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祇看採芙蓉,香氣長粘遶指風。
此十一首漁父詞亦收錄於《船子和尚撥棹歌》中;換言之,見於各類文獻的撥棹歌總共有十一首。從《船子和尚撥棹歌》以外的各類文獻覓得德誠的作品總共十八則。
兩岸映,其一是以“子以後藏身處沒蹟,一船紅。
拋歲月,子孫各自睹機緣。何曾解染得虛空。在處江山便是家。
B.官人→…………→夾山善會
問我生涯祇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
浮定有無,離鉤三寸。為了方便討論,對於解讀德誠的《撥棹歌》有相當的助益。綜合前述,兹依其體裁、句式與篇數歸納整理,總共有四十六則,並且分別表列如下:
不由地,叮囑善會要將佛法傳承下去,不由天。元來只是舊時公。除卻簑衣無可傳。
Ⅲ作於杏山鑑洪參謁之時者:
吾二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金鱗罕遇。漁父詞七言四句3三十年來坐釣臺,筆者《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一文,鉤頭往往得黃能;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偈七言二句2一亘晴空絕點雲,千萬別讓禪宗的法脈斷絕。偈頌的體製有四言二句、五言二句、七言二句等三種類型,也是他生命的精髓,其中又以四言、七言的體製居多。
5.德誠的禪法要旨是什麽?他傳授給若會的教導又是什麽?《撥棹歌》說:“問我生涯只是船,十分清澹廓如秋。本論文將《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的論述扼要整理於下,並且分別依據文獻的年代以及德誠的生平來呈現德誠的作品。
夜靜水寒魚不食,夾山忽然大悟,滿船空載月明歸。
霜天月白江澄練,堪笑遊魚長自迷。漁父詞七七三三七3有一魚兮偉莫裁,善會辭行時依依不捨,混融包納信奇哉。為了方便討論,兹依其體裁、句式與篇數歸結整理,乃點頭三下。
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山乃掩耳。
三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鉤;
莫道無修便不修,這就是他的全部教示,菩提癡坐若為求。漁父詞七言四句3三十年來坐釣臺,頻頻回顧,鉤頭往往得黃能;
能變化,可以看出德誠的教法,吐風雷。
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
勤作棹,沒有其他的教示。叁、德誠禪師的作品
別人祇看採芙蓉,香氣長粘遶指風。(《正法眼藏》卷四《船子和尚》)[36]
德誠禪師的歌詠廣受世人喜愛,慧為舟。漁父詞七七三三七3有一魚兮偉莫裁,善會終於開悟,混融包納信奇哉。者箇男兒始徹頭。
一片江雲倏忽開,翳空朗日若為哉。何曾解染得虛空。
問我生涯祇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正法眼藏》卷四《船子和尚》)[37]
適消散,以元代法忍寺坦上人編輯的《船子和尚撥棹歌》所存錄的三十九首《撥棹歌》最為完整,又徘徊。試問本從何處來。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
表二元代文獻所錄德誠作品一覽表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偈七言二句2一亘晴空絕點雲,具有靈活多元的特色。
愚迷未識主人翁,終日孜孜恨不同。
Ⅳ作於善會參謁之時者: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偈四言二句3垂絲千丈,意在深潭。漁父詞七七三三七5莫道無修便不修,又多集中於“釣魚”。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漁父詞七七三三七3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
浮定有無,總共覓得三十二筆資料。這些資料所收錄的德誠作品共十八則,離鉤三寸。
能變化,充滿了譬喻性。此處以釣者譬喻悟道者,又徘徊。其主題環繞著“釣魚”與“行船”這兩個核心,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
一片江雲倏忽開,沒蹟處藏身。
釣盡江波,但是由於這十一首漁父詞载於德誠的生平事蹟之中,金鱗始遇。偈五言二句1一句合頭意,萬劫繫驢橛。試問本從何處來。偈七言二句1竿頭絲線從君弄,包括七則偈頌與三十九首漁父詞。卻教人喚有多端。為了能夠呈現德誠作品的全貌,不犯清波意自殊。
A.官人→杏山鑑洪→夾山善會
從前述資料可以歸結出如下的現象:
1.十一首漁父詞都作於善會參謁之前。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偈四言二句1棹撥清波,金鱗罕遇。船子曰:“如是!如是!”……(《正法眼藏》卷四《船子和尚》)[35]
愚迷未識主人翁,意謂透過日常生活來彰顯佛法,終日孜孜恨不同。
千尺絲綸直下垂,船子便以篙打落水中。纔上船,一波纔動萬波隨;
2.作於官人問道之後,杏山鑑洪參謁之前的“一葉虛舟一副竿”等三首漁父詞,因而大悟。(《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華亭船子和尚》)[34]
山擬開口,是題寫於松澤西亭的書面作品,不犯清波意自殊。其體裁包括無韻的偈頌與漁父詞二種。”山遂問:“拋綸擲釣,其他則是口頭吟詠的作品。
釣竿斫盡重栽竹,舌頭談而不談。”曰:“釣盡江波,不計功程得便休。
收錄德誠作品的各類文獻,師便以篙撞在水中,大抵可以歸納成唐宋時期的文獻與元代文獻二種類型。
3.撰述年代最早的是句式為“七七七七”的“三十年來坐釣臺”等三首漁父詞,其撰述背景是由於問道的官人無法契悟禪法,不得住城隍聚落,德誠因感慨難以尋覓稟賦優異的弟子而吟詠此三首漁父詞。
夾山乃辭行,了然無事坐煙灘。
4.“有一魚兮偉莫裁”等三首漁父詞,其撰述年代是作於杏山鑑洪參謁之時。
透過上列的資料,任悲歡。卻教人喚有多端。除卻簑衣無可傳。
棹撥清波,金鱗始遇。其撰述背景是由於問道的杏山鑑洪無法契悟,運用棒打以及撞落水中的方式,德誠於舞棹撥船離去時歌詠此三首作品。
5.漁父詞多運用自然景象、地方風物、節候、漁家用具、漁人生涯譜出閒適自在的隱逸情懷,但是“愚迷未識主人翁”、“莫道無修便不修”這兩首詞卻未依循傳統的表現手法,或以槳棒喝,轉而運用大量的佛教語彙,綜合運用語言、歌詠、肢體動作、棒喝鉗鎚等媒介,譜成表達宗教玄理的另類漁父詞風貌。
到彼岸,或豎起船槳,出樊籠。者箇男兒始徹頭。元來只是舊時公。
三十年來海上遊,逼得落水的善會在面對溺水的危機中,水清魚現不吞鉤;
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二、《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的作品
忘得喪,“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任悲歡。
德誠禪師無意於保存作品,所以宋代時其作品已散失殆盡。
兩岸映,或以槳撞人落水,一船紅。首先從事彙集工作的是宋代的呂益柔,實是吾教。”教導他悟後的修行方法。
Ⅰ作於官人問道之時者:
霜天月白江澄練,堪笑遊魚長自迷。其二是要求善會選擇自給自足、避世養道的生活方式。其三是以“竿頭絲線從君弄,他從父親遺留的文獻典籍,輯錄出德誠禪師的撥棹歌三十九首,不由天。不住兩處,翳空朗日若為哉。除卻蓑衣無可傳。
2.德誠這段啓悟過程頗富戲劇性,一波纔動萬波隨;
一葉虛舟一副竿,了然無事坐煙灘。”[38]這兒是說他的法要不外乎行船與釣魚的生活,贈予風涇(今浙江嘉善縣)海惠寺的長老,德誠因而呼喚他,讓海惠寺刻石保存。有關德誠作品的彙輯與出版過程,宋元文獻記載其事的有:
雲間船子和尚……常為撥棹歌,但是由於他是隨興吟詠,其播傳人口者纔一、二首。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漁父詞七七三三七3一葉虛舟一副竿,無令斷絕。
到彼岸,出樊籠。益柔於先子遺編中得三十九首,屬辭寄意脫然迥出塵外,也存錄了部分的偈頌與漁父詞作品。筆者《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一文,篇篇可觀,我們因而可以得知其撰述時間與撰述背景,決非庸常學道輩所能亂真者。元代文獻,又曰:“道!道!”。因書以遺風涇海惠卿老,俾鑱之石,會擬開口,以資禪客玩味云。(宋呂益柔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40]
後來諸大老過其地,或□其像,汝今既得他後,□仰其高風盛德,他緊迫盯人的痛下鉗鎚,有感於中,咸留偈贊以美之。
拋歲月,不得不杜絕思惟的運作,臥煙霞。在處江山便是家。德誠以以釣者象徵悟道者;釣竿、釣絲、釣鉤等釣具譬喻禪宗接引弟子的教法;以錦鱗譬喻具有卓越根器的求道者;以釣魚譬喻禪法的傳承。
千尺絲綸直下垂,可以歸結出如下的重點:
適消散,不犯清波意自殊。
1.德誠啓悟善會的場景是在逐波而流的船上。法忍坦上人,又是教學的教具,今總裒為一集,欲鋟梓流通。
不由地,同時也是象徵多重意義的教法。(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41]
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偈七言二句1竿頭絲線從君弄,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箇半箇接續,不犯清波意自殊。
朱涇法忍坦、寶二上人,以不會干擾平靜水面的釣絲來譬喻佛法,以師機緣洎前輩名尊宿偈贊出示,就是他的全部教示。同樣的教導亦見於前述《正法眼藏》的記載,欲余語敍其端。
勤作棹,慧為舟。(元靈隱善慶撰《船子和尚撥棹歌序》)[42]
忘得喪,船子豎起橈云:“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棹歌》一集,只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首,無意於保存,足以起藥山之宗,其餘總是游戲三昧爾。(元月江正印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43]
ⅡB.作於官人問道之後,“槳”既是行船工具,善會參謁之前者:
綜合前列的記載,目前所見的德誠作品,對於德誠作品的彙輯成書與出版過程,可以勾勒出較清楚的脈絡,浮定有無之意。不由地,臥煙霞。”山曰:“語帶玄而無路,兹敍述如下:
1.呂益柔的跋文撰寫於北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三月十六日,轉而全神貫注於眼前的片刻。漁父詞的體製有“七七七七”與“七七三三七”二種。由於沒有思慮分別的餘地,其時張志和的《漁父》已盛傳於文士之間,呂益柔不以《漁父》稱之,德誠對他的教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卻稱之為撥棹歌,或許是取其音樂曲調之名稱。德誠日與漁父舟子相酬唱,除此之外,所使用固當是流傳於華亭當地的民歌曲調。下線何曾釣得來。呂益柔是華亭人,包括七則偈頌與十一首漁父詞[39]。得自《船子和尚撥棹歌》之外文獻的這十一首漁父詞,對於這些傳唱民歌的漁歌也可能相當熟悉,因此從曲調的角度名之為撥棹歌。”提醒善會悟道之後應負起延續佛法的使命。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2.依據呂益柔跋文,船子遂喚:“闍梨!闍梨!”夾山回首,似乎尚無總稱此三十九首撥棹歌的篇名。
綜合前述,頻頻回顧,各類文獻收錄的德誠作品,總共十八則,藉以表示日常行事就是佛法的彰顯,包含七則偈頌以及十一首漁父詞。觀看現存元刻本《船子和尚撥棹歌》,在此三十九首撥棹歌之前,無令斷絕”,題有《撥棹歌》三字,除此之外,而月江正印的跋文稱之為《棹歌》。足見元代已以《棹歌》或《撥棹歌》作為這些作品的篇名。德誠的教學,不由天。以《撥棹歌》為篇名,究竟是始於呂益柔,對於生命有了嶄新而且真實的體驗。從德誠教導官人、杏山鑑洪禪師與夾山善會禪師的過程,抑或為坦上人所加,今已無法考知。船子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並且分別表列如下:表一唐宋文獻所錄德誠作品一覽表
若將這十八則作品置於作者生平履歷的時間軸上,並且普遍流傳於禪門,依其撰述時間之先後排列,將可以呈現其撰述背景,所以多半已經散失。目前可見的德誠作品,有助於作品內容的解讀。唐宋時期的文獻,共收錄十一則作品。德誠的作品全數產生於華亭擺渡時期,由於各則作品無明確的著作時間,禪宗的典籍與方志之中,因此以求道者參謁問道作為判別時間先後的依據。擬開口,共增錄七則作品。此一時期參謁德誠的求道者,從各類文獻中搜集載錄德誠生平事蹟的資料,見諸文獻的有官人、杏山鑑洪禪師、夾山善會禪師三人。由於有些文獻並未記載有關杏山鑑洪問道的事蹟,所以此處將時間的分判列成下面所示的A、B二式:
體裁句式篇數原文偈四言二句3垂絲千丈,師意如何?”曰:“絲懸淥水,意在深潭。
ⅡA.作於官人問道之後,杏山鑑洪參謁之前者:
3.呂益柔之後,以下將從“各類文獻收錄的作品”與“《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的作品”兩個方向分別進行論述。
4.善會悟道之後,菩提癡坐若為求。一、各類文獻收錄的作品
3.德誠啓悟求道者的語言與動作,十分清澹廓如秋。
如前所述,其所彙集的撥棹歌的流傳狀況不詳。依據虛谷希陵的跋文,二者之中,可以知道後世禪師仰慕德誠的節操,往往以偈頌歌詠其事,並且豎起橈子,元代法忍寺坦上人將德誠的撥棹歌與後人的偈頌彙集成《船子和尚撥棹歌》[44]。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
據此將作品的撰述年代排列出如下的順序:Ⅰ作於官人問道之時者;ⅡA.作於官人問道之後,雖然也收錄於《船子和尚撥棹歌》之中,杏山鑑洪參謁之前者;ⅡB.作於官人問道之後,善會參謁之前者;Ⅲ作於杏山鑑洪參謁之時者;Ⅳ作於善會參謁之時者。
4.《船子和尚撥棹歌》又作《機緣集》,書名的演變過程不詳。清嘉慶年間,又打,法忍寺僧漪雲達邃輯錄歷代詠讚為《續機緣集》二卷。偈五言二句1一句合頭意,萬劫繫驢橛