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屋,赵氏也安静的回了房间,关上门,摸了摸额前的碎发,转身有些不太好意思正视床头的目光。
“孩子他娘,来,过来看看,喜不喜欢?”蒙志福笑对着娘子招招手,在油灯照耀下看着色泽还算不错的玉石手镯。
赵氏看他手上有东西,靠过去一看,惊叹道,“夫君,这东西要多少钱啊!”
她毕竟在娘家长大的,好东西还是见过,可是这些年省吃俭用惯了,每天想着下一顿吃什么,一两银子可以换来多少袋米,穿衣打扮从未讲究过。眼前的玉佩,少说也要二两银子吧!
蒙志福笑了笑,拉着娘子的手给她戴上。赵氏想缩回手都不行,又惊又喜的望着他说不出话来。
“多少钱你别管。先把它戴上,这是我考上了前五名,学政大人宴请,每人给了三两银子买的。”蒙志福笑看着媳妇手上的手镯,颇为感叹的道,“真好看,我孩子他娘,将来就该戴这些东西。”
赵氏红了脸,嗔怪的看了他一眼,眉目含情,风韵犹存,让蒙志福火烧火燎的动了心思。
两夫妻多久没见面,都处在壮年,哪里有闲工夫把时间用在说话上。房里一片让人脸红心跳的春色,被翻红浪闹腾了好一阵子,这才作罢。
吃饱餍足的蒙志福抱着媳妇慵懒的睡觉,闭着眼睛刚有了些睡意,胸前就被食指戳了戳。
“嗯,怎么了?还不够?”蒙志福握着娘子的手,有些粗糙的手心依依不舍的在手里捏了捏,“快些睡吧,明儿还要去赶集呢。”
“相公,我睡不着。跟你说个事儿,你看成不成?”赵氏窝在丈夫怀里,望着他青色的胡渣,犹犹豫豫的开口道,“我娘家妹子平玉都十四岁了,和菊姐儿一般大,才一岁就死了娘,吃我的奶长到了三岁才送回娘家去。两个嫂嫂只怕没把她的婚事放在心头,我想求你个事儿。”
赵氏说的这事儿,蒙志福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个人来,睁开眼困顿的看着娘子,安慰道,“放心吧,姐夫也中了举,我们同行这次还有个举人,家里清贫四处流浪,没成想还真是考上了最后一名,也算是上榜的举人了,正好想要安个家。我本来打算给菊姐儿留着的,现在——”
“都是什么人啊?没有家室?”赵氏急了,拉着被子遮盖胸前春光,半支起身体,推着相公的胳膊祈求道,“给平玉吧,菊姐儿还有大嫂呢,大嫂都已经看上了好几户人家了。”
前些天还听七婶娘说起过这事情,周氏和娘家的一个表亲有往来,是个人伢子,认识的人多,听说找过不少人家,就是看不上。
现在赵氏听夫君说有一个举人,虽说是没有家室的流浪汉,可好歹也算是能够安家的人啊,由自家男人做主,配上商户出生的妹妹,应该是可以的。
蒙志福笑看着自家娘子,捏着她的手揶揄道,“你也真不怕大嫂说我们偏心眼儿,不想着本家侄女,倒是给娘家妻妹说亲了。”
赵氏脸色焦急的看着相公,正要争辩些什么,却见蒙志福困倦的翻了个身躺下,闭着眼睛不再搭理她。
“放心吧,治素兄在二姐家里,赶明儿带你去看看。”蒙志福闭上了眼睛沉沉睡去,不再搭理。
赵氏俯身看着相公,不知道他口中说的治素兄又是谁,看他眉宇之间都是青色,相比一路赶回来也真的是累了,这才没有缠着他问个清楚。
吹熄了床头的烛火,赵氏缩进被窝里,闭上眼睛睡觉,一夜好梦,直到早上醒来,嘴角都是笑意。
一大早,蒙家的院子里就来了客人。昨晚上太晚了,吴族长没有来,今儿一大早就打扮得干干净净的送了礼物过来。
蒙志福考中了秀才,他送了半只鸡,半只自己留着吃。这一下子,他颇为大方的送了两只活鸡过来,外加一匹布,说什么也要蒙家收下这份礼。
吴家湾只有两个姓,蒙家这些年小心翼翼的活过了几十年,难得看到吴族长如此大方的。
蒙老太爷也只是淡淡笑笑,并没有因为儿子出人头地了,他这个当爹的就目中无人。相反的,蒙老太爷客气的请吴族长进屋喝茶。
两个老邻居才坐下,蒙志福就赶过来了。见吴族长在,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三个人都是当家人,坐下来说话也就直接多了。
原来朝廷新的科举制度对文人也颇为重视,举人名下的田产是免税的,俗称投田。
吴族长家里有多少亩地,蒙老太爷也是知道的,几十亩地想要来投田,那就能够免去多少税款,这是他们都清楚的事情。投田的事情说了出来,吴族长倒也按照行情给蒙家开了一个价,承诺给蒙家分红。
吴族长这些年打压着蒙老太爷,心里倒是有些把握的。只是总觉得蒙志福这个小儿子,他看着长大的,不声不响的还真是考上了,为人处世有主见。他自己贵为族长,又是尚德里的里典,从来没有罩扶过这个穷读书的,甚至他家媳妇儿还说过一些不好听的话,所以心中有隔阂,没有直接找蒙志福。
果不其然,蒙志福颇有些为难之色,脑子又好使,当即就答应了收他一半的投田。
这一趟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吴族长心里破有些不快。
他是多么铁公鸡的一个人,能够上门求着蒙家办点事,那是蒙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可如今不同了,蒙志福明年上京赶考,前途自然是无可限量,能够答应他一半的投田,也算是给他面子了。
送走了吴族长,蒙志福想着,自己要是还不走,说不定上门找他的人会更多,今天想要办的事情恐怕是办不成了。
那些个平日里看不上蒙家的小地主,没少让蒙家吃亏,蒙志福也觉得没必要跟这些人过多纠缠。虽然为人处世谨小慎微是好事情,但也不能不会拒绝。蒙老太爷和儿子一商量,都觉得投田对自家也有好处,但是三十亩地以上的一概不同意,不然大肆招揽投田,衙门里税款少了,岂不是让蒙家担了责,因小失大毁了自己前程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