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13

第13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2)

(1)相容的关系。中国佛教哲学的理想境界论,最为典型的是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说和禅宗的“即心即佛”说,这两种主张是明显地对立的,但又是相容的,中国后期佛教学者提倡的禅净合一,就表明了两者的相容性。又如,本无论和性空论是两种不同的本体论,前者主张有一个“无”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后者则强调宇宙万有及其本质都是空性的,是破除本体实有的本体论,但两者在否定宇宙万有的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又是相容的。至于佛教的不同实践方式,如持戒、念佛和禅修等,虽为不同宗派所提倡和偏重,但其间的相容性是不言自明的。

(2)相即的关系。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元素之间普遍具有不相离的关系,彼此依附,相辅相成。例如,因果报应论与神不灭论,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灵魂不灭是因果报应论的理论前提和根据,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则是神不灭的实际表现和证明,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又如佛性论与佛果论,也具有逻辑的必然联系,没有佛性论则佛果论失去根据,没有佛果论则佛性论失去目标。再如,言教与直觉的关系,从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发展史来看,言教与直觉确有不可分离的关系:离开言教,难以形成直觉能力;离开直觉仅是言教,则难以体悟成佛。虽然有的佛教学者曾一度将两者对立起来,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佛教学者主张两者统一,这绝不是偶然的。

(3)排斥的关系。中国佛教学者通常把人类和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心”,但对于心的内涵和性质其说不一,有的说是主观的心(阿赖耶识),有的认为是客观的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各持己说,难以相容。后来,相对而言,阿赖耶识说销声匿迹,如来藏说长盛不衰,就是这种不相容性的表现。又如,天台宗内部真心说与妄心说长期争论不休,不同宗派的性善论与性恶论长期对立,这些都是难以相容的理论分歧。这些互相排斥的思想元素共存,构成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矛盾和庞杂的性格。也有的佛教学者力图调和上述的思想矛盾,但是都不可能作出理论上彻底的说明。

(4)相离的关系。中国佛教宗派中,有的主张一部分人不能成佛,多数宗派则主张人人都能成佛,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虽非绝对排斥,但实处于分离状态之中。禅宗一度主张呵祖骂佛,这与多数宗派的尊祖奉佛也是迥然不同的,是相互离异的关系。禅宗的“离经叛道”,实有转变印度佛教性质的明显倾向。禅宗成为区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也绝不是偶然的。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元素之间相容、相即的关系,不仅突出了佛教哲学内容的丰富性、广博性,而且也增强了佛教哲学体系的保守性、稳定性。至于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元素之间排斥、相离的关系,则表明佛教哲学的开放性、多元性。应当强调指出,正是由于佛教哲学体系内部的矛盾、对立、分歧、斗争,最直接、最有力地推动了其自身思想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开拓、深化了这一哲学体系的内容,这为一部中国佛教哲学史所证明。

三、外部联系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不是孤立独存的,也不是封闭隔绝的,它和其他哲学体系(主要是儒家、道家和道教的哲学)相互冲突、融合、交流、影响,形成了多种外部思想联系。这些联系表现为相通与相隔、相容与排斥、互补与互拒的关系,主要是相通、互补和排斥三种关系。

(1)相通与相隔的关系。佛教舍弃家庭,否定现世,即在对待国和家的问题上,被儒家认为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这与儒家注重人伦关系,提倡忠孝道德,是一种相隔乃至相斥的关系。但中国佛教学者又逐渐地改造了印度佛教的道德观念,转而主张孝敬父母、效忠君主,和儒家伦理道德相沟通。佛教与道家相通之处颇多,如道家“以虚无为本”的观念与佛教的空观可以比附、贯通。道家坪击现实政治,批评儒家、墨家的道德和功利观念,这种批判意识也是和佛教的出世哲学相通的。

(2)相容与排斥的关系。在人生价值观和生死观问题上,佛教与儒家、道教存在着鲜明的对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儒家主张人生要“自乐其乐”,“乐知天命”。苦与乐是不相容的人生价值判断。又,佛教不重生而重死,宣传轮回转世观念,道教则珍惜人生,注重养生,并且主张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儒家是不重死而重生,不讲来世而讲现世。这表现了佛教与儒家、道教又一重大的思想对立。但就佛教成佛和道教成仙的理想境界而言,它们又有相容之处。佛教天台宗就主张以成仙为佛的先行阶段,把道教的神仙纳入佛国世界之中。

(3)互补与互拒的关系。佛教和道教作为宗教,存在着较多的互补性。首先是在宗教实践方式上,道教吸收了佛教的修持形式,佛教也吸取了道教养生修炼的经验,以至两教的宗教实践活动颇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其次在神灵世界的组合上,佛、道两教的神灵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共存,和睦相处。再次在思想方面,佛教与儒、道两家的互补关系,则集中表现在心性学说上。佛教倡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明心见性”,有着广博宏富的心性理论体系。儒家也强调心性修养,力主“存天理,灭人欲”。唐代以后道教也逐渐走上“修心”的道路,提倡“性命双修”,有的教派甚至不言羽化登仙之说,集中提倡道德性命之学。儒、道、佛三家在心性问题上互相汲取,互相渗透,以至形成了近于一致心性学说。儒家还学习佛教的禅定方法,并改造和发展为“主静”、“主敬”的心性修养方法。但是,儒家学者强烈反对佛教的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和鬼神世界等重要思想,形成儒、佛两家在这些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对立和长期的互相排拒。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外部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它深刻地影响并推动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相通、相容和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巩固、稳定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儒、道的思维模式又制约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相隔、排斥和互拒的关系,一方面使佛教强化自身的某些思想、立场,保持自身的独特宗教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互相排斥不利于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相隔、排斥和互拒的关系又导致了佛教必须迎合处于主流地位的儒、道思想而日益中国化。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内外作用

中国佛教哲学的作用可以分为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两个方面。内部作用是指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对整个中国佛教及其文化体系的作用;外部作用是指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对中国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作用。研究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内外作用和研究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内外联系,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同为探索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

一、内部作用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对于中国佛教及其文化体系具有巨大的、多方面的作用,以下从四个方面作简略的说明。

(1)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体系的核心。中国佛教哲学凝聚着佛教学者的最高智慧,体现了佛教的最高理论思维,它决定中国佛教的信仰观念,指导佛教的修持实践,影响佛教的文学、艺术等创作,是整个佛教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佛教文化体系的核心,在中国佛教文化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2)决定中国佛教的信仰观念。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和心性论等哲学思想,是真正决定中国佛教信仰观念的内在思想基础。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宇宙生命结构说,六道(六凡)轮回由凡转圣说,佛国(理想境界)和地狱(苦难世界)的两极对立说等基本信仰学说的流行,以及对佛、菩萨、罗汉(包含声闻、缘觉)的敬仰崇拜和对鬼、地狱的恐怖畏惧等信仰观念的流传,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3)指导中国佛教的修持实践。中国佛教修持实践的变化、不同宗派的不同修持实践,都是佛教哲学思想作用的结果。中国佛教逐渐提倡对君主效忠,对父母尽孝,这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宗教实践上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在儒家道德哲学的强大制约下佛教道德哲学发生变异的结果。又如,净土宗主念佛,禅宗倡自悟,在宗教修持实践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净土宗奉行依靠阿弥陀佛的外力帮助以求死后升入西方极乐世界的哲学,与此相应,它在修持上专持念佛法门,一心念佛,以期阿弥陀佛前来迎接自己进入佛国净土,享受永生。禅宗则不同,它奉行“明心见性”的心性论哲学,强调“即心即佛”,在宗教实践上不求外力帮助,而是专心寻找自我本性,自我觉悟。为了求得自我开悟,禅宗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修持方法,如壁观、无念、棒喝等等,大大地丰富了佛教的修持内容。中国佛教还普遍重视修持中观照的作用。观照就是要观察事物的本性空寂,或是观察自我的本性情净,这是在空论和心性论哲学指导下的体悟活动。

(4)影响中国佛教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国佛教文学、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现,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上,例如,中国佛教学者的诗歌,不仅受到般若思想的影响,自唐以来,更受到禅宗思想的浸染,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了特有的禅趣,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负盛名的一页。又如,中国佛教的顿悟说、妙悟说、境界说等理论,对佛教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影响极为深刻。在艺术上,宣传因果报应思想,成为中国佛教绘画的主题之一,神灵崇拜构成佛教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佛教音乐的基调。至于寺院殿堂的建筑,更是佛教理想境界在人间的物化形式。

二、外部作用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外部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对中国其他哲学形态、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政治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作用。下面主要略述中国佛教哲学对中国其他哲学思想的作用,兼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1)推动其他哲学思想的发展。自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哲学一方面受儒、道哲学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也强烈地影响着儒、道哲学思想的发展。魏晋时代,玄学流行,中国佛教般若学依然傍玄学而得到发展。到了东晋后期,以僧肇为代表的般若学家,把佛教般若学说和道家学说相结合,在《不真空论》等哲学著作中,阐发了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有无统一,不落两边,不偏不倚的世界观,这不仅对以往的中国佛教般若学派作了批判性的总结,而且也对魏晋玄学作了某种批判总结,把魏晋玄学推向新的阶段。同时,中国佛教般若学的流传,对于推动中国固有哲学转向抽象思辨,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哲学的重心是心性论,一些重要的宗派纷纷从不同视角阐发人的内在本性,形成了强大的哲学思潮。这一思潮直接推动了儒家学术旨趣的转移,并强化了儒、道哲学的内省路线。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明理学应运而生。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型,其在转变过程中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问题的启发、哲学理念、命题的吸取、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例如,在心性论上,佛教的“知为心体”、“知觉是性”“中道佛性”的观念,直接启导了理学和心学的主旨的确定。在本体论上,佛教哲学的理事关系说、“三界唯心”说,直接推动了理学世界观的构成。在思想方法上,理学家们十分注重体用范畴,以探讨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在修养方法上,理学家们的“主敬”、“主静”方法的实行,也都与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分不开。

(2)影响社会神秘心理的形成。社会心理是社会群体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情绪、情感。佛教对中国社会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因果报应和鬼神观念。由于佛教在这方面的长期宣传,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思想泛化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神秘心理。如前所述,因果报应被认为是支配社会、人生的神秘主义铁律。这种思想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异常顽固的命运观念,并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佛教宣传的鬼神观念,以及佛国和地狱的两极形象结构,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引起强烈的震荡,念经吃斋,求神拜佛,祈求消灾延寿,来世解脱,成为俗文化层民众的普遍心理结构,并深刻地支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3)对社会政治的多重作用。佛教的因果报应,业报轮回;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一切皆空,反对执著;一切现成,圆融无碍等哲学思想,长期以来起到了规范道德实践、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也是佛教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作用的主要方面。同时,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一些先进的人物也多从佛教哲学思想中吸取营养,作为从事改良、变革的思想武器。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是,近代一些改革家如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或把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常乐我净的涅盘境界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或用佛教慈悲救世、舍己救济人的思想去激励人们的勇敢精神,鼓舞人们的斗争意志。这都反映了佛教哲学思想的庞杂性及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复杂的社会作用。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如果你是希区柯克迷,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系列希区柯克悬念小说,如果你从未欣赏过希区柯克的作品,那打开来吧!当你进入“悬念大师”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
  • 春色晚

    春色晚

    前世,她自以为幸福无忧,却所托非人,不得善终;睁开眼,相同的命运再度袭来,谢晚桃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圈套中的一颗棋。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谢家四丫头能犯二,会卖萌,斗得过小白花,打得过大豺狼,应该被踩在脚下的,就决不能让他们再爬起来,而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会一个一个,加倍讨回来!这辈子,她只想牵着那个人的手,一世安稳自在。
  • 球儿王妃闯天下

    球儿王妃闯天下

    老天我的爷啊!您老这是在耍人玩吗!我凌小可是对古代很好奇没错拉,可没想过要来古代生活啊!好吧,穿就穿吧,反正这年头穿越跟喝水吃饭似的平常,可您老好歹把我送到唐朝去啊,怎么反倒把我送到了历史上都没有记载的朝代了,偏偏这个年代的女子还一个个的比赵飞燕还赵飞燕。这我也认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灵魂穿越,轮到我却是带着这身子穿越啊!这让我怎么在这旮哒混啊!罢了罢了,来都来了,先试试这里的小吃吧!什么,穿过来是什么身份?不重要!三天后要嫁人了!三天后再说吧。真命天子是谁?天知道。热乎乎的阳春面!又香又软的馒头!神秘的云吞面!我来拉!——这…这个寒酸的只会在路边摊点阳春面的女人,这个手里抓着馒头极不文雅的啃着的女人就是凌家三小姐,就是他三天后要娶的王妃。就她这体形还叫“小小”,那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不就成了“微微”或者“渺渺”了!什么!不能退婚,很好,梦泽秋寂眯起眼睛,眼里闪过一道精光。——这一身丫鬟装扮的小姑娘求他帮她离开王府,正好梦泽秋寂要他去南边办点事,看她圆忽忽的挺可爱的。不过是个丫鬟,梦泽秋寂应该不会怎么样吧!啥!王妃!不会吧!看着梦泽秋寂发黑的脸,看来是错不了了。王妃啊!还是他梦泽秋寂的王妃,哪是他一个小小少庄主上官煜惹得起的。虽说朋友妻,不可欺,怎奈一颗心完全不受控制啊!——真的有那么好吃吗!5555…好感动,被人这样肯定,不枉费自己这样婉转曲折的从事着大厨的事业!他南宫宸决定了,她就是他要找的知音,就是要和他一起偕老的人!****?pstyle=1偶们然然为本书制作的视频,超漂亮滴说!喜欢的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投票,当然还有收藏哦!这些都是馨努力码字的动力呢!****好友文链接:甄妮宝贝《“冷冻”酷总裁》兰四夕《情惑霸道总裁》子苑《孽世情殇》****自己的文文《浮生若梦随风逝》+++++兰的新文哦!《俘虏公主泪》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 宠妃将军:人家要做爱妃

    宠妃将军:人家要做爱妃

    五年前,她拒绝了他,折损了他的骄傲,依他的性子,他怎么可能轻易罢休?如今边关战乱已基本平定,趁她回京述职的机会,他终于可以放手,开始对她的磨折戏弄。他粗暴占有她,甚至有点刻意的折磨,只为发泄自己这五年,对她的念念不忘……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木槿醉

    木槿醉

    木槿花,朝开幕落,颜如舜华。一朝红颜,一碗清酒,为谁而醉。*女子身子一怔,轻缓地弯下腰,面无表情地拾起那一纸休书,从容地走到男子的身侧,抿嘴道,“盟主确定要休了槿夕?”男子冷哼,微眯眸子直视女子,“难不成要我堂堂商盟娶一个残花败柳?”女子讪讪一笑,小手镇定自若地撕开那封休书,轻笑着分析道,“盟主,槿夕虽是妇道人家,却也深知上官家与商盟之间的利益,假若今日盟主真要休了槿夕,槿夕没有半句怨言。只是盟主要知道,大哥既然可以明知槿夕这残破之身还把槿夕嫁入商盟,若盟主把这一事儿传了出去,上官家丢的也不过槿夕的这一张脸,可是盟主就不一样了。”……………………“你说得这么言辞恳切不过是不想被休而已。”男子冷眸悠转,一丝复杂转瞬即逝。女子淡淡地弯起嘴角,一抹清风拂过,撩起耳边细碎的青丝,水润的唇瓣轻动,“女儿家怕的不过是寻不到一个好良人,盟主是一个好良人,但不是槿夕的好归属。”“那为何不让本盟主休了你?”男子不解地挺起剑眉。女子霁颜,“若盟主听取槿夕之言,槿夕愿意安安分分地呆在符羲山庄,粗茶淡饭,不会干涉盟主的生活,更不会要求盟主尽丈夫之责。”*片段二“你来这里干什么?”手持长剑的男子冷眸直射着临危不惧地立在殿中央的凤衣女子。女子拉了拉端正地站在身前的小男孩,优雅从容地轻启红唇,发髻上的金步摇铃铛直响,“我要当皇后,我的儿子必须是太子!”“你配吗?”男子居高临下地鄙夷道。“我配不配就要看这破匣子里面的东西足不足以权倾一朝帝皇的地位?”女子身边的丫鬟把那漆黑的小匣子递到众人的跟前,灼烧了几双贪婪的眸子。“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在地面上蠕动的皇袍男子悲愤地指着那淡然不惊的女子,明黄色的衣裳染满艳红的血迹。小男子扯了扯女子的衣角,努嘴,“母后?”女子嫣然一笑,将小男孩推到新皇的身前,掌心上用力推着男孩的肩头,冷凝道,“甄儿,叫父皇,……(文文女主让人又爱又恨,喜欢的架空文的读者就收藏一下吧!)“此文慢热,以后的更新都会在晚上的11点左右”《爱不弃》《王妃何婉约》玄青色锦袍的男子两眉紧紧地拧成一块,不满地死盯着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的女子,冷冷地哼了又哼。女子得意地瞥了他一眼,大快朵颐地吃着满桌子的菜肴,全然不顾男子那张黑漆漆的脸。“王妃,慢着吃,本王似乎没有饿着你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