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33

第33章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2)

狄仁杰主张以西突厥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统诸蕃,守四镇,御寇患,也不是一件良策。斛瑟罗是唐朝所封蒙池都护、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垂拱年间,唐朝鉴于形势和人力紧张(北有东突厥汗国复兴、西南有吐蕃崛起),主动放弃四镇,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九月,委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蒙池都护,袭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垂拱元年擢兴昔亡可汗即阿史那弥射之子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兼崐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押出咄陆部落),希望斛瑟罗等人以西突厥可汗子孙的身份招辑十姓,控制西域的局势。但是,斛瑟罗根本不能胜任这个重任,西突厥十姓被东突厥侵掠散亡略尽,西域大部分地方被吐蕃军队占领,斛瑟罗本人也无法在西域立足,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十月,率其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事实已证明斛瑟罗的无能。此后,狄仁杰的建议还是被朝廷采纳,“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以斛瑟罗为左卫大将军兼平西军大总管,令抚镇国人”。但是,斛瑟罗仍然不能担此重任,“是时乌质勒兵张甚,斛瑟罗不敢归,与其部人六七万内迁”(《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下》。)。斛瑟罗惧突骑施乌质勒的势力,甚至“不敢归”西域,只得内迁,再一次证明斛瑟罗的无能。当然,这并不是斛瑟罗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子孙在西域已无威信的问题。当时人郭元振对这个问题有非常中肯的评价:“顷年,忠节请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数年被围,兵士饥馁。又,吐蕃顷年亦册俀子及仆罗并拔布相次为可汗,亦不能招得十姓,皆自磨灭。何则?此等子孙非有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故人心不归,来者既不能招携,唯与四镇却生疮痏,则知册可汗子孙,亦未获招胁十姓之算也。”(《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指出阿史那可汗子孙既无惠下之才,又恩义素绝,人心不归,册之不仅不能“获招胁十姓之算”,而且“唯与四镇却生疮痏”。狄仁杰的这个建议是错误的。从上面的分析可见,狄仁杰认为前朝较成功的例子,恰恰是历史上失败的故事;狄仁杰起用斛瑟罗守四镇的建议,也是错误的判断,可以说,在处理西域的问题上,狄仁杰是一个地道的迂腐儒臣。他所期望的“以逸待劳”,“使二虏不击而服”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相反,崔融的见解却很符合实际。先引《全唐文》卷二一九《拔四镇议》如下:议曰:北狄之为中国患者久哉!唐、虞以上为獯鬻,殷、周之际曰猃狁,西京、东国有匈奴、冒顿焉,当涂、典午有乌丸、鲜卑焉,拓跋世则蠕蠕猖狂,宇文朝则突厥恣睢:斯皆名号因时而改,种落与运而迁,五帝不能臣,三王不能制,兵连祸结,无代不有,长策远算,旷古莫闻。夫胡者,北狄之总名也。其地南接燕赵,北穷沙漠,东接九夷,西界六戎;天性骄傲,觇伺便隙,鸟飞兽走,草转水移。自言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更相驰突,至今陷溃者,靡岁而宁焉。汉兴,高皇以百万众窘於平城之下,国人羞之。逮至武帝,患其如此,赫然发愤,肆志远略,建元中,使张骞始通西域,既而列四郡,据两关,以断匈奴右臂;乃复度河湟,筑令居塞,以绝南羌北交;于是乘障塞,绝亭燧,出长城数千里矣。于斯时也,承文、景元默之后,国用富强,太仓之粟相因,水衡之钱贯朽,练兵选将,深入穷追,倾府库之财,殚士马之力,行人使者,岁月亭障,贰师骠骑,首尾关河:饿虎未摧,其国已耗;既死,其人亦殄。乃至造皮币,算缗钱,税舟车,榷酒酤,夫岂不怀?深惟长久之计然也。匈奴于是乎孤特远窜,羽檄不行焉。始孝武开西域之后,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元、哀、平,其道不替。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隔绝,并复从属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光武中兴,皆遣使求内属,自建武至于延光,三绝三通。至唐,太宗方事外讨,复修孝武旧迹,并南山至于葱岭为府镇,烟火相望焉。其在高宗,励精为政,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徭戍繁数,用度减耗,复命有司拔四镇。其后吐蕃果骄,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无不降下,遂长驱东向,逾高昌壁,历车师庭,侵常乐县界,断莫贺延碛,以临我燉煌。伏赖主上神鉴通幽,冲机测远,下严霜之令,兴时雨之兵。乃命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阎温古为副,问罪焉。时也,先命兰州刺史行军司马宋师将料敌简徒,倍道据碛,贼逢有备,一战而走,我师追蹑,至于焉耆,粮道不继而止,竟亦无功。朝廷以畏懦有刑,流待价于琼州,弃温古于秦州。放弃二罪,而诸将咸肃,至王孝杰而四镇复焉。今若拔之,是弃已成之功,忘久安之策,小慈者大慈之贼,前事者后事之师,奈何不图也?四镇无守,则狂胡益赡,必兵加西域,诸蕃气羸,恐不能当长蛇之口。西域既动,自然威临南羌,南羌乐祸,必以封豕助虐。蛇豕交连,则河西危,河西危,则不得救。况复边境守御之具未整,内郡武卫之备未精,方须命将出师,兴役动众,向之所得,今之所失,向之所劳,今之所逸,可不谓然乎?而议者但忧其劳费,念其远征,曾不知其蹙国减土,春秋所讥,杜渐防萌,安危之计。夫南羌者,请试言之:往孝武皇帝筑令居时,群羌盟约,与匈奴合兵至十余万,共围枹,遣李息为击平之,是则羌胡同恶,有自来矣。遽而依西海盐池左右,汉遂因山为塞,河西地空,稍徙民以居之。至宣帝时,先零种豪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为畜牧,将军赵充国以为不可。后羌因缘前言,遂度湟水,郡县不能禁,乃遣充国与诸将击平之,是则愿牧绐言,非止于今年耳。且汉之匈奴,曷若今之默啜?今之勃律,孰与汉之南羌?顷者若兵稍迟留,贼先据要害,则河西四郡,已非国家之有,今复安得而拔之乎?何谓非国家之有?但莫贺延大碛者,伊州在其北,沙州在其南,延袤向二千里,中间水草不生焉。每灾,风横沙,石飞吼,行人昼看朽骨,以知道路;夜视斗柄,以辨方隅。往往遇驼泉,时时得马酒,而后度焉,盖驼马死者十四五,人畜疲极。若北有强寇,则难以度碛,汉兵难度碛北,伊西延安及诸蕃无救;则疲兵不能自振,不能自振,则为贼所役属。贼吞之,又得肥饶之马,马肥人逸,汉复焉得悬军深入乎?有以知通西域之艰难也。碛南有沙、瓜、甘、肃四川,并以南山为限,山南即吐浑及吐蕃部落。贼知汉兵不得度碛,必逾南山分路而下,碛北贼与突厥通结,相合而前,则凉州以西,势必危矣:故曰非国家之有,拔之非便。主上以默啜逆天,置之度外,神武不杀,上仁好生,遂令匍匐请命,耸踊知耻,中国不闻犬吠之警,边庭不识狼顾之忧,圣人之用兵也如此。则知启修政而有扈奔,农修德而夙沙至,禹焚甲而夷人附,舜舞戚而苗民来,为不虚也。贾谊《书》云:“周成王问鬻子曰:‘圣王在上位,使人富且寿。夫富则可为也。寿不在天乎?’对曰:‘圣王在上位,则天下无军兵之事,则人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君积于道,吏积于德,人无冻馁,则免于二死而得二生矣。君积于仁,吏积于爱,则刑罚废,人无夭阏之诛,则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使人以时,而用之有节,人无疠疫,则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今圣主在上,人得四生,禀气流形,孰不幸甚!然为邦之道,安不忘危。汉时单于上书,愿保塞请罢边备,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东汉时西羌作乱,征天下兵,赋役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议郎傅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仍欲害弃一方万里之土,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土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竟从燮议。今宜日慎一日,虽休勿休,采侯应不可之言,纳傅燮深虑之议,然后风为号令,雷为折冲,缮甲兵,思将帅,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善战者不阵,如斯而已矣。拔旧安之四镇,委难制之两凶,求将来之端,考已然之验,伏念五六,至于再三,愚下固陋,知其不可,伏惟朝廷再三察焉。谨议。

崔融首先谈中原历朝为北狄所困而没有良策,直到汉武帝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筑令居塞,绝南羌北交,才改变这种局面,“匈奴于是乎孤特远窜,羽檄不行焉”,充分肯定汉武帝的功绩(与狄仁杰否定汉武帝截然相反)。接着指出,汉朝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饿虎未摧,其国已耗;既死,其人亦殄”,以至于要“造皮币,算缗钱,税舟车,榷酒酤”,但这是“深惟长久之计然也”,非不怀人也(“夫岂不怀”)。他指出,汉武帝晚年虽然悔改,但宣、元、哀、平四帝都继承了汉武帝的政策,“其道不替”。而汉武帝这个政策是受西域土著政权欢迎的,王莽篡位后,西域属匈奴,东汉光武中兴后,西域诸国即“皆遣使求内属”。针对狄仁杰说唐太宗册李思摩为可汗统诸部,“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崔融指出,唐太宗恰恰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在西域设都督府和军镇的(“复修孝武旧迹,并南山至于葱岭为府镇,烟火相望焉”),只是高宗“励精为政,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复命有司拔四镇”,结果却是“吐蕃果骄,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无不降下,遂长驱东向,逾高昌壁,历车师庭,侵常乐县界,断莫贺延碛,以临我燉煌”,造成整个西北局势紧张。则天朝经过韦待价、王孝杰两次大军浴血奋战才挽回局面,复置四镇,“今若拔之,是弃已成之功,忘久安之策”,并指出弃四镇后果严重:四镇无守,吐蕃必兵加西域,西域“诸蕃气羸”,不能抵挡来犯者,“西域既动,自然威临南羌”,又将危及河西,引起整个西北连锁反应,而中原尚没有充分的守御、武卫准备,命将出师,将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批评狄仁杰等人只知道“忧其劳费,念其远征”,而不知道丢失国土,是千古罪人(“蹙国减土,春秋所讥”)。崔融接着举汉武帝时南羌与匈奴联合侵汉,汉宣帝时先零诈言渡湟水畜牧,实与匈奴密谋袭汉之事,比附东突厥与吐蕃联合对唐朝的危害,指出,西域东部莫贺延碛的自然条件恶劣,若北有强寇(东突厥),唐军难以度碛,伊、西、庭、安西及诸蕃无救,贼得西域之后,唐军深入西域更难;唐军不能入西域,西域南面的吐蕃、吐谷浑必越南山与东突厥相合,唐朝凉州以西的国土危矣。崔融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也与狄仁杰针锋相对,他认为当时国泰民安(“中国不闻犬吠之警,边庭不识狼顾之忧”,“人得四生”,免于军兵、冻馁、刑罚、疠疫),但要“安不忘危”,并举西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上书,愿保塞请罢边备,郎中侯应以为不可的故事(参见《汉书》卷九四下《匈奴传下》,侯应举十条理由反对罢边备,为武帝采纳。)来论证这个道理,又举东汉时西羌作乱,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议郎傅燮言斩司徒天下乃安的故事(参见《后汉书》卷五八《傅燮列传》,崔融引略有删节。),来证明自己反狄仁杰等弃四镇的观点正确。最后结论,根据以往的经验,考察未来的走向,绝对不能拔四镇,不能将西域委之于吐蕃和东突厥。崔融的此议,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对历史事件总结正确。

同类推荐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大宋王朝1

    大宋王朝1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斗战三国

    斗战三国

    新式三国玄幻,纯历史迷慎入!已经完本,放心阅读! _______少年自襄阳而出,人生就此改变。人才挤挤,坐拥强大宗师团,自建豪奢仙城,对天下枭雄指手画脚,弹指间天地翻覆。这是三国史上的一次玄幻大冒险。改变异域格局的少年王者,正在向你走来……
热门推荐
  •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知识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展现了力量之美、科技之美、谋略之美。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英勇善战的希腊重装步兵,长枪如林的马其顿方阵,锐不可挡的英国长弓,崇尚风度的中世纪骑士,桀骜不驯的哥萨克骑兵,充满了浪漫和唯美色彩,勾起今人的无限遐想。虽败犹荣的汉尼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军校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美称,培养了无数世界著名将领。不仅如此,又有人把她比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西点军校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本书以西点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为线索。辅以深刻的职场感悟,为您讲述西点人的精彩故事。带给您全新的职场理念,让您上完24堂课之后实现精神上的脱胎换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故事的开始,井井是个不起眼的初中女生,她没有显赫的家室和傲人的外表,但是她拥有着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爱情。可这一切却在初三的上半学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兔子与她之间的幸福被一些大大小小的琐事所破坏,那么他们的爱会不会被磨灭呢?保罗、小C是她从小到大的好闺蜜,这看似相濡以沫的友情又会因为谁而变得越来越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经历的重重蜕变,最终究竟会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在这个青涩懵懂的季节,请叫我带着衣角的风,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爱若在今生

    爱若在今生

    人生难免会面临生死别离,面对艰难苦痛,她没有被生活所击倒,坚强的笑对生活。依然大爱满怀,救助白血病男孩儿。直到遇见了他,一个堪称“漂亮”的男人,她才发现芸芸众生中,总会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出现而等待,是缘分?还是今生注定的宿命?一份无私的爱,两颗痛过的心,能否延续今生的爱恋!
  • 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

    小说中说:“希腊神话里说,白银时代的人蒙神恩宠,终身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灵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王小波用自己深刻独特的思考,对这个貌似无忧无虑的“白银时代”进行了荒诞的反讽。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