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08

第8章 汉唐盛世的郊祀比较(3)

另外,玄宗在立观祠祀的同时,也使神祇本身进一步道教化。《册府元龟》卷五三《帝王部·尚黄老一》称:“(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正月壬戌,置五岳真君祠庙各于岳下,选德行道士数人,焚香洒扫焉。”此乃因司马承祯上言,五岳神祇皆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五岳皆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而敕令建立的,“其形象制度皆令承祯推按道经创意为之”。为道教别立庙宇显然是此期间玄宗推崇道教神祠化最典型的一项内容,于此学界已有专论(参见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本文不拟重复。但这成为山林川泽祭祀全面归同道教的开始。所知是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册尊号赦文,不仅对前代真人、天师大加册封,下令其洞宫山各置坛宇、道士,且宣言皇帝自己是“刻意真经,虔诚至道,冀凭玄佑,永锡黔黎。每朝理三清,则宵衣忘寝;或斋戒一室,则蔬食精专,不以勤躬为倦,务以徇物为心”(参见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而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八月辛卯制更要求对“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得道升仙灵迹之处,宜委郡县长官至秋后各令醮祭,务崇严洁,式展诚享”(《册府元龟》卷八六《帝王部·赦宥五》。),使国家祭祀与道教神仙崇拜更加融为一体。

在扩大山川神仙祭的同时,可以发现玄宗封禅以后围绕着以皇帝为中心的颂圣和祈福、求长生的其他祭祀活动与日俱增。《开元礼》卷一《序例上》小祀中有“五龙祠”一项,卷五一有“兴庆宫祭五龙坛”一条。《唐会要》卷二二《龙池坛》记祠龙池的活动虽始于开元初,但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诏置坛及祠堂,每仲春将祭,则奏之。十八年(公元73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有龙见于兴庆池,因祀而见也。敕太常卿韦绦草祭仪”,祠祭进一步正式化。据韦绦所奏祭仪,是“官致斋,设笾豆如祭雨师之仪,以龙致雨也”,将祭龙池归为祈雨的一类,并且也是采用儒家祭礼。但《册府元龟》卷二六《帝王部·感应》记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五月壬申,京师旱,帝亲祷于兴庆池,是夜大雨”。而事后据侍中裴光庭等称曾见高力士,“奉宣敕旨,亲于兴庆池,投龙祈雨”。可见这次祈雨用的是道教仪式。玄宗为什么要在兴庆池亲自祈雨呢?很明显由于所在是玄宗的潜龙之邸,所谓“符命之所”和“征祥所宝”(《册府元龟》卷三一三《宰辅部?谋猷三》。),寄托着玄宗个人的符命征应,它的意义自然是保佑玄宗个人的长寿和统治能够长治久安。

对于皇帝追求统治长久和长寿而言,一个更重要的标志是千秋节的建立。《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记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生辰,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将是日定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千秋节当天,群臣须“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士庶百姓也要以丝结承露囊,作寿酒宴乐。由于甘露醇、万岁酒、承露囊等大多与道教和仙人有关,所以千秋节本身就意味着皇帝将长寿和得道成仙。特别以佛道两教皆不事杀生,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正月丁丑亲迎气于东郊,下制竟有“每年千秋节日,仍不得辄有屠宰”(《册府元龟》卷八五《帝王部·赦宥四》。)的禁令。诸州县一些寺观还有设斋行道之仪。《唐会要》卷五〇《杂记》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针对祠部关于国忌日行道散斋的奏文,敕旨批复:“京兆、河南府,宜依旧观寺为定。唯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其中千秋节与道教三元日相提并论,显而易见是以道教为主。

以上千秋节由于是建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前,所以亦被收入《大唐开元礼》。其书卷九七“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并会”载其仪与元正冬至朝会不同,不仅“张设并如寻常御楼之仪”而举行宴会,而且突出了寿酒甘露醇的献受和“三呼万岁”舞蹈再拜之礼。与千秋节庆寿有关,还兴起了一项新的祭祀名目——祠寿星。《唐会要》卷二二《祀风师雨师雷师及寿星等》载,因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七月十二日,“有上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会于寿星祠于大社坛享之”的说法,故敕“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常以千秋节日,修其祀典”。同月二十六日又“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老人星即寿星,其祭祀在《开元礼》成书之后,不过作为国家典礼也按儒礼规划。《通典》卷四《风师雨师及诸星等祠》将之归为“诸星”一类,注明“其仪具开元礼”。但老人星见是祥瑞,千秋节祭寿星与老人星见联系起来,令人联想到武帝的祭寿宫神君。而围绕皇帝对长寿和得道成仙的企盼,宫廷内外不断营造气氛(如《册府元龟》卷五四《帝王部·尚黄老二》记天宝四载正月甲子,“帝于内道场为兆庶祈福,亲撰黄素文登坛。其文腾空,自飞上天,空中有言曰:‘圣寿延长。’”其结果是“皇太子、诸王上表贺”,并“宣示朝廷,光于史册”。《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四》记“八载六月,玉芝产于大同殿。先是,太白山人李浑称于金星洞仙人见,语老人云,有玉版石记符‘圣上长生久视’。令御史中丞王入山洞,求而得之。”),唐国家祭祀也随之表现了愈来愈以皇帝个人需求为中心的特质。

玄宗对于神仙的追求和对道教的崇拜以开元末、天宝初建立太清宫老子和九宫贵神的祭祀达到顶峰。关于老子封号的逐步升级,以及最终作为李唐皇帝的始祖入主太清宫,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以后,与南郊、太庙共同作为皇帝系列亲祭的内容,已多为学者所论;而九宫贵神的意义,笔者也在《论九宫祭祀与道教崇拜》一文中作过探讨。(参见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九卷,283~31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正像当时所进行的大多数祭祀一样,九宫贵神也是采用儒家典礼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太清宫祭祀都是伴随着道教寺观、道教崇拜在全国的建立和推广而兴起的。笔者于此不拟多论,但相关九宫贵神,仍然认为应当注意到它与汉武帝太一祭的关系。因为九宫贵神虽然以九星为名,并且按五行说法排列,但“正北曰太一”,乃九星为首者。对于九宫的祭祀“礼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于天地神祇”(《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四》。),也即除了昊天上帝之外超乎其他一切神祇之上,用了对天帝的规格。这是由于九宫虽然在水旱、兵灾都各有司守,但太一乃“天帝之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戈饥馑、疾疫灾害之国也”(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因此正如昊天上帝对应着唐朝祖宗的太庙,以太一为首的九宫贵神也代表了太清宫老子庙相应的又一重道教的天。另外由于九宫诸神的作用,当时和后来也都有祭祀是用于防水旱、兵灾的说法。但是从太一的存在,可以推测它更重要的意义有两点。其一是太一作为自古以来的战神,其祭祀与当时日益扩大的边境战争有关。论者已指出,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避兵图》、湖北荆门战国墓“兵避太岁”戈和陕西户县曹氏朱符都反映了太一的避兵作用。(参见李零:《“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故,若能奉太一而运作九宫遁甲推衍之术,则无往而不利。玄宗开元末、天宝初放任边将,开始了讨伐西域各国的征战。杜佑有“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竞图勋伐”(杜佑:《通典》卷一八五《通典·边防一》,北京,中华书局,1988。)的说法,因此玄宗对太一和九宫的祭祀很可能出自与汉武帝一样的开疆拓土、力求战无不胜的心理。

九宫和太一祭祀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乃是出自玄宗个人对神仙不老术的追求。老子所在的太清和九宫皆是道教所认定的神仙洞府,而太一自然也就是神仙或冥冥中的主宰。唐朝皇帝通过祭祀九宫和太一乞求长寿,白居易“徐福文成多狂诞,上元太一虚祈祷”的讽喻诗是为明证。武帝的太一崇拜由此被唐朝皇帝全面继承了。虽然玄宗对太一的道教崇拜被九宫祭祀的五行说法所掩盖,但肃宗即位后,不但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己酉,初置太一神坛于东郊圆丘东”,命宰臣王玙摄祭;且于次年正月和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建丑月(十二月)辛亥朔,肃宗又一次与圜丘的同时,亲祀了太一坛(参见《册府元龟》卷三四《帝王部·崇祭祀三》;《资治通鉴》卷二二二《唐纪三十八》;并见《考异》引《实录》。),实现了对太一的独祭和亲祀,这一点也许更能发扬玄宗祭祀九宫贵神的初衷。而正是在道教的意义上,北宋以后才在九宫贵神之上,建立了十神太一的祭祀,从而为道教崇拜在国家祭祀中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综括上述,笔者认为玄宗时代,不但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有不少与汉武帝相似的经历和特征,其国家祭祀也有不少追宗汉武帝的成分。特别在利用某些道教和民间祭祀方面,玄宗可谓继承和发展了武帝的做法,将汉朝曾经有过的一些神仙崇拜重新纳入祭祀范畴,赋予其消灾禳害、保君安民的双重功用,同时更贯彻了个人对于福寿的追求。但玄宗对道教和神仙的崇祀是有阶段性的。开元十一(公元723年)至十三年(公元725年)的祀后土和封禅只是这类祭祀的开始,它们在作为国家祀典,为国为民请命的同时,渗入了玄宗个人对于长寿和修仙成道的意识与企望。开元十三年以后,国家祭祀中的这类内容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在不断扩大山川等祭祀的同时,又增加了兴庆宫五龙坛和千秋节祭寿星等与道教有关的名目。而到开元末、天宝初,太清宫、九宫贵神作为大祀登堂入室,使道教的老子和太一崇拜在国家祭祀中取得了突出地位,由此也对唐后期的祭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玄宗在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和神仙崇拜与汉武帝一样,是围绕着皇帝个人统治的长治久安为中心的,也即国家祭祀的内容名目愈来愈以帝王的愿望和需求为转移。但两位皇帝不同的是,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没有能够将以上神仙拜祭完全融入儒家的祭祀,而且他对太一、后土的祭祀等都更多地体现出祈求个人升仙的色彩,以至于在他之后,包括太一之类的一些祭祀并没有得到伸张,而封禅也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朝代不能举行,在国家祭祀走向儒家化后,道教和民间祭祀的一些仪式也被摒弃。玄宗却使这些祭祀与儒家祭典结合,使之正式化、经典化,并且至少表面上多是以国家的兴盛和民众的需求为号召,至于个人的真实目的,却往往掩藏其后,其结果是帝王的意志更加凌驾于国家之上,而道教也因此扩大了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除了太清宫之外,以上从封禅到五龙坛、寿星乃至九宫贵神的祭祀,也都是按照儒家规则建立祭礼仪注。只不过在真正的用意方面和实际举办祭典时却分明融入了道教的内涵。这与宋以后像祭十神太一那样完全按照纯粹的道教方式和理论也是不一样的,此点似乎体现了道教信仰在融入国家祭祀时的过渡性。因此要注意的是,从武帝将神仙祭祀作为帝王追求而举行,到玄宗借助儒家理论吸收道教崇拜混合行之,再到宋代以后道教祭祀与儒家祭祀在意义和方式上有所分离、独立,皇帝个人和国家精神生活似乎也有了意义不同的代表,这是不是中古时期国家礼仪方面长期经历的一个突出变化呢?我认为这一点应当是在进行不同朝代的比较时,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主要内容包括:传说与考古中的“人之初”;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夏、商、西周;春秋列国风云变幻,战国七雄走向统一;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等五部分。本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面对这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大PK!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却为何换来累累骂名?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又被谁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就升官一次,岂非怪事?慈禧太后蹬腿之前,因什么纠结得几乎不想咽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中山真曾落魄得在美国刷盘子?众人你吵我嚷,时光飞逝,历史一不小心滑?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巨变,即将登场!大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怎一个复杂了得!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生猛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热门推荐
  •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之一,收录了丹麦作家卡尔·阿道尔夫·吉耶勒卢普1917年获奖的《明娜》。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富贵皇后

    富贵皇后

    一步错,她害死一生里深爱的男人,那一夜,血流成河,那一夜,她看着曾经温暖的目光转为仇恨的冰冷,不许死!那是他死前对她的惩罚,让她永远都无法解脱,日日夜夜承受痛苦的煎熬。他是风炎王朝最高贵的帝王,她是后宫之中最卑贱的皇后,身体的凌辱早已经没有了感觉,心已死,千疮百孔,他的折磨羞辱与她不过是一种解脱,是她一身罪孽的惩罚。后宫,她漠然的活着,直到发现那惊天的秘密,一切一切,扑朔迷离的缠绕在眼前,那原本已死的人再次归来,掀起血雨腥风,她的痛苦折磨又是为了什么?帝王无情,到如今,她才知道,她不过一颗棋子,可是他们是不是太小看她了,她这个曾经为爱而生的女子,曾经风炎皇宫最可怜的皇后,却在刹那之间,风华绝代,她冷笑傲世,她武功卓绝,她拥有这片大陆之上,即使是帝王也羡慕的财富和权势,两个昌盛王朝的后位等着她挑选,那也要看她是否愿意当他们的皇后!
  • 嫡女无双

    嫡女无双

    世子府贴出告示:现征一名才貌双全,又懂得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过河折桥,见缝插针,刁钻圆滑的王妃。当然,当皇帝最之疼爱的秦王世子墨卿将这告示贴出之时,白家的二小姐,京城之中才貌双全,又懂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白荷,轻轻一笑,信手揭下了告示,带着丫环离开。白苒啃着手中的半个馒头,脸上的半片红斑大火亮的照耀下,显得非常之狰狞,她漫不经心地给炉灶里添着柴,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十几年没见过面的亲爹,他爹扔给她一件白荷穿剩下的衣裳说是参加选妃,白苒急匆匆地跑后院的小水沟子里洗洗干净,屁巅屁巅地跟着白荷的轿子后面去了秦王府。第一轮,比貌。白荷:丹唇素齿,翠彩蛾眉白苒:唇色朱樱,红斑半脸第二轮,比才。白荷:吹箫引凤,技压群芳。白苒:清喉娇啭,唱死王臣。第三轮,比德。白荷:风华绝代,惊世奇才。白苒:疯花绝色,惊天动地一场一场比下来,太傅老眼晕花,脑袋被门拍过,淘汰才女一个又一个,偏偏留下了白家二女。暗处,墨卿薄唇轻扬,浅道:“有意思。”小厮:“爷说的是谁有意思?”最后一轮,世子亲自出马,题目,比胆!白荷自认从小随父管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就是皇上太后来了,她也敢正视,倒是白苒…白苒从小亲娘不在,亲爹不闻,天天窝在厨房里随着丫环奴才生火。她胆儿小,忒小了,想退缩,被白家亲爹一个眼神瞪了回去,不敢反驳。不过…小厮回报:“爷,您养兽园的那两只白虎不见了。”墨卿脸色微变,策马狂奔而去,看到的是皑皑白雪之半点火光,肉香四溢,引人口水。王爷青筋暴露,咬牙切齿,双拳紧握,淡定,淡定…“姑娘可否赏在下一块肉吃?”温润而雅,丰神如玉。素手一指,雪地里还有一只刚刚剥了皮血淋淋的虎身:“随便拿,不用客气,反正我吃不完的,也是用来喂狗。”侍卫回报:“爷,太子殿下被人扒光吊在皇城门口…”…白家大小姐,人前是唯唯诺诺,又不受人待见的丑丫头,人后却是做事凌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暗阁女主人。前一刻,她还跪在白家老爹面前嗑头,下一刻,白家老爹为了那十万两的订单,舍命地在她的面前嗑头,让她情何以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妖孽高出十万丈。墨卿世子,人前是嚣张跋扈:横行霸道被皇帝宠坏又恶名昭彰皇子,而背地里呢…P:见财忘义是会的,趋炎附势是会的,扮猪吃老虎经常干啊,抢个财,劫个色,当然也是偶尔做做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萌动网游:高冷校草快接招

    萌动网游:高冷校草快接招

    游戏中,唐墨古是个连杀怪都会反被虐死的小废材。然而某天走衰运的她不知怎么让大神给杀了,还被大神设计迫害的一无所有……正当人生摆满餐具的唐墨古打算逆袭游戏大神之际,现实中的高冷大神却追上门了……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