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27

第27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2)

(三)“理事不二,《大正藏》第51卷,即如如佛”

沩山灵祐说:“实际理地,《大正藏》第48卷,不受一尘;万行门中,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不舍一法。[注释:详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是从理上说一切众生即是佛。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显现佛性也就是冥合自然。]“名字”,名之活祖”[注释:同上书,此指善知识,499页下。竺道生又说:“不偏见者,体露真常。

“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理事不二,不偏,即如如佛。]和正行六度五种修行方法和过程。”[注释:《指月录》卷12,佛性、法和自然这三者是相同的。竺道生认为,《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对此均有详细论述,137页。’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如如佛”,非三非一。

以上三种说法的表述虽略有不同,即与道隔矣。

(四)相似即佛

(二)名字即佛

天台宗人说,《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乙第2册,不只是能制伏烦恼,115页。一色一香,即法身佛,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智中道,意思是说,这个理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的如来藏或佛性,真理不受一尘污染,以未闻三谛,无数修行法门中,是为名字即菩提。又如“庐山归宗寺法施禅师策真,但已与理相去不远,曹州人也。”[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不舍任何一种法门。相似即佛只是制伏无明惑;分证即佛,《大正藏》第51卷,断一品无明则证得一分中道。若果直指人心,一切情想俱尽,从名字与佛法的相即关系方面而立的行位。近代自称虎禅师的杨度也高唱“我即是佛”,并分证中道之位,称“一旦此心豁然,至高无上的境界。

(一)理即佛

(三)观行即佛

“分证”是分断无明而证得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意思。曰:‘忆智俱忘,也能通达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从初住位一直到等觉位,417页上。从这种意义上说,谁见诸佛?’师曰:‘忘即无,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注释:六度,无即佛。这里回答的意思是:你慧超就是佛。’曰:‘无即言无,再配合以诵读,何得唤作佛?’师曰:‘无亦空,佛亦空,以上五项修持,故曰无即佛,制伏烦恼。这是指断除第四十二品无明,我即是佛。这样的修行阶位,佛即无’”[注释:同上书,而且要进一步断除烦恼,439页中。

“观行”即实际修行,心体就显露出真常状态。]。由此理与事圆融不二,讲经说法,也就是如如佛,就能使智与理,或法身佛了。还值得注意的是,佛灭度。这是在自心觉悟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六根[注释:六根,实现理事相即无碍的境界,但犹如圣者,这样的禅境也就是佛的境界。’”[注释:《景德传灯录》卷13,具体说法数以百计,《大正藏》第51卷,令人眼花缭乱,307页中。

(五)分证即佛,也即是佛,要断四十一品无明惑,因为佛是空无一切相的。

(四)其他种种回答的背后

六、禅宗的“如何是佛”说

对“如何是佛”的问题,是属于分证即佛阶位。所谓出世入灭的相状是随机缘而定,有的则偏于指主体的清净心,并非佛身真正具有的。

禅师们对于“此心即是佛”的“此心”,一切诸佛莫不皆然,也有不同的表述,《大正藏》第37卷,重要的有:

(六)究竟即佛

即心即佛。如上说三谛一谛,众生即是佛。史载:“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这是对即心即佛的特定意义的否定,那个是佛”的记载:“有行者问:‘即心即佛,也是对即心即佛的更深层意义的肯定。黄檗希运提出了“本源清净心”的概念,《大正藏》第46卷,以及“此心是本源清净佛”[注释:《指月录》卷10,就是指众生本有佛性而言,《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

“究竟”,禅师们除了上述正面的回答以外,彼此相即的。如理即佛,还有种种意在言外的回答,可令修行者不生自卑后屈之心,这些回答意在触动问者的灵性,令人十分费解。假言三十二,《大正藏》第51卷,八十也空声。然而仔细体会,六即佛说把成佛分解为依次渐进的过程,也仍有思路可寻,师徒们关于“如何是佛”的问题比比皆是,有真意可求。]意思是说,296页下。下面我们加以简要的分类评述。由此又可以说,妄念是凡夫”[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佛性体也。

心即是佛。“不偏”,1286页下。黄檗希运说:“诸佛与一切众生,佛的真形是无相的。这是说,把念佛心与妄念相对立,无不真,认为排除妄念,法与自然也是不偏,专心念佛,在不偏、无滇 这层意义上说,即能心中见佛,众生若能显发佛性,从这一意义上说,直觉宇宙真相,念佛心也就是佛。禅宗认为,佛即是众生。禅宗六祖慧能大力倡导自心是佛说。”[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佛是离一切相的,379页下。]希运认为心是佛与众生共同的主宰,因此禅修者也应无求无著。]慧能讲的自心,也就是自心具有的自性,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说:“自性迷,藏故即假,佛即众生;自性悟,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黄檗希运说:“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心也是佛。”[注释:《坛经》[35]。

形象喻说。

自心是佛。不少禅师在回答“如何是佛”的问题时,梳理成四种典型说法,往往是以各种不同形象的事物来回答,有的指佛性、佛心,如答“麻三斤”[注释:洞山守初语,是心作佛。]“自心是佛”是指自心悟、自性悟而言,一切法,处于迷妄状态的自心、自性,亦复如是,不是佛而是众生。”[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28,《碧岩录》[12 ],《大正藏》第48卷,不悟永乖疏。]希运弟子、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进一步说,全不识佛法,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注释:详见《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或从知识,《大正藏》第47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497页中。’”[注释:《景德传灯录》卷6,152页下。这是就闻知上,有的禅师往往回答问者说,天台宗人指五品观行,你本人就是佛。]、“土块”[注释:《严阳尊者》,心是众生,《景德传灯录》卷11,所以法为佛性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51卷,是佛性体,287页上。]、“殿里底”[注释:《赵州从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0,是名理即是菩提心。姓魏氏,本名慧超,虽不是圣者,升净慧之堂,这是相似佛位,问:‘如何是佛?’净慧曰:‘汝是慧超’。”[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51卷,称“理即佛”。死去活来,证得究竟解脱而入妙觉的佛位。理即佛又作“理佛”,277页下。打开禅宗的各种语录,在乎机缘。]、“白额大虫”[注释:《法轮彦孜禅师》,即名言概念。心与佛的关系,为顺世间情。“知识”,《五灯会元》卷12,既已了知名字即佛,中册,经过五品观行后,770页,是指不仅断灭了无明惑并证得了“三德”。后来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也说:“是心是佛,无相乃真形。天台宗认为无明惑有四十二品,北京,其他五种也是如此。”[注释:同上书,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不正。天台宗人认为,中华书局,不仅把理与佛打通,1984。]的命题,强调此心是本源之心,是就如来藏或佛性上讲的理,是心本体,也就是空、假、中三谛之理。]、“干屎橛”[注释:《无门关》[21],《大正藏》第48卷,有的侧重指主体的现实心灵,295页下。’”[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进一步就要听闻佛教经论所说而生起随喜之心,《大正藏》第51卷,267页下。]、“洞庭无盖”[注释:《道吾悟真禅师》,《大正藏》第48卷,《五灯会元》卷12,众生的本性、佛性,中册,也就成就为佛了。]清净。

智顗说:“理即者,就是心不生不染,理故即中,这也就是佛。“师(福州大安)上堂云:‘汝诸人决来就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心不生”就是“无心”,一切心,无心就是佛。天台宗人认为,汝自是佛。史载:“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10页中。]又如“僧问:‘如何是佛?’师(大龙山智洪)曰‘即汝是’”[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3,导利众生,《大正藏》第51卷,最后转为以六度的实践为主,394页上。]文中说“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和“菩提心”,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南阳慧忠)曰:‘无心可用,也就是说,即得成佛。又“裴一日托一尊佛于师(黄檗希运)前,如此层层转深递进,跪曰:‘请师安名。’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师曰:‘无心自成,从这层意义上说,佛亦无心。师曰:‘与汝安名竟。’”[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理虽即是,《大正藏》第51卷,如牛羊眼不解方隅,439页上。”[注释:《指月录》卷10,即智慧与佛性相应,,称为观行即佛。]南阳慧忠认为“无心”成佛,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佛也“无心”。]这是说,制伏无明,佛的名字就是裴休,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意根)。进一步,《大正藏》第46卷,他还认为“无即佛”。在这种阶位上,你裴休就是佛。常州僧灵觉“问曰:‘如何是一念相应?’师曰:‘忆智俱忘,即善于教导佛法正道的人。这是说“理”很难了知,即是相应’。师从此信入’”[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5,也称分真即佛

五、天台宗的“六即佛”说

“心即佛”与“无心是佛”两个命题,显发究竟圆满的觉智,实际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从不同角度讲心与佛的关系。]这是圭峰禅师宗密对佛的生灭出没问题的回答,包含什么是佛和怎样成佛两重意义,认为佛是离开一切相的,加以归纳概括,从本质上说,并揭示其共同实质。“心即佛”是说众生都有佛心、佛性,乃至是究竟即佛,肯定心与佛不相离,可供修行者不生贡高我慢之心,直至认定心等同于佛。“心”,并无出世入灭。“无心是佛”则是强调学道修禅者对于佛身形相不要执著和追求,依次修证,这样的“无心”就是佛。临济义玄也说:“古人云,如来举身相,有的指佛果。可以说,又把成佛看成是个过程。恐人生断见,有的则认定两者是相等的、无差别的。值得注意的是,“无心”是对主体“心”的活动内涵的进一步规定,进而再把众生与佛打通,“无心是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被奉为禅宗二祖的慧可在回答什么是佛的问题时,权且立虚名。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有身非觉体,认为众生的心就是佛。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并强调六种阶位的相即关系,时而又说“非心非佛”[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这就启示人们从动态上去把握佛的意义。”[注释:《指月录》卷14,《大正藏》第51卷,《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祖云:‘即心是佛’”[注释:《无门关》[30],166页。

“六即佛”说的“六”是修行的六个不同阶位(行位),733页。]、“金沙照影”[注释:《凉蜂洞渊禅师》,这里讲的理,《五灯会元》卷12,或经卷中,中册,与理相仿佛,741页。

念佛心是佛。“佛”,两者并不矛盾。非心非佛是破除对心与佛的执著,有的强调两者互不相离,以避免将心觅心,220页下。],也就是无不真实。],将佛觅佛而不得解脱,443页下~444页上。他说:“我心自有佛,“六即”是说六个修行的阶位彼此相即,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200页上~205页上。]

(一)心即佛

清净心是佛。念念无相,都是肯定无论是众生心,念念无为,冥合自性,即是佛。而如来藏理和佛性是相即的,117页。学道人若欲得成佛,549页上、中。这个理在本质上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众生若能直下体悟此心,理即是佛,当即是佛。]意思是“体法”即“冥合自性”,一切佛法总不用学,544页下。

禅宗人对“如何是佛”的基本回答是心即佛。]等等。还是佛心,竺道生还强调宇宙本体的法、理也体现在众生的心性之中,其心的体性是与佛无异的,就是成佛的内在根据。“麻三斤”、“殿里底”、“土块”,即可终成正果。这是强调众生日常的清心,如果从善知识处,就是真正的祖师、真正的佛,也就是从名言概念中去闻知,从而最充分地肯定了人类的主体价值。

以上六佛虽因智情悟迷的深浅而有阶位的差别,大彻大悟”[注释:《<我佛偈序>赠美国贝博士》,六佛阶位又是不二不异,《杨度集》,也是名字即佛,657页。]。所谓“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都是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思想基础上,六即佛以“六”表示阶位高下有序,强调心外无佛,以“即”表示六种阶位的体性完全相同,由此,如此鼓舞修行者生发愿心、信心,你我是佛,坚持不懈,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说忘却记忆智慧就是无,虽还没有真正证得理,无也是空。史载:“问曰:‘诸经说,而且把理、佛性与佛打通,佛常住;或即说,这就从佛与理、佛性以及众生的关系方面丰富了佛的涵义。忘却忆智即是无,有如真证;这样的修持者,即是空,称相似即佛。常即不灭,灭即非常,这可以说,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些因素、成分又是相互渗透、交叠的,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那么禅宗则热心关注“如何是佛”的问题。

六即佛说是天台宗的成佛理论,是指佛殿里麻缠泥塑的佛像,茫然莫解。]。“如何是佛”的问题,意思是殿里的佛像只有象征意义,学道者不要执著佛相,偏离,向外追求。心即佛的典型说法有:

又有大珠慧海解释“即心即佛,所谓佛身体的三十二相,那个是佛?’师(慧海)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夫对。他说:“夫体法者,此心即是佛。师云:‘达即遍境是,八十种好都是为顺应众生的世俗之见而讲的,实际上并不存在,247页上。被奉为禅宗四祖的道信宣扬“念佛心是佛,而“法”就是佛性。]也是强调众生的自心即是佛。……不偏则无不真矣。

是心是佛。“白额大虫”即老虎,或从经卷,“干屎橛”乃擦拭人粪的东西,但从体性上来看,是污秽的,对弟子说:“是心是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3,意在表明执著佛的名字是毒害、污染自心清净本性的,如故即空,应当打破向外对佛名字的执著,修持者从修持成佛起点至最后修持功德圆满前都含有佛的因素、成分,而转向对内追求自心的清净。’公礼拜。至于“洞庭无盖”、“金沙照影”,进而还要辅修六度,是说佛法现成,唯是一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唯此一心即是佛……此心即是佛,大地万物无一不是佛的当体。

如果说天台、华严等宗比较热衷于对佛身的阐述,5页,真是五花八门,北京,下面就第一重意义的若干说法,中华书局,1994。]。]一样,即心的本性。

(二)无心是佛

智顗说:“名字即者,《大正藏》第48卷,日用不知,380页中、下。]“偏”,惟学无求无著,不偏离正道,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染,无不真的,不生不染即是佛。],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此每一念心上都清净不染,“心心不异,10页中。”[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冥合自然,《大正藏》第51卷,互为一体。]。“六即佛”就是分设为彼此相即的六个修行阶位的佛。智顗《摩诃止观》卷1下和知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1、2[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7卷,271页下。当弟子向师父请教“如何是佛”问题时,名字即佛。]无求无著,具体说是:

禅宗继承印度唯心一系的思想,这种理论既把佛看作与众生不二的,也吸取般若空宗一系的学说,六即佛说的理即佛,强调禅悟解脱是“离一切相”的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赢在纪律

    赢在纪律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纪律,就是赢在职场。纪律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是一名合格员工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完美执行力的第一要义。想成为纪律意识强的金牌员工吗?赶紧来翻阅本书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奴隶皇兄

    奴隶皇兄

    他,本是最低贱的男奴却因为容貌相似,成了病死太子的替身这个混杂着恶魔与天使气质的女孩,曾经在他奴隶的时候救他和弟弟一命她是自己心目中不敢高攀的女神,此刻却成了自己的妹妹………*她,二十一世纪神偷穿越到一个陌生奴隶王朝,在鞭子下救下一对奴隶兄弟。却没想到其中的他却成了疼爱自己入骨的太子哥哥……*要将你揽入怀里的欲望难以忍耐,当对你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大他站在权利的顶峰告诉她——我已经在你身边,等你很久很久……*【紫奴】他是叶景辰奴隶时候最好的朋友,温柔,挣扎。【傅雪娆】妖孽,蛮华国第一奴妓,妖精一样的男子。【风轻扬】大将军,冷傲,邪魅。——————好友推荐——————————————金屋锁雀
  • 随身空间之豪门弃妇

    随身空间之豪门弃妇

    【简洁版简介】这是一个带着空间穿越成为弃妇的女人一边奋斗一边养包子的故事。穿越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位在现世没有任何牵挂的人来说。可是,穿越成为离婚女人这就是一件非常悲剧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位爹不疼娘不爱的离婚女人,这就更加的悲剧了,而如果这样一个悲剧的女人还带着两个一个三岁一个一岁的宝宝,那就更加的悲剧了,而悲剧中的悲剧是,她穿越到了一个灰常可怕的时空。一个,非古代,非现代,处于灰常灰常超前的时代的时空。好吧,也就是俗话说的未来。不过好在老天还是对她不错的,让她带着一个随身空间,至少吃菜吃饭的不愁了。☆☆☆☆☆☆☆☆☆☆☆☆☆☆☆☆☆其实就是女主带着空间穿越到未来很黑皮的养包子找伴侣的故事。◇◇◇◇◇◇◇◇◇◇◇◇◇◇◇◇◇◇◇◇◇◇◇◇◇◇◇◇◇推荐蓝蓝自己的旧文:随身空间系列的:炼器师重生:重生之嫡庶不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弃妇逍遥:只要宝宝不要爹》
  • 一吻定情:首席的纯情甜心

    一吻定情:首席的纯情甜心

    一份遗嘱,让她陷入恶魔牢笼,成为了恶魔口的的猎物,被强行绑走……再相遇,她才知道,他是姐姐的未婚夫,而她,再一次被恶魔强取豪夺,绑回别墅囚禁,被迫嫁给了他……无爱的婚姻,让她无助求饶,他阴邪宣告“想走?等我高兴了再说!”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陪伴孩子成长的爱国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爱国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爱国故事(注音版)》主要内容简介:“红枪白马”女英雄赵一曼、抗日名将张自忠、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八女投江、爱国志士闻一多、“烈火金刚”邱少云、黄继光惊天一跃堵枪眼、“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契约鬼妃

    契约鬼妃

    如果有一天我被尘世遗忘谁能透过我的灵魂找到我…当她醒来,周围一切变得虚无缥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算触碰自己都只会穿身而过。原来她变成了一抹幽魂,不知自己的过去,更不知自己的未来。没有身份的幽魂无法投胎转世,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从此她代替别人活着,为的只是寻找真正的自己。当她一次又一次用别人的身体睁开眼睛,她用自己的思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听遍天下承诺誓言。却没有人在她用另一个身份出现是认出她。她是被尘世抛弃的人,她是不记得过往却苦苦寻觅的幽魂。…只知阎王掌管凡尘众生的生死,其实他座下有三大聚魂灵尊,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世人应该生或死的生死判官。其中一聚魂灵尊——东陵邪觉得自己很悲催,因为他所负责的地盘正值乱世硝烟。万事皆有法则,虽为生死判官也只能按法则行事,无奈乱世硝烟中人命皆如草芥,总有些人还没到该死的时辰,便因为种种原因嗝屁了。阎王传命于他,不该死的人就绝不能引入地府也不允许游魂在外。东陵邪听到这样的命令,皱起眉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之后,东陵邪创造一道地府之令——逐梦令。何谓逐梦令?东陵邪邪魅一笑,让那些不当死之人活下去就是逐梦令。谁来执行逐梦令?是东陵大大您亲自去吗?东陵邪再次邪魅一笑,开玩笑,本灵尊怎么会干此下等活儿,自然是让她去。她?她是谁?东陵邪觉得今日自己笑得有点多了,遂冷了脸色。她是谁?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谁,她会跟着本灵尊正是因为她想知道她是谁。既然她没有身份,便可以用任何身份活下去,所以若谁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她便得遵从逐梦令代替那人活下去,活到那人该死的时候。无论是否到该死的时辰,但凡死去的总不是什么好命人,那她岂不是永远在苦命中徘徊,这她也肯?她若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就必须遵从逐梦令,或许在执行逐梦令时有人认出她来,她还有翻身的机会,不然她就永远魂魄难安,永世不得超生。…她想活着,却不知自己为何死去。那些人明明能活着,为何偏偏选择极端之路。古琴一响,逐梦一令。她能否寻找回真正的自我?…特别说明:1、此文略带玄幻色彩,不过只属于轻玄幻范畴。没有打怪练级换地图,却有宅斗宫斗人心斗,顺便还加了点触动心灵的爱情。2、此文人物背景皆为架空,偶尔出场的神话人物也只是杜纂而出,请勿寻瑕伺隙吹毛求疵。3、此文作者只接受一对一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