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45

第45章 上都的没落

上都是一座草原城市,它的建立和繁荣主要出于元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并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础。而对于一座城市的长期存在来说,经济条件较之政治条件是更为重要的。正因为这样,一旦元朝崩溃,作为夏都的上都城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是在1333年登上帝位的。这时曾经辉煌显赫的大元皇朝,已经处处呈现出分崩离析的迹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民变不时发生。统治机构腐朽,官吏贪污成风,统治集团内部不断为争权夺利而发生流血事件。

元顺帝即位以后,连年天灾,南北百姓流离失所。至正六年(1346年)黄河决口,中下游数省遭灾,影响更烈。草原上也接连发生灾荒。民不聊生,只好铤而走险,小规模的民变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起义,几乎年年有之。

与此同时,在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仍然不时爆发残酷的斗争。元顺帝初即位时,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还很大。其女为皇后,其子唐其势嗣为太平王,先后任御史大夫、中书左丞相。元顺帝重用另一权臣伯颜,用以压抑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唐其势为此愤愤不平,他说:“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于是图谋废立元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五月,元顺帝巡幸上都。六月三十日,唐其势“伏兵东郊,身率勇士突入宫阙”,伯颜早有准备,很快便将唐其势击败。唐其势及其弟被杀。伯颜将皇后迁出宫城,幽禁在民舍,接着将她毒死。有的蒙古宗王起兵响应唐其势,也被击败。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自此被彻底铲除。①(参见《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权衡:《庚申外史》卷上)

燕铁木儿家族势力被铲除后,伯颜的势力越来越大。“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②(《元史》卷一三八,《伯颜传》)。元顺帝又提拔伯颜的侄子脱脱,倚为心腹。后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乘伯颜外出打猎的机会,宣布伯颜的罪状,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这样,大权开始掌握在元顺帝自己手里。同年五月,元顺帝巡幸上都。六月,下诏指责元文宗“稔恶不悛”,“谋为不轨”,自己与之“不共戴天”③(《元史》卷四〇,《顺帝纪三》权衡:《庚申外史》卷上)。并从宗庙中将元文宗神主撤去,将元文宗后不答失里放逐到东安州,元文宗子燕帖古思放逐高丽。不答失里与燕帖古思很快便相继死去。从14世纪初开始的皇位之争,经历了三十余年,至此才告一段落。

接连不断的宫廷斗争,不能不严重影响政权的稳定。社会矛盾因为天灾人祸日趋尖锐,而国家机器的力量却不断削弱,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于是,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便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

活跃于长江以北的农民起义军,由韩林儿、刘福通领导。几经曲折之后,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建立政权,国号宋,年号龙凤,韩林儿号小明王。宋政权建立后,分三个方向对元朝发起进攻。东路由淮东进入山东,挺进大都。西路攻入关中,转战甘肃。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率领,攻入山西,“烽火数千里”④(《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元朝从其他地区调兵来援,起义军受阻,转攻保定(今河北保定),不克,便攻取完州(今河北完县,保定西),“掠大同、兴和(路治今河北张北)塞外诸郡”。这是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间的事。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由大同直趋上都,“焚宫阙,留七日,转略往辽阳,遂至高丽”⑤(《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权衡:《庚申外史》卷下)。积百年之力陆续建成的上都宫殿,便在农民战争的烈火中化为灰烬了。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元顺帝仍然年年巡幸上都,避暑作乐,没有丝毫改变。待到农民军攻陷上都以后,“因上都宫阙尽废,大驾不复时巡”⑥(《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这次打击对元朝统治者来说是十分沉重的。上都是忽必烈建立的,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基业。上都又是元朝统治者与漠北诸部联系的枢纽。上都的陷落和宫阙的残废,实际上宣告了元朝的没落。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元朝政府命孛罗帖木儿“讨上都程思忠,兵次兴和,思忠奔溃”①(《元史》卷二〇七,《逆臣传》)。程思忠是当时活跃于辽东的起义军领袖之一②(参见《元史》卷一四二,《也速传》),由这条记载可知在此以前他曾活动于上都一带。这一年九月,“贼复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儿引兵击之”③(《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起义军在上都地区的活动,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天关先生余部自高丽败退回来投降元军之后,才逐渐平息了下来。

激烈的阶级斗争也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至正二十年(1360年),元宗室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起兵争夺皇位,“骚动北边,势逼上都”④(《元史》卷一四〇,《太平传》),但很快便被击溃。元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拥兵自重,专横跋扈,在京师掌握大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他派军队到上都,“以守御为名”⑤(《元史》卷一四五,《达礼麻识理传》),实欲霸占,后被当地镇守官员赶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孛罗帖木儿又派军队前来,要用武力强行夺取。双方在上都发生激烈的战斗。这一年七月,孛罗帖木儿在大都被杀,上都的战斗才停息了下来。

尽管战争连年不断,元顺帝仍想修复上都宫阙。参议中书省事陈祖仁上疏反对。他指出:“今四海未靖,疮痍未瘳,仓库告虚,财用将竭,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之食,以速其毙乎!”⑥(《元史》卷一八六,《陈祖仁传》。按,传中将上疏系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元史》卷四六《顺帝纪九》则系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事实上,在不断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修复宫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从此事也可看出元顺帝如何不顾人民死活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八月十五日到达上都。“上都经红贼(指农起义军———引者)焚掠,公私扫地,宫殿官署皆焚毁,民居间有存者。”①(刘佶:《北巡私记》)元顺帝在上都居住的是“行殿”,显然是营帐。元朝军队不时入塞,进攻通州等地,企图夺回大都。第二年四月,明军在常遇春、李文忠等指挥下,大败元军,直指开平。六月十七日,开平下,元顺帝逃往应昌②(参见《明太祖实录》卷四三),从此,上都结束了作为元朝都城的历史。

传说元顺帝北逃后,曾经作歌,怀念失去的两都(大都和上都),歌词中说:

以诸色珍宝建造的纯朴优美的大都,

先可汗们夏营之所我的上都沙拉塔拉③(《北巡私记》。黄色的平野,即金莲川),

凉爽宜人的开平上都,

温暖美丽的我的大都,

……

夏季避暑我的开平上都,

我的美丽的沙拉塔拉,

未纳拉哈、伊巴呼二人之言,乃我应受的报应。

把神明所建的行宫,

把忽必烈薛禅可汗避暑的开平上都,

统通失陷于汉家之众:

……

把巧营妙建的宝玉大都,

把巡幸过夏的开平上都,

遗误而失陷于汉家之众:

流亡之恶名,加诸于乌哈噶图可汗了。④(《汉译蒙古黄金史纲》,朱风、贾敬颜译本,43、44页。按,这首歌词亦见《蒙古源流》。乌哈噶图可汗即元顺帝)

这首诗也许不一定是元顺帝本人所作,但它比较确切地表现了元朝统治者失去上都以后的悲哀。而它的长期流传,又使得上都开平长期存在于蒙古人的记忆里。

明军攻克开平后,并未置军防守。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李文忠率领明军取兴和,进兵察罕脑儿。五月,“进次开平,元平章上都罕等降”①(《明太祖实录》卷五二),然后师趋应昌。可知上一年攻占开平的明军撤走后,北元(元顺帝北走后仍以元为国号,史称北元)军队又曾进占开平。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这一带是明军与北元军角逐之地。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正式在开平立开平卫指挥使司,下立五千户所,屯田驻防。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月,“城开平卫”②(《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九)。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开平城垣,这时得到重新修建。但是,重建的开平城,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据点,不再有昔日的繁荣了。

明朝把开平看做“极边”之地,也就是与蒙古相邻的最前线,除卫所驻军之外,还常在这里派驻大批军队。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巡边时曾屯驻开平。③(参见《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七)他登上帝位后,多次指挥大军出塞,与蒙古军作战,常到开平屯驻。永乐八年(1410年),金幼孜随明成祖朱棣到开平,据他记载,“(七月)初二日,晚次开平。营于斡耳朵,华言所谓宫殿也,盖元时宫殿。故址犹存,荒台断础,零落于荒烟野草之间,可为一慨。”④(金幼孜:《北征录》)显然,明朝在重修城垣时,对已经荒废的宫殿并未加以整修。金幼孜还随军到过西凉亭,发现“四面石墙未废,殿基树木已成抱,殿前柏两行仍在,俱萧条寂寞,不能无感也”。

明成祖死于1424年。在他死后,蒙古势力逐渐强大,明朝逐渐由主动进攻改为被动防守。开平“孤城荒远,薪刍并难,猝遇寇至,别无应援”,于是,便将开平卫移到相隔二百里的独石,选取精壮官军分作二班,每班一千人,“更代于开平旧城哨备”⑤(《明宣宗实录》卷二八)。每年为供应开平旧城哨备官军所需的粮食总数为四万石⑥(参见《明宣宗实录》卷六五),大致需花费二石七斗粮食才能运去一石。⑦(参见《明宣宗实录》卷一〇八)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蒙古瓦剌部直逼北京。自此之后,明朝在对待蒙古的方针上完全采取守势,而开平一带也就成为蒙古族游牧的场所了。

清代,开平一带是蒙古察哈尔部正蓝旗游牧的地方。清高宗乾隆五年(1740年),直隶总督孙嘉淦到这一带视察。他说:“(开平)城广十六里有奇,龙冈秀发,滦水回环,实属形胜之区。……开平城外,陇亩犹存,碾碓尚在。若非种植,何以有此。”他建议设置军屯,“开平城可驻满兵二千”①(《孙文定公奏疏》卷四,《口外驻兵疏》),这一带可开垦土地数万顷。但是,随后皇帝派去勘查的官员回报说“其地苦寒难居”,这一计划就此作罢。上都城的遗址,除牧民驱赶牲畜往来其中外,几乎被人们忘却了。

到了近代,不少外国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重新对它发生了兴趣。其中著名的如俄国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他在1893年曾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旅行考察。他的名著《蒙古及蒙古人》第2卷中,详细记述了他的考察收获,其中包括对上都遗址的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成元上都遗址探险队,对上都作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出版了正式报告《上都》。但是对上都遗址的全面保护和研究,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才能真正实现。

同类推荐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主要内容包括:传说与考古中的“人之初”;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夏、商、西周;春秋列国风云变幻,战国七雄走向统一;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等五部分。本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汉雄

    汉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年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没人可以随便欺辱大汉的子民,没人可以在大汉的国土上任意的抢掠杀戮。无论我们的敌人有多么的强大,汉家的血脉终将激励着我们拿起刀剑,争取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要让这帮草原鞑子领教汉家儿郎的勇武,用他们的尸山血河铸就大汉民族的辉煌。云啸向天怒吼,大汉雄起。龙王书友QQ群:282022096,欢迎各位朋友共同讨论篡秦的发展。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混沌天道

    混沌天道

    寻长生,天地轮回;观天地,道在何方。鲲天为寻求天地大道创九转转生决,轮回十世,化身孙文轩,然而却在轮回中丢失过往记忆。孙文轩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踏上道途,无疑中得到前生所创之千锤百炼之法,一身修为飞速提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
  •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小锦是仁合大学医学院的末等生,无意中她发现了仁合大学竟然有无数时空隧道通往祁朝的各个城市。好奇心强的她偷偷来到祁朝,并答应冒充祁朝首富独孤家三公子独孤锦凰,帮含冤入狱的独孤老爷洗刷冤屈。
  • 杠上腹黑王爷:妾本狂野

    杠上腹黑王爷:妾本狂野

    带着现代桀骜不驯、张狂固执的灵魂,她重生了,现在的她,成了王府里一个不受宠的,王爷的小妾,当清冽的眼睛睁开,“她”已经不再是“她”,一个顶级杀手穿越成了大婚第二天就被打死,并被贬为小妾的王妃,纵然是萧条院落也难掩她的绝代风华,粗布麻衣也难掩她的万丈光芒!冷眼看那些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人,她高调的宣布:“要我命者,我先灭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有研究价值、具探索意义和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宇宙疑云、文明探秘、自然异象、历史迷雾、科学谜团、艺术迷踪、军事秘闻、离奇悬案、考古传奇、名人奇事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编者精心挑选了许多精美图片,它们与人物、故事、谜题一一对应,为读者展示出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古往今来,世界给人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谜团、离奇事件,我们已熟知的种种谜团还没有得到破解,而新的更加惊魂的谜团又接踵而至。这些匪夷所思的世界未解之谜激发着我们不断地增长探求神秘的好奇心……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的那种畅快;更能体会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的感觉。
  • 倾世狂妃:驯服腹黑王爷

    倾世狂妃:驯服腹黑王爷

    她,是众所周知的废柴草包陆府二小姐。一朝被害,受尽羞辱,再次醒来却变得惊华艳艳,才情无双。可是,为嘛走到哪里都要遭遇暗杀不断?那么好吧,有仇报仇,有怨伸冤,新仇旧恨一起算!灵力在手,看不打得你们满地找牙,屁蛋子开花!废材千金逆天来袭,惊艳朝野,惹得众王府公子纷纷留情,就连一把利刃刺死她前身的冷漠太子也开始动了真情……而那一位,腹黑妖孽俊美无双武功盖世的北国小王爷,一朝相遇,一吻定情,早已对她情有独钟!又岂能让不入眼的人等抢了他的挚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