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56

第56章 朝廷视野中的“民众”(1)

——北朝的观念与实践

侯旭东

村民是北朝乃至中国历代朝廷与州郡县统治的主要对象,朝廷如何看待、采用何种措施统治“村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涉及当时朝廷对人群的分类概念与实践,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重要视角。过去在“阶级斗争”理论的支配下,结论早已先于具体研究而存在了,即朝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对农民阶级进行剥削统治。在这种“先见”的束缚下,无法也无可能具体讨论具体朝代的统治观念与实践,具体的历史也就被淹没在未经论证的“结论”中了,这使得中国历史的研究沦为理论的附属品,遭遇“阉割”。这种状态显然无助于认清中国历史的面貌。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正视王朝的管理功能(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不过,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朝廷治民的具体观念,并综合考察观念与其治国实践的关系。传统的政治思想史会涉及这一问题,可是它关心的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之类的思想家的有关观念,很少留意“轴心时代”以后的各个朝代的统治者的具体观念。“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史固有其价值,但要把它们与当时的具体实践勾连起来也很困难,因为思想家的理论往往相对超脱,不易发现与实际生活的直接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哲人辈出,但在政治思想史的领域则属于“平庸”的时代。(参见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全书24章,仅有一章讨论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几乎没有提到北朝。篇幅不到40页,占不到全书的1/20。)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统治者治国全无方略,而只是在今天的史家看来其思想仅是蹈袭前贤的旧说而已。因此在排列“英雄榜”的思想史中无立身之地。从另一角度看,“平淡”时代的朝廷的治国思想,虽乏创见,但它与治国的实践紧密相连,可以展示两者间的关系,也可以摆脱就思想论思想的困境,或“反映论”的窠臼。或许对深入认识历史不无帮助。

本文研究主要取材于皇帝的诏令与大臣的上奏,试图从中勾画出当时朝廷关于“民众”的一般性认识,并基于此,分析朝廷的治民实践。这是从朝廷视角“自上而下”的观察,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当时的村民生活。

这种方法关心的是当时、当事人的想法与做法,实际属于人类学说的“主位观察”(emic)。其优点在于可以贴近当时的具体背景,揭示当时人的思维逻辑与实践,而尽可能避免“以今度古”的危险。

一、朝廷对人群的分类一个

社会对其成员的分类,反映了其基本社会关系。在阶级分化出现国家的社会中,这种分类往往体现了统治集团的意志。集中表达这种分类的多半是其法律。北朝的律令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不过系统的内容今已不存。从文献的记述看,时人有各种不同的身份,有职人、白民、厮役、奴婢之别(参见《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又有士庶、姓族不同,还有皇族宗室与一般庶族之殊。各色人等在赋役、婚姻、刑罚、仕官上待遇均不同,其中皇族地位最优。(参见《魏书》卷一一一《弄罚志》;《隋书》卷二五《刑法志》;《魏书》卷五《高宗纪》。)正如北魏文成帝诏书所云“尊卑高下,宜令区别”,“贵贱不分,巨细同贯,尘秽清化,亏损人伦”(《魏书》卷七上《高祖纪》。),等级秩序,国之大纲,若贵贱无别,上下失序,有损治化。

除了法律的分类之外,朝廷对人群分类还有其他的方法。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十二月颁发的诏令就具体列举了各类人的名称与职责。其文云:

操持六柄,王者所以统摄;平政理讼,公卿之所司存;劝农平赋,宰民之所专急;尽力三时,黔首之所克济。各修其分,谓之有序。(《魏书》卷四上《世祖纪》。)

这里是从功能上做的分类。它区分了四种人:王、公卿、宰民与黔首。“宰民”指的是牧守一类“荷治民之任”的地方官员,“黔首”指的是普通百姓。诏书认为这四种人各自履行其职责,国家就会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具体到百姓,所谓“尽力三时”指的应是春、夏和冬三季努力务农。实际上,在朝廷关于“民”的诏令与讨论中主要涉及的是皇帝、牧守与民三者,基本不牵涉公卿,后文的讨论也主要围绕公卿以外的三种人展开。

二、何为“民”?

北朝的百姓大部分居住在村落中,“村民”应是较准确的称呼。不过,此称呼当时并不通行,特别是在朝廷的“语词库”中极少出现。唯一的一例见于北周明帝的诏书,明帝即位初,示民以仁政,下诏要求“魏政诸有轻犯未至重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令狐德□等撰:《周书》卷四《明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1。),使用了“村民”一词,仅此一例而已。这与当时“村”在朝廷制度尚无正式地位有关系。最频繁出现的称呼还是“民”。此外,在不同的场合,或为了避免重复,还有许多近似的称谓,如“编户”(《魏书》卷一九下《城阳王长寿传附子鸾传》,世宗对元鸾的诏书有“编户嗷嗷”一语。),这是从户籍的角度对“民”的称呼;“黎庶”、“黎元”(《魏书》卷七上《高祖纪》,延兴二年十二月诏;太和九年十月诏。)、“庶民”、“民庶”、“庶人”(《魏书》卷一一〇《食货志》明元帝神瑞二年诏;卷四上《世祖纪》太延元年十二月诏;卷四下《世祖纪》太平真君五年正月诏。)、“百姓”、“平民”、“细民”、“凡民”、“愚民”(《魏书》卷三《太宗纪》神瑞二年十月诏;卷一一《后废帝纪》中兴元年十一月诏;卷一一四《释老志》永平四年诏;卷九《肃宗纪》孝昌元年九月诏;卷七上《高祖纪》太和四年四月诏。),个别的情况下,也说“农民”与“民农”(《魏书》卷八《世宗纪》景明三年二月诏;《周书》卷三《孝闵帝纪》元年八月诏。)。“民农”一词的存在说明虽然“民”以耕织为业,但此时“农民”还不是一个固定化的称呼。而且“农民”一词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论的塑造下已演变成一包含贬义的用语(参见MyronL.CohenCulturalandPoliticalInventionsinModernChina:TheCaseofChinese“Peasant”,DaedalusVol.122.2(Spring1993),154-157页。),这里不采。“民”在北朝皇帝与朝臣的心目中是有多重含义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愚昧,属于“教养”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维持朝廷存在的根本,作为一个整体,“民”的基本职责是“肆力耕桑”(《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供养军国。西魏时苏绰的六条诏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些思想,不妨转引如下:

民者冥也,智不自周,必待劝教,然后尽其力。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及布种既讫,嘉苗须理,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此之时,皆宜少长悉力,男女并功,若援溺、救火、寇盗之将至,然后可使农夫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夫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此三时者,农之要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之戒曰:“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则绝民之命,驱以就死然。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使得兼济。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又当教民种桑、植果,艺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周书》卷二三《苏绰传》。)

这里苏绰把“民”的两重性详细加以说明,以便刺史守令明白如何治理。“民者冥也,智不自周,必待劝教,然后尽其力”表达了统治者对民众智力水平的一般估价。这一估价充满贬义,“冥”有愚昧意,“智不自周”是说民众智力上有缺陷,难以自持,因此需要他人的“劝教”。这种轻蔑的话语自然是很难站得住脚,但它也的确是历代统治者的信条。在此基础上,苏绰又指出刺史守令具体如何劝农,从另一角度讲也就是“民”应当做什么。具体说来,每到年初,能够下田劳作者都要依照农时去田里务农,播种后还要时时管理,秋收时人手不足,男女老幼齐动手。对于人单力孤及无耕牛之家,则动员有牛者帮助。农闲时让民众“种桑、植果,艺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妇女平时在家养蚕纺织。做到这些,也就是“尽力三时”了,履行了“民”的主要职责。如果游手好闲,不务耕织,则要加以惩罚。若成为游食商贩,更是统治者的大患。此外,民还要接受朝廷的教化,向朝廷交纳赋税,服徭役,苏绰在诏书中也有具体的解释。这些是朝廷分配给“民”的主要任务,也是朝廷理想中的“民”的形象。这一形象也代表了整个北朝时期朝廷对“民”整体的基本认识。

浑言之,“民”是朝廷统治的对象;析言之,在朝廷看来,“民”内部也有种种分别,如贫富、男女等等。因有贫富,在赋役的征收上要“均”,守宰有“平赋”之责,故有“九品混通”一类的制度设计。最重要的是细民与豪右的区别。

乡曲中的豪右是指在地方上有影响的人或家庭。他们不一定是拥有很多的财富,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影响和声望,因此,他们与地方统治的成败得失关系密切。朝廷要巩固地方,不得不依靠利用他们,此时豪右是笼络的对象。一旦豪右势力坐大,武断乡曲,荫附众多,动摇朝廷的统治,则成为打击的对象。这类人在朝廷心目中的位置摇摆不定,文献中交替出现的“民望”与“豪右”两类称呼,大体对应于他们与朝廷关系的性质。要拉拢时,他们多被称为“民望”。要抑制时则贬为“豪猾”。后来“民望”甚至成为一种头衔。

《魏书·元法僧传》记载的孝明帝时法僧治益州事很好地说明了豪右在地方的作用。史载法僧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虐,杀戮自任,威怒无恒。王贾诸姓,州内人士,法僧皆召为卒伍,无所假纵。于是合境皆反,招引外寇”。所谓“州内人士”指的就是当地的大姓豪族。法僧治理无方,没有照顾豪右的利益,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是一个极端的反例。实际上当时朝廷与大臣都意识到豪右的重要性,积极笼络。北魏永兴五年(公元413年),明元帝派遣使者到各地“巡求俊逸”,以便“随才叙用,以赞庶政”,其中首先就是“豪门强族,为州闾所推者”(《魏书》卷三《太宗纪》。),即是地方豪右。后献文帝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的一道诏书中又规定“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民望忠信,以为选官,不听前政共相干冒。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魏书》卷六《显祖纪》。)。要求到任的地方官自行选拔民望,不要受前任的影响。诏书强调的是不受前任干扰,也无意间道出了守宰治民对民望的倚重。到了孝文帝的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朝廷下诏让“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之民望,年五十以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魏书》卷七下《高祖纪》。)。这也是朝廷稳定地方秩序的举措。西魏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设当州乡帅也是“自非乡望允当众心不得预焉”(《周书》卷二三《苏绰传》。),不在地方深孚众望不能担当此职。太和年间韩麒麟关于任用齐地士人的上书体现了大臣对于豪右影响的认识。青齐地区在献文帝时为北魏所有,当地的民望、士望或族望被迁到平城,到了孝文帝太和初年,这些人又陆续返回故乡。但他们初归,沉滞乡里,未被举用,当时任齐州刺史的韩麒麟上表建议:“愚谓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认为如此“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不然,则会“轻为去就”(《魏书》卷六〇《韩麒麟传》。)。这里历来是豪强纵横之地,当地局势的变化与这些人的向背关系极大。北魏能够占领该地,就与豪强的纷争密不可分。(参见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土民》,收于《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

另一方面,豪右势力膨胀也会削弱朝廷的统治,朝廷的不少措施都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势力与影响。上举北魏占有青齐后将当地民望迁至平城,设立“平齐郡”,就是为了割断他们与乡里的联系,以保证北魏政权统治的稳固。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立均田制,是由于“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魏书》卷五三《李冲传》。),次年设立三长制,也是要解决“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魏书》卷一一〇《食货志》。)的问题。一些牧守为官一方,也打击当地的豪强,李安世任相州刺史捕杀了“宗族强盛,残掠生民”的李波及其同伙,使得“境内肃然”(《魏书》卷五三《李安世传》。)。拓跋云为雍州刺史,“留心庶政,挫抑豪强,群盗息止”(《魏书》卷一九《任城王云传》。)。元谭作高阳太守,“为政严断,豪右畏之”(《魏书》卷二一上《元谭传》。)。西魏时宇文深、窦炽出任刺史时都曾“抑挫豪右”(《周书》卷二七《宇文深传》,卷四五《窦炽传》。)。类似的例子尚多。因而,朝廷与官府和豪强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君—民:为民父母,教养百姓

要了解朝廷对民众的看法不能局限在那些直接关于“民”的论述中。民是作为治于人者存在于世间,与皇帝、刺史守令形成密切的联系。要进一步认识“民”,需要在生活的关系网络中去把握他们。首先讨论君—民关系。相对于“民”,皇帝的职责是“为民父母,教养百姓”。“为民父母”的观念源出先秦,《尚书·洪范》就有“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的说法;荀子又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忽也,民之父母也”(《荀子·王制》,北京,中华书局,1988。)。不仅认为君主是民之父母,并将此扩大到了“君子”。汉代以后,这种说法流行朝野,成为诏书与大臣奏章中的习语。北朝的统治者虽然出自鲜卑族,但也很快吸收了这一观念,在诏令中反复申说。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已退位的献文帝下诏禁止随意兴建福业,造立佛寺,说“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两年后的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下诏废除“门房之诛”时又说“朕为民父母,深所愍悼”(《魏书》卷七上《高祖纪》。),对“门房之诛”殃及罪人亲戚表示同情。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下诏设立“医馆”治疗民疾时说:“至于下民之茕鳏疾苦,心常愍之,此而不恤,岂为民父母之意也?”(《魏书》卷八《世宗纪》。)认为皇帝作为民之父母有抚恤百姓、解除疾苦的责任。此后,孝明帝、孝武帝以及北周明帝、武帝的诏书中均有类似的说法。(参见《魏书》卷九《肃宗纪》,卷一一《出帝纪》;《周书》卷四《明帝纪》,卷六下《武帝纪下》。)西魏时苏绰所做的“大诰”中也反复提到皇帝“作民父母”(《周书》卷二三《苏绰传》。)

同类推荐
  • 夺鼎1617

    夺鼎1617

    砖家指控说:他!为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输血,是支持崇祯镇压农民起义的最大帮凶!(当然,也卖给农民军盔甲刀枪。)他!一手在东方航线上设立了无数的障碍!打断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阻断了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之路!(只是在马六甲收过路费,收进出口税而已。)他自己辩白说: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是一本关于历史的通俗读本。在《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精华版)》中,涵括了博物、地理、地名、名胜、典故、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生活等诸多方面,并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加以编纂。从而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查阅。溯古可以明今,鉴往能够知来。了解了一个历史常识,就是阅读了一则精彩纷呈的故事、掌握了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增进了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
热门推荐
  •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了《楼居》《芸庐纪事》《乡村琐事》《虹桥集》《雪晴》五个子集。文字美如雪晴风景,无处不闪烁着大自然的神性光泽。作者对自然生命跃动的描画可谓不吝笔墨,对画境的描摹和营造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美感。
  • 再世女子新生记    (大结局)

    再世女子新生记 (大结局)

    莫名其妙的我糊里糊涂嫁了人,在结婚当夜醉的不省人事,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面目全非,由一个相貌平凡的医生,摇身一变,成了倾国倾城,仪态万千,妩媚动人的超级美女这真是:糊里糊涂嫁了郎百万雄师压边境洞房新郎弃新娘江山美人两难全很抱歉,为了保护作品的版权,小说申请了VIP,如果愿意阅读收费章节,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取红袖币:1、注册成为红袖用户,如果已是红袖注册用户跳过此步骤,;2、进入个人管理中心;3、找到功能栏目里的VIP管理,点击,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读者;4、然后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会员申请,申请成功后,会出现冲值页面,一次性冲值2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人民币1元相当于100点红袖币。请大家支持我的新作《双面美侠传》在赵玉最孤苦无助时赵铃儿救了他,使他没有流落街头,奈何天意弄人,师傅临死前令他服下易容丹使他面目全非,拥有了一幅比厉鬼还有令人恐怖的容貌,不得已只有长年头戴斗笠遮盖其面,赵玉万万没有想到那个一天到晚跟在他身后喊哥哥的女孩突然有一天,竟然逼他以男儿身装扮成新娘代替她出嫁。阴错阳差之下使他恢复俊美无双的容貌,并练成两大绝世武功,并莫名其妙的成了全是美女的飘雨宫宫主,因同时身怀升龙决与细雨飘香一阴一阳两大神功,使他无论男装或女装浑身都散发出一种令人神魂颠倒,夺魄摄魂的无穷魅力,一时间江湖为君而狂这真是:原本世家贵公子,奈何流落在街头。原本生的潘安貌,一夜之间面目非。代妹出嫁男扮女,雌雄难辨一奇侠。阴错阳差神功成,统领东宫震九洲。美侠群1:56538500美侠群1:23437887再世女子群:56538858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远大的目标,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很勤奋,他们有一 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踏踏实实,他们一丝不苟,他们喜欢尝试, 他们永不自我满足,他们很执着,他们喜欢学习别人的优点,他们热爱学 习,他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快乐成长。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让你欣羡的第一名!还等什么,快向他们学习吧!因为模仿是最便捷的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魔术安魂曲

    魔术安魂曲

    这个故事是从食人山古墓开始的,自从魔术连环杀人案被揭开谜底后,凶手落入法网,华升大学最知名的社团魔术社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社长程东、凌飞、薛洋、马天书、杜小磊、张旭、郭台亮的尸骨,以及生死未卜的思瑶,还有古代魔术师的后人杜克帆都随着古墓的倒塌被深深埋在了冰凉的泥土里。然而,警方却无法找到找到他们的尸体,给世间留下了不少神秘的猜想……
  •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史上最强女杀手,一朝穿越却成了南川国相府的妖孽四小姐,备受欺凌,却扮猪吃老虎的每次都将欺负自己的人欺负回去。新婚当日,竟被嫡姐与父亲算计,代替嫡姐嫁给靖江王当妾,收尽欺凌、筋脉尽断,一身修为皆数断送,可是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神秘空间,于是开始了发家致富,斗渣姐、欺后爹、戏夫君、灭小妾的幸福生活
  • 霸爱王爷妖媚妃

    霸爱王爷妖媚妃

    她叫许玥玥,一个现代恐龙级别的女生,男友的抛弃让她深受打击,为了美丽,她喝下了那杯貌似可乐的液体,醒来的时候,她已经回到了六百年前,马上就要嫁作他人妇。他是京城最风流的王爷,他妻妾成群。----------------------------------------------------------------------第一卷王妃(简介)她穿越到六百年前,她成了丞相府的二小姐独孤灵兮,她要嫁的人是京城有名的多情郎,用情不专的四王爷谷若风。成亲的当天晚上,她想逃跑,不料被他逮个正着,他有着俊美不凡的面孔,他却那般的霸道,强行索走她的初吻。他有兄弟五个,各有特点,而三王爷谷若雨却有个怪癖。他恨她,她不知原因,他几次把她送给三王爷。幸好英雄救美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她才免于凌辱,终于保全了她。她生气,她恨他的粗暴,她讨厌他的种种行为,想要报复他,她从冷月阁带出冷妃秦小影,本想戏弄一番谷若风,不料被他揭穿。她见了名义上的姐姐,才弄清了所有的事实,他恨她,折磨她,是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她想要回二十一世纪,就必须找到“玉琼血石”。在得知“玉琼血石”在风雷居的时候,她夜探风雷居,不料他怀里却抱着一个神秘女子。她惊慌而逃,却中了他的暗器。他舍身帮她吸去毒液,他自己却中毒,她却全然不知。两人在猜疑与误会中过日子。他的母亲丽妃发现两人没有圆房,想方设法让两人走到一起。那一夜,落红映入眼帘,他的心好痛、好痛。爱情没有走到尽头,一个神秘女子又出现,这段穿越时空的爱恋何去何从——--------------------------------------------------第二卷王爷(简介)丽妃的命令难违,为了玉琼血石,为了能回二十一世纪,她想办法要勾住他的心。他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她,因为心里的矛盾重重,他选择的另一种方式来逃避,他想送她走,送她到昔日的情人身边。五王爷出面阻拦,他不听劝告。她在他的面前消失,他心痛不已,听到她失踪的消息,他更是痛苦万分。她的回归,只是一场骗局,让他更是气愤,他继续沉溺青楼,她继续阻止,不料血溅青楼,那一刻,他为了她,不顾一切。沈妃嫉妒她,将她骗入胭脂居,一场恶梦等待着她——妻妾的争斗,夫妻交手,谁对谁错?她的坚强,她的宽容,让她们深受感动。
  • 谈判要读心理学

    谈判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织锦记

    织锦记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丝织重地苏州吴江县,一位富户人家的年轻小姐的传奇际遇:外慈心狠的嫡母,寡情薄义的父亲.美艳狠毒的庶姐姐,乖巧颇有心计的庶妹,嘴甜心苦的姨娘,攀附高枝的丫鬟,大宅院里险象环生,一片繁华下步步皆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