫“天地之性”,后者又叫“气质之性”。现实的人性是气质之性,天地之性并非别为一性,实际上是气返归太虚状态而自然具有的性质。故说“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王安石所讲的性情关系与周、张差别甚大,他说:“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好恶欲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王文公文集》第315页)

以性情为体用关系。但他所谓体用实际上是发于外与存于中,与朱熹所说的体用不同。朱熹认为孟子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理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238页)。朱熹这里体指理,用指气;性是未发,情是已发。未发正在已发上见。朱熹的性情关系论对后世影响最大。李材将知与性截然判为两事,性不在情之合理处,而是另有一物,为人所当止之地,止修即止于此地。在朱熹性论中,性是逻辑的设定,指情的根源或归宿处。性是形而上者,它不能离形而下的心的活动。而李材分性与知为二,在心念中活动的情失去了与它的来源、它的归宿的直接联系,而在理论上又把性作为所当止之地,由此处于矛盾两难之中。性对于知的主宰作用也就落在空处。王阳明就曾指出:“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如何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传习录》下)

也是在形下之情上着功,而非“止于性也”。李材以止于性、止于至善为宗旨,所以它的目标便是笼统的修身,而不是像朱熹那样,将修身落实在格物致知上,或者像王阳明那样,把修身落实在致良知上。黄宗羲于此曾恳切指出:“《大学》以修身为本,而修身之法,倒归于格致。则下手之在格致明矣。故以天下国家而言,则身为本;以修身而言,则格致又其本矣。先生欲倒归于修身,以‘知本’之‘本’,与‘修身为本’之‘本’合而为一,终觉龃龉而不安也。”(《明儒学案》第668页)

意思是,修身为本是最后归宿,知本是具体功夫。李材只提出了最后的归宿为止于至善,具体的“修”的途径却没有指出,就这一点说,黄宗羲以上的批评是中肯的。

三止修与艮止、归寂

李材止修之学,意在纠朱熹、王阳明两家之偏,特别是阳明后学以灵明为性体的弊病。止修按其功夫趋向,属于收敛一路。李材在与友人论学书信中,常突出这一意向,如他说:只捉定修身为本,将一副当精神,尽力倒入自己,凝然如有所持,屹然如有所立,恍然常若有见,翼翼小心,昭事上帝,上帝临汝,毋贰尔心。视听言动之间,时切检点提撕,管归天则,自然嗜欲不得干,狂浪不得夺,常止常修,渐就道理。(《答弟孟乾》,《见罗先生书》卷八,第2页)

李材的止修之旨虽显得笼统,但其功夫趋向与黄绾的艮止有相似之处。“艮止”之艮,亦“止”,艮止的全部精神在于学有涵养,止于当止之所,此当止之所即中。止修之学全副精神在止于至善,此至善亦中。黄绾的艮止取自《易经》艮卦:“艮其止,止其所也。”“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他反复论证的即是此意。李材也把儒家经典的全部意义归结为有止,他说:“六经无口诀,每谓只有‘艮其背’一句。其实即是知止。”(《答李汝潜》,《见罗先生书》卷九,第6页)他也同意朱熹把艮止作为圣贤修养秘诀,他转述朱熹的话说:“自有人生以来,此心常发,无时无刻不是向外驰走,非知止如何收拾得, 非‘艮其背’如何止宿得?此艮背所以为千圣秘密也。”(《答李汝潜》,《见罗先生书》卷九,第6页)

在李材看来,《易》的全部精蕴,只在艮卦,艮卦所包含的意思可以解释所有的卦。如剥卦和复卦,皆为五阴爻,一阳爻,复卦之阳爻在下,下为内,内为主,阳爻在内为主,阴爻无不相从,故能复。复为阳气生长之象。剥卦卦象与之相反,阳爻在上为升,不能为主,故阴长阳消。剥为阳气消蚀之象。复卦是有止,剥卦是无止,其结果正好相反。暂复为复,常复为艮,复卦所表示的有止之意,是全部《周易》的精神所在。从这里看,李材的止修是《周易》和《大学》思想的综合。这一点稍不同于黄绾,黄绾仅以《周易》特别是艮卦为经典依据,他的论述紧紧围绕艮卦“艮其止”之义,而李材的止修,主要取自《大学》,而以《周易》艮卦之义发挥阐说。

此外,艮卦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着重在“时中”之义,所以黄绾特别强调“中”,说:“伏羲、尧舜以艮止执中之学相传。”(《明道编》卷一)执中即艮止,艮止即止于中,止于当止之地。李材“止修”的“中”,主要得自“十六字心传”,他尝说:

予每谓修身为本之学,允执厥中之学也。非知本,固不可以执中,而非厥中允执,亦未可以言知本也。左之非左,右之非右,前之非前,后之非后,停停当当,直上直下,乃成位其中,天下之大本立矣。格致诚正,不过就其中缺漏处管照提撕,使之常止于中耳。常止即常修,心常正,意常诚,知常致,而物自格矣。(《答方宪孙》,《见罗先生书》卷七,第10页)

修身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时时执中,而只有执中,才可以言知本,言修身之学。格致诚正,目的在得中,而格致诚正本身,即是止,即是修。止修与允执厥中可以互释。从这里看,李材的止修确实与黄绾的艮止有相似之处。黄绾的艮止,力辟禅学无止之非,他曾批评陆九渊、杨简、王阳明、王龙溪等,甚至连后人认为醇乎其醇的程颢、张载皆有指摘,批评其杂入禅学。故艮止之旨,在使学者止于当止之地,不为禅学浸入。而李材止修之学,重在指斥阳明后学以知识为性体、禅学以作用为性等“不知所止”的弊端。对阳明以良知为性体的学说亦有批评,不过其激烈程度较黄绾为轻。

前人认为李材的知止与聂豹的“归寂”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聂豹重在寂感之辨,他认为寂是性,感是情,归寂才能通感,执体才能应用,故必使心体常寂。李材则言止于性,止于理。就是从这个意义上,黄宗羲认为李材的摄知归止与聂豹的“归寂”根本上是一致的。从学术形态大的趋向上说,邹守益、欧阳德、聂豹、罗洪先与李材皆属收敛一路,但若细究,各人宗旨不同。黄宗羲的断语,是从学术的大趋向说,实际上李材与聂豹的差别,比他与黄绾的差别要大得多。

首先,聂豹属王门,具有王学的基本特征,他承认王阳明的基本命题“良知即天理”,以致良知为扩充、推致性体的功夫。他的理论重点是,辨寂感;寂感属良知的形态,而不是良知的本质、良知的内涵。他与欧阳德、刘文敏等人的辩论,是王门内部在学说重点或对阳明宗旨理解差异上的辩论。而李材则不属王门,他的止修宗旨首先在于辨别知与性的不同,认为性在心内但性不即是心,此一点已自别于王门。他认为良知只是心而不是性,把以良知为学术宗旨的学者斥之为“释氏以作用为性”,尤不合王门家法。另外,李材的知止是流行中处处皆止,聂豹则是归寂于体,执体以应用。二者有较大差别。

止修宗旨,是李材从《大学》中提炼出的,止修二字是宋明儒者通用功夫,不过李材特别提揭以为宗旨而已。刘宗周曾说:“文成而后,李先生又自出手眼,谆谆以‘止修’二字压倒‘良知’,亦自谓考孔、曾,俟后圣,抗颜师席,率天下而从之,与文成同。昔人谓良知醒而荡,似不若止修二字有根据实也。然亦只是寻将好题目做文章,与坐下无与。”(《明儒学案》第13页)这里还是说李材的止修大而无当,宗旨虽似紧扣儒者修身要务,但没有提出切实的功夫道路。这一评论是符合李材之学的实际的。

四修身与治平

李材的止修宗旨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这就是以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人一生功业,皆系于修身;《大学》之三纲八目,可一言以蔽之:修身为本。没有修身做基础,就没有家国天下的事业。他说:

身外无有家国天下,修外无有格致诚正。均平齐治,但一事而不本诸身者,即是五霸功利之学;格致诚正,但一念而不本诸身者,即是佛老虚玄之学。故身即本也,即始也,即所当先者也。知修身为本,即知本也,知止也,知所先后者也。(《大学古义》,《见罗先生书》卷一,第3页)

齐家治国平天下自修身始,修身为本,家国天下为末;修身为体,家国天下为用。《大学》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修身即所当先。家国天下如果没有修身做根本,做指导,必流入功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如果不本诸修身,必流入虚玄。所以“止修”二字,除上述止于性地为修身之义外,还有“止于修身之地,以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这个意思。前者比较具体,可视为功夫要领。后者则相当宽泛,实际上是人生总原则,是对于理学内容的空泛的重提。

另外,李材还把“身”这个名词的意思引申开来,提出家身、国身、天下身的概念,指出所谓修齐治平,处理实际事物不是根本目的,而要将均齐治平看做修身的事项,把家国天下看做修身的场所。也就是说,外在的功业是为了内在人格的完成:

齐家不是兜揽家,盖在家身,家即是修之事也。治国不是兜揽国,盖在国身,国即是修之事也。平天下不是兜揽天下,盖在天下身,天下即是修之事也。故家国天下者,分量也;均齐治平者,事绪也。余尝曰:家国天下者,修身地头也。此所以天子与庶人一也。(《大学约言》,《明儒学案》第686页)

就是说,处处皆修身之地,成就道德品质即在眼前的具体活动中,离开了人各自所做的事,就无法成就道德。这个意思即儒家“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所表达的意思,也与王阳明所谓“离了簿书讼狱,亦无良知可致”的意思一致。家国天下的重要性不一样,需要的能力也不一样,但这只表示分量,不表示性质,从在任何地位都可以修身来说,家国天下并无性质的不同,家国天下之事即修身之事。李材以修身为本,以家国天下为末的思想,与王阳明的著名弟子王艮的“淮南格物”说非常接近。这里不能说李材和王艮谁吸收了谁,而是各人自得的见解,因为他们共同遵奉《大学》。修身为本是《大学》的根本宗旨。

李材的止修与他关于知行的思想吻合。关于知行关系,李材论述极少,《明儒学案》所选仅有一条:

知即是行,行只是知,此知行所以本来合体也。知到尽处,只体当得所以行;行到尽处,只了当得所以知。此知行所以本来同用也。(《答李汝潜》,《见罗先生书》卷十,第13页;《明儒学案》第671页)

这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路非常接近:知行本来合体,知即知如何行,行即完成所知,知行同为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这就是他所谓“同用”。“合体”、“同用”是王阳明思想的精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一个功夫须要这二个字才能说得完全。”(《传习录》上)

李材虽没有像王阳明那样大量地讨论知行关系,也没有王阳明那样宽阔的理论眼光,但仅此一句,亦可见到他的知行思想的大概。他的知行思想可以说取自王阳明,他曾说过:“阳明真命世之才,有度越千古之见。诸所论著者无一非学圣之真功。”(《答董蓉山》,《见罗先生书》卷十二,第1页)虽对其致良知宗旨未惬于心,但对其一生功业十分倾心,所以在半生行事上刻意学王阳明。

李材理论中最突出的,是把性与知的区别,把摄知归止的必要性,以前所未有的醒豁提了出来;把道德之为道德的本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鲜明地揭示了出来,以至于割裂了宋明理学“体用一源”、理气不离不杂等中心观念,所以招致黄宗羲、许孚远、高攀龙等的批评,此亦不足怪也。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古代妻之豪门盛婚

    古代妻之豪门盛婚

    某天侯府千金冷书凝被渣女推入水中,可没淹死,反而整个人都掉到了现代!!刚开始,是这样的。冷书凝道男女授受不亲,风少连个小手都没的牵。冷书凝道孤男寡女不得共处一室,风少只得孤零零睡客房。冷书凝道礼尚往来,有位公子送了她一辆四轮车,她要回什么礼物好呢?当夜,风少已经让某位公子消失在人间,包括那辆车。可后来,却是这样的。冷书凝发现现代男女平等,风子凌改正道:“男女不平等,我听你的。”冷书凝发现现代可以谈恋爱,风子凌改正道:“可以谈,只能和我。”原来现代成亲了还可以离婚啊!风子凌连忙扑上去一把抱住,继续改正道:“别人可以,我两不行。”冷书凝从古代掉到了现代,一下就掉到了风子凌的心里。宠上天,爱到死,一生一次的恋爱,一生一个的爱人。只是这心脏病真不是个玩意儿!得赶快治!不然又要在床上晕过去了。。。【简介略无能,美人们可以点进去看看~么么哒】
  • 嫡女谋之一品商女

    嫡女谋之一品商女

    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穿越+宅斗++宠文+女强】喜欢请收藏!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中国十大美男之首,少年是就显露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神童…这样一个美男,就算看一眼也是好的,可是他却被女主嫌弃了~初次相遇,他十二,她十岁,然后是晴天霹雳,订婚!被雷的里焦外嫩的,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订婚,真是天理不容啊!因着婚事,庶妹陷害,姨娘动杀心,当她是好欺负的吗?她只是想享受这一世难得的清闲,这也不可以吗?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她了,惩庶妹,斗姨娘,其乐无穷!女扮男装,遇强盗?还不知道是谁劫谁!她就不相信她这个现代的特工,混不过这个古人!
  • 倾世帝王宠:鬼魅四小姐

    倾世帝王宠:鬼魅四小姐

    笑她废物?却不知她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翻手银针,覆手冷箭,冷眸闪闪,杀气四溅!黑她阴她,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欺她杀她,挥挥手打你入地狱!龙有逆鳞,狼有暗刺;窥之者怒,触之者死!某大神更是将她宠上天,“乖玥儿,本王罩着你,整个天下任你横行!”
  • 从良公子傻金枝

    从良公子傻金枝

    小白领蒋涵离会见情敌时,被一道天雷劈成了糊状物,什么?劈错了?好吧,那就回到古代去享福!一纸浮名,不过是水月镜花。人生苦短,到不如纵情吟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让你没命回去哭!我蒋涵离阎王殿有靠山,金銮殿有太后,想压我?别说门,窗户也没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历史在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故事不会离我们远去。他们会停留在时空中,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读文天祥的故事,你会折服于文弱书生的赤子之心;读成吉思汗的故事,你会领略一代天骄的千古霸气;读郑和的故事,你会惊叹航海巨人的智慧与勇气;读左宗棠的故事,你会敬佩老当益壮者的千秋功业……有多长的历史就有多少的英雄,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
  • 名提

    名提

    公安局里,预审处是关键的部门,决定着嫌疑人的罪犯定性和是否移送检察院做刑事处理。因其重要,能在预审处待着的个个都是多面手,而其中的精英被称为名提。老家伙齐孝石就是老北京真实存在的名提之一,他靠着三包烟、半杯茶、两核桃和攻无不克的“七小时制胜法宝”,就没有拿不下的案子。如今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本该接接小案子,熬到退休。但一起由自杀引出的经侦大案,让齐孝石改变了主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