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20

第20章 附录二 (1)

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

饮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饮食,首先是一种生理的需要,但是饮食的内容和方式,则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域各种因素的制约。本文拟对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作初步的探讨。大都是元朝的都城,今天北京的前身。研究大都的饮食,对于了解元代社会面貌以及北京饮食的历史变迁,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主食

大都居民食用的粮食,有米、粟、麦、高粱、黍、豆、栗等。

稻米在大都居民的粮食供应中占首要地位。一般来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在很早就形成了北麦南稻的局面,北方的居民以面食为主,南方的居民以米食为主。宋代有所谓南食和北食,主要就在于北食以麦面制品为主食,南食以稻米制品为主食。①(参见朱瑞熙:《宋代的北食和南食》,载《中国烹饪》,1985(11)。)大都地处黄河以北,照理亦应以面食为主。但是,由于金元之际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有元一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南粮经过海道北运,而南方的粮食主要是稻米,这就不能不使大都居民适应这种情况,以米为主要食粮。“漕渠越千古,海运连万艘。……都人仰陈腐,日籴太仓粟”②(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二,《京华杂事诗二十首》)。元代每年海运南粮之数,最初不过几万石,13世纪末六七十万石,14世纪前期激增为两三百万石,最多时达三百多万石。大都居民,“内自王宫戚里之卫士百执事,外至都邑之兵戍编户,上自公卿大夫士,下至府史胥徒,岁以海漕之迟疾丰俭顺阻为忧喜休戚之分”①(《海道经》附,周伯琦《供祀记》)。宫廷、军队、官员、吏人,各色人等,都指望海运漕粮的到来。宫廷不用说,军队、官府工匠都由国家从漕粮中支给口粮,官吏则按品级发给俸米。对于大都城内(包括南、北两城)的一般居民,则由政府低价供应粮食。官方设米铺,“分遣官吏,发海运之粮,减其市直以赈粜焉”,“其每年所粜,多至四十余万石,少亦不下二十余万石”,后来甚至增到五十余万石。此外,为了照顾贫困户,又有“红贴粮”,即登记贫困户数,“置半印号簿文帖,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以给。大口三斗,小口半之。其价视赈粜之直,三分常减其一,与赈粜平行。每年拨米总二十万四千九百余石,闰月不与焉”②(《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赈恤》)。赈粜粮与“红贴粮”两项合计,每年达七十余万石。大都城内居民约为十万户,五十万口。③(参见本书上篇第二章)若以大、小口各一半计算,大口月三斗年三石六斗,小口月一斗半年一石八斗,每年居民共需口粮一百三十五万石,政府供应的赈粜粮与“红贴粮”已足以满足需要的一半以上。直接分配的粮食(宫廷、官吏、工匠、军队)和赈粜粮、“红贴粮”都是用南方运来的稻米,这就决定了大都居民以米食为主的主食结构。除了江南运来的稻米之外,大都郊区一部分农村也种植水稻。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元朝政府因“各枝及诸寺观权势,私决堤堰,浇灌稻田、水碾、园圃,致河浅妨漕事”④(《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通惠河》),下令严禁。这里所讲的“堤堰”指通惠河上游两岸的堤堰,其流经地区约当今北京西郊海淀一带。当时这一带地区便种植水稻,一直到近代,仍是如此。北方某些地区出产的稻米也运来大都,如苏门出产的糯米,被认为是酿酒的上等材料。⑤(参见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金代有苏门县,元改为辉州,即今河南辉县。此处在当时出产好米,供宫廷之需。

由海道运来的稻米,主要分白粳米和香糯米(又称香莎糯米)两大类。①(参见《永乐大典》卷一五九五〇,《经世大典·海运》“至大三年”、“至大四年诸条”。)此外还有一部分稻谷,是运到北方再进行加工的。香糯米直接送到大都醴源仓交纳。大都醴源仓是专门负责皇家饮食的宣徽院下属机构,其职能是“掌受香莎苏门等酒材糯米,乡贡麹药,以供上酝及岁赐诸王百官者”②(《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可知香糯米主要用于酿酒。元代大都酒的消耗量极大,下面将会论及。粳米则运到大都各粮库,供居民食用。值得提出的是,元朝政府还指定江南某些地区贡良种米,供宫廷食用。如婺州路贡香粳米三十三石。③(参见万历《金华府志》卷七,《贡赋》)“金华有嘉种,玉灿含芳香。土人昔启端,每岁赋其乡。颇闻播种初,行者避畎疆。敛收毕征纳,老稚不敢尝。……园好中式度,缄封谨缣囊。……及兹幸充数,扬帆上天仓。”④(吴师道:《吴礼部集》卷二,《送人贡粳米入京》)这些精选的良种米,自然是专贡宫廷食用的。

元朝宫廷中食用的粳米有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等品种。⑤(参见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米铺中发售的米分为白粳米、白米、糙米三个等级。元贞元年(1295年)白粳米每石中统钞一十五两,白米每石一十二两,糙米每石六两五钱。⑥(参见《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赈恤》)白粳米与糙米价钱相差一倍以上。米一般煮成饭或粥(水饭)吃用。宫廷中常以粳米和其他食品混合熬粥,如豕肾粥、山药粥、莲子粥等,作为营养食品。在民间,“都中经纪生活匠人等……早晚多便水饭”⑦(《析津志辑佚·风俗》。)。端午节前后,大都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包粽子的习俗。正月卖米团。这些都是用米加工制成的。⑧(参见《析津志辑佚·岁纪》)

粟有“五谷之长”的称呼。“中原土地平旷,惟宜种粟。”⑨(王祯:《农书·百谷谱·谷属》)元朝政府在北方农村征收税粮,以粟为准。政府将农村每五十户编成一社,社立义仓,各家按人口数每口留粟一斗。这些都反映出北方种粟之普遍。因此,粟很自然在大都居民的粮食结构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元朝宫廷中食用粟米,如荆芥粥、麻子粥等,都用白粟米。①(参见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在民间的饮食中,粟常被用来煮饭或熬粥。

麦是北方农村普遍栽种的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荞麦数种。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说:“夫大、小麦,北方所种极广。大麦可作粥饭,甚为出息。小麦磨面,可作饼饵,饱而有力:若用厨工造之,尤为珍味。”②(王祯:《农书·百谷谱·谷属》)大麦可以熬粥、煮饭,还可以和羊肉一起熬汤,称为大麦汤,也可以磨成面粉再加工成其他食品。宫廷饮食中的大麦筭子粉即以大麦粉和豆粉混合,再加羊肉等物制成。③(参见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没有加工的小麦,可以“煮粥,或炊作饭”,而且被认为对“消渴、口干”④(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有疗效。小麦磨成面粉,可以再加工成多种食品。宫廷食谱中有面条(春盘面、山药面、挂面等),秃秃麻食(手擀面,回回食品),搠罗脱因(畏兀儿食品),馒头(仓馒头、鹿奶肪馒头、茄子馒头、煎花馒头等),角儿(撇列角儿、莳萝角儿),包子(天花包子、蟹黄包子等),奄子(酥皮奄子),烧饼(黑子儿烧饼、牛奶子烧饼),饼(经卷儿,实即蒸卷),等等。⑤(参见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民间所见的面食种类有馒头、稍麦(即烧卖)、扁食(即饺子)、水精角儿、麻尼汁经卷儿、薄饼、水滑经带面、挂面、子、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面糕、蒸饼等。⑥(参见《朴通事谚解》卷下,《奎章阁丛书》本)馄饨也是流行的用面粉制成的食品,为人们所喜爱。⑦(参见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四,《馄饨方》)政府对于官员们的膳食供应通常采用米、面并重的办法,如驿站对往来使臣的供应标准是米一升、面一斤。又如大都每年二月八日要举行盛大的游皇城仪式,在此前后各衙门为准备要不断聚会,“每聚会则散茶饭、馒头、面食”⑧(《析津志辑佚·岁纪》)。大、小麦之外,荞麦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粮食。大都郊区出产荞麦,明初人诗:“顺承门外斜阳里,荞麦花开似故乡。”⑨(刘嵩:《槎翁诗集》卷八,《送别叔铭佥宪出顺承门》)顺承门即今宣武门,元代亦应相同。农学家王祯说,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于麦面,风俗所尚,供为常食”①(王祯:《农书·百谷谱·谷属》)。大都民间五月卖煎饼,应即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又称“糁子”:“糁子即荞麦,初观疑失真。脱麸圆似米,落磨细于尘。岁□川原熟,家家饼饵新。江南未知贵,塞北始为珍。”②(《诗渊》,第1册,109页)此诗作者程文(字以文)是江南人,曾长期在大都做官。另一位在大都做官的诗人许有壬也有《糁麴》诗,列为《上京十咏》之一。③(参见许有壬:《至正集》卷一三。)上京指上都开平,元朝皇帝的夏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说明荞麦在北方是相当普遍的。“都中经纪生活人等,每至响午,以蒸饼、烧饼、饼、软糁子饼之类为点心”④(《析津志辑佚·风俗》)。蒸饼、烧饼均系小麦面粉所制,饼不详待考。据上面提到的两首诗,可以断定软糁子饼应是荞麦面所制。王祯所说的“河漏”,又作“合落”、“饸饹”,元代杂剧中有“糁子面合落儿带葱韭”⑤(《元曲选外编》,649页,杨景贤《西游记》)之句,散曲中提到“荞麦面的饸饹”⑥(《雍熙乐府》卷六,无名氏《粉蝶儿·悭吝》)。这是用木制工具将糅合后的荞麦面压成面条状的食品,上述许有壬诗中“银丝出漏长”之句,应即指其制作方法。一直到近代,“河漏”仍是北京一般市民喜爱的食品,现在逐渐消失了。宣徽院下辖有弘州种田提举司,“掌输纳麦面之事,以供内府”⑦(《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弘州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境,这是专门生产宫廷所需麦面的。

米、粟、麦之外,大都居民食用的粮食还有黍、高粱和豆。大都郊区农村种植的黍有糯黍、小黍和秫黍之分。糯黍即“黄黍,米宜酿酒”,小黍“宜食”,秫黍“粒大而壳厚”⑧(《析津志辑佚·物产》)。每年正月,大都居民“以黄米为糍糕,馈遗亲戚,岁如常”⑨(《析津志辑佚·岁纪》)。民间商贩“有以黄米作枣糕者,多至二三斤米作一团,徐而切破,秤斤两而卖之”。有专门蒸造枣糕的作坊,“小经纪者以蒲盒就其家市之,上顶于头上,敲木鱼而市之”①(《析津志辑佚·风俗》)。高粱在元代又称蜀黍,常用于熬粥和酿酒。宫廷食谱中有粱米淡粥,其他如乞马粥、汤粥,亦用粱米。②(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宣徽院下辖有龙庆栽种提举司,其职责之一便是“管领缙山岁输粱米……以奉上供”③(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豆类也是粮食,从江南北运的漕粮中,常常有一部分黑豆,可能是用来作牲口饲料的。大都郊区农村中出产黑豆、小豆、绿豆、白豆、豌豆、赤豆等多种豆类。④(参见《析津志辑佚·物产》)在元代宫廷饮食中,回回豆子最受重视,宫廷食谱中各种菜肴应用回回豆子的达十余种之多。据明代李时珍说,回回豆子就是豌豆。⑤(参见《本草纲目》卷二四,《谷部·豌豆》)

大都居民还有几种代食品是值得提一下的。一种是栗。大都部分郊区产栗,有的野生,有的种植,为数相当可观。一些大寺院都有自己的栗园,大护国仁王寺“栗为株万九千六十一”⑥(程钜夫:《雪楼集》卷九,《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大庆寿寺“有栗园二所,前代祖师以《法华经》字为数种栗树,岁收栗若干石,为常住供众”⑦(《顺天府志》卷七,《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昌平居庸关附近有“万栗林”⑧(吴师道:《吴礼部文集》卷三,《留昌平四诗》)。栗可充饥,特别在饥荒年代可替代粮食。二是稗子。这是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用作饲料。但大都发生灾荒时,郊区“老弱无依之民,扫拣稗谷以粥饮度日”⑨(宋褧:《燕石集》卷一三,《建言救荒》)。明代北京的方志在“谷类”项下载“稗”,“洼下种之,潦可备荒”.。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稗子都起代食品的作用。三是海藻。“庚子年京都人凿冰而取之,煮以充饥,救人数万计”.。庚子年是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由于南方海运断绝,大都发生严重饥荒,这种代食品称为“海藻”,又是“凿冰”而得的,显然是生长在海子(积水潭)中的水藻,医学家早已指出它“可食”.,但像元末大都城中居民如此普遍用以救灾,则是罕见的例子。

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是碾磨。碾是脱壳的工具,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使米粒、麦粒等与外壳分离,磨则将分离后的麦粒、米粒加工成粉状的面。碾磨有的以牲畜为动力,有的以水力为动力,前者称为旱碾磨,后者称为水碾磨。以牲畜为动力的碾子,以“牛、马、驴、骡拽之,每碾必二三匹马旋磨,日可二十余石”。水磨“日夜可碾三十余石”①(《析津志辑佚·物产》)。通惠河上游两岸水碾林立,因而造成河水枯浅,已见前述。通惠河下游的水闸附近也有水磨。②(参见《析津志辑佚·河闸桥梁》)大都民间有一种纺纱碾,“其制甚巧,有卧车立轮,大小侧轮,日可三五十斤”③(《析津志辑佚·物产》)。这应该就是王祯所说的水转连磨,以水激轮轴,大小轮互相推动,带动两个甚至更多的磨进行工作。④(参见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十四·利用门》)元代宫城厚载门附近,有熟地八顷,供皇帝举行籍田仪式用,“东有水碾一所,日可十五石碾之”⑤(《析津志辑佚·古迹》)。宫廷中粮食加工用磨也有特点:“尚食局进御麦面,其磨在楼上,于楼下设机柚以旋之。驴畜之蹂践,人役之往来,皆不能及,且无尘土臭秽所侵,乃巧工瞿氏造者。”⑥(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尚食面磨》)这种设置将作为动力的牲畜与作为加工机械的磨上下分开,保证了面粉的清洁。但它并非什么创造,不过是将水碾(磨)的构造方法应用到旱磨上而已。一般大型的碾磨都归私人或寺观所有,其加工或供本身的需要,或出于营利的目的。民间还有一些小型的碾磨,是靠人力推动的。普通人家还用杵臼臼米,杵臼“多以车头为之,或以木蔸瘿挽之木为之,亦有就其石之大小为之”。这应该就是王祯所说的碓,是一种用木、石制成的简单机械,用人践踏木板带动石杵或木杵来舂米谷。此外,“都中自己手杵者,甚广”⑦(《析津志辑佚·物产》)。诗人胡助写道:“近午不出门,舂米始朝饭。”⑧(胡助:《纯白斋类稿》卷四,《客居冬怀十首》)胡助在大都的翰林国史院当一名小官,生活清苦,只能自己家中舂米才能做饭,一般百姓可想而知。

同类推荐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极品奸商

    极品奸商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让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凭借着自己前世的本领,在另一个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浓重的笔墨。商场、战场、官场、情场,都是他纵横的舞台。日出东方,唯我不败……风姿冠绝的花魁、学富五车的才女、武功高绝的女侠、不落凡尘的仙子,或是纵横沙场的女将,谁会落入他的爱情陷阱?他无耻、他下流、他手段卑鄙让人瞠目结舌。可为何,这样的一个小人,却用他的肩膀,抗起了华夏的脊梁?
热门推荐
  •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蓝莹莹带女儿林小雨到超市购物,小孩子因调皮撞到了年轻女子戴小芳,使两个女人彼此认出了对方,并找家清静的咖啡屋坐下细聊,蓝莹莹对戴小芳好友讲述了自己在校园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罗曼史……那天,林春雨自驾车返校来到交叉路口问路,与蓝莹莹邂逅相遇,被她的那双迷人眼睛深深地勾住了魂。蓝莹莹是名大学女教师,性格活泼开朗,豪气大方,美丽贤惠,喜欢捉弄人。知道林春雨是名新生,自驾车上学,误认他是名官二代或是富二代……
  •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十年之前,乖乖女跟问题少年彼此相爱,却不会经营初恋,因而惨败收场。十年之后,大龄剩女跟高富帅再一次邂逅,摩擦出灿烂的火花。一别十年,却依旧还是当初,深爱着彼此!十年之前,我们彼此相爱,却惨败收场;十年之后,我们再次相爱,一定要弥补这空白的岁月,加倍、加倍地深爱彼此。
  • 试婚宠妃很狂傲

    试婚宠妃很狂傲

    ★她腹黑强大,张狂自信,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杀人不眨眼。她从神魔传奇时期而来,身上有着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如此强大的人,穿越成一小国公主,竟被送到别国试婚!★他是这个世界公认的第一美男,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待人温柔有礼,几乎无所不能,是完美化身,是她的夫君,也是她的爱情俘虏。他处事谨慎,步步为营,她的出现却打乱了他的步伐。◆她武功了得,善用毒,会通灵术、道术以及各种你想像不到的能力,还有强大的夫君在背后撑腰,她杀小人,惩贱人,一步一步扶正,斜睨天下!他们在一起,创造了许多的辉煌和神话。【片段一】“王爷!三皇子送给您的舞姬被鸾妃拿去喂蟒蛇啦!”下人脸色惊恐来报。在书房里看兵书的琉王瞪了该下人一眼,“你敢直称它为蟒蛇?你不怕鸾妃抓你去喂它吗!”小厮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跪下,“王、王爷,是、是青龙!那舞姬被送去喂青龙了。”某王爷抿了一口茶,依旧专心地看着兵书,道:“青龙饭后需要什么?”小厮才恍然大悟起来,“是、是甜点!奴才立即命厨房准备!”说着,赶紧退下了。某王爷心中牢记着宠妃法则之一:不仅要宠爱妃,还要宠爱妃的宠物。【片段二】“王爷!鸾妃她出门了!”某王爷正埋头处理事物,感觉到了小厮慌张的口气,头也没抬地问道:“女扮男装?去了青楼还是丐帮?”“不、是、是去了域剑将军那儿。”小厮硬着头皮说道。风一吹,哪还有某王的身影。竟敢偷偷跑出去见那个男人?他一定要把她拎回来!某王爷心中牢记守妃法则之一:要守住爱妃的心,必要将所有婚外恋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还有诱妃法则、哄妃法则,骗妃法则,更多请点击阅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极品矿工

    极品矿工

    雷翔,一个神的转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玩家,因为一款虚拟网游无限人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以神器铁镐,通过不断的挖矿,获得各种稀缺矿石的极品矿工。神器套装、独有的矿脉、能量晶石、以及可以将物品带出游戏的空间装备,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华夏国的命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婚书,一无所有的寂静成了豪门阔少齐默然的新婚妻子。婚后,丈夫的冷落,小三的步步紧逼,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义无反顾?情景一:寂静:“齐默然,你想用我们的孩子去救你和她的孩子?你不觉得你太残忍了一点吗?”齐默然:“残忍,哼……寂静,我告诉i你,要说残忍,我都不及你们的母女的千分之一!”情景二:寂静:“你非我爱人,怎知我情深。难过亦过,难道嫌我伤得还不够多?”齐默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只能是你。”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异界机器人军队

    异界机器人军队

    张军一个未来的,机器人制造和设计者。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异界。他用一个铁锤打造出来一个让任何人都要闻之色变的机械军团。光明教会害死了自己在异界的父母!机械骑兵团给我蹋平光明教会!杀魔兽。平强盗。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