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40

第40章 上都的经济生活(1)

上都是陪都,又是根据政治需要在草原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与农业区的密切联系,是这座城市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固定的两都巡幸制度又使它的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城市周围发达的畜牧业,也给城市生活以深刻的影响。

一、粮食来源和农业

上都所在地区“水草饶刍牧”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上京杂诗十首》),是很好的牧场。但是气候寒冷,对农业生产不利。元代的记载说:“上都地寒,不敏于树艺,无土著之民。”②(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八,《贺丞相塞》)元代政府常以上都和甘肃、和林等处并列,视为“非产米地”③(《元史》卷二一,《成宗纪四》),在推行某些措施时给予特殊待遇。

但是,上都城建立后,有相当数量固定的居民,还有大批季节性增加的人口,包括扈从皇帝前来的王公贵族、官僚、僧道、士兵、仆从等,以及前来聚会的蒙古王公贵族及其随行人员,其数量大大超过了上都的常住户口。常住人口加上为数更多的临时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据至元七至八年(1270—1271)间的估计,“上都每年合用米粮不下五十万石”④(魏初:《青崖集》卷四,《奏议》)。这些粮食主要依靠外地运来。

从产粮地运粮到上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国家组织漕运。“大都、上都支转粮斛浩大”,元代政府为此先后设立了两个运粮提举司。一个叫旧运粮提举司(后改名大都陆运提举司),另一个叫新运粮提举司(后改为京畿运粮提举司)。所谓“旧”、“新”,主要是就成立时间先后而言。两个提举司管辖站户近两万户,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车①(参见《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三,《经世大典·站赤》)。这些从事漕运的站户都是在民间强制签发的。除了运粮提举司负责运输之外,元代政府还在民间和雇车牛,运输官粮。和雇表面上是两相情愿,实际上则是强制性的封建义务。和雇之例如,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五月,“诏北京运米五千石赴开平,其车牛之费并从官给”②(《元史》卷五,《世祖纪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都民仰食于官者众,诏佣民运米十万石致上都,官价石四十两,命留守木八剌沙总其事”③(《元史》卷一六,《世祖纪一三》)。陆道运输粮食,长途跋涉,中间经过漫长的草原和山岭,劳民伤财,所费甚大。因此,就在至元二十八年,有人提出“滦河自永平挽舟逾岭而上,可至上都”。建议疏濬滦河,漕运上都。忽必烈接受了这一建议,派人考察,以船试行。考察者“至中道自知不可行而罢”④(《国朝文类》卷五〇,齐履谦《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滦河》。按,元代永平路辖卢龙、迁安、抚宁、昌黎四县和滦州,滦河自这一地区入海。)。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漕运仍旧由陆道进行。除了大都到上都的交通线之外,东北辽阳行省与上都之间也有驿道可通,有时粮食也从这条路线运来。

皇帝巡幸期间宫廷所需粮食等物,数量很大,也采取和雇车辆的办法,进行运输。下面所引用的便是当时的一份有关文件:

大德七年三月,中书省宣徽院呈:起运上都米面等事,送户部与礼部一同议得:凡雇车运物,不分粗细,例验斤重里路,官给脚价。以此参详,今后起运上都米面等物,合从宣徽院选委有职役廉干人员长押。先将合起物色,一一亲临秤盘装发,打角完备,如法封记。斟酌合用车辆,令大都路巡院正官召募有抵业信实车户,明立脚契,编立牌甲,递相保管,然后许令揽运。各于契上开写所载箱包布袋,各各斤重,眼同交盘,责付车户收管,及令重护封头,长押官通行管押。如运至上都交收,办得封记打角俱无损坏,布袋箱包亦不松慢,秤盘斤重又与元揽相同,中间却有短少不堪,盖为押运人员装发之际失于照略,着落追陪相应。若苫盖不如法,装卸不用心,致有损失,虽封记俱全,比元封打角松慢,或去封头、箱包布袋破漏,交出短少不堪者,即是车户不为照略,或因而侵盗,就将行车人监勒,追征不敷之物。照依脚契,先验元雇车户均征,更有追补不足者,着落当该雇车官司补纳,仍以物多寡量情断罪。押运人员回还,须要纳获无欠,朱钞销照。及经过村坊店户之家,排门粉壁,无得寄顿籴买官物。都省准呈。①(《通制条格》卷一八,《关市·和雇和买》)

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它详细说明了由大都向上都搬运皇家所需“米面等物”的办法。这一搬运是由“掌供玉食”②(《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的宣徽院负责组织的,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可以想见,支持上都城市生活所需的大宗粮食,如果是采用和雇之法的话,一定也和这份材料中所述制度相似。

除了国家组织漕运之外,还实行和籴的办法。和籴也叫和中或市籴,由来已久,元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都实行过。上都和籴的具体办法是,政府根据需要发布在上都收购粮食的命令,商人们自己设法组织运输,将粮食运到上都指定粮仓交纳,政府支付以现钞或盐引。粮食收购价一般较市场价优厚,元代盐利优厚,盐引(取盐凭证)更是难得之物,所以对商人很有吸引力。尽管路途艰难,还是有许多人响应。中统二年(1261年)正月,“命户部发钞或盐引,命有司增其直,市于上都、北京、西京等处,募客旅和籴粮,以供军需,以待歉年,岁以为常”③(《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同年九月,“置和籴所于开平,以户部郎中宋绍祖为提举和籴官”④(《元史》卷四,《世祖纪一》)。元代制度,各地一般不专门设置和籴官,“专委本路正宫一员,不妨本职,提调勾当”①(《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而上都不仅设官,且有专门的机构,可见和籴对于上都的粮食供应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据《元史》和《经世大典》记载,至元十九年(1282年),降钞两万锭于上都市籴。二十年,上都市籴粮先后发钞六万锭。二十一年九月,“发盐引七万道,钞三万锭,和籴上都粮”。但这次和籴“未曾成就”②(《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到至元二十二年,元代政府又以钞五万锭和籴于上都。四年之间,年年和籴,显然已成为惯例。至元二十三年以后,上都和籴不见于记载,恐怕是史籍的遗漏,而不是制度上的改变。

天历二年(1329年)秋,“时天子(元明宗和世———引者)自北方还,上都供亿视常岁为多,有司请预大储蓄。宰相使刑部(刑部员外井渊———引者)为之。出令使民得入粟受厚直,于是任者、辇者、负者、戴者毕至,则平斗斛受之。民以次得直去,府史阍徼无奸留,不日而粟盈巨万。四方闻之,商农日集都市,粟价顿平,民益悦”③(《口北三厅志》卷一三,虞集《威宁并氏墓志铭》)。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出,和籴的办法,对于上都粮食的储备,起了积极的作用。一般说来,和籴的效果要比漕运好得多。和籴更多依靠经济的力量进行调节,而漕运则是国家用政治的力量强制组织的。应该指出的是,天历二年的上都和籴,在《元史》中是没有提到的,同样的遗漏肯定还不少。

为了收贮漕运与和籴所得的粮食,元代政府早在13世纪60年代便于上都城外东西两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两座粮仓,名为万盈仓和广积仓④(广积仓,一作广济仓。《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一、七五一七,《经世大典·工部·仓廪》与《经世大典·官制·仓库官》中两名互见。《元史》卷九〇《百官志六》和《元典章》卷七《官制一·职品》均作广积仓。应以广积为是。建于世祖中统初,原名永盈仓,元成宗大德时改今名)。这两座粮仓都由正廒和东、南、西廒组成,形制完全相同⑤(参见《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一,《经世大典·工部·仓廪》)。它们“北连沙漠,地接禾(和)林,仍边远酷寒之地。周岁出纳,少者不下三四十万余石”⑥(《永乐大典》卷五五一七,《经世大典·官制·仓库官》)。其收贮的粮食量,在全国粮仓中名列前茅。见于记载的还有永丰仓等,但具体情况不详①(永丰仓见《经世大典·工部·仓廪》)。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五月,丞相桑哥等奏:“上都仓俱在城外,不便,今议拟于城内建仓一二所。”②(《元典章》卷七,《官制一·资品》)这一建议得到忽必烈的同意。永丰也许就是城内的仓名。此外还有太仓,专“掌内府支持米豆,及酒材米曲药物”③(《经世大典·工部·仓廪》)。也就是收贮宫廷所需粮食,与前面数仓的性质有别。万盈、广积二仓隶属于上都留守司,太仓则隶属于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宣徽院。永丰仓的隶属不清楚。

上都贮备的大量粮食,不仅满足了上都居民和扈从巡幸人员的需要,而且常常用来调拨支援北边和林等地。或者说,元代政府之所以通过漕运与和籴在上都收贮大量粮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及时支援北边。例如,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命上都募人运米万石赴和林”④(《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大德元年(1297年),“输上都、隆兴粮各万五千石于北地”⑤(《元史》卷一五,《世祖纪一二》)。

上都粮食储备充足,但是粮价却很昂贵。据记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都每石米的价钱是钞五十五两⑥(《元史》卷一九,《成宗纪二》),而时间稍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的大都米价,每石最高不过十五两⑦(参见《经世大典·市籴粮草》),相差将近四倍。元代政府不时在上都减价粜粮,如大德六年(1302年)四月,“上都大水民饥,减价粜粮万石赈之”⑧(参见《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赈恤》)。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上都民饥,敕遣刑部尚书撒都丁发粟万石,下其价赈粜之”⑨(《元史》卷二〇,《成宗纪三》)。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上都民饥,出米五千石减价赈粜”。显然,这是仿效大都赈粜之制。但大都赈粜是经常性的,而上都赈粜则是临时性的措施。

上都城周围是放牧牲畜的草原,但是也有人经营农业。城内居民种麦、菜,已见前述。在城外,“卧龙冈外有人家,不识江南早稻花。种出碛中新粟卖,晨炊顿顿饭连沙”①(《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宋本《上京杂诗》)。但这种种植业规模肯定是不大的。离上都稍远的地方,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业。如察罕脑儿,“此地苦寒,入夏始种粟黍”②(《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鸳鸯泺,“俗亦饲牛力穑,粟、麦不外求而力赡”。诗人描写这里的风光是:“原隰多种艺,农奚犬牙错。涤场盈粟麦,力穑喜秋获”③(周伯琦:《扈从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都是很有限的,寒冷的气候和稀少的居民决定了它的规模,因而对上都城的粮食供应起不了多大作用。诗人吟诵上都风光时有“荞麦花深野韭肥”④(贡师泰:《玩斋集》卷五,《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荞麦花开草木枯”⑤(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一四,《宿牛群头》)之句,可知所种之麦应是荞麦。

元代政府在上都地区推行军屯,其经过已见前述,上都地区“凡立三十四屯,于上都置司,为军三千人,佃户七十九,为田四千二百二顷七十九亩”⑥(《元史》卷一〇〇,《兵志三·屯田》)。但是军屯所入一般只供军队消费,而且军屯制度的废弛也是元代的一大弊病,所以它对于上都的粮食贮备作用甚微。

除了粮食种植之外,上都周围也有人栽培蔬菜,当然为数也是很有限的。元人许有壬曾数次到上都,他的诗篇《上京十咏》中提到了“芦服”,说它“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熟登甘似芋,生荐脆似梨。”⑦(许有壬:《至正集》卷一三)还提到了白菜。野生的蘑菇和韭花,也常被采摘作食用。副食中蔬菜不多,一般以肉食为主。道士马臻随从正一道张天师来到上都,对于饮食深感不适应。他写道,“土风不解重鱼凫,东邻西舍惟烹羊。山人(马臻自喻———引者)肺腑蔬笋气,对此颇觉神不畅。”⑧(马臻:《霞外诗集》卷三,《开平寓舍》)

上都的燃料也是应该提及的。从一些片断的记载来看,城市居民主要以松柴为燃料。诗人宋本有“柴车击毂断东街”和“御华园路接柴场”⑨(《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上京杂诗》)之句。袁桷有诗题为《卖薪行》,描述“老兵缚薪穿市卖”①(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六)。上都北边有松林,“阴阴松林八百里”②(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五,《松林行》),松柴主要便出于此。但是,“太平生齿日丰隆,赭尽朝河百里松”③(《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宋本《上京杂诗》),森林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同类推荐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热门推荐
  •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

    ,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盗版C罗

    盗版C罗

    我叫罗南多,一个有志于吃饱穿暖的中国宅男。欧洲人叫我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原本属于一个天才,而我只是一个渺小的凡人。我来了,葡萄牙的小镇上走来了一个不起眼的厨子,而C·罗纳尔多彻底消失了……如果我说自己有一项绝技,可以在三秒钟之内如同上帝附体一般无所不能,你信吗?99新书《战争至上》,军事题材,欢迎阅读!
  • 碧海青龙传系列六

    碧海青龙传系列六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偷王之王:神偷公主

    偷王之王:神偷公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司空星儿。偷王之王、偷遍天下无敌手的偷神司空星的弟子。一个有点迷糊,有点坏水,有点犯傻,精灵古怪的小女神偷。偷遍奇宝,爆笑江湖。一个是飘逸如仙的王爷,一个是妖娆绝美的太子,二者,纠结不休,该如何选择?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一件旷世奇绝的天蚕缕衣,卷出惊天的身世迷案,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个生死赌约,赢了天下,输的,却是她的心与人。大局当前,她又该如何割舍?她,竟然是偷龙转凤的皇宫公主………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

    学会最好的理财黄金法则,人生三十而立,30岁是人生的一道关口,是人生的分水岭。你生活的状态和质量如何,取决于30岁前你对财富的认识,以及在理财的各个方面所做的选择和努力。30岁前的理财思维和理财蓝图,决定了30岁后你生活的基调。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要趁早行动。本书立足于30岁这一特定的人生年龄段,精心讲授了33堂最重要、最前沿的理财课,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财技巧,揭示了最实用的理财策略,指明了最便捷的理财途径,让你成功跳过理财误区,快速成为理财高手,在30岁后真正实现财富梦!
  • 日光微暖、夏微凉

    日光微暖、夏微凉

    四个女生,不同的身世,不同的家底,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情。却意外地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的他们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打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女主的身世、伤疤一次次被揭开。五年前。黎新叫夏微凉去死。五年后。夏微凉叫黎新去死。而真正死去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 酷酷王子赖上你

    酷酷王子赖上你

    “不是泡沫,不是美丽的梦,我们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情故事!”因为命运的安排,她进入了四大名校,邂逅四个风华绝代的校园王子,不禁深受吸引。音乐王子的温柔,足球王子的狂热,财经王子的幽默,还有剑道王子的帅酷。可四位各有特色的王子中,她独独爱上了酷酷的王子。
  • 敬业胜于能力(提升版)

    敬业胜于能力(提升版)

    著名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路长全,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芧理翔,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余阳明推荐读本。
  • 古龙文集:风铃中的刀声

    古龙文集:风铃中的刀声

    花错向着白色的小屋里的爱人狂奔而来,可是还未奔到身子便已断开成两截倒地死去,鲜血染红沙地。屋子里面的花景因梦经历从激动到狂喜到恐怖到绝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