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10

第10章 陈献章与心学的起始(3)

宇宙间的事物都是自足的,对于这些本性自足的事物,只能顺适。一有增损于其间,便破坏了事物本身的自足;欲在自足的事物上有所作为,便是蛇足。宇宙间的事物,各依其性,健动不息而整体和谐,便是鸢飞鱼跃。体会到这种鸢飞鱼跃并在精神上与它为一,是最高的境界。这和荀子的“与天地参”、《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是不同的。赞天地之化育,看到的宇宙万物都是实然的,都是主体利用改造的对象。认识这种对象需要的是实证知识,主体与它们的关系是外在的。而陈献章在这里得到的是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的事物是某种精神觉解的象征物。它们是有价值的,是人直觉到的景象;它们是依于主体的,主体与它们的关系是内在的,也就是陈献章说的“滚作一片,都无分别”。“天地与顺、日月与明”,即主体与天地日月为一体,天地日月是主体觉解的象征。主体思致所及,这种象征即在。这时的主体有君临万物的感觉。这种境界中的主体可谓“呜乎大哉”!陈献章对于获得这种精神境界极为赞赏,他说:“人争一个觉,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尽而我无尽。”(《与何时矩》,《陈献章集》第243页)有了这种境界,主体便是既与物宛转又独立不倚的。与物宛转是说主体融合于物中,随物而运,无有隔碍。独立不倚是说以这种精神境界视物,则可有“微尘六合,瞬息千古,生不知爱,死不知恶”的感受。

从这种觉解出发,陈献章提倡自然,反对劳攘,他说:“学劳攘则无由见道。”(《与林友》,《陈献章集》第269页)主体所做的,就是与客体自然吻合。这种吻合是直觉的,不是理智的、渐进的。在这种境界中,忘我而我与境为一,我与境为一而我无处不在,我无处不在而我大物小,故“不求胜物而物莫能扰”。这种大有似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境界中的力量感。陈献章以此为儒者的学问归趣,他说:“鸢飞鱼跃,其机在我,知此者谓之善学,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与林友》,《陈献章集》第269页)在他看来,自然是对于宇宙、对于生命的全副体验。本于自然,上能合宇宙万物的律则,下能得义理融液。而私意则劳攘无功。他说:“至拙莫如意,而至巧者莫逾于心矣。”(《仁术论》,《陈献章集》第71页)这里的意,就是不合自然、有意造作的私意,有私意即有胶着系缚。心是无私意的空灵的主体,空灵则与物宛转,与自然律则为一。他以“天道至无心(意)”来标揭义理之融液与操存之洒落的统一。

陈献章之学以虚为门户,以静为根本,但并非虚静以外无所事,他追求的是心与理一、操存之洒落与义理之融液统一,这才是他功夫之全。“静中养出端倪”一法不足以概括他的功夫论的全貌。

四陈献章的诗学

陈献章学宗自然,以自得为真受用处,不喜传注,而独钟情于诗。他的弟子湛若水说:“白沙先生无著作也,著作之意寓于诗也。是故道德之精,必于诗焉发之。”(《诗教解原序》,《陈献章集》第699页)他的族人陈炎宗也说:“白沙先生以道鸣天下,不著书,独好为诗。诗即先生之心法也,即先生所以为教也。”(《重刻诗教解序》,《陈献章集》第700页)陈献章的诗现存二千多首,他在世时,已有部分诗刻印流传。他的诗有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排律、绝句等,其中尤以五言古诗最为精绝。明代文士王世祯曾论陈献章诗文说:“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义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法与体与题之外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白沙集提要》,《陈献章集》第918页)黄淳说:“先生之学,心学也。先生心学之所流注者,在诗文。善读者可想见其胸襟、濂洛造诣。否则等糟粕耳。”(《重刻白沙子序》,《陈献章集》第903页)这些评论都是对陈献章的诗学的真知灼见。

陈献章的诗虽多,论诗之处却不多。其论诗,莫详于《次王半山韵诗跋》一文,其中说:

作诗当雅健第一,忌俗与弱。予尝爱看子美、后山等诗,盖喜其雅健也。若论道理,随人深浅,但须笔下发得精神,可一唱三叹,闻者便自鼓舞,方是到也。须将道理就自己性情上发出,不可作议论说去,离了诗之本体,便是宋头巾也。大概如此。中间句格声律,更一一洗涤平日习气,焕然一新。所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做诗亦正用得着也。(《陈献章集》第72页)

从这段较为完整的论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陈献章作诗,首重气概。诗之气概,如人之气质。陈献章的诗以雅健为气概。他的诗,意境皆挺拔高爽,极少萎靡阘茸之气。即使病中所吟,枕上偶成,亦皆瘦硬爽朗。这或与其性情有关。陈献章弟子张翊所做《行状》说他“身长八尺,目光如星,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音吐清圆,大类中州产。尝戴方山巾逍遥林下,望之若神仙中人也”(《陈献章集》第868页)。陈献章除短时期游学京师,一生皆在林下,以诗酒自娱,极少官场应酬之作。他的诗一洗肥腴、圆滑、套括、宫丽之气,大多清新可观。诗中不避俗字,但整个诗并不理俗。少许俗字反增全诗自然气概。他的诗喜炼字,这一点似杜甫,读他的诗使人如见崖畔奇松,溪边修竹,野老藜杖,石甬柴门,绝少艳丽感。陈献章亦重雅,其雅寓于健字中。其意境雅而诗概健。雅和健在他的诗中融合为一。陈献章学贵自然,自然中包含雅和健两个方面。义理之融液可言其雅,操存之洒落可言其健。一般说,雅与健这两个美学范畴容易形成相反的风格特征。雅,往往格调清高,书卷气盎然纸上;健,则有疾风烈火、边塞戎马之概。雅健正是陈献章心学特质的美学概括。世或见其雅而遗其健,见其自然而忘其操存,均失陈献章为学宗旨。

陈献章认为,道理须发为性情,他并非一概反对寓教于诗,但他认为,道理须用形象情感,不可直说义理。直说义理便堕宋人坑堑。他说:

大抵论诗当论性情,论性情先论风韵,无风韵则无诗矣。今之言诗者异于是,篇章成即谓之诗,风韵不知,甚可笑也。情性好,风韵自好;性情不真,亦难强说。(《与王提举》,《陈献章集》第203页)

在陈献章看来,诗的本体,便是性情。诗最胜场处在抒写性情,用形象寄寓情感和意义。诗的美感的产生,在于把人带入一种情境,一种意绪,使欣赏者所具有的情怀与诗所抒写者契合,产生共鸣。诗非不可言理,但切忌议论,必须使理变为情,只有性情才能感动人。道理也能打动人,也能使听者产生共鸣,但它不是靠形象,不是靠意境。好发议论,以义理代表性情,这是宋诗的艺术感染力总体上说不如唐诗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献章斥为“宋头巾”。陈献章称赞杜甫的诗好,因为所欲说的道理,都在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而诗最好不说理。陈献章虽称赞杜诗,但认为非最上乘,杜诗不如陶渊明诗。他曾有二句诗说:“或疑子美圣,不若陶潜淡。”(《示李孔修近诗》,《陈献章集》第765页)诗圣杜甫的诗神妙、用功锻炼,究竟不若陶渊明诗冲淡、自然天成。从这里可以看出陈献章的美学趋向,亦可说明,在诗人陈献章的学术中,知情意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一种自然的、不落痕迹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陈献章诗所追求的艺术特色。他的“出处语默,咸率乎自然”、“自然之乐,乃真乐也”,在诗中便是不见安排之迹:不仅义理以形象表出不见安排之迹,即诗句本身也不见安排之迹,从心中自然流出。他尝说:

古之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迹,一似信口说出,自然妙也。其间体制非一,然本于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与张廷实》九,《陈献章集》第163页)

诗之工,诗之衰也。言,心之声也。……声之不一,情之变也。率吾情盎然出之,无适不可。有意乎人之赞毁,则《子虚》、《长杨》,饰巧夸富,媚人耳目,若俳优然,非诗之教也。(《认真子诗集序》,《陈献章集》第5页)

他论诗,以自然天成、无斧凿之痕为高。这是他的自然宗旨在诗的美学风格上的表现。

陈献章不主张以义理入诗,甚至也不主张人为地制造形象来传达某种道理。这一点为他的大弟子湛若水所反对。湛若水性情较陈献章沉潜,他认为陈献章重自然而轻人为,情盛而理弱。他想纠正这一点。他选择陈献章各时期所做古体诗一百六十余首,逐一为之讲解,名《白沙子古诗教解》。湛若水所选之诗,皆能表现乃师理学思想者,如《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示湛雨》、《可左言赠佥宪王乐用归瑞昌》、《题吴北麟采芳卷》等,极力造成一种印象:陈献章是儒者,不是道家,更不是禅宗;陈献章之诗为修身明德而作,其中寄寓教化之意。湛若水在《诗教解原序》中劈头就提出:“白沙诗教何为者也?言乎其以诗为教者也。是故道德之精,必于诗焉发之。天下后世得之,因是以传,是为教。”(《陈献章集》第699页)他在所做解说中,将陈献章诗中许多无德教意义的地方引申解说成有德教意义,无义理说教的地方解说成有义理说教。这样做实际上背离了陈献章的诗学。这些解说表露了湛若水的学术意向,不关陈献章。

五陈献章的弟子

陈献章一生在林下,又处南海边鄙之地,虽中年时名甚显,但弟子不多。他的弟子中,以湛若水、林光、张翊、李承箕、贺钦等较为著名。湛若水学问深广,是陈献章亲定的江门学派传人。但其所得,以和会朱陆为归,其学逸出白沙,本书另有专章论述。张、林、李、贺皆入室弟子,其中张翊、林光尤为同侪翘楚。但二人学术趋向有较大不同,可以说是陈献章门下狂狷二系。

张翊字廷实,号东所,广东南海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张翊之学,陈献章曾有明白概括:

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其观于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送张进士廷实还京序》,《陈献章集》第12页)

“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至”,是张廷实的功夫论,继承陈献章处为多。“即心观妙”,“万物无非在我”,是他的本体论;“握其枢机,端其衔绥”是他的方法论,虽有取于师门,但有自悟自得者在其中。所谓“即心观妙”,是说对于外物,是一种美学式的悟观,不是理智的直观。美学式的悟观是指把外物作为自己心中某种情感思绪的象征物,把这种象征物视为即主即客、即心即物的存在;把外物的规律、理则视为与我心中固有之理契合,不是在外物中穷理,而是悟内外合一之理。所谓自得,得此情与理融合无间的境界。所以张翊概括自己的学术为:“境与心得,理与心会。”他自叙其所得说:

予少从先君宦游临川,沿塘植柳,偃仰披拂于朝烟暮雨之间,千态万状,可数十本。塘之水微波巨浪,随风力强弱而变化,可数十丈。鹦燕之歌吟,鱼虾之潜跃,云霞之出没,不可具状。则境与心得,块然莫知其乐之所以。稍长,读昔人“柳塘春水漫”及“杨柳风来面上吹”之句,则心与句得,又茫然不知其妙之所寓。近岁养疴之余,专静久之,理与心会,不必境之在目,情与神融,不必诗之出口。所谓至乐与至妙者,皆不假外求而得矣。(《柳塘记》,《明儒学案》第96页)

少时观柳塘,仅外景所表现的意境与当下观此外景的心情相合,由此产生美感。这种美感是自然的,朦胧的,并不知所乐何物。后读诗句,诗句所描绘之境渐渐潜于心,偶诗境与眼前景物一会而触发,即诗境与眼前景物合一而不可分,现前景物化为诗景,即所谓“心与句得”。但并不知此时产生的美感是得之于诗境,还是得之于心。而后读书体验渐多,一旦专静,心体呈露,觉此心体为一理与情、神与境的合一。这种合一不必靠境之触发,自然从胸中流出。张翊这种体验,可以分为三个功夫节次:第一阶段,眼前实情实景为思绪之媒介。第二阶段,无有实景,但须靠诗句中的意境触机引发。这两个阶段尚在主与客、心与境的分离或朦胧合一阶段。第三阶段,熟化后情景合一的境界自然流出。这一阶段可以说达到心与理一、情与境俱的地步。“自然为宗”是说这种境界是一种艺术境界,是在自然而然中当机触发,不用拟议安排。“忘己为大”是说情与境融,理与心会,在这种境界中主体完全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不是主体吞噬、同化客体,牵彼以就我,而是内外两忘,即主即客、即心即物的景物朗现于前。这时没有一点自我意识,无一点私己念头;一有此念,则心意为之消沮,景物为之变色,意兴全无。此即“无欲为至”。“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者,以这种艺术的、形象化的意境为主,追求此意境。儒家的日常践履、随处体认、长养扩充等,皆在此艺术意境的润沃开启之下。张翊的学问归宿,与他描述的陈献章晚年悟道之艺术意境一致:“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亡形骸,捐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后有得焉,于是自信自乐。”(《白沙先生墓表》,《陈献章集》第883页)

张翊专注于艺术意境之妙悟,故其学遭到同门友湛若水、林光的非议。湛若水说张翊“有美质,胸襟最高。然其所存所作,或有离而去之者”(《白沙子古诗教解》,《陈献章集》第767页)。

林光则直接指出其欲学明道之超悟英迈,遗落具体事物上的致知穷理。林光之学,循朱熹涵养深造以求自得的途径。他说:

今之自策,亦欲不迫以求之,和裕以养之,稽之圣经以广洽之。其不有于心也,宁早夜辗转而精绎之,不敢涉其纷纷之注说驳杂而支离之。至于一事之不苟,一念之不忽,尘积而滴贮,日思而夜催,亦乾乾矣。(《奉陈石斋先生书》,《南川冰蘖全集》卷四)

吾人之学,毫厘之间,不厌于精细讲求也。求得其要,则权度日明,然后可以自信而驯至于不惑。未得,则存之养之,积之以久,将不待于慕恋陈言,而自有约之可操矣。(《答何时矩书》,《南川冰蘖全集》卷四)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光与张翊之妙悟不同,其学重在涵养,在精思义理,积渐贯通。其于义理,贵在于精细处讲求,以得我心权衡之标准与根据。先博而后约,先外在而后在我,特别强调积累与存养。林光虽为白沙之徒,其学仍循旧学途径。

陈献章的学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诗人的体悟,与王阳明从多方学术探索和实践考求中获得的“致良知”大不相同。诗人的体悟必求心与道俱,情与境共。所以说,陈献章之学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心学,至多是心学的萌芽。心学之大,待王阳明完成其致良知之学并推展到大半个中国,才有洪波巨浪之势。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她更倒霉的吗?每月十五月圆之夜,要成魔吸纳男子精元救命?这还不算什么?一生不能动情、不能嫁人、不能随便生子?还要孤独终老,这也就算了。偏偏自己还能长生不老的活受罪?老天爷?您老让我穿越来这里,是来受折磨的吗?眼看着无数美男蜂拥而来,挡不住的桃花运呀?却不能享用?这不是比死还难受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本书是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多方位学习、试验、求证的临床精华。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写书的缘由与目的、介绍了血型决定你吃什么最健康、说明了抗癌养生的生理时钟、揭示了改善体质的饮食方法和生活方式。这套颠覆性的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赢得各界名流的肯定,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
  •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弱智皇后不好欺

    弱智皇后不好欺

    某女骑驴赶时尚,走前沿,华丽丽的穿越了!某女心态好,装痴扮傻十六载,换来老爹卖女儿!某女童心未泯,皇城京都转转,结兄拜弟,找靠山!呃,某女的故事多多……*“什么怀孕!”皇甫邪似乎不敢相信一般,手中的热茶已渗到了手上,却浑然不知!看着眼前哈着腰的凌公公,强忍着心中的不知名的痛,“送碗打胎药去!”凌公公向是知晓这结果一般,“是皇上,老奴已安排过去了!”*“娘娘,这药?”春兰不敢看向问儿那充着不明情绪的眸子,弱弱的询问道。“倒掉!”斩钉截铁般道,她肚里的种上还轮不到一个外人来说三到四!“可是娘娘!”春兰想说什么,但看向主子那坚定的眼神,不再开口,默默的将药倒掉。简介暂定,落落知道此简介无能,还望亲们多多体谅,点‘阅读此书’看看内容才决定是否收藏!!落落在此感谢各位亲的支持!!!推荐落的新文:《青涩相公》
  • 彪悍农家女

    彪悍农家女

    一朝穿越农家,穷的掉渣。免费赠送两个暖心哥哥、一个伶俐妹子和正直憨厚包子娘。她发誓要改变现状,发家致富过好日子。谁知极品亲戚一大堆,今个偷个蛋,明个强占房子,后个……林婆雪冷笑,我是恶女泼妇我怕谁,化身奥特曼一天打一怪。吃我的给你吐出来,拿我的给我还回来。日子好了,名声坏了,可把亲娘愁坏了。林婆雪得意一笑:“娘,别怕,改日给你找个上门女婿……”求爱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早上的就发情,就你一个穷酸书生,还想心上人……”某女忍不住嘲讽道,而且手还抓住了某男的衣襟。“东家,书中自有颜如玉……”话未说完,忍不住惊吓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男女授受不亲也,东家这是要毁小生清白……那以后人家就是你的人了。”眼角闪过一丝光亮。‘嘭’只听一声响,某男眼眶黑了,某女酷酷的甩下一句:“非礼你个头,本小姐看不上你也……”某男的脸色不由抽了抽……这是一个恶女重生文,心狠手辣斗亲戚,重生翻身做主人!
  • 重生者狂想曲

    重生者狂想曲

    重生了,又回到了那个孤儿寡母的夏天,不记得股票大盘和走势,不知道那几年的球赛比分,只有一脑子的记忆。哈利波特已经出版了,海贼王、火影、小新、柯南……一切能出名的都出名了,这时候该怎么办?从抄只是国内出名的军旅小说开始把,《亮剑》、《潜伏》,然后游戏、网络、动漫、电影——文化产业一条龙。帮老妈把她的小杂货店打造成沃尔玛,帮未来老丈人把麻辣烫店升级成全国第一的连锁火锅城。然后,再让个高傲的小丫头爱自己爱到骨头里,这就是沈红星的重生,一个技术宅的幻想曲。新书已上传,书号:2183780下面有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