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12

第12章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及其学传(2)

这里不但批评聂双江归寂之旨,并连带对王阳明“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之说也提出了非议。湛若水受陈献章“自然”之旨影响,虽主体认天理,但认为体认的是吾心中正之体,功夫越洒落,本体越显露;功夫越空灵,本体越充实。这又是对孟子既要集义又要勿忘勿助修养方法的继承。

湛若水还从心性情的关系解释了勿忘勿助:

夫至虚者,心也。非性之体也。性无虚实,说甚灵耀。心具生理,故谓之性。性触物而发,故谓之情。发而中正,故谓之真情,否则伪也。道也者,中正之理也,其情发于人

伦日用,不失其中正焉,则道矣。勿忘勿助,其间则中正处也。此正去情复性之道也。(《复郑启范》,《甘泉文集》卷七,第21页)

心者虚灵之体,性者心之生理,情者性之表现,道者中正之理。忘助即失其中正,故勿忘勿助是得道的前提。湛若水又以勿忘勿助释“敬”,他说:

勿忘勿助,只是说一个敬字。忘助皆非心之本体,此是心学最精密处,不容一毫人力。故先师又发出“自然”之说,至矣。……勿忘勿助之间,只是中正处也。学者下手,须要理会自然功夫,不须疑其为圣人熟后事,而姑为他求。盖圣学只此一个路头,更无别个路头。(《答聂文蔚侍御》,《甘泉文集》卷七,第31页)

敬字在湛若水思想中含义甚多,但他强调的是集义与勿忘勿助。他把孟子的心具生理和陈献章的自然之旨结合起来,既随处体认天理,又勿忘勿助,在明儒中较为平正无偏。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强调不分动静知行,所至处皆以天理为归,他说:

体认天理而云随处,则动、静、心、事皆尽之也。若云随事,恐有逐外之病,孔子所谓“居处恭”,乃无事时体认也;所谓“执事敬,与人忠”,乃有事动静一致时体认也。体认之功贯动静显隐,即是一段功夫。(《语录》,《明儒学案》第904页)

湛若水说自己的功夫是知行合一的,心上体认天理,是在观念中得中正之理;事上体认天理,是行为得中正之理。前者是知,后者是行。前者是“居处恭”,后者是“执事敬”。体认之功贯彻于一切处。至于体认天理后遵天理而行,更是知行合一应有之义。

由体认天理不分动静知行,湛若水反对程颐、李侗相沿的静坐法,他说:

静坐,程门有此传授,伊川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然此不是常理。日往月来,一寒一暑,都是自然常理流行,岂分动静难易!若不察见天理,随他入关入定,三年九年,与天理何干!若见得天理,则耕田凿井,百官万物,金革百万之众,只是自然天理流行。(《语录》,《明儒学案》第894页)

静坐时心中空寂,念虑不行,一切思维、意志活动停止,随处体认之功间断,故不可提倡。宇宙万物生意盎然,其运行无时或息,吾心中正之体如此,随处体认之功也应如此,在自然流行中,得中正之道。王阳明曾令初学者静坐,使纷扰之心澄定,然后再教以省察克治。湛若水则直接在自然流行中体认,功夫自是不同。

三湛若水与王阳明的辩论

与湛若水学术关系最为密切者,一为其师陈献章,一为湛门弟子,一为友人王阳明。湛若水与王阳明相知甚早,两人“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但湛若水的学术与王阳明有很大不同,两人皆当时学坛盟主,各不相下,多次致书往复辩论。弄清这些辩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两家学术宗旨的理解,了解明代中期学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从中窥见两家弟子所以发生流变的关节点。

湛若水与王阳明的辩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这就是:本体论上的内外问题,功夫论上的格物问题,体认天理的方法上的“勿忘勿助”问题。

第一,关于内外。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根本宗旨,致良知赅本体功夫,包内外动静知行。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是在心上做功夫,是和程颐、朱熹在具体事物上求其定理的功夫路向正相反对的,也和当时士风中的辞章记诵,“外面做得好看”正相反对的。王阳明自龙场悟道之后,这一基本取向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他反对形形色色的“求之于外”。王阳明与湛若水定交虽久,但他认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宗旨是“求之于外”。随处体认天理是在事事物物上求其定理,不脱即物穷理的旧学影响。而湛若水则认为,王阳明将格物之物解释为意之所着是偏于内。他致书王阳明说:

面谕大学格物之义,以物为心意之所着。兄意只恐人舍心求之于外,故有是说。不肖则以为,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认得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故格物非在外也,格之致之之心又非在外也。于物若以为心意之着见,恐不免有外物之病。(《与阳明》,《甘泉文集》卷七,第1页)

湛若水这里指出,王阳明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求之于外,是误解了他关于天理、体认等的意思。他所谓物不是外在的,而是“心体物不遗”之物,即经过心觉解、陶养、规范了的物。此时物为心物合一之物,物并不外于心。格物即体认天理,而此天理是吾心中正之体,非外在事物之理,所以格物的活动不是外在的。上引湛若水在给聂豹的信中反驳了王阳明对自己的批评:

或疑随处体认,恐求之于外者,殊未见此意。……盖心与事应,然后天理见焉,天理非在外也。特因事之来,随感而应耳。故事物之来,体之者心也。心得中正,则天理矣。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宇宙内即与人不是二物。(《答聂文蔚侍御》,《甘泉文集》卷七,第29页)

就是说,所谓随处体认就是心对事的反应,天理不是事物上固有的定理,而是人对它的反应合于事物在具体时空中的应然。而此应然与心之本体是同一的。此即“心得中正,则天理矣”表示的意思。宇宙内的事物,皆心物合一体,故与人非二物。天理是人心得中正,故非在外。湛若水点明了阳明与自己的分歧的关节点:吾与阳明之说不合者有其故矣。盖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甘泉文集》卷七,第24页)

这里湛若水认为王阳明所谓心,仅是能认知能体验的灵明,这一说法不能概括阳明关于心、关于良知的内涵。这一点此处不辩,详在下章。但湛若水自认为他所谓心是“体万物而不遗者”,确实说出了他眼中的世界万物,它们是即心即物、心物合一的。这个合一不是康德式的逻辑分析的结果,而是中国式的直觉体认的结果。从湛若水和同时代的许多学者的思想看,除了实证倾向特别强烈的少数思想家外,明中期的理学家,一般都把宇宙本体理解为即心即物的,突破了静态地、主客二分地看待世界的模式,把它看成与人自己密不可分,寄托了自己的觉解和理想,融合了人在认识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对象世界。

第二,关于格物。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王阳明的格物是改正不正确的意念,湛若水的格物是随处体认天理。湛若水认为王阳明以正念头释格物有四点矛盾:其一,训格为正,训物为意念之所着,格物即正念头,与《大学》诚意、正心所指文义重复。其二,如以格物为正念头,则与上文“知止能得”与下文以修身说格物致知意思不连贯。其三,以格物为正念头,必有念头正否的标准。“随处体认天理”以格物为“造道”,以“吾心中正之本体”为标准。“正念头”则无标准,意思不完备。其四,格物为知行并进之功,若只是正念头,则是有知而无行,不符合古来贤哲强调的知行不离的传统。湛若水认为,以“随处体认天理”训格物,可以避免这些矛盾。他申明自己的格物义说:

仆之所以训格物者,至其理也;至其理云者,体认天理也;

体认天理云者,兼知行合内外言之矣。天理无内外也,求即无内外也。(《答阳明论格物》,《甘泉文集》卷七,第27页)

对于湛若水的这些诘责,王阳明皆有答辩,其意旨不外以上所论。值得注意的是,阳明认为湛若水和自己的学说虽有分歧,但并非不可融通。他指出了二人之所以不同在思想方法上的根源:随处体认天理,是真实不诳语,鄙说初亦如是。及根究老兄命意发端处,却似有毫厘未协,然亦终当殊途同归也。修齐治平总名格物,但欲如此节节分疏,亦觉说话太多。(《答甘泉》,《王阳明全集》第181页)

阳明的意思是,体认天理是湛若水与自己的共同追求,在龙场悟道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自己也尝以此为修养功夫的最终指向。但自确立心学立场,已视此为求之于外。甘泉体认天理的动机是好的,但其言“随处”,已堕入旧学在事事物物上求其定理的坑堑。但王阳明同时指出,向外求理和自己的致良知可以殊途同归。这可以看做王阳明以心学立场融合理学心学为一的企图,也可以看做他在称许“体认天理”的总目标下对不同的功夫路向的容忍。

从思维方法上说,王阳明以综合为主,所以“修齐治平总名格物”。他把道德理性的培养并将它贯彻于具体事物作为一切活动的统领。他的成熟学说以致良知为宗旨,致良知是正面的端正意念——推致本正之意念于具体事为,格物是负面的端正意念——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能近取譬与省察克治都是他所强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至修齐治平在阳明功夫中是统一的,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包容、兼举其他项。所以不必以格致诚正为不同的功夫名目,节节分疏,层层推进。这反映的正是王阳明既浑融又细密、既广大又精微的学术风格。湛若水的学术也并非不阔大,他的心学倾向也十分明显,但其“随处”、“格物”等说在王阳明看来迹近支离骛外,所以遭到阳明的反对。也可以说,湛若水融合理学心学,从而避免二家的缺点的“随处体认天理”还带有旧学的尾巴,故被从旧学立场上彻底转变过来的王阳明视为拖泥带水。实际上两家皆从辩论求胜的目的出发而有意无意地误解对方,这一点是明显的。

第三,勿忘勿助。“勿忘勿助”是湛若水体认天理的前提,故在著作中随处皆有阐说,比如他说:

勿忘勿助,心中正处,这时节,天理自见,天地万物一体自见。

夫动静皆定,忘助皆无,则本体自然合道成圣,而天德王道备焉。

天理在心,求则得之,夫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

但求有方,勿忘勿助是也。……只不忘助时,便添减不得,天理自见,非有难易也。(以上见《语录》,《明儒学案》第906~910页)

但在王阳明体系中,致良知是根本宗旨,是功夫“大头脑”,勿忘勿助只涉及具体修养中的心理状态,是枝节问题,故阳明不以此为主,他说:

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若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间断,此便是忘了,即须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须“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撕警觉而已。若是工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间工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功,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什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种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漭漭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呆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涉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传习录中·答聂文蔚二》,《王阳明全集》第83页)

王阳明的致良知包括集义、格物、诚意、正心等功夫,致良知即必有事焉,勿忘勿助只是对必有事的辅助说明。而湛若水以勿忘勿助为根本功夫,他对王阳明的批评甚不以为意,屡屡加以反驳:

王阳明每每欲矫勿忘勿助之说,惑甚矣。(《语录》,《明儒学案》第909页)

惟求必有事焉,而以勿忘勿助为虚,阳明近有此说。而不知勿正勿忘勿助,乃所有事之工夫也。舍勿忘勿助,则无所有事,而天理灭矣。不意此公聪明,未知此要妙,未见此光景,不能无遗憾,可惜可惜!(《语录》,《明儒学案》第903页)

观王阳明与湛若水关于勿忘勿助的辩论,可以看到,王阳明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锻炼体悟出的良知,是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可以说就是精神活动本身。它包括理智、意志、情感及对自己精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良知受道德理性的驱迫,它本有的道德情感时时显露,所以它“必有事焉”。良知又受其调节机能的驱使时时注意勿间断,勿欲速求效,而使“必有事焉”得以在雍容宽舒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它不求中正而自然中正,不强调随处而触处皆真。这是良知活动的化境。以此化境反观湛若水的勿忘勿助,自然感到蛇足和支离。但勿忘勿助是湛若水体认此心中正之体的前提,它在湛若水的义理脉络中是不可少的。王阳明和湛若水皆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批评对方,其不能折服对方是必然的。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甘泉学案》案语中说湛若水为旧说所拘,这是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批评旧学。从平正公允的立场看,旧学亦未必可非。黄宗羲又批评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为体认于感,并以体认于感为未当,这个批评也未必中肯。实际上湛若水虽是在感上、已发上体认“中正之本体”,但他所体认的中正之理却有“增减不得”、恰到好处的性质,皆与寂体之“未发之中”一致。寂感体用一源,故不能说体认于感为非是。

四湛若水的学传

湛若水一生仕途平坦,政事之暇,以讲学为事。足迹遍大江南北,年且九十,犹为南岳之游。其门弟子虽不及王阳明之盛,但也有很大影响。《明儒学案》谓“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明儒学案》第876页),可以说是当时实录。

湛若水弟子,最著名者为吕怀、何迁、洪垣、唐枢四人。

1.吕怀吕怀字汝德,号巾石,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著有《律吕古义》、《历考》等书。吕怀之学,大体上继承了湛若水天理乃吾心中正之本体,以勿忘勿助随处体认的宗旨,他说:

不睹不闻即吾心本来中正之体,无生无弗生,无存无弗存。苟有丝毫人力,便是意必固我,而生存之理息矣。故君子戒慎恐惧,常令惺惺,便是生存之法。(《答戚南山》,《明儒学案》第913页)

天命之中,无不包贯,此吾心本体也。此心同,此理同,其为包贯亦无弗同。流行神理,岂有丰啬厚薄哉?惟其流行而既形焉,于是二气分,五行判,交错不齐,而理之神有不能尽然者矣。阴阳五行,适得其初则中,中则心存,心存则本体洞然而无所障蔽。(《与蒋道林》,《明儒学案》第914页)

吕怀实际上认为有一个中正之体,这就是性理,它在天地间,也在人心中,二者是同一的。人对它不能有所加损。万物运行合乎其则,人应事得其宜,不过是实现了这个中正。这一思想与湛若水一样,有融合理学心学的倾向。他还说:

同类推荐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将门嫡女

    将门嫡女

    诸葛夕颜,诸葛后人,神门门主一场恶斗之后,她穿越到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嫡女,废物三小姐宋珩。一朝醒来,她不再怯懦,走上强者之路。面对阴险的二娘,恶毒的姐妹,冷漠的父亲,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护哪些爱她的人,打压哪些居心叵测的贼人,告诉这个世界,谁说女子不如男!十四岁名动天下,绝世倾城,白衣蹁跹,宋家阿珩,倾世无双。本文结合女强,宅斗,宫斗,结构复杂,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豪门盛宠:宝贝对不起

    豪门盛宠:宝贝对不起

    她是服装界的天才少女设计师?她是黑道王者“暗月”少主的宠妹?她是时装界大师沈洁的宝贝女儿?她是京城赫赫有名苏氏集团的千金?她曾经以为叶枫就是那个可以陪她走一辈子的人,就是她的整个世界,甚至于她为了他收敛自己的锋芒、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失去了亲情!当她以为快要到达幸福的终点时,不曾想三年前突然消失的女人回来了,听着他对她说的那句:我爱你!她终于带着自己疲惫的身心和仅有的一点骄傲与自尊转身离开那个她和他一起努力开创的公司,而后遇到了那个冷冽的男人——夏南!再后来辗转成了A市龙头企业夏氏集团的总裁秘书!夏南,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完美男人,是A市龙头企业夏氏集团的新上任总裁!据说还是A市小有名气的杂志社、最豪华的娱乐会所的幕后老板和那个隐蔽的世界黑帮组织“爵夜”的老大!他们的相遇,是命定的相遇?是蓄意的报复?还是另有隐情?在那场盛世婚礼之后,苏蔚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里,任他们找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再找不到她的身影!五年后。那个时装国际大师杰勒瑞的关门弟子、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美女设计师FIR回到A市!两天后。一场盛大的个人时装发表会在市中心繁华地带亭立大厦的豪华会场里举行!再一次的相遇,他们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纠缠?【片段一】“你笑什么?不许笑!”“好!我不笑啊!你乖乖待在这边,不要乱跑,我回来给你做好吃的!”“真的?”听到好吃的,她来了精神,迅速报出了一大堆菜名:“那我要吃你烧的红烧鱼、糖醋排骨、焖羊肉、玉米排骨汤……”“好!回来就给你做!”【片段二】“宝贝,对不起!”“谁是你的宝贝?请不要乱叫!还有你对不起我什么?我们有什么关系吗?”“你真的不肯原谅我吗?”他可怜兮兮的问。“你要我原谅你什么?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五年前就没关系了!”“谁说的?你是我老婆!五年前我们可是有领证的!”“我们什么时候领过证?”她暴怒。“就是有领过,不信我们回去,拿给你看!”【片段三】“宝贝,你是不是该给我个解释啊?”某男看着面前缩小版的自己,对着面前的小女人说着。“什么解释啊?”某女睁着大眼睛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无辜。“你还给我装傻?”某男大吼。“妈咪,我们不要理这个坏叔叔,我们走!”小宝贝抓着妈咪的手就要离开。墨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哼哼!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特工大小姐

    特工大小姐

    情痴?大小姐?爱的还是她的亲哥哥?这位哥哥还无情的把她推下水害死?当这样的狗血剧情,迎来一位来自异世的特工幽魂,一切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夜如尘万万没想到她会形灭、魂不灭,寄身于一位古代情痴大小姐身上继续活下去。好吧,既然一切已成定局,她正好做个普通人好好的活下去,圆了她前世向往的平凡梦,简简单单结婚生子、做女人。可为什么身边总是有人当她好欺负,来挑事?于是她打伤了哥哥,扇晕了妹妹,还一脚把二娘的“心肝宝贝”,一直纯种白色长毛狗送上了西天。接下来,她的身边就开始炸开了锅了,事情接二连三,传言她上兄长,通和尚,诱子侄,残忠良…纷争四起,哪能有一天能平静,事实又是怎样?这还不算,一个个绝品美男弄的她是眼花缭乱心意烦。某只情兽:“如尘,来吧,野火烧不尽,春风沐你身,包你爽!”看着妖娆尽现的绝品妖孽,某女猛咽下一口口水,实在看不下,一拳闪去,把他打成熊猫眼,转身暴走。“你丫的不要总在我眼睛前面脱衣服,我不是浴室里的镜子,不是透明的,可不能保证总是光看不吃。”某只情兽:“如尘,你今天要是不从了本王,本王就死在你的面前。”汗,居然拿命威胁。某女看似无奈,“好吧好吧,就当救人了,佛祖不是说过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从来没好心过,这次试试做好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话音未尽,某女早已尽手脚并用的付诸于行动证明她没说谎。还有某只情兽:“如尘,不行,我不行了…”某男整个脑门扑进她的怀里,紧贴她的高耸云峰磨蹭,一脸的汗迹,面色微喘晕红,也不知道是不是博同情,还是有着某种故意成分。某某情兽:“如尘,我错了,错了,江山算他妈的狗屁,我再也不要江山了,谁稀罕谁拿去,我只要你能原谅我,哪怕让朕,不不,让我每天给你、给你洗脚擦背,只要能留在你身边,叫我做什么我都愿意。”…一只只情兽汇聚一堂,这世界,没有男人是悲哀,男人太多,更悲哀。仰天长啸,一群男人都情兽,试问那个女子能受得了?跑——这中间,她渐渐发现,“她”的身份越来越不简单,皇后,公主,刺客,美女…算了,不管她是谁,她就是她,一份闲心,两世为人的特工大小姐。【严谨版简介】她爱他,青梅竹马,守望生死,不惜:灰飞烟灭。她爱他,前途艰险,梦碎命绝,依然:无怨无悔。他恨她,因为她占有了他心中最爱的位置。视她如蝼蚁,他毫不留情,让一个死囚去蹂躏摧残她的清白之躯。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假面夫君

    假面夫君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男子将她救起。看着那双冰冷的眼神和薄唇,她感觉自己全身发抖,但却又无法逃开.一路走来,原来他是一位复仇的王.一路跟随,她最终成了他的妃,唯一的,且是仅有的.因为没有女人敢接近他,而他亦是不喜欢任何女人的靠近.夜,很凝重.她轻轻的伸出手想摘掉他脸上的面具,却被他发觉,冰冷的话语让她永生难忘“别碰它,你会后悔”他是她的丈夫,但是她却从来都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冷漠,淡然,残酷,但却有不失那悲天悯人之心。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那么反反复复?直到有一天,她再控制不住那日益积累的好奇心,可却在面具卸下的那一刹那仓皇而逃......从此,原本该有的爱变成了恨,该有的情,变成了愁。———————————————————————————一个看破红尘,准备一生侍奉佛祖。一个拼命追逐,要与她一世相守。邪佛在天际喃喃笑语,佛祖在西天皱紧眉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还是爱与恨的纠葛?———————————————————————————凤凰涅盘,即是欲火重生,是因为得到永恒的美丽才牺牲,还是像传说那样是为了天下苍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神女的无心,还是湘王的错梦?转世轮回,他们生生世世纠缠不清。她爱的卑微,躲的辛苦,而他却爱的霸道,寻的揪心.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话:雪魔的两部新作更换地址:《弑君诛颜》:《卑贱皇后》推荐自己的旧作:<七年情妇>《负朱颜》《*********************************************************想写一篇含着血腥味的爱情,但愿它比<千年修>更能感动曾经的读者们.但是绝对不会比<千年修>血腥,呵呵.此文是一对一的爱情,喜欢NP或者男尊的读者们请绕道,当然,愿意留下脚印的也欢迎.雪不喜欢NP,雪信奉一对一的爱情.*********************************************************下面有个投票调查,请亲们用你们的玉指轻轻点一下。游客同志们请花一分钟的时间注册收藏一下,当然,如果不愿意雪也不勉强,呵呵!
  • 这样工作最给力

    这样工作最给力

    你想工作轻松省力吗?你想提高工作效率吗?你想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吗?你想提升工作业绩吗?你想成为职场红人吗?那么,请你打开此书吧,这里会给你答案。
  • 邪魅总裁的夫人(全本)

    邪魅总裁的夫人(全本)

    坏蛋,混蛋,王八蛋。。。明明都已经分手了,为什么还来找她?明明是偶然遇到为什么说是她精心策划?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真的是欠扁。。居然跑到她家去洗澡,最可气的是还把她关在了门外。。。摆脱,你要是看我不顺眼就揍我一顿吧,不要这样阴魂不散好不好?这个蠢女人还说什么是偶遇,明明就是故意的策划。。才和自己分手几天啊,就勾搭上了别的男人。。**********************************
  • 安徒生童话(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安徒生童话(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心甄选了安徒生最为经典的童话,以期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使现实压力与日俱增的成人们,重温人鱼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的快乐记忆,回归天真、宽容的快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