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34

第34章 上都的布局和宫廷生活(1)

上都城是由刘秉忠设计建造的,它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同时也考虑到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它是一座富有特色的草原城市。

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宫城则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城外有关厢,离城不远有西内。下面分别加以说明①(关于上都城遗址的勘测,主要依据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77(5)),同时也参考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所编的《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同时就宫廷生活略加叙述。

一、宫城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东西宽约五百七十米,南北长为六百二十米,略呈长方形。城墙用黄土版筑而成。城墙外层在地基上先铺一层五十厘米厚的石条,然后以青砖②(青砖的体积为34厘米×19厘米×7厘米)横竖交替砌起。在青砖与土墙之间,夹一层厚一百四十厘米的残砖。城墙高约五米,下宽十米,上宽二点五米。宫城四角建有角楼。

宫城的东、南、西三墙正中各设城门一座。元代周伯琦的诗中说:“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望凤池连。”③(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他把三门的名称都讲清楚了,宫城的南门是御天门,东门是东华门,西门是西华门。当时大都宫城的南墙正中是崇天门,东墙是东华门,西墙是西华门,可以看出上都和大都宫城城门的名称是相对应的。三门之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的南城门在一条线上,是出入的主要通道。每年巡幸时,“千官至御天门俱下马步行,独至尊骑马直入。……内门曰:御天之门”①(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皇帝在上都期间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往大都,转发各地,“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九州四海服训诰,万年天子固皇图”②(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一四,《滦阳杂咏十首》)。诏书发布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大乐出端门,金龙日正暾。千官齐跪听,百姓列行屯”③(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六,《御天门听诏》。诗中的“端门”泛指宫殿南面的正门)。诗人有“御天门下百官多”④(《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郑彦昭《上京行幸词》。按,郑潜字彦昭,元末明初人。其诗集名《樗庵类稿》,早已散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成两卷。)之句,应即指百官集合听诏而言。19世纪末,御天门保存比较完好,门上端拱形砖门洞尚在,今已不存。只有门洞遗址两侧仍各有一巨大台基,使人们想起当年这座宫城正门的雄伟面貌。关于东华和西华两门的记载极少,可以知道的是,每年举行游皇城仪式时,队伍要“从西华入,然后登城设宴”①。(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参看本书下篇第七章)

宫城外二十五米处,有宽约一点五米的石砌“夹墙”,墙基仍在。沿“夹墙”外面有一条环城街道。宫城以南有一片平坦的广场。宫城内的街道主要是一条通向三门的丁字大街。宫城内分布着一个个自成一组的建筑群,多有一周围墙,有的作一进二进院落,有的是东西相连的跨院。②(参见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97(5))据估计,主要宫殿基址共三十余处。其中西北隅较多,有建筑台基十七处:东北隅较少,有八处:南部则比较分散,有各种台基十五处。③(参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

宫城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大安阁。“大安阁,故宋汴熙春阁也,迁建上京”④(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金代灭亡以后,汴梁(今开封)城内的宫殿毁坏殆尽,“惟熙春一阁岿然独存”⑤(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三八,《熙春阁遗制记》)。忽必烈为了在上都营建宫殿,就于至元三年(1266年)拆迁熙春阁,经由水道陆路,将材料运往上都。拆下的木材以“万计”,在黄河运输时,“整桴而下”的军士就有三百人,还动员许多民工“壅遏水势”⑥(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五三,《总管陈公去思碑铭》)。在汴梁时的熙春阁“高二百二十尺,广四十六步有奇,从则如之”。有中阁,有耳房。中阁五间,每间二十四尺:左右耳房各二间,每间十八尺。“阁位与平座叠层为四”,“实为阁位者三”,也就是中阁三房。全阁“飞翔突起,干青霄而矗上”,令观者有“瑰伟特绝之称”,“神营鬼构、洞心骇目”⑦(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三八,《熙春阁遗制记》。按,东西曰广,南北曰从)之叹。就在拆迁熙春阁的同年十二月,大安阁便于上都开始营建。⑧(参见《元史》卷六,《世祖纪三》)可见拆迁运输的速度是很快的。

元代的许多诗人提到这座雄伟瑰丽的建筑,都把它视做上都的象征。“大安御阁势岧亭,华阙中天壮上京”⑨(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次韵王师鲁待制史院题壁二首》):“曾甍复阁接青冥,金色浮图七宝楹”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曾”疑应作“层”。):“大安阁是广寒宫,尺五青天八面风”②(许有壬:《至正集》卷二七,《竹枝十首和继学韵》)。这些诗句都着重描绘了大安阁高入云霄之雄伟气势。“大安阁是延春阁,峻宇雕墙古有之。四面珠帘烟树里,驾临长在夏初时”③(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辇下曲》,“延”疑系“熙”之误)。所谓“古有之”,显然指它系将熙春阁改建而成。“峻宇雕墙”、“四面珠帘”,则又显示出它的庄严富丽。

国家的重大典礼,都在大安阁举行。元代诸帝继位时,都要召集王公贵族,在上都举行传统的忽里台(蒙古语音译,意为大聚会)讨论推举。这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却是登上帝位时必须履行的手续。皇帝推定后,就在大安阁举行即位仪式。例如,元成宗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④(《元史》卷一八,《成宗纪一》)。又如,元武宗经过宫廷斗争,夺得帝位,在处死对手之后,“即位于上都,受诸王、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大赦天下”⑤(《元史》卷二二,《武宗纪一》)。除了即位仪式之外,元灭南宋后,南宋幼主被送到上都,“世祖御大安阁受朝”⑥(《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这是象征着统一全国的大事,所以也要在大安阁举行。至于一般的政务活动,都在宫城内其他宫殿或西内进行。大安阁的上层,设有释迦舍利像①(参见释祥迈:《历代佛祖通载》卷三五),有时就在阁中做佛事②(参见《元史》卷二八,《英宗纪一》“至治元年五月丁亥”条)。

忽必烈信任康里人阿沙不花。“尝扈从上都,方入朝,而宫草多露,跣足而行,帝御大安阁,望而见之,指以为侍臣戒。一日,故命诸门卫勿纳阿沙不花。阿沙不花至,诸门卫皆不纳,乃从水窦中入”③(《元史》卷一三六,《阿沙不花传》康里是中亚的一个民族)。可知宫城中杂草丛生。忽必烈能看见阿沙不花跣足而行,想来应是当时在阁的上层,居高远眺之故。宫城除了城门之外,还有水窦(洞),应是从城外引进水源的通道。元武宗时,“尝奉皇太后燕大安阁,阁中有故箧,问(宦官李)邦宁曰:‘此何箧也?’对曰:‘此世祖贮裘带者。臣闻有圣训曰:藏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俭,可为华侈之戒。’帝命发箧视之,叹曰:‘非卿言,朕安知之。’”④(《元史》卷二〇四,《宦者传·李邦宁》)可知大安阁有时也用来宴会。而忽必烈贮藏自己衣物为后代华侈之戒,又与在大都大明殿墀前移植草原上的莎草用意相同。⑤(参见本书上篇第三章)“玉衣高设皆神御,功德巍巍说祖宗”⑥(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显然是指此而言。

元人虞集说:“世祖皇帝在藩,以开平为分地,即为城郭宫室。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既登大宝,以开平为上都,宫城之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规制尊稳秀杰,后世诚无以加也。”⑦(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〇,《跋大安阁图》)虞集所说不完全正确,建大安阁不是忽必烈为藩王时所为,而是在称帝之后。但他指出大安阁系就熙春阁“稍损益之”而成,以及大安阁是上都宫城的正殿,则无疑是合乎事实的。他还说,元仁宗时,著名界画⑧(指用界尺作工具,描绘宫殿楼阁的绘画)作者王振鹏曾绘《大安阁图》,“当时甚称上意”。可惜的是,这幅画早已失传了。

根据考古调查,宫城中心丁字街北有一处宫殿遗址,台基长宽约六十米,高约三米。台北又建高二米、长宽为二十五米及三十米的殿基。整个台基剖面呈凸字形。大殿东、西、北三面有宽约八米的砖铺地面,南面两角有小型建筑遗迹。殿前有阶级上下。前面已说过,熙春阁广、从相同,呈正方形,大安阁应亦如之。这一处宫殿又处于宫城的中心点。因此,似可断定它即是大安阁的遗址。此外,见于记载的还有大安阁后寝殿、后廊①(参见许有壬:《至正集》卷一六《大元官制杂记》),皇帝在这些地方接见臣僚,处理政务。前述凸字形遗址的北部突出部分,也许就是后寝殿、后廊所在。

上都宫城内的宫殿建筑,主要有洪禧殿、水晶殿、香殿、宣文阁、睿思阁、仁春阁等。其中以水晶殿比较重要。

水晶殿大概是以奇特的构造命名的。大都宫城中“有水晶二圆殿,起于水中,通用玻璃饰,日光四彩,宛若水宫”②(萧洵:《故宫遗录》)。上都的水晶殿料亦相似。诗人云,“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③(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冰华雪翼眩西东,玉座生寒八面风”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冰华雪翼”之喻,可能就指“用玻璃饰”而言。而殿中陈列玉座,更形凉爽。因此,元代皇帝常在殿中举行宴会,或处理政务。“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诸王舞蹈千官贺,高捧蒲萄寿两宫”②(萨都剌:《雁门集》卷六,《上京杂咏》)。至正十三年(1353年),周伯琦奉命到平江(今苏州)祀海神天妃庙,便是在水晶殿接受元顺帝的委派的。③(参见周伯琦:《海道经》附,《供祀记》)

洪禧殿内,“镂花香案错琳璆,金瓮蒲萄大白浮。群玉诸山环御榻,瑶池只在殿西头”。“彤庭两壁画燕山,绛阙金城晻霭间”。洪禧殿内有“金瓮蒲萄”,皇帝常在这里开设酒宴,故诗人又云:“颇黎瓶中白马酒,酌以碧玉莲花杯。帝觞余沥得沾丐,洪禧殿上因裴回。”④(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颇黎”即玻璃,“裴回”同徘徊。)“睿思阁下琐窗幽,百宝明珠络翠裘”:“牓题仁寿睿思东,星列钩陈绣阁重”。睿思阁和仁寿阁,紧紧相连,大概是规模较小但构造精致的建筑。香殿可能亦是供佛的场所。宣文阁则是皇帝阅览图书的地方,“延阁图书取次陈,讲帷日日集儒臣。墨池云合天光绚,东壁由来近北辰”⑤(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颇黎”即玻璃,“裴回”同徘徊。)。元文宗时,在大都宫中建奎章阁,元顺帝时改名为宣文阁。上都也有过奎章阁。⑥(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七月,“壬辰,帝幸大安阁。是日,宴侍臣于奎章阁。”见《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上都宣文阁亦应是奎章阁所改。以上这些殿阁在宫城内的准确地点,现在都无法可考了。

在宫城北部城墙中间,有一“阙式”建筑遗址。台基与城墙等高,外包青砖,东西长约七十五米,中间凹入部分宽二十五米。台基上发现各色琉璃瓦残片。⑦(参见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77(5)。按,《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所记长宽不同)这是宫城遗址中最高最大的一处。有人认为是“中央正殿”的遗址,有的认为即大安阁所在。这种看法似可商榷。试以大都宫城与上都宫城相比较,对此便可以有清楚的认识。大都宫城北门称厚载门,“上建高阁,环以飞桥,舞台于前,回阑引翼。每幸阁上,天魔歌舞于台,繁吹导之,自飞桥而升,市人闻之,如在霄汉”①(萧洵:《故宫遗录》)。上都北城墙上的“阙式”建筑,应亦是一高阁,即穆清阁,“北阙岧峣号穆清,北山迢递绕金城。四时物色图丹壁,翠辇时临喜太平”②(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北阙”明言穆清阁的位置和形状,“北山迢递”之句表示在阁上远眺的景色。阁内绘有“四时景色”。游皇城时,从西华门入,“然后登城设宴”,只有在穆清阁才有可能。有的记载说穆清阁“连延数百间”③(权衡:《庚申外史》卷上),可见确实规模较大。

元英宗即位后不久,宫廷斗争激烈,部分权臣密谋废立,“帝密得其事,御穆清阁,召拜住谋之”,遂即命拜住“率卫士擒斩之”④(《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上(元英宗———引者)尝坐穆清阁,顾谓王(拜住———引者)曰:‘今亦有如唐魏徵之敢谏者乎?’王对曰:‘槃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有太宗纳谏之君,则有魏徵敢谏之臣。’上称善”⑤(黄溍:《金华文集》卷二四,《郓王神道碑》)。由这些记载可知,穆清阁是元英宗经常起居处理政务的场所,则其建成必在此以前。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重建穆清阁”⑥(《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权衡:《庚申外史》卷上),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建,不是新建。

除了上面提到的殿阁之外,见于记载的还有:

鹿顶殿。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为皇后作鹿顶殿于上都”。至治元年(1321年)八月,“上都鹿顶殿成”①。(《元史》卷二七,《英宗纪一》)

歇山殿。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二月,“罢上都歇山殿及帝师寺役”②(《元史》卷二八,《英宗纪二》)。但泰定元年(1324年)十一月,“作歇山鹿顶楼于上都”③(《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一》),应即前一工程的恢复。

崇寿殿。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二月,“修上都洪禧、崇寿等殿”④(《元史》卷三五,《文宗纪四》)。洪禧殿已见前述。

楠木亭。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七月,“帝幸楠木亭”⑤(《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

隆德殿。“(至元)六年五月六日,上都隆德殿前,枢密院奏……”⑥(《大元马政记》)

万安阁。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上都万安阁成”⑦(《元史》卷七,《世祖纪四》)。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六月二十九日,“上御万安阁”⑧(《大元官制杂记·初立巡行劝农司条画》),处理政务。

清宁殿。泰定三年(1326年)十一月,徙上都清宁殿于伯亦儿行宫。⑨(参见《元史》卷三〇,《泰定帝纪二》)元人王士点将清宁殿与水晶、洪禧、睿思、穆清并列于上都宫殿。伯亦儿行宫不可考。

统天阁。元代有的记载提到“大安、统天(二阁上都)”,可知又有统天阁。

宫城中主要是宫殿楼阁,还有宫学和官署。宫学是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建立的,“以教世戚、勋臣之子孙,建学舍内苑,以严中外之别”。这些学生都是怯薛成员,“皆入侍帷幄,出备警跸”.。每年皇帝到上都,学生随之而来,教师(授经郎———引者)亦在扈从行列,在上都宫城中继续授课。“黉舍重开大殿西,牙符给事籍金闺。吾伊日课青简,挥染还看写赫蹄。”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吾伊”,读书声:“金闺”泛指宫门,意谓学生隶籍宫禁:“赫蹄”,薄纸)诗中所说“大殿”应指大安阁,宫学可能在大安阁之西。本节开始时曾引用“三门相望凤池连”之句,“凤池”指中书省。由诗句可知中书省应在三门相望之处,即宫城南部,其他官署亦应有在宫城之内的,但已难考定了。

同类推荐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间,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这一历史时期,还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说法认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间。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恋上圣樱四少二

    恋上圣樱四少二

    一通电话,四大美女香艳回国,来到圣樱,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吓死了八个老师,九十个白痴。“砰……”某停车场里,一阵巨响……四男戴着墨镜,嘴角拽拽的抿起来,若无其事的开着车,银眸中的逝过不屑,看着自己的车就这么撞过去,只是细微的吹了口气,4部单车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一阵车风吹来,4女的校服裙有些摇摆,可怎么也掩饰不住生气,她们用手捂着裙角,气愤的看着四男“喂,你们干嘛撞我们的单车啊?!”4男取下墨镜,冷冷的扫过我们一眼,嫌恶的挑了挑眉,满不在意的说:“爱好”。于是,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上演了……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不是奋斗,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而是抉择。 学历代表过去,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鬼差和邻家小弟有个约会

    鬼差和邻家小弟有个约会

    "本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亲身经历各种险境传说。来往各个神秘空间,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宗教秘闻。中了彩票,为了救人反而抱着别人一起死了。整个世界的神到哪里去了?故事架空由各种传说《聊斋》《山海经》各种西方传说,以及各种恐怖片。诙谐搞笑,惊悚恐怖。都在其中。友情承诺:从不太监,绝不忽悠,童叟无欺,相当公道。"
  • 快乐元素

    快乐元素

    快乐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快乐。
  • 家族秘史

    家族秘史

    一个男人,N个女人,爱情、人伦、道德、人心轰然洞开,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具传奇色彩的家族秘事!美丽的女乞丐与尘缘未绝的老和尚产生了爱情,于是有了我姥爷,有了我姥爷和他嫂子的爱情结晶我舅,有了一个家族的翻云覆雨,男男女女的恩怨情仇。
  • 穿越之韬光养晦

    穿越之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一词,百度释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倒霉的她穿越成为大家族里一位相貌平凡的小女孩,刁蛮任性为家人不喜,天赋其差被视为废物,于是刚来的她很快被放逐到了老家……却因此而开始一段奇妙人生。当她又回到帝都,却有传言:废物霍灵相貌丑陋,德行皆缺,娶霍灵者祸及满门。一时间,人人惟恐避之不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她全当耳旁风,嫁不出还整天的无所事事,偶尔养养花种种草遛遛小狐狸,偶尔反欺负下一直试图欺负她的二娘,偶尔搬凳子嗑瓜子看后院宅斗,好不快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