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59

第59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2)

对于心与物的这种复杂关系,法眼宗人犹为热衷探讨。文益禅师的门人慧明禅师就常以这类问题质询别人,以了解对方的禅修造诣。一次,有二禅客到慧明住处大梅山,慧明就提出了这样富有哲理性的问题:

师(慧明)问曰:“上座离什么处?”曰:“都城。”师曰:“上座离都城到此山,则都城少上座,此山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不会即去。”其二禅客不能对。[注释:《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0页中。]

“剩”,多。二禅客离开都城到大梅山,都城少二人,大梅山多二人。多是表示主体心外另有法,少是表明主体心不周全。一多一少涉及心法与外界都城、大梅山的关系如何贯通说明,是禅修的一大问题。二位禅客不能从心生万物和心物一体贯通的思想来回答问题。后来慧明禅师住天台山,时有博学强记的朋彦来访讨论禅理,也有一段对话:

师(慧明)曰:“言多去道远矣,今有事借问:只如从上诸圣及诸先德,还有不悟者也无?”朋彦曰:“若是诸圣先德岂不有悟者哉?”师曰:“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今天台山嶷热,如何得消殒去?”朋彦不知所措。[注释:《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0页中。]

这是说,按照心生万法、心物一体的禅理只要以前有一位禅师发明真心回归心源,就会导致十方空虚,外界全都消殒,而今天台山依然高耸而立,并未消殒,这应如何说明呢?慧明禅师的真意是在提倡以“见色(物)便见心”的禅悟来消除心物的对立,体会心物一体。在法眼宗人看来,一般的人都是把心与物割裂开来,不能从物上见心(本心),若能从物上见心,心物打成一片,就不会有“心外有法”和“心法不周”的问题了,也没有心外的天台山嶷然耸立的问题了。

法眼宗人又进一步深究“见色便见心”的“心”是什么心,此心与物是同是异?文益的弟子清耸禅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

见色便见心,且唤什么作心?山河大地,万象森罗,青黄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为什么却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见色便见心?还会么?只为迷此而成颠倒种种不同,于无同异中强生同异。且如今直下承当,顿豁本心,皎然无一物可作见闻。若离心别求解脱者,古人唤作迷波讨源,卒难晓悟。[注释:《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3页上。]

这是说,一方面外界林林总总的事物并不就是心,一方面禅法要求“见色便见心”。究竟如何认识心、认识心与事物的关系呢?清耸禅师认为,若从众生的一般的见解来看,本来是无同异的心与物就会产生出同异的分别来;众生若能顿豁本心,本心皎然清净,就无一物可见可闻了,就无心物同异、心物对立的问题了。如此在体悟本心基础上,“见色便见心”,实现心物一体,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和解脱境界。

本先禅师也就什么是“唯心所现”的涵义提出问题: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如是言语好个入底门户。且问:“尔等诸人眼见一切色,耳闻一切声,鼻嗅一切香,舌知一切味,身触一切软滑,意分别一切诸法,只如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物,为复唯是尔等心?为复非是尔等心?若道唯心尔等心,何不与尔等都作一块了休?为什么所对之物却在尔等眼、耳、鼻、舌、身、意外?尔等若道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物非尔等心,又焉奈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注释:《温州瑞鹿寺本先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6,《大正藏》第51卷,427页中。]

这是问:人们所感觉认识的一切事物,是人们的心呢,或者不是人们的心?若说是人们的心,万物为什么不随着人们的身亡而俱灭,却仍然在人身之外存在着呢?若是万物不是人们的心,佛典上又为什么说万物是“唯心所现”呢?这是一个矛盾,在本先禅师看来,这就要求从“见色便见心”上求悟解。

对于心与物、见心、唯心的问题,讲得最形象、最生动、最典型的是地藏桂琛和文益三番对话的一段公案。一次文益结伴外出参学,为风雪所阻,暂住彰州城西地藏院,参谒桂琛,两人有这样的对话:

藏(桂琛)问:“此行何之?”师(文益)曰:“行脚去。”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知。”藏曰:“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藏曰:“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师曰:“别。”藏竖起两指,师曰:“同。”藏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藏门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心内。”藏曰:“行脚人著什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凭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藏曰:“若论佛法,一切见(现)成。”师于言下大悟。[注释:《清凉文益禅师》,《五灯会元》卷10,中册,560~561页。]

这段话共有三问三问,一问什么是行脚,文益答不知。所谓不知,是不执著求知,即行其自然。这个回答桂琛认为最为亲切。二问人与山河大地以及人的两只手指是同是异?桂琛问这一问题的意思是,万物与己同根同体,无所谓同还是异,本来如此,本来自然。只有生起分别之心才能有同异之别。三问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这也是困惑许多禅师的一个大问题。桂琛认为,就心来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心里头有块石头是自然存在的,并不加重人的负担,心里没有石头,也是自然的,也并不减轻人的负担。这也就是所谓“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段公案的中心是阐扬心性自然的思想,主张主体了悟自心,以主体包容客体,消融客体,消除人与物的对立,超越人与自然的界限。也就是在修行上要心不附物,心无取舍,在主观精神上没有任何执著、束缚、负担,轻松自如,自由自在,就获得了解脱。

法眼宗人大力提倡心性自然,一切现成、心是一切的思想。前引文益就说,以往古圣人所见诸境界,是唯见自心。他认为,若直见自心,那就“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注释:《大法眼文益禅师语》,《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8页下。]。一切都是禅境、佛境了。这是进一步阐发了自心是一切,不假外求的主张。文益弟子德韶写了一首偈:“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注释:《天台山德韶国师》,《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08页中。]“通玄”,指禅修。“青山”,喻禅境。意思是禅师修持达到登峰造极时也就心外无法了,对他而言人间也就随处都是禅境了。德韶还说:

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注释:同上书,409页上。]

大道廓然,讵齐今古,无名无相,是法是修。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无事不彰,无言不显;如是会得,唤作般若。现前理极同真际,一切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墙壁瓦砾,并无丝毫可得亏缺。[注释:同上书,409页下。]

这是说,人的本心具足佛法,一切现成,一切自然,心与外界一切事物相会应,也就随处彰显禅境;般若智慧显发,世界一切事物也就毫不亏缺地自然存在。这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不离开现实世界去求禅悟和禅境,强调禅境和现实是融通一体的。

从以上论述可知,石头宗人通过对心物异同、见色见心、唯心现物等问题的辨析,强调众生要开发自心,以显万物,包容万物,达到泯除心物的界限、对立,即心物一体的境界。就是说,众生只要保持灵源皎洁、心地自然,也就是具足佛法,成就为佛了。

性理归宗

石头宗人讲心灵湛圆、心地自然,并非不讲理性,相反,恰恰是以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为重要内涵的。石头宗人要求禅师在参玄时,不仅要保持心地不受污染,道德纯净,而且要对宇宙和人生的实质有真切的体认和证悟。在这方面石头希迁还吸取华严宗人提出的理事范畴和理事圆融理论,创造了“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的禅法,强调执著于事是迷,只合于理也不是觉,正确的应该是把理事两边统一起来,以求禅境。这也就是理事“回互”的禅修方法。石头一系曹洞宗人对这种方法作了详尽细密的阐述,云门法眼两宗的禅修也与希迁提出的说法一脉相通。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希迁在《参同契》中把理又进一步分为性理(灵源)和物理(色质相)两类,并从性理上统一理与事的关系。[注释:参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23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理和事原是中国哲学的范畴,中国佛教哲学吸取理和事这对范畴,通常是把两者视为与体用、本末对应的范畴,并进一步视为与心物对应的范畴,也就是说,理指体、本、心,事指用、末、物。希迁从体性上论“理”,又注意到主体与客体的不同体性,提示了外在的物质世界和内在的精神世界的不同体性,提出两类理:心性的理(性理或心理)和事物的理(物理,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体性。)根据《参同契》所论,作为心性的理,在内涵上包含着两个方面:对理事关系的统一有正确了解的认识理性,和正确分别清浊的道德理性。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暗之别:明指明白、直接的语言文字,暗指隐晦、间接的语言文字;明的语言文字又有清浊善恶之分,暗的语言文字则有上中的等级区分。这是说,神宗的各派在表述禅境的语言文字上虽有明暗的不同,但这种不同又都可会归于性理,进而达到理事圆融。

那么,如何在性理的基础上归宗——归于理事融通呢?希迁吸取华严宗人的“十玄门”[注释:“十玄门”,是华严宗人从十个方面说明本体与现象、现象与现象的圆融无碍关系的法门。]思想,提出了“回互”的思维模式,说:“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意思是说,参玄的门类很多,每一门都含一切境,这种境界含有回互不回互两个方面,所谓“回互”就是“更相涉”,也就是互相涉入、含摄、融通;所谓“不回互”就是“依位住”,即各住本位,互相区别,不相杂乱。这就是说,既要认识理与事的统一方面,又要认识理与事的对立方面。由此希迁进而强调“本末须归宗”[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本末即心物必须归于理圆融的宗旨;“承言须会宗”[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在语言上也必须归于理事圆融的宗旨。“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事”如同各种容器上的盖子,是千差万别的,而“理”则应不执著事物的种种差别,如同射箭,箭箭相顶,以一贯之。也就是要从性理上去认识、体悟理与事的统一性原理。

希迁还认为,参玄者要领会事理圆融的宗旨,必须在日常行事上随时体验,专心证悟,以求灵照不昧,也就是要从个别的事上体悟出一般的理。据《参同契》所述,这方面有两个要点:一是“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四大”,构成事物的四大素,此泛指一切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物自复其性,如子得母,也就是会末归本,以事见理。二是“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注释:《参同契》,《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第51卷,459页中。]。这是说万物的功用有动态的(“用”)和静态的(“处”),两者兼具,彼此依存,互相转化。由用到处,由动转静,也就从事中见理。如此认识事物,体悟事物,回复自性,就能事存理应,由事显理,从而达到“即事而真”的境界。

希迁以后的石头宗人又进一步发展了“即事而真”的思想,有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洞山良价(807-869)问师父云岩昙晟:“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一作邈)得师真不?如何祗对?”云岩说:“即遮(这)个是。”[注释:《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5,《大正藏》第51卷,321页下。]良价心存疑惑,后因过河看见水中的影子,遂悟云岩的意旨,并作一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住,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注释:《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5,《大正藏》第51卷,321页下。]“真”,指真仪、真像。“渠”,指影子。意思是说,水中是影子,水上是我形,影子正是我,我不是影子,如此形影相睹,即事而真,从个别上显现出一般的理。良价从此一再宣扬“只遮个是”的法门,他的门徒、曹洞宗另一创始人曹山本寂(840-901)也相随提倡“即相即真”[注释:《抚州曹山本寂神师》,《景德传灯录》卷17,《大正藏》第51卷,336页上。]认为所触的事相皆真,也即主张从形相见本质,从现象显本性,形相即本质,现象即本体。

石头宗人继承华严思想,提倡理事圆融,但又强调“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强调事是理,而理不是一,要从事见理,显示理不同于理,从而又表现出与华严宗人的思想差异。

无心合道

石头宗人还重视吸取般若空宗和牛头宗的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的道家学说宣扬无心合道的思想。

“道”,禅宗是指禅道,佛道。道既是宇宙万物本质、体性的总概括,也是禅修的终极境界。希迁提倡“触目会道”,即通过直感与道合一。为此他十分重视破除一切执著,破除众生知见。如有僧人问如何是解脱,他回答:“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世界,他答道:“谁垢汝?”再问如何是涅盘,他答:“谁将生死与汝?”[注释:《南岳石头希迁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4,《大正藏》第51卷,309页中。]门人大颠和尚向他请教:“古人云:‘道有道无是二谤’,请师除。”他说:“一物亦无,除个什么?”他接着对大颠说:“併却咽喉脣吻道将来。”大颠说:“无遮个。”他说:“若凭么即汝得入门。”[注释:同上书,309页中、下。]希迁强调破除对佛境以及对道有道无等的种种执著,强调“一物亦无”,实质上也就是主张主体无心,心无所寄,提倡无心合道的禅修。

同类推荐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挖坑埋王爷:邪君狂妃

    挖坑埋王爷:邪君狂妃

    废材小姐逆袭崛起,绝代风华!一个狂傲霸道的王者对上桀骜嬉笑的现代异能者,腹黑对上腹黑,谁要坑了谁?……他:“拿了我的东西还说不是我的人?”她扯着手上脱不下来的镯子:“丫丫个呸,能拿下来我立马还你!”他:“哦~把手剁了!”她狗腿,笑:“哎呦,权爷您大人有大量,不用和我这个小女子计较才是。”【群号:375699229】
  • 天下夫君一般黑

    天下夫君一般黑

    2010年9月22日,新闻报道,国内最神秘的考古墓葬——“殷墓”出土文物被盗,该墓葬文物皆陈列在XX博物馆,防盗系统国内国外一流,然其中最神秘的三样珍贵文物失踪,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予以配合。天上的月亮高高地挂着,有些朦胧的诡异。一座豪华的公寓内,正在看新闻的三名少女笑作一团,沙发上偎着的身穿青色睡衣的小小少女扬声道:“七姐,你看看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只要儿子不要相公

    只要儿子不要相公

    穿越变成大肚子少妇!还有个英俊少年,自称是我丈夫?连番轰乍令人无法接受,受刺激过度引发腹痛,折腾半天终于顺利早产,该死的古董生完孩子就拆桥,只要孩子不要人,一脚将我踢出房当作下人使唤,还不许我见那刚出生的娃。好小子,咱走着瞧!
  • 叛逆的少女

    叛逆的少女

    一个叛逆的女人,一段超乎意料的遭遇。伪装成男子,却结下一段孽缘,在绝色美女诱惑下,她险险失足。恢复成女人,仍躲不过男人的纠缠,绝世美男、花花公子、无敌屌丝纷纷展现殷勤,绝色美女更是横插一脚。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本书共六篇,包括了第一篇总经理的角色与自我管理、第二篇管人与激励、第三篇技术与生产、第四篇营销与服务、第五篇财务管理与利润管控、第六篇企业文化与员工守则。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